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造型大作戰 ★就是要秀給你看 期末表演 請 自由選擇任何一種角色做裝扮 如: ★特殊穿著的職業 — 警察、護士、郵差、空服員等 ★你的偶像 — 明星、運動員、政治人物等 ★虛擬人物 — 童話、漫畫、卡通人物等.
Advertisement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第四課 Dialogue I: Talking about Hobbies
情緒知多少 鄭曲佑、盧旻儀.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十一講: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二)
品德教育 禮節 教學者: 楊美玲老師.
與您分享~ 伙食團真好 南科大伙食團.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星光 希望若不熄滅就會亮成心中的星光.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西洋哲學史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一)
模仿、認識與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
第二單元 L’alphabet et les prénoms français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第十九單元 Un dimanche habituel. 星期日的例行生活。
第十單元 Comment compter en français ?
三角形三心 重點整理.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洪萬生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第二講:初步認識釋迦摩尼佛的生平與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Survey of Selected Western Classics Unit 6: 聖經中的詩- Psalms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兒童美學課程介紹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Bandgap reference layout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聲音地圖.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二) 第八單元 Protestantism Spirit of Reformation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3: Project Management (2)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1) Les voyelles (révision) 母音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一講:課程簡介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下學期 專題欣賞.
我 會 數 數.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Array I 授課教師 Wanjiun Liao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心靈饗宴 林家儀.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You will see a very spectacular picture 你將看到一幅蔚為奇觀的圖片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4: Developing a Process Strategy
