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恩友 耶稣是我亲爱朋友,担当我罪与忧愁;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屡屡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我们未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是否烦恼压着心头,是否遇事连隐忧, 我们切莫灰心失望,快到主恩座前求。 何处得此忠心朋友,担当一切苦与忧, 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
第三段警戒 希伯來書 5:11-6:20
I. Where we are now 一.引言(一1-3) 二.基督的超越(1:4-10:18)(教义) A.身分上的超越=1:4-2:18 B.治理上的超越=3:1-4:13 1.远超摩西=3:1-6 2.第二插段警诫=3:7-4:13 C.职分上的超越=4:14-7:28 1.远超亚伦(天地祭司的比较)=4:14-5:10 2.第三插段警诫=5:11-6:20 3.远超亚伦(麦基洗德的等次)=7:1-28
I.勿續作小孩(5:11-14) 1. (5:11-14)。 「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凡隻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1.他們的現況(5:11) 1.作者在上文有兩次提及麥基洗德(5:6,10),卻沒有機會討論他是誰,他與基督的關系又怎樣,基督亦如何按其等次成為大祭司這等話題,現今他便趁著提及麥基洗德這機會勸告讀者. 2 有關麥基洗德(或基督是大祭司)這個「題目」 , a. 非說他不能解釋,卻因讀者「聽不進去」 意「已變成不能推動」,dullness b. 为何会对神的话语迟钝?
2.他們不能分享神的话(5:12) 1.按他們聽福音的時間(中譯「學習的工夫」),他們「本應」(意「責任上的應該」)作「師傅」的 ,如約3:2,10,「師傅」指「完全的人」),那知他們還需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教導他們。 2 吃奶和干粮是指什么?- 一种解释 - The “milk” of the Word refers to what Jesus Christ did on earth—His birth, His life, His teaching, His death, His burial, and His resurrection. - The “meat” of the Word refers to what Jesus Christ is now doing in heaven. This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Heb 7ff.
2.他們不能分享神的话(5:12) 1.吃奶和干粮是指什么?-另一种解释 舊約(猶太教) 新約(基督教會) 神聖言、小學的開端 仁義的道理 舊約(猶太教) 新約(基督教會) 神聖言、小學的開端 仁義的道理 吃奶 吃乾糧 嬰孩 師傅、長大成人 不熟練 習練通達、能分辨好歹 離開)基督道理開端 舊根基(6:1,2) (進到)完全的地步
3.他們不能应用神的话(5:13-14) 1.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 会在神的话上随流失去 (2:1) - 会怀疑和不信神的话 (3:7-19) 2 他们不能长大成人,成人的特点是 - 吃干粮 - 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3 给我们的提醒是 - 生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根基(6:1-3)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神若許我們,我們必如此行。」 1.作者說明,既然小孩不能分別是非,就應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道理」即5:12的「聖言」同字),指那些有關基督的初步教訓,因無論信徒靈命深淺如何也不應離這些基督道理的開端, 2。大部分學者認為「基督道理的開端」與「聖言小學的開端」(5:12)為同類詞(隻是解釋6:1-8時略有差異),這些全是猶太教的根基,是作者要勸告讀者放棄持守的,他們不必在「根基」(指舊約的猶太教信仰)建立下去。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作者以六方面詳細闡釋舊約的「根基」是向著新約的,故新約來到后便取代舊約了。 「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 」 1)懊悔死行──招致死的行為必要懊悔是為「懊悔死行」,這本是舊約真理之一,如施洗約翰的信息(參太3:7-12)。