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3.2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无源RC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
Advertisements

第 7 章 串級放大電路 7-1 RC耦合串級放大電路 7-2 直接耦合串級放大電路 7-3 變壓器耦合串級放大電路 7-4 頻率響應
3.1 多级放大电路与组合放大电路 3.2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3 放大电路设计举例
第二章 基本放大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 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实验三 多级放大电路及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
第四章 放大器基础 4.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4.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课程小论文—— 题目——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方法总结——常见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Au Aum 0.7Aum f 下限截止频率 上限截止频率 fL fH 通频带:
7 反馈放大电路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 益的一般表达式 7.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
第 3 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7.2 其他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 共基极放大电 多级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3.1 半导体三极管(BJT) 3.2 共射极放大电路 3.3 图解分析法 3.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2).
+UCC RB1 RC C2 C1 RL RB2 C0 ui RE uo CE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反馈的概念 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负反馈的典型应用.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2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和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6.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共集(电压跟随器) 和共基放大电路 -共源(电压跟随器).
第11章 基本放大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共集电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面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打好基础。
第二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2.1 放大的概念 2.2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3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4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4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问题提出] 前面所讲述的均以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来研究,事实上信号的频率变化比较宽(例如声音信号、图象信号),对一个放大器,当Ui 一定时,f变化 Uo变化,即Au=Uo/Ui 变化,换句话说: Au与f有关。 为什么Au与f有关呢?什么是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指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电 子 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一、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 的近似计算 二、方块分析法.
2.4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2.5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 2.6 射极输出器
3-5 功率因数的提高 S P  电源向负载提供的有功功率P与负载的功率因数有关,由于电源的容量S有限,故功率因数越低,P越小,Q越大,发电机的容量没有被充分利用。 电源端电压U和输出的有功功率P一定时,电源输出电流与功率因数成反比,故功率因数越低,输电线上的发热损失越大,同时输电线上还会产生电压损失。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iC iB ib iB uBE uCE uBE uce t uce t 交流负载线,斜率为-1/(RC //RL)
复合管 复合管的组成:多只管子合理连接等效成一只管子。 目的:增大β,减小前级驱动电流,改变管子的类型。
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和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1. 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特性、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五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其 放大电路 2018年3月26日.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5.2 转折频率的另一种求法——时间常数法 增益函数A(s)--求转折频率--复杂。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六版) 安顺学院 方凯飞.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3.3 差分放大电路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三章 多级放大和功率放大电路 3.1 多级放大电路 3.2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3 功率放大电路 3.4 放大电路工程应用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 绪论 2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3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 功率放大电路
7.2其他放大电路 7.2.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主要作用是交流电流放大,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实用中,一般用作输出级或隔离级。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第二章 基本放大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3 放大器工作点的稳定
第五章 放大器 的 频率特性 放大器 的通频带 第八节 单级 阻容耦合 共射 放大电路 的频率特性 一 二 多级 放大电路 的频率特性 三.
——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直流/交流分析方法以及频率响应概念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讲 主讲 :黄友锐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负反馈放大器 教师:褚俊霞.
第2章 双极型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2.1 双极型三极管 2.2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能指标 2.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7.1 单管放大器的研究与测试 ……………… P167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基地 国 家 级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讲授内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授课对象:信息类专业本科二年级 示范教师:史雪飞 所在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话说”频率响应”(3) ---共集、共基电路的高频响应
9.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放大电路不仅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而且要保持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温度的变化,将使集电极电流的静态值 IC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上一节所讨论的基本放大电路偏置电流 +UCC RC C1 C2 T RL RE + CE RB1 RB2 RS ui.
电工与模数电技术 2015级注册电气工程师考培 参考书目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4-3 集成运放的线形应用 学习要点: 低、高通滤波器电路结构及伏-频曲线 低、高、带通滤波器参数计算.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二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2.1 放大的概念 2.2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3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4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3.2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3.2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由于放大电路中存在电抗性元件,所以电路的放大倍数为频率的函数,这种关系称为频率响应或频率特性。 3.1.1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电压放大倍数的幅值和相角都是频率的函数。 即

典型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O f Aum 0.707Aum BW fL fH  f - 90º -180º -270º 图 3.1.1