三年級下學期 專題欣賞.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討論.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5: Analyzing Processes (1)
第二單元(2):Case Study- Li & Fung
周界的認識 四年級上學期.
媽媽去市場買了5顆蘋果、8顆橘子及3顆水梨。橘子的個數是蘋果的個數的幾倍?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Toss a Name Game.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What is “this”? 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類別的定義就是在說明如果創建了“這個物件”的話,它會具有那些屬性與功能,以及這些功能是如何實現的。 而所謂的“這個物件”就以 this 來表示。 當我們在JavaScript與jQuery中寫 script 程式(函式)時,“誰”呼叫這個函式,這個“誰”就是該函式中所謂的.
居家問題小偵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身體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本作品版權歸屬:林文琪

作者Hermann Schmitz 哲學是「人對自己在遭際中的處身狀態的沈思」 以人的身體情緒的震顫狀態爲基本研究對象的哲學,叫身體現象學

身體的知覺與肉體的知覺 肉體的知覺:通過感官獲得的感覺可稱爲『肉體的』知覺 身體的知覺:不需要感官工具的情況下在肉體上直接(非感覺)地獲得的知覺叫身體的知覺。

身體空間 身體的知覺不同於肉體的知覺。肉體知覺同相應的感官聯繫,它在肉體上的位置是相對確定的。 身體的知覺不依賴於感覺器官,但又必定是在肉體上發生的,而且在直覺上體驗到的,它沒有特定的位置和方向,是整體性、不可分割的,這種身體知覺所具有的絕對位置,施密茨稱爲身體空間

身體空間的體驗方式 寬度空間:包括寬廣和狹窄兩個要素 如焦慮、憤怒時的身體緊張感,歡樂時的身 體放鬆感 方向空間:從身體的狹窄中湧出 如焦慮、憤怒時的身體緊張感,歡樂時的身 體放鬆感 方向空間:從身體的狹窄中湧出 如眼光的一瞥、呼吸、抓、拿、走,包括舞蹈、雕塑等藝術在內各種活動的基礎 位置空間 :方向的特殊確定及其彼此聯繫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有關自己身體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認識 畫作討論 教師:這三幅人形樹的作品構想有些類似,你們要不要說一下。 學生B:我那時候就是沒有了解老師的意思,然後就覺得…把一棵樹變成人的感覺… 教師:我想問的是,你畫那個人的身體時,你用的是什麼角度? 學生B:就從旁邊看的角度... 教師:對,他講的很好。他畫的時候,是從第三者的眼光來看這個人的身體,這時他變成一個觀察者,以觀察者的角度去看樹,而他以為要把樹看成是人,所以同學就把樹畫成人形了。 教師:上面那幅也是把樹畫成人的身體,你覺得你在畫那棵樹的時候,你的角度是…觀察者的角度?還是第一人稱的,你以為自己本身就是樹? 學生C:你說哪邊? 教師:右邊,是第一人稱的角度? 學生C:對啊,就看到自己。 教師:有關這幅畫我們上禮拜就有討論了。同學堅持說他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去畫下來的。而我反問他:我作為我自己的時候,我看得到我自己身體的輪廓嗎? 學生C:人有鏡子阿,如果說是在自然裡面的話,假如說我是那棵樹,而我旁邊如果有一潭水,那我還是看的到我自己的倒影。 教師:你「看到」倒影,所以還是依賴視覺? 學生C:對啊。我看到我自己。 教師:你看到了你自己,所以... 學生C:我是第一人稱。 教師:沒錯,作為看的人之我是第一人稱,但是被看的我自己呢?我暫時跳脫出來,在鏡子裡面看到自己,看到那個鏡子裡面的影子,影子是他,所以被看的我自己,被看的對象是「他」,所以你是以第三人稱的方式來看你自己。所以還是以那個跳脫自己之外的眼光在看自己,那就是第三人稱觀看,有沒有發現? 學生C:可是自己還是... 