悔改-心中懊悔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 2)信靠神 -- 悔改和信靠神要配合。(參徒20:21) 3)悔改和信靠神是根基中的根基。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根基(6:1-3) 「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 」 1)各樣洗禮── 「洗禮」 ,意「水之潔淨」,是復數字,指多種潔淨禮儀,非信徒多指的水禮)為舊約的一種潔淨禮儀(出30:18﹔利6:27﹔13:54﹔民19:7﹔31:32﹔來9:10同字譯作「洗濯」),每個猶太家庭必預備洗濯盆,以供潔淨之用(參可7:3,4),這是猶太人每日的常規。在新約時代,這些都在基督代死的功勞下廢除了。再者,舊約的潔淨禮儀是影子,表征及暫時的,象征聖靈的潔淨,聖靈的重生﹔而新約時,信徒的洗禮是屬靈的、永遠的,表征經已重生得救(參多3:5﹔賽44:3﹔結36:25,26),而隻有聖靈的洗禮才能潔淨人罪,促人進入天國(約3:5)。 2)按手之禮-心中懊悔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悔改和信靠耶稣要配合。(參徒20:21)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根基(6:1-3) 「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 」 按手之禮-此禮亦是猶太教所強調的教義,因這禮一面表示轉運神的祝福下來,一面指舊約祭司按手在祭物頭上,將百姓之罪轉給祭物身上,獻給神,祈悅納使罪得赦贖(參利一4﹔3:8,13,14﹔16:21,非指使徒之按手禮),但獻祭制度極其煩瑣,基督便將自己獻上,「一勞永逸」代人之罪作贖價,所以基督教遠勝猶太教是顯而易見。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根基(6:1-3) 「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 」 死人復活-舊約的復活觀疏落散布(如創22:10與羅4:17﹔出3:6﹔伯19:26﹔但12:2﹔賽26:19﹔結37:10﹔詩16:10),但新約則遍處皆是。雖然舊約的復活觀是較隱晦的,而新約的卻較明顯,但法利賽人正是復活論的有力支持者(徒23:6-8)﹔再者,基督是復活初熟的果子,他自稱是生命與復活(參約11:25),這些宣稱乃秉承舊約之猶太核心信仰而來的。 永遠審判-隨著死人復活,永遠審判是舊約多處的啟示(參創18:25﹔賽33:22),尤在先知書內,故猶太教頗強調永遠審判(參傳12:14﹔但7:9﹔太3:12),但舊約的審判觀主要是在「罰」而少在「賞」方面,后者在新約中反多強調(如啟2至3章),所以新約給人較積極及開朗的心情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现状(6:4-6)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來6:4,5(或6:4-8)一段是神學家意見紛紜的難解經文, 1.已經蒙了光照──「光照」)喻受了某些學說或教訓的亮光或指導(古希臘文有將光照譯作「指導」是一種心智上的明白 2.嘗過天恩的滋昧──「嘗過」一字意義甚廣,包括「享受」,「感受」,「起初之快慰」﹔下文同字譯「覺悟」),此字可有兩方意義:「接受」(如太16:28﹔路14:24﹔約8:52﹔來2:4﹔彼前2:3﹔徒10:10﹔20:11)或「接觸」(如太27:24﹔約2:9),視乎上下文之思路而確定其義,本處應指一種經歷(如約2:9﹔詩34:8)。 3.又於聖靈有分──「有分」一字在新約內有兩方面用途,可帶神學意味,如分享神恩,擁有神恩,但此字亦可用在普通生活范疇內,即有分參加(如路5:7同字譯作「伙伴」) 4.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讀者隻曾多次聽過(嘗過)神的善道 5. 覺悟來世權能──「覺悟」在原文與「嘗過」是同字,而「來世權能」是指神國度內的神跡奇事,如耶穌基督在世時所行的神跡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现状(6:4-6)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來6:4,5(或6:4-8)一段是神學家意見紛紜的難解經文,他們的立場可分作十几种理論 1.救恩可失論(一次得救,非永遠得救) 此論認為本段所說的人是信徒,但他們后來因叛教而失去救恩。此說早在第二世紀的異端盂他努派(Montanism)的著作內出現。非洲教父特土良亦贊成這觀點。