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未來期末報告 系級:國貿3A 學號: 座號:27 姓名:黃凱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一課 酸雨如何影響我們?.
Advertisements

科學專題報告 酸和鹼/酸雨.
中二綜合科學科 單元十:常見的酸和鹼.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長話短說.
酸雨 指導老師:呂學榮 學生:吳翠萍 潘盈礽 日期:
重溫 1..
大气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
第四章 家庭與環保 第二節 生態環境汙染.
大气环境保护.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全球環境變遷 B 羅婉允 B 劉靜蓉 B 陳姿瑩 B 蔡佩容.
空氣污染之酸雨 空氣污染之酸雨.
空氣污染.
星 際 寶 貝 3/19/ 林儀珊.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中二級 綜合科學報告 酸雨.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森森不息- 愛林、保林、護林宣導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酸雨 化材一乙 4A240101黃煥淳 4A240081杜文皓 4A240079吳俊穎.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餐飲管理經營 – 單元五 餐 飲 安 全 衛 生 李宜玲 unit5餐飲安全衛生.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by Direct Titration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影片製作流程 構思劇本 影片主題 觀看對象 腳本安排 呈現方式 ….
买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興達 #3/#4 FGD 簡介 報告人:#3/#4 FGD 洪福仁.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氮循环 肖子聪.
雷雨 Thunderstorm
三 水 同 鄉 會 劉 本 章 學 校 數 學 科 年 級 : 忠 、孝 班 單 元 : 統 計 圖 製 作 及 閱 讀 單 位 :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全球暖化的啟示 第三組 (綠化地球敢死隊).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環境衛生緒論 幼保系 黃湃翔.
人類的石油年代.
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s) 上一堂的重點: 族 I II III V VI VII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一、前言 日常生活使用的水量中,廁所沖洗約佔35%。 再生水的利用 沖洗廁所、清洗車輛、噴灑街道、空調、消防 、景觀用水及河川湖泊補充水等。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第 4 課 總結.
空氣汙染來源 主要來源主要是地表揚起塵土,含有氧化物礦物和其他成分。 海鹽是懸浮粒子的第二大來源,其組成與海水的成分類似。
課程名稱: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在羅馬的日子.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花王集團.
環工二 賴建霖 森林二 王柏堯 財法四 張燁峰 中文二 蔡雅聆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硝酸 HNO3.
酸雨 Acid Rain 何沛勝 黃汝輝.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NewsWeek No.2 人權修法懶人包 配合高中公民第1冊第3章.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南區 ~中小學教師數位博物館研討會 藝術類數位博物館介紹 和春技術學院馮治平 91年2月2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環境未來期末報告 系級:國貿3A 學號:491481213 座號:27 姓名:黃凱旋 酸 雨 環境未來期末報告 系級:國貿3A 學號:491481213 座號:27 姓名:黃凱旋

酸 雨 的 定 義 「酸雨」顧名思義,雨是酸的。其正確名稱應為 「酸性沉降」,它可以分為「溼沉降」和「乾沉 降」兩大類。

溼沉降: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 、雪、霧或冰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 乾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 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酸 雨 的 成 因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 為兩類: 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 酸 雨 的 成 因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 為兩類: 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 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 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有機酸 ,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 化物等。

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 氯化氫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及有機酸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在環保署研究報告中,已統一雨水酸鹼值達 5.0以下時,正式定義為「酸雨」。

各種溶液的酸鹼度與酸雨比較 正 常 雨 水 1 2 3 4~5 5~6.5 7 8.5~9 10~11 12 13 14 酸 性 電 解 液 酸 性 電 解 液 檸 檬 汁 醋 酸 雨 正 常 雨 水 蒸 餾 水 蘇 打 水 氨 水 鹼 性 電 解 液

酸 雨 的 危 害 酸沈降為一慢性的危害,因為它的傷害是緩進式, 常令人失去戒心,事實上,酸雨問題實是不容忽視 酸 雨 的 危 害 酸沈降為一慢性的危害,因為它的傷害是緩進式, 常令人失去戒心,事實上,酸雨問題實是不容忽視 。酸沈降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取決於降水離子的成份 及濃度,並與受體的中和能力有密切的關係,因此 ,即使酸沈降的酸度很低仍可能對環境造成傷害。 諸多研究顯示,酸雨對水域生態、森林、湖泊、河 川、建築物及人體健康等都具有危害性。