教師:對,我還是同一人,在理性上我可以把認識的我和被認識的我視為同一的,但今天我們說的是「眼光」,是觀點的問題,所謂第三人稱的看,即是跳脫自己之外的看。只有以第三人稱的觀點去觀看,我才會形成有關身體外形的掌握,但若完全擺脫掉第三人稱觀點的看,還有身形嗎?我們再問一下B同學,來…你覺得像你這樣畫的時候,你也是覺得你自己是樹嘛? 學生B:就是…我覺得…就是就想要表達很大,手腳長很長… 教師:所以,他雖然也有畫身體,但是身體不是重點,而是在上面。他的重點是在表現很大,手腳長很長…,問題所要畫出的「很大」「很長」,是第一人稱的身體感受,還是第三人稱的觀看?同學說當你變成一棵樹的時候,然後你這樣張上去,你畫出的那種伸展的感覺,是用什麼觀點來掌握的? 學生:就是想到伸展的話,你就會想到一直往外延伸(同學不自覺地表演伸展的動作)。所以就畫了很長很長在這上面。 教師:對,就是(老師也作出申展的動作)…這叫好長、好長、好長。同學有沒有發現B與C的觀點不同,C強調的是把自所看到的身形畫出來,而B則是把自己變成了樹,自己就是樹,作出了向上向外伸展的動作,在作畫時仍在模仿樹的動作而在畫面上留下線條痕跡。她所畫出的是那棵樹向上向外伸展的「身體經驗」。 教師:好,我們必須來討論一下身體現象學中所提到的「肉體知覺」和「身體知覺」,不是說我們有二個身體,而是我們有二種認識自己身體的方式。[1] [1] 提問策略:在適當的時候加入美學理論的討論,以幫助同學了解自己的經驗。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老師:經過以上理論的討論,我們再來看你們的繪畫作品,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我們看這幅作品。 老師:你模仿那棵樹站在楓林大道的時候,你感覺是什麼? 學生:就是感覺到非常的堅強,屹立不搖的樣子。 老師:那那個堅強的身體感覺是如何的? 學生:呃... 老師:我們這樣問好了:用你的身體知覺,掌握到身體堅強站立的震顫狀態是什麼狀態? 學生:應該是…向上收縮的樣子。 老師:收縮的,比較收縮的,而且有向上的動作。那你覺得從你畫出的畫,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那樣的運動? 學生:不能吧…… 老師:其實你畫的還不錯,還是有一點表現性,像你看你企圖用線條在上面畫,你看像這個運筆加深了,比較重的線條,造成的收縮效果還蠻大的。畫面上半部就比較弱一點,這裡,妳是想表現什麼? 學生:就是樹支撐著那個影子,然後這些就是障礙物。[00:03:02.30] 老師:哪些?這個? 學生:就是這矮的 老師:障礙物? 學生:比如說,下雨啊,打雷啊之類的,風吹啊,就是一顆樹的障礙物就是那些,表示我們所面臨的那些障礙物。 老師:你在畫下雨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到你自己變成雨。…我們下一次會讓同學看兒童畫,小孩子也畫下雨,但他們畫出來的下雨的線條,每一筆都覺得自己就是雨,一點一點的打在畫紙上,所以我們從他們的畫面,可以看到力量。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學生:右邊那個就是用眼睛看,左邊是模仿的。 老師:那你可不可以講一下模仿的那幅,你要表現什麼。 老師:你可不可以講一下,你的作品? 學生:右邊那個就是用眼睛看,左邊是模仿的。 老師:那你可不可以講一下模仿的那幅,你要表現什麼。 學生:就是我覺得…他給我感覺,很大,覺得很有存在感。 老師:剛剛同學說,他想要掌握那個樹很大的那種感覺。我們來看畫面上的效果,與同學要表現的感覺有沒有一致?這幅畫中的樹,感覺是往內縮起來的感覺。你想要表現的「很大」的感覺,是視覺上的大,還是身體空間上的大,身體空間的大,是如何的一種震顫狀態?是收縮的?還是外擴的? 學生:外擴。 教師:外擴的,或是舒張的,那就應該像佛像的手,像小BABY的手,不僅只是鼓鼓的,而且裡面好像充滿了氣,鼓漲起來的感覺。其實同學們都畫得很好,這張很明顯地有縮起來的感覺,這個好像充氣的感覺,像那個氣球做的樹有沒有看到,都很好阿,我覺得你要表現的都有表現出來,同學還蠻厲害的。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教師:來,我們再看看。換這邊。來這位同學畫得很漂亮,請他來說一下。 學生:左邊是寫實,右邊是模仿。我那時候在畫的時候,因為我覺得這棵樹一直有想要往上生長的感覺,所以感覺會生出很多枝,然後最上面亮亮的是因為,天空是亮的。