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消費需求除了受當期實質所得的影響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 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Advertisements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5, 42, and 43.
13.1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三章 古典學派.
消費、儲蓄與投資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第四篇 景氣循環理論: 短期經濟體系 第十一章 總需求Ⅱ: 運用IS-LM模型.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失業 瞭解通貨膨脹 瞭解菲力浦曲線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授課老師:_____.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14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本期消費除了是當期實質所得的函數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 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簡單凱因斯模型.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五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_____.
第十五章 商品市場與貨幣 市場:IS-LM模型
第十章 國際金融.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6, 65, and 67.
26 總合供需均衡 本章首先由勞動市場推導 AS 線; 再與 AD 結合作 AD-AS 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失業的看法不同。
12 簡單凱因斯模型.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Chapter 17 投資決策經濟分析.
生產要素市場 Copyright © 2008 Cengage Learning.
第4章 凱因斯學派.
第8章 開放經濟體的政策分析模型 授課教師: 1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簡單凱因斯模型 (一) 簡單凱因斯模型,又稱「所得─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其主要目的是對一個封閉經濟體系「實質產出」的決 定,提出初步的解釋。 在封閉的經濟體系 (國家) 內,最終使用者購買商品與服務的 「支出」(expenditure) 會等於實質產出,且購買的花費,最後.
學習目標 知道生產要素市場的特性。 描述邊際生產力。 說明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知道勞動市場供需與工資的關係 OBJECTIVES.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總合需求曲線與總合供給曲線的意涵。 求出均衡物價與均衡所得水準。 應用總合供需模型,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的經濟效果。
要素需求:勞動和土地市場.
Chapter23 貨幣、利率及產出: 分析與政策.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2章 利率與利率的決定 授課老師: ______.
第五章 無異曲線與消費者選擇 授課老師 簡立賢老師.
第3章 古典學派.
第9章 理性預期與現代凱因斯理論: 理性工資僵固性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五章 貨幣市場.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s.
公衛一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Chapter 9 利率水準 的決定.
需要量變動與需要變動 影響需要變動之因素-其他因素 1.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圖解經濟學 第二篇 個體經濟活動.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埃及永生之旅 報告者:陳菱霙.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Chapter 15 凱因斯模型與IS/LM模型
第一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 以正斜率的線來代表外匯供給與匯率的關係 外匯需求與匯率呈反向關係 ⇒以負斜率的線來代表外匯需求與匯率的關係