1. 人 類: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呼吸方面的問題。二 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射出物會引起呼吸方面的問 題,例如哮喘、乾咳、頭痛、和眼睛、鼻子、喉 嚨的過敏。 2. 材 料 和 藝 術 品:酸雨也會損毀材料,一些百年 的典籍和古老藝術品也會被影響。圖書館和博物 館的通風系統使得他們不能阻止酸性進入建築物 中,酸性粒子進入後在建築物中循環,並且影響 和惡化這些材料。

3. 建 築 物 與 雕 像 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蝕。 鐵路工業和飛機工業同樣 的必須花費更多的錢來修 補由酸雨造成的損害。酸 酸性粒子也會沈積在建築 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蝕。 鐵路工業和飛機工業同樣 的必須花費更多的錢來修 補由酸雨造成的損害。酸 雨不僅造成了經濟負擔上的問題,而且也對一般大 眾的安全產生危險。舉一個實例,1967年俄亥俄河 上的橋倒塌,造成46人死亡。另外,酸雨也造成暴 露在外的雕像受到侵蝕,這造成文化資產的破壞, 令許多人擔憂。

4. 農 作 物 酸雨會影響農作物,同時土壤中的金屬元素因被酸 雨溶解,造成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 的養分,將枯萎、死亡。但土壤中因酸雨釋出的金 屬也可能為植物吸收造成影響,這問題極其複雜, 譬如,酸雨中某些金屬( 如、鐵 )的釋出反而有助於 植物的生長。因此,酸雨對植物、農作物、森林的 確實影響仍不清楚。 左圖為葉子受酸雨為害的情形 右圖為顯微鏡觀察葉子內部的 組織

5. 樹 木 與 土 壤 酸雨造成最嚴重的影響之一是在森林和土壤。硫酸 隨著降雨落到地球而造成嚴重損害,土壤中的養分 也會流失,因此樹木會因為維持生命所必須的鈣和 鎂的流失而枯死。並非所有的二氧化硫都會轉變成 硫酸,事實上有一相當的量會漂浮在大氣中, 當最 後沈降到地表時,會阻礙葉子的氣孔進行光合作用

6. 湖 與 水 生 態 系 統 酸雨的直接影響之一是湖和它的水上生態系統上。 酸性化學物質有幾個路徑可以進入湖,一些化學物 質以乾粒子型態存在於空中,其他的以溼粒子型態 例如雨、雪、凍雨、冰雹、露或霧,進入湖中。酸 雨降到地面會沖刷走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並挾帶著 土壤中的有毒金屬,一起流入湖泊中。在歐洲和北 美洲,酸雨所引起的湖泊酸化情形十分嚴重。瑞典 共有八萬五千個湖泊,其中有約兩萬個已受到酸雨 的影響。挪威有二百六十五個湖泊已經沒有魚蝦; 而加拿大已有四百個「死湖」。

台灣與大陸酸雨相關性 台灣地區中,指出東北季風天氣型態,大陸沿岸污 染物僅需一天即可到達台灣。在東北季風天氣形態 ,韓國所釋放的硫化物,約 48 小時便可傳送至台 灣地區,並形成台灣地區的硫沈降,大陸東北地區 所釋放的硫化物,約 72 小時後逐漸傳送至台灣地 區。東北季風盛行時,對台灣地區具有高污染潛勢 的地區包括韓國、大陸東北、華北及大陸沿海之大 都會及工業區,尤以長江下游的高污染區對台灣地 區的污染潛勢最大。

酸 雨 的 防 止 從燃料著手:預先對燃料脫硫,可以降低SO2的排放。 酸 雨 的 防 止 從燃料著手:預先對燃料脫硫,可以降低SO2的排放。   攔截在煙道之中:使用石灰、活性碳、氧化錳、氨水及氧化鎂等吸附劑,從排放廢氣的煙道中吸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   控制汽車的質與量:管制排氣不良的烏賊車,控制車數量的增長,是淨化台灣空氣的必要行動。   國際間的合作:酸雨是世界性環境問題,因此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共同限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才能有效地達成制酸的目標。