然後因為畫的時候那邊很熱,所以我就流汗,我就覺得說樹有在流汗。因為我自己很熱,就這裡紅紅的…… 教師:他畫的樹,在畫面上,有沒有讓你有這向上申展的效果?你自己再看看,覺得有沒有?[1] 學生:就…我覺得好像還沒有延伸,就是…沒有。 教師:還好啦。你看你畫的是同一棵樣,但這二幅畫,所展現出的樹就很不一樣,第二棵因為要有所表現,所以同學在畫面上以變形的方式去處理,他為了表現樹向上伸展的感覺,你看第二幅向上的線條就比第一幅增加了,跟第一幅明顯的不太一樣,而且明顯地有很多向上的線條,確實可以造成向上運動的視覺效果。還有看一下同學的用色,畫面上下深上淺,會引導我們從深的往淺的地方看過去,一樣造成向上運動的視覺效果。上次有同學說對畫面的線型運動,不太理解,所謂畫面上的線型運動,會透過線條的指引,顏色的深淺,構圖等造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線型運動的例子。…… [1] 提問策略:引導學生自我批判。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老師:我們再請這位同學,請他講一下。 學生:右邊是我想畫出那棵樹對我產生壓迫感的感覺。就是他很高大嘛,如果很近的看,就會想說,呃這棵樹會不會壓到我,所以…就是有壓迫的感覺。 老師:所以你在樹旁這邊畫了個人,這是後來加去的,對不對? 學生:嗯。 老師:那…你還是沒有模仿那棵樹嗎? 學生:對阿,就是看到他分枝很多,然後就是向左右展開的一種感覺。 老師:你自己分析一下,剛剛讀完的身體現象學理論,你覺得,當你變成樹,你用身體知覺所掌握到樹左右展開的身體經驗,在你的畫面上,有沒有把那種身體感覺畫下來? 學生:應該有…造成出那樣的效果。 老師:沒錯,你是有呀!你的線條確實有造成向上的感覺。如果你的線條不是用直線條,而是斷斷續續的線條,就不會有那種通向外面的感覺了。你會說我在畫的時候也沒有想那麼多阿,那只是你憑直覺就那樣畫,所以你不要以為你們畫的不好,其實都畫的很好。只是你不曉得,原來你就是在畫那個東西而已。因為我也許可以畫的斷斷續續,我看有沒有這種..你看,這樹是直的,但是你有沒有看他線條一條通到尾?沒有這樣直接通上去有沒有發現?所以就是造成什麼,那種斷掉的感覺,那就沒有這種疏通感覺。像這幅,就是比較整塊的,比較塗抹的,線條不清楚,所以造成你會覺得它是一塊一塊的,沒有力量,張力不足,但不是說這幅畫畫得不好,他可能是要表現別的東西,這是哪位同學的作品,與大家的不太一樣,你要表現的是什麼? 學生:那個…就是葉子很特別。 老師:對,同學有沒有發現,他畫樹時所注重的不是枝幹而是葉子,他畫出葉子很濃很密的感覺,很濃很密會是什麼感覺?同學用交疊的畫面,一層層,一塊塊堆疊來表現「濃」、「密」與這幅疏鬆的感覺完全不同。妳們都很棒,畫得太好了。那後那幅呢?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學生:就是想表現他從泥土裡面,然後舒展。 老師:泥土是哪邊? 學生:就是最左邊。 老師:這裡? 學生:對[00:14:24.93][00:14:28.64] 老師:你的畫是用想像的。 學生:因為我把我自己想像成那棵樹。 老師:想像,小時後發芽的那個情景? 學生:對對。 老師:你畫的是你有關那棵樹想像的部份,而不是畫出當下看的那棵樹,透過模仿與移情所掌握到的樹。畫得也很好,只是與我們的要求不太一樣。好那這邊,這位同學來講一下,你的作品。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學生:我那時候就想說用這個畫比較仔細,就把葉子直接畫起來,然後另外這隻手畫另一邊。我覺得兩幅畫好像差不多,畫畫的時候,都是用身體去看,就是用身體去感覺,我那時候是覺得,只要放鬆,就感覺…那時候天氣很好,有陽光,覺得葉子都有散發出一種生命力,所以我畫的葉子周圍就用手把顏色抹開,讓他有點暈眩的感覺。然後重點就是往上發展,最後就是背景的一片藍天,這樣。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老師:會更浪漫一點,隨風搖曳的感覺。如果我們學校種的是松樹,你覺得我們會怎樣? 學生:很挺。 老師:這棵樹大家知道是哪棵樹吧?就是杏春樓旁邊那棵臺灣馬尾松。且學有注意到那棵樹枝葉垂下一條一條的感覺,如果用身體去模仿那棵樹,畫這些枝葉時同時做出枝條下垂的動作,線條會更有力量。 同學已經畫得不錯了,你有特別去感覺那樹葉一根一根的枝條,但若再更仔細一點一定可以畫得更好。想想假如說這個線條畫的是,一根一根硬硬的,跟那種柔軟的線條,畫面要表現的情感會不會一樣?