授課老師:   教授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ch5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黃志典: 國際財務管理概論.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本期消費除了是當期實質所得的函數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第 3 章 彈 性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資源配置的五個面向 生產什麼 如何生產 何時生產 何處生產 生產收入如何分配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2 需求、供給與均衡.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消費需求除了受當期實質所得的影響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 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預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當期消費與預期所得有正向關係。 物價水準:當名目淨資產固定時,物價水準越高,則實質淨資 產會越低,故消費支出會減少。反之,當物價水準越低,則實 質淨資產越高,消費支出會增加。故消費支出與物價水準有反 向關係。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影響消費的變數 (二) 利率水準:利率反映的是本期消費的機會成本;當利率水準 越高時,本期消費的機會成本越高,人們遂會減少本期的消 費,而用以後的消費替代。故消費支出與利率有反向關係。 綜合上述,若以 C 代表本期消費、Y 為本期所得、P 為本期價 格、 r 為實質利率。消費需求可寫為: C = C(Y, P, R)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投資與利率 (一) 為了說明利率與投資的關係,假設如下: 經濟體系只生產一種產品,此一商品可供消費,亦可當作資 本財用於生產 (播種耕田)。因此,商品售價與廠商購買資本 財的價格相等。 假設第一及第二期的商品價格均等於 P。 現在,若廠商於第一期以 P 元購入榖物種籽一斤,到了第二期, 此批種籽將為廠商增加 MP 單位的榖物生產,其名目收入增加 P × MP 元。因此,購買一斤榖物播種耕作的「報酬率」(rate of return) 為 (P × MP-P) ÷ P = MP - 1。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投資與利率 (二) 在決定投資決策時,除了報酬率,廠商還必須盤算投資的機會 成本。 第一期的 P 元可用於購置種籽,亦可用於其他生利用途。廠商 將 P 元貸予他人 (或存於銀行),則第二期還本付息後,可得 P(1 + R) 元,其報酬率等於 P(1 + R) / P -1 =R ,此一利率 即為投資的機會成本。 若 MP - 1 > R,廠商會增加投資。當種籽數量增加時,耕 種的邊際收益 MP 也隨之降低,直到 MP - 1 = R 。 若 MP - 1 < R,則廠商會減少投資,直到 MP - 1 = R。 因此,決定廠商最適資本量的邊際條件為: MP(K) = 1 + R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投資與利率 (三) 投資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 但隨邊 際產出上揚而增加。 投資需求會隨利率的上升而減少。 圖 13.1 最適資本存量與利率 投資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 但隨邊 際產出上揚而增加。 投資需求會隨利率的上升而減少。 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類似, 皆與利率 有反向變動的關係。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總合需求線的導出 (一) 總合供給 (Aggregate Supply,簡稱 AS) 與總合需求 (Aggregate Demand,簡稱 AD),描繪的是實質國民所得 (Y) 與物價水準 (P) 這兩個總體變數之間的供給與需求關係。AD 與 AS 的交點 即為總體經濟的均衡。 總合需求曲線刻畫出整體經濟社會在不同的物價水準下,對 「總合商品」的購買需求。在此應注意:總合需求線與個經的 需求線所代表的意義不盡相同。在個體經濟學中,說某一商品 的需求量隨其價格上升而下降時,是指該「商品相對於其他商 品而言」。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總合需求線的導出 (二) 總合需求曲線描繪整體經濟本期物價水準與商品總合需求量之 間的關係。當本期物價水準上升時,商品的總合需求量下降, 因此總合需求曲線的斜率為負。理由如下 流動性效果 (liquidity effect):物價水準的上升會造成實質貨 幣供給的減少,並導致利率上升。根據本章前面的分析,利 率上升會造成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的減少,進而使總合需求 減少。 財富效果 (wealth effect):當物價上升時,消費者的實質淨 資產減少, 消費需求亦將減少。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總合需求線的導出 (三) 跨期替代效果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當未來價 格固定不變而本期價格上升時,物價膨脹率會下降。表示在 給定的名目利率水準之下,實質利率上升。因此家計單位會 增加儲蓄,減少「本期」消費;廠商的投資需求亦將減少。 跨國替代效果 (international substitution effect):若將國外部 門或淨出口納入考慮,當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而國外商品價格 不變時, 家計單位與廠商對本國商品的需求下降,對國外商 品的需求 (即進口) 上升。也會使國內總合需求隨價格上漲而 下降。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總合需求線的移動 當某種自發性需求發生改變,在相同 的物價水準下,AD 曲線會左右移動。 圖 13.2 政府支出或貨幣供給增加,均會 使AD線右移 AD1 AD2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古典學派的 AS 曲線 (一) 充分就業的所得水準:為了簡化分析,假設 社會上只有一種商品 (Y),也只有勞動 (L) 一種生產投入,商品 Y 的生產關係為 Y = F(L)。 勞動的工資率為 W,而產品的價格為 P。 根據上述假設,可知廠商的實質利潤 為 如果追求實質利潤的極大,廠商所雇用的勞動之邊際產量應和實質工資應該要相等,也就是最適產量應該滿足下式: ( W/P 是實質工資率,MPL 則為勞動的邊際產量。)