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千大企業構成討論台灣產業結構變遷
目錄 製作小組 1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流程 2-4 製造業的變遷 5-6 鴻海的發展變遷 7-10 中鋼的發展變遷 11-14 結論 15
產業導論 製作小組 組長: 周哲勤(負責PPT製作) 組員: 張禹揚(資料搜尋) 陳威瑀(報告兼資料搜尋) 詹政詮(資料搜尋) 周哲勤(負責PPT製作) 組員: 張禹揚(資料搜尋) 陳威瑀(報告兼資料搜尋) 詹政詮(資料搜尋) 林彥龍(資料搜尋) p1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流程 一、 台灣經濟發展,自民國40年以來,經歷各時期的產業結構變化;由早期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進入目前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時代。 二、 產業結構的改變,是一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要條件,藉著產業結構不斷地轉變與調整,才能達到一國經濟的持續成長與發展。 p2
三、 經濟全球化係指商品、勞務、資本、技術等資源,得以在國際間自由的移動與分配。 四、 台灣應持續順應全球化的趨勢,往高附加價值製造業的方向邁進,並正視國際分工體系逐漸成形的現象。 p3
五、 企業在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下,為爭取具競爭力之生產要素,及貼近消費市場,生產體系逐步走向國際分工與全球化,全球分工體系於是形成。 六、 全球分工是按國際間的比較利益原則在進行,一方面取決於氣候、環境、資源等自然條件,另一方面取決於技術的水準、勞力、土地等自然條件。 p4
製造業的變遷 國內製造業隨著工業化過程,逐漸由民國六十年資本財產業剛萌芽的第二階段工業化時期轉變為以資本財產業為主的後工業化經濟時期。製造業對外投資快速進行期間,產值及附加價值的增長速度均低於經濟成長,此段期間經濟成長的貢獻主要來自服務業的增長。十年來製造業中產值比重下滑的產業,大皆屬於傳統勞力密集產業,而資本及技術密集產業則相對成長,顯示傳統產業的發展優勢正逐步消退中。 p5
1986~1995年國內製造業產值成長率及產值結構變動趨勢 單位:% 1986~1995年國內製造業產值成長率及產值結構變動趨勢 單位:% 業 別 製造業 紡織業 成衣服飾業 皮革製品業 木竹製品業 造紙印刷業 化學材料業 化學製品業 橡膠製品業 塑膠製品業 金屬製品業 機械業 電力電子業 運輸工具業 精密器械業 1986~1990 6.51 1.06 -0.79 6.11 -4.54 9.54 3.97 9.30 3.07 10.43 11.82 15.23 13.31 16.31 12.41 1991~1995 6.87 1.93 -7.96 -7.04 -8.10 6.19 17.78 7.60 2.07 0.78 5.56 6.78 12.40 8.41 2.51 平均成長率 6.69 1.50 -4.38 -0.47 -6.32 7.87 10.88 8.45 2.57 5.60 8.69 11.01 12.86 12.36 7.46 p6
鴻海的發展變遷: 預見趨勢,快手佈局 五年前,國際EMS巨人根本對鴻海不屑一顧,兩年前,鴻海就已成為全球EMS的龍頭,今年,鴻海更確定可以締造破兆營收。鴻海是如何成就這全球霸業? p7
1974年鴻海初成立時主要生產加工製造塑料成品,資本額只有30萬元。經過創立自身品牌(富士康),2000年邁入光通訊領域,垂直整合打造出2006年已經確定可以締造破兆營收,鴻海像是瞬間長成的神木,讓人忘了它曾經是四千年前掉進土裡的小種子。 p8
鴻海企業集團 鴻海企業集團系台灣鴻海集團投資大陸發展而來,主要生產計算機、網絡通訊、消費電子等高科技關鍵零組件與系統產品 p9
鴻海集團宗旨: 鴻海的CMMS模式: 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 p10
中鋼公司成立於民國六十年十二月三日,是國內唯一的一貫作業煉鋼廠,成立至今已經過四個階段的擴建。 p11
中鋼的另一競爭優勢,是不惜重金所培育的人才,他們勇於創新和敬業樂群,在鋼鐵本業及中鋼集團多角化經營上,為企業營運建立成功典範。 三十年前建廠之初,就大膽採用當時還是最新科技的百分之百連續鑄造製程,並決定電腦化經營,這使得中鋼自開始營運以來,不論國營或民營,都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 中鋼的另一競爭優勢,是不惜重金所培育的人才,他們勇於創新和敬業樂群,在鋼鐵本業及中鋼集團多角化經營上,為企業營運建立成功典範。 p12
中鋼公司組織生命週期之探討 1.開創期(60年~66年) 2.成長期(66年~76年) 3.正式期 (81年~86年) 4.發揚光大期(88年起) p13
探究中鋼經營成功之要素,不難發現中鋼四大精神貫穿其中: 1.團隊精神 2.企業精神 3.求新精神 4.踏實精神 p14
結論: 國內經濟發展由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各級產業相的順序地位隨之轉變,這是經濟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然而產業結構的轉變與經濟的成長有某種程度的正相關。所以,產業結構的變遷乃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經濟成長的表徵。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