3.1.2 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通频带 O fL :下限频率; fH :上限频率 BW :通频带 BW = fH - fL Aum 3.1.2 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通频带 fL fH BW Aum 0.707Aum O f 图 3.1.1 fL :下限频率; fH :上限频率 BW :通频带 BW = fH - fL

3.1.3 频率失真 (a)幅频失真 (b)相频失真 图 3.1.2 频率失真

3.1.4 波特图 放大电路的对数频率特性称为波特图。 40 20 6 3 - 3 - 20 - 40 100 10 2 1 0.707 3.1.4 波特图   放大电路的对数频率特性称为波特图。 40 20 6 3 - 3 - 20 - 40 100 10 2 1 0.707 0.1 0.01

一、RC 高通电路的波特图 + _ C R 图 3.1.2  RC 高通电路 令:

则有:

且频率愈低, 的值愈小,低频信号不能通过。 对数幅频特性: 0.1 fL fL 10 fL f -20 -40 实际幅频特性曲线: 3dB -20dB/十倍频 高通特性: 当 f ≥ fL(高频), 当 f < fL (低频), 图 3.1.4(a)  幅频特性   最大误差为 3 dB,发生在 f = fL处 且频率愈低, 的值愈小,低频信号不能通过。

对数相频特性 由式 可得, 在低频段,高通电路产生 0 ~ 90° 的超前相移。  图 3.1.4(b) 相频特性 误差 f 45º f 45º 90º 5.71º -45º/十倍频 5.71º fL 0.1 fL 10 fL 图 3.1.4(b)  相频特性 在低频段,高通电路产生 0 ~ 90° 的超前相移。

二、 RC 低通电路的波特图 + _ C R 图 3.1.5  RC 波特图 令 : 则:

f 对数幅频特性: 对数相频特性: 在高频段,低通电路产生0~ 90°的滞后相移。 -20dB/十倍频  0.1 fH fH 10 fH f -20 -40 对数幅频特性: 3dB -20dB/十倍频 对数相频特性:  f 0.1 fH fH 10 fH 5.71º   在高频段,低通电路产生0~ 90°的滞后相移。 -45º/十倍频 -45º 5.71º -90º 图 3.1.6 低通电路的波特图

3.2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三极管  0 :低频共射电流放大系数; f :为 值下降至 时的频率。

对数幅频特性 f O 20lg 0 -20dB/十倍频 f fT 对数相频特性 f  0.1f 10 f -45º -90º

3.2.1 共射截止频率 f  值下降到 0.707 0 (即 )时的频率。 当 f = f  时, 值下降到 0.707 0 (即 )时的频率。 当 f = f  时,     值下降到中频时的 70% 左右。或对数幅频特性下降了 3 dB。

3.2.2 特征频率 f T 值降为 1 时的频率。 f > fT 时,    ,三极管失去放大作用; f = fT 时,由式 得:

3.2.3 共基截止频率 f 值下降为低频 0 时 的 0.707 时的频率。

f 与 f 、 fT 之间关系: 因为 可得

说明: 所以: 1. f 比 f 高很多,等于 f 的 (1 + 0) 倍; 2. f < fT < f   3. 低频小功率管 f 值约为几十至几百千赫,高频小功率管的 fT 约为几十至几百兆赫。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定性分析: 中频段:各种电抗影响忽略,Au 与 f 无关;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定性分析:   中频段:各种电抗影响忽略,Au 与 f 无关; C1 Rb +VCC C2 Rc  + Rs ~ 图 3.3.1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低频段: 隔直电容压降增大, Au 降低。与电路中电阻构成 RC 高通电路;   高频段:三极管极间电容并联在电路中, Au 降低。而且,构成 RC 低通电路。

3.3.1 混合  型等效电路 一、混合  型等效电路 + c b c b e e 图 3.3.1 混合  型等效电路 3.3.1 混合  型等效电路 一、混合  型等效电路 c b e + b c e (a)三极管结构示意图 (b)等效电路 图 3.3.1 混合  型等效电路

二、混合 参数与 h 参数的关系 c 低频时,不考虑极间电容作用,混合 等效电路和 h 参数等效电路相仿,即: 通过对比可得 b e

则 则 一般小功率三极管

三、混合  型等效电路中电容 + :可从器件手册中查到;并且 (估算,fT 要从器件手册中查到) 注意: 将输入回路与输出 b c e 图 3.3.2(b)等效电路 将输入回路与输出 回路直接联系起来,使解电路的过程变得十分麻烦。 —— 可用密勒定理简化电路!