就不一樣了。這樹本身是那種軟軟的線條,所以當你仔細觀察這棵樹時,你的身體會不自覺地作出內模仿的動作。可以想像,一個種滿松樹的校園,與種滿柳樹的校園,所營造的校園氣氛有多不一樣。如果我們學校種的都是柳樹,你覺得我們會怎樣? 學生:浪漫。 老師:會更浪漫一點,隨風搖曳的感覺。如果我們學校種的是松樹,你覺得我們會怎樣? 學生:很挺。 老師:像中央大學一樣,種了好多松樹,一整排的松樹,給人硬挺、高尚的感覺,水溝旁的一排柳樹,就營造了比較柔和的校園氣氛。我們學校的楓林大道呢,楓樹的枝幹堅硬,但葉子是闊葉的,所以會夏天時讓人覺得較柔和一點,冬天只剩枝幹時,就顯得有些冷靜了。所有的景觀中的線條運動,透過身體的模仿,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不可不小心經營。好,我們再來聽聽同學的畫作分析。 林文琪攝影。 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老師:嗯,對。我想問,這幅畫的視點在哪裡?[1]可以想見這人是躺在地上畫的。 學生:對,是躺在地上往上看。 學生:右邊那個就是看到的,那左邊是模仿的。左邊那幅,其實樹不是很高,而我想要把他畫得很高很高,所以我就只好用廢筆來旁襯,那個有藍藍的那個,最上面的那個藍撇紅,還有下面那個藍綠,那那個地方不會畫我就自己亂畫,那右邊那個是我要表現他的高聳,然後就是因為那個高聳,像我們走在樹林間,樹不是很濃密,當你抬頭看的那個高度,你就忽然覺得,就是有亮光射下來的感覺。 老師:嗯,對。我想問,這幅畫的視點在哪裡?[1]可以想見這人是躺在地上畫的。 學生:對,是躺在地上往上看。 老師:同學想像自己躺在地上往上看,群樹從外向中心圍上來,而從下往上看去。 學生:就是抬頭。 老師:抬頭這樣看,所以就把畫畫成這樣了。有很多的變形,都是因為特殊的觀點造成的,同學要注意畫家視點。將來我們討論兒童畫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小孩子的視點在哪裡,他們看東西的觀點跟我們差很多。還有沒有同學想要與大家分享作品?這幅畫,作者呢,你要不要講一下? [1] 引導同學注意繪畫的視點。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學生W:左邊就是畫看到的樹,右邊的樹是想像[00:20:55.73。 老師:右邊那幅,你要表現什麼? 學生W:樹很高。這個人他站在樹旁邊,往上看,看到樹很高,然後發抖。 老師:你覺得你是要畫,讓別人看起來很高,還是樹自己感覺到自己很高? 學生W:樹給人的感覺。 老師:X同學你要不要說說看,覺得他這樣的表現,是畫被人家看到的樹,還是我本身變成樹了? 學生X:被看到的。 老師:對,他畫的是被看到樹,與自己變成樹,畫那種往上衝,衝上天的身體運動不同。另一位同學來說說你的作品?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老師:你覺得你畫面上的線條,想要出去的力道夠不夠? 學生:(搖頭) 學生Y:我印象中的樹,他有他自己的根,如果是自然生長的話,他一定有他的根,但是楓林大道的楓樹是被扛過來的,他的根就不能自由的生長,都是鑽擠在地下,沒有很足夠的空間的在下面生長,所以就有那種被縮起來的感覺。 老師:同學要表現的侷限性,在畫面上很具體的展現出來了。你看他的線條運動,當一個樹他本來向外長,但一個線條卡住了,所以他就不能夠在向外伸展。可是這個樹的線條本身,如果我們要讓他更有表現性的話,可能要注意一下線條的力量,當我變成一棵被限制的樹,但又想要突破限制,那種身體的感覺如何? 學生:想要出去。 老師:你覺得你畫面上的線條,想要出去的力道夠不夠? 學生:(搖頭) 老師:不夠,對不對,所以你可以在線條的力量上再做加強。畫面上的每一筆、每一畫,都具有表現性的,都不可輕忽。下禮拜我們要畫雙手畫,讓同學感覺一下力量跟線條的關係。 ……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本照片由臺北醫學大學 林文琪 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本照片由修課同學授權本課程:兒童美學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臺北醫學大學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