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風琴 Organ
資料來源 http://cdhi.audionet.com.tw/200105/Classical/Classical-WidorOrganSyms2.htm http://books.csjh.ttct.edu.tw/music/organ/freising.htm http://www.geocities.com/jensehw/L/Ma.html
管風琴的歷史 1440年左右由 Henri Arnaut de Zwolle 所造的哥德式風琴。 它的重要性是讓我們知道聯軸板的發現,使得狹小的鍵盤得以控制廣闊的管子及控風裝置。
位於 Salamanca 大教堂裡的小風琴(Positiv) ,是最早的Positiv風琴, 包含有三個八度,可能原屬於Karls des Kuehnen,自1390年左右即置於此未再移動。
1400年左右建於瑞士錫安聖母院(Notre-Dame de Saint-Valere in Sion)的管風琴是目前世界上最老﹐仍在使用中的一台琴,此種架構在牆壁上的方式被稱作燕巢式。 原有的音栓只有三組存留,現今的音栓配置是1687年所建立。
德國 Freising的 Marien大教堂裡,1624年的歌德式風琴,關起來的翼門上可清楚的看到天使向馬利亞問安之圖,打開是眾天使的音樂會圖。
東德 Stendal的 Marien教堂風琴,教堂本身為建於1447年的哥德式建築,風琴則是於1580年左右由當時著名造琴師 Hans Scherer所建造,29隻音栓,一直到360年後的1941年才整建為今日的現代音響。
1871年名造琴師 F.Ladegast 於 Schwerin 優美的哥德式教堂裡造了此座擁有84音栓,四層手鍵盤加一層腳鍵盤的管風琴,銀白色的管子在棕色木箱的襯托下與教堂內部相互輝映。 Ladegast是Silbermann式聲音的繼承者, 他也曾經是法國著名造琴師Cavaille-Coll的學生。
管風琴的結構 ~ 主要的構成要件 (1)風管(2)簧管(3)鼓風機(4)風之運轉系統 次要的構成要件(1)風琴包箱與外觀(2)增減音風琴座(3)彈奏的輔助裝置~『聯軸栓』『平衡腳踏板』『組合設定』。
大分數管風琴有一塊踏板,至少兩個鍵盤──有些多至五個、六個或七個。每個鍵盤控制其本身「管區」──鍵盤本身就是小型的管風琴。管風琴音色的變化是經由風管的伸縮,音色則要看管的種類而定。管風管基本上有兩大類──唇管和簧管。唇管像個大的記錄器,產生像笛子的聲音,簧管有個單獨的跳動簧,聲音尖銳而高亢。 它主要靠音管發聲,由彈奏者控制空氣供應量的多寡。因它是以鍵盤彈奏,故歸類為鍵盤樂器。
管風琴的發聲原理 管風琴有三大部分;一是將空氣壓入管中的裝置,二是一系列音管,三是與琴鍵相連的控制空氣進出機制。管風琴的音管可有幾百根之多,音管由木質或金屬製成。有的裝有簧片吹口,稱為簧管,有的僅開一個氣孔,稱為風管,音管長短控制音高,音管愈長聲音愈低沉。即使音管大小相同,但因其隸屬不同音管組,所產生的音色也不同。 音管立於風箱上,風箱的下端有壓縮的空氣,琴身上的控制鈕稱為音栓,用來選擇音管組。在音管下端有兩個控制發聲的部分;一是小笛,一是簧片,壓縮的空氣須通過其中一個金屬「舌」而發覺。管風琴由雙手控制的鍵盤可有三組或三組以上,另有踏瓣由雙足控制。
影片欣賞: Discovery『How it's made pipe or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