后來倡盛此論說的乃是「亞米紐派」(Arminianism),可是支持此見的「正統」學者亦不少,但此說不能與甚多救恩確定論的經文協調(如羅8:38,39﹔約6:39,40﹔10:28-30﹔17:12﹔來8:12﹔10:14等不贅)。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现状(6:4-6)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2.背道信徒論 此說接受本段所寫之人為得救者,但他們后來離棄真道,致在受神管教的邊緣。再者,據此論學人之解釋,6:6的「離棄」是以西結書(七十士譯本)責備神的選民離棄真神、敬拜偶像致肉身受苦的「離棄」,這離棄的結果隻是肉身受苦,並不影響靈魂得救。 3. 離道假設論 據此見,作者並非針對一個事實,他隻是作個假設,假設一個不能犯的罪(假設你們犯這樣的罪,你們就永遠失落了,所以切莫犯之),旨在警惕已信的人不要回歸猶太教,因為若離棄真道,退返猶太教時,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主張此說的學者為數不少,但此假設說對當時讀者無大建設性的提醒,對讀者之困境無補於事。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现状(6:4-6)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4)信徒墮落論 本段以讀者為信徒言,作者警告他們既已相信接納基督教就不要墮后,反要努力面前,免得不著獎賞(如林前9:27),即不能享受將來在禧年國內的榮耀。此說不以入迦南為「得救」的表征,而說「凡出埃及」的皆得救,故死在曠野的人隻指沒有領受信后的祝福,他們仍可得永生。明顯地此論錯解甚多經文,因此說認為所有警告經文的結果非指永死,而是不能享受天福﹔「焚燒」、「咒詛」等語非指永死,而是基督台前的審判。再者此說認為在曠野死的人不是因「不信」而是「小信」之故,這樣亦與來3:10-12,4:2,3等主要經文前后矛盾! 5) 警誡未信論 上文四論皆認定本段讀者為已信的。但此說則認為這裡所論及的對象乃是未信基督教的猶太教徒,可是他們曾接觸福音甚久,甚至異常接近得救,所以作者加以特別的警誡,願他們不要前功盡廢,反要更進一步,獲得救恩。此說代表學者的數目亦不少 信徒 或 非信徒? 救恩会失去吗? 这段警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No frigthen but assure them … Progess in maturity and become fruitfulness!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危机(6:6-8) 「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 1) 在6:7,8內,作者以一個農業操作的果效喻讀者可能的后果。他說聽了福音后,結出悔改果子的人,就如吃飽雨水的田地,長出合耕種人心意的果子來﹔反之若長出荊棘和蒺藜,就必被管教。 2)同地土、同雨量竟然產生兩種后果,那是因為人的「心田」之故。為了要將信徒作為本段的對象,T.K.Oberholtzer不惜謂荊棘蒺藜雖被焚毀,但火不能毀滅地土,所以這農耕之例隻說明沒有長進的人必受神的管教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危机(6:6-8) 「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 1) 在6:7,8內,作者以一個農業操作的果效喻讀者可能的后果。他說聽了福音后,結出悔改果子的人,就如吃飽雨水的田地,長出合耕種人心意的果子來﹔反之若長出荊棘和蒺藜,就必被管教。 2)同地土、同雨量竟然產生兩種后果,那是因為人的「心田」之故。為了要將信徒作為本段的對象,T.K.Oberholtzer不惜謂荊棘蒺藜雖被焚毀,但火不能毀滅地土,所以這農耕之例隻說明沒有長進的人必受神的管教
II.要進到完全的地步(6:1-12) a.他們的努力(6:10-12) 「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 1作者續勸讀者,既已有不停的伺候聖徒的愛心,就不要終止此種殷勤(「顯出」, 意「指出」、「表示」、「証實」,參羅3:25同字譯作「顯明」﹔羅9:17作「彰顯」﹔腓1:28作「証明」),使他們之「滿足的指望」(「滿足」指「滿有確據」之意,全句意思是「滿有確據的指望」)能維持到底,恆久不變(6:11)﹔再者,作者勸他們消極方面不要「懈怠」(在5:11譯作「不進去」、「推不動」),反要「效法」)那些因信心和忍耐而能「承受應許的人」為現在式分詞,指正在承受中的人,即還活著的信徒)(注88),此等人就是讀者中那些積極向神存偉大信心的人(如十一章所提的乃是舊約的信心偉人﹔6:12)。
討論題目 討論題目: 在信主有一段时间之后怎样知道在属灵上是在慢慢成长的?如果发现有一些退步,如何调整?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