大 家 來 防 治 酸 雨 在家中 1.安裝低流量的蓮蓬頭 2.盡可能將洗衣機、洗碗機裝滿在使用 3.購買高效能的家電用品 大 家 來 防 治 酸 雨 在家中 1.安裝低流量的蓮蓬頭 2.盡可能將洗衣機、洗碗機裝滿在使用 3.購買高效能的家電用品 4.避免同時使用多台冷氣機 5.當離開家或空房間記得關燈 6.使用日光燈取代高瓦數的白熱燈泡 7.安裝隔熱設備在水管或水槽上 8.至少每年一次清理暖爐的過濾網

購物時 1. 購買能低污染,高效能,可再回收再利用產品 2. 減少使用塑膠袋 交通 1. 以走路、騎腳踏車或坐公車的方式去上班 2 購物時 1.購買能低污染,高效能,可再回收再利用產品 2.減少使用塑膠袋 交通 1.以走路、騎腳踏車或坐公車的方式去上班 2.盡量和朋友或同事共乘一輛車 3.減少自己開車去旅行 4.盡量搭火車或客運去做長途旅行

國 際 酸 雨 大 紀 事 1969年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OECD) 首先提出酸雨問題,各國才開始作酸雨災害的觀察。 1970年訂定「乾淨空氣法案」 1979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簽定了「長距離越境大氣污染條約」,共有糾個國家簽署。 1980年在國際間又締結了「赫爾辛基條約」,有 18 國同意在 1993 年前硫化物排出量必須較 1980 年減少 30%。

1985年索非亞協定,有 12 國宣布 1989 年起 10 年間,各國應削減氮氧化物 30%。 1988年美國與加拿 大也在締結「越境大氣污染同意書」 ,以共同合作防制酸雨。

維 也 納 條 約 為解決歐洲與北美間酸雨間題,一九七九年有維也 納條約的簽訂,美、英、法、加拿大等三十二個國 維 也 納 條 約 為解決歐洲與北美間酸雨間題,一九七九年有維也 納條約的簽訂,美、英、法、加拿大等三十二個國 家參加。本絛約之下有三個協定: 國際酸雨監控協定。 赫爾辛基協定,規定至一九九三年前,硫氧化物 排放量,必須較一九八0削減百分之三十。 索非亞協定,規定至一九九四年前,氮氧化物的 排放量,凍結在一九八七年的水平,又限定在一 九八九年起的十年間,削減氮氧化物百分之三十 。

亞 洲 酸 雨 的 防 止 策 略 在亞洲,酸雨問題也是相當嚴重,主要國家雨水酸 鹼值如下:日本東京四.七、南韓漢城四.三九、 印度馬德里五、中國大陸重慶和福建四、台灣台北 四.一五,都在五.六以下。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 二日,東亞十四個國家舉行「東亞區域環境與氣候 變遷國際會議」暨「東亞酸雨研討會」,決議成立 「東亞酸雨監測網」,共同找出亞洲酸雨源,並合 作協力防治酸雨。

目前世界上受酸雨危害最嚴重的地區,應屬美國東北和西北部、加會大東部、北歐和亞洲某些地區。台灣地區內,宜蘭太平山的翠峰湖已是酸化湖沼,而陽明山公園的夢幻湖及墾丁國家公園的南仁湖,均已達酸化邊緣。酸雨為科技文明的產物,也是大地反擊的一種現象,而質量不滅定律在環境中表露無遺,雨水雖能減除大氣中污染物,但污染物卻並未消失,是以另一種型式-酸雨-回歸予以人類,故酸雨是屬於全球性的問題,必須全球每個國家人民通力的合作及遵守各項措施,如此才能創出一片乾淨的天空減緩酸雨的發生。

資 料 來 源 http://content.edu.tw/junior/bio/tc_wc/textbook/ch12/supply12-2-2.htm 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waterp/2001/waterp01050101.htm http://www.burningearth.idv.tw/new_page_24.htm http://acidrain.atm.ncu.edu.tw/harm/04.htm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emistry/tp_sc/surround/acid/right1.htm 吳義林、鄭福田,2000,台灣地區酸沉降物質調查研究,行政院環保署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