+ 密勒定理: 用两个电容来等效 Cbc 。分别接在 b、e 和 c、e 两端。 其中: 电容值分别为: b b c c + e e 图 3.3.4 单向化的混合  型等效电路

3.3.2 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的频率响应 ~ 将 C2 和 RL 看成下一级的输入耦合电容和输入电阻。 +VCC Rc Rb C2 3.3.2 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的频率响应 C1 Rc Rb +VCC C2 RL +  ~ Rs 图 3.3.5 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将 C2 和 RL 看成下一级的输入耦合电容和输入电阻。

一、中频段 + ~  e C1 可认为交流短路;极间电容可视为交流断路。 1. 中频段等效电路 由图可得 b c Rs Rc Rb 1. 中频段等效电路 b c e + Rb ~  Rc Rs 由图可得 图 3.3.6 中频段等效电路

2.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已知 ,则   结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与利用简化 h 参数等效电路的分析结果一致。

二、低频段 + ~  e 考虑隔直电容的作用,其等效电路: C1 与输入电阻构成一个 RC 高通电路 式中 Ri = Rb // rbe Rs C1   C1 与输入电阻构成一个 RC 高通电路 图 3.3.7 低频等效电路 式中 Ri = Rb // rbe

输出电压 低频电压放大倍数

低频时间常数为: 下限(-3 dB)频率为: 则

三、高频段 考虑并联在极间电容的影响,其等效电路: b c e + Rb ~  Rc Rs 图 3.3.8 高频等效电路

三、高频段 + ~  e 考虑并联在极间电容的影响,其等效电路: c e + ~  Rc 图 3.3.9 高频等效电路的简化   由于输出回路时间常数远小于输入回路时间常数,故可忽略输出回路的结电容。并用戴维南定理简化。

c e + ~  Rc 图中 —— C 与 R  构成 RC 低通电路。

高频时间常数: 上限(-3 dB)频率为:

四、完整的波特图 绘制波特图步骤: 1. 根据电路参数计算 、fL 和 fH ; 2. 由三段直线构成幅频特性。 中频段:对数幅值 = 20lg 低频区: f = fL开始减小,作斜率为 20 dB/十倍频直线; 高频段:f = fH 开始增加,作斜率为 –20 dB/十倍频直线。 3. 由五段直线构成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20dB/十倍频 20dB/十倍频 fL fH  图 3.3.10 f O 10 fL 0.1fL 0.1fH -135º -225º -180º -270º -90º 图 3.3.10

五、增益带宽积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与通频带的乘积。 Ri = Rb // rbe 假设 Rb >> Rs,Rb >> rbe; (1 + gmRc)Cbc >> Cbe

说明:         式很不严格,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大概的趋势,即选定放大三极管后,rbb 和 Cbc 的值即被确定,增益带宽积就基本上确定,此时,若将放大倍数提高若干倍,则通频带也将几乎变窄同样的倍数。   如愈得到一个通频带既宽,电压放大倍数又高的放大电路,首要的问题是选用 rbb 和 Cbc 均小的高频三极管。

3.3.3 直接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的频率响应 -20dB/十倍频 fH  图 3.3.13 f O 0.1fH 10 fH f O 3.3.3 直接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的频率响应 f O fH -20dB/十倍频 -90º f O  -180º 0.1fH -270º 10 fH 图 3.3.13

3.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4.1 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对数幅频特性为:

多级放大电路的总相位移为: 两级放大电路的波特图 幅频特性 二 级 3 dB 6 dB fL fH BW 一 级 3 dB fL1 fH1 O 二 级 3 dB 6 dB fL fH BW 一 级 3 dB fL1 fH1 BW1 图 3.4.1

一 级 二 级 相频特性 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总是比组成它的每一级的通频带为窄。  图 3.4.1 fL1 fH1 O f -90º 一 级 -180º -270º 二 级 -360º -450º -540º 图 3.4.1   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总是比组成它的每一级的通频带为窄。

3.4.2 多级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       和下限频率   在实际的多级放大电路中,当各放大级的时间常数相差悬殊时,可取其主要作用的那一级作为估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