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古典學派的 AS 曲線 (二) 如果勞動的邊際產量遞減,由上頁最後一式可知,當實質工資上漲時,最適勞動雇用量會減少;反之,則最適勞動雇用量會增加。因此,廠商的勞動需求曲線將如圖 (a) 中的 Ld 線。 在不考慮後彎部份的勞動供給假設之下,可求得勞動市場的均衡就業量 L*。將此均衡就業量帶入圖 (b) 的生產關係,即得均衡產出 Y* = F(L*)。 (W/P)* L* Y* Ld F(L) Ld L* F(L) (W/P)* L* L* Y* 圖 13.3 古典學派的總合供給曲線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古典學派的 AS 曲線 (三) 在古典架構之下,勞動市場不可能產生失業,其均衡就業量就是「充分就業」,而此時所生產的就是充分就業所得。 圖 13.3 古典學派的總合供給曲線 (W/P)* L* Y* Ld F(L) AD2 AS AD1 P2 P1 在古典架構之下,勞動市場不可能產生失業,其均衡就業量就是「充分就業」,而此時所生產的就是充分就業所得。 由於社會均衡產出 (Y*) 完全由勞動市場與生產技術決定,與任何物價水準無關。若以 AS 代表總合供給曲線,將如圖 (c) 所示。 垂直的 AS 線表示社會的總產出永遠是 Y*;除非勞動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使均衡就業量改變,否則總產出不會改變。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凱因斯學派的 AS 曲線 (一) 圖 13.4 三種可能的AD-AS均衡 AD1 AD2 b AD3 AD4 AD5 AD6 AS c d 在經濟大恐慌時期, 物價水準並沒有什麼上漲的空間, 總合供給曲線幾乎是水平的, 如圖14.4 中之水平線 ab 所示。政府支出增加會使AD 曲線右移(如在圖14.4 中, 由AD1 移至AD2),不會有任何物價上漲的壓力。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凱因斯學派的 AS 曲線 (二) 圖 13.4 三種可能的AD-AS均衡 AD1 AD2 b AD3 AD4 AD5 AD6 AS c d 在圖14.4 中, 一旦AS 曲線在垂直的cd 區, 則AD曲線若因政府支出增加而右移(例如由AD5 移至AD6), 只會使物價上升, 均衡所得則完全不會改變。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凱因斯學派的 AS 曲線 (三) bc 線段才像是正常的正斜率供給 曲線; 在此區間內, 需求增加會同 時造成物價上漲與所得提高。 圖 13.4三種可能的AD-AS均衡 AD1 AD2 b AD3 AD4 AD5 AD6 AS c d bc 線段才像是正常的正斜率供給 曲線; 在此區間內, 需求增加會同 時造成物價上漲與所得提高。 如果總合需求如圖14.4 中AD3 所 示, 則(Y∗, P∗) 即為總合供需模型 的均衡, 其中Y∗是社會的均衡產 出, P∗是均衡物價水準。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總合供給曲線的移動 如果經濟社會的資本存量增加, 則相同就業量之下的總產出 Y 即會增加; 在給定的物價水準下, 商品的總合供給即會增加, 表 示 AS 曲線將向右下移動。 若經濟社會的總產量因颱風、地震等天災人禍而減少, 則表示在 同樣的物價水準下, 總合供給減少, AS曲線將向左上方移動。若 石油危機使各種生產成本上升, 則同樣的總產出會對應著較高的 物價水準, 表示 AS 曲線會左移。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的總體效果 需求管理政策 (demand management policy):政府若調整其財 政收支或央行調整貨幣供給數量,以引導總合需求線至適當的 位置,進而使經濟體系達到理想的均衡所得與物價水準。 擴張性政策 (expansionary policies):當政府增加支出或增加貨 幣供給,造成 AD 曲線的右移時。 緊縮性政策 (contractionary policies):當政府減少支出或減少 貨幣供給,造成 AD 曲線的左移。 財政政策 (fiscal policy):政府調整其財政收支來影響總體經濟 活動。 貨幣政策 (monetary policy):央行藉控制貨幣數量來左右經濟 活動。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排擠效果 排擠效果 (crowding-out effect):因為公共支出增加而擠壓民間 支出的現象,稱之為排擠效果。例如,政府購買雖使均衡所得 上升,但因為利率也上升,乃造成民間消費與投資支出的減少。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政策落差 實施財政政策常常因時間落差而錯失適當時機,導致政策緩不 濟急。以下列出三種落差: 實施財政政策常常因時間落差而錯失適當時機,導致政策緩不 濟急。以下列出三種落差: 認知落差 (recognition lag):由經濟問題浮現,到財政當局 真正體認問題的存在,常常需要一段時間。這種時間的落差 即為認知落差。 決策落差 (administrative lag):是指財政政策經過擬議、編 制預算、立法院審議等過程所需的時間。 執行落差 (operational lag):財政政策經過民意機關審議後, 要真正付諸實行,通常需要相當的時間。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與理性預期 理性預期假說由芝加哥大學盧卡斯教授 (R. Lucas Jr. 1937-) 教 授所發揚光大,盧氏也因此貢獻而獲 199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該理論認為政客們也許可以偶爾騙騙經濟個體,弄出一些繁榮 假象;但長期而言,整體經濟的走勢還是不可能背離市場機能。 背離市場的政策或許可以逞快於一時,但終將為精明的經濟個 體所識破。一旦識破玄機,對整體經濟而言,其實是有害無利 的。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End of Chapter 13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3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