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氣候變遷影響室內環境與健康 LH Tseng
前言 美國的統計指出,不佳的室內環境估計可造成數十億美元以上的經濟損失,像是類似氣喘症狀、過敏症狀以及隨後消耗的生產力等。 建築物所建構的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變化息息相關 LH Tseng
1. 空氣品質 近年來大氣汙染物濃度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逐漸增加,包括 許多研究證實,建築物周遭的空氣品質會對室內環境有顯著性的影響。 溫暖潮濕的天氣促進微生物生長與存活 強日照之下造成光化學反應增強,利於光化學汙染物如臭氧的生成。 許多研究證實,建築物周遭的空氣品質會對室內環境有顯著性的影響。 外源性的空氣汙染物經由通風、空調系統進入室內環境外 內生性的室內汙染物,包含建築材料的化學物質溢散、微生物的蓄積生長、燃燒/吸菸/烹煮等行為皆會導致特定的汙染物在室內環境的累積增加。 LH Tseng
1. 空氣品質 高溫有利於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和半揮發性有機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VOCs)自材料中的釋出, 室內甲醛濃度與室內溫度、相對溼度呈正相關; 高溫易促使室外空氣經由門、窗進到室內,使得自然通風的建築內有較高的懸浮微粒濃度。 LH Tseng
2.建築物的通風、耐候化(weatherization)及能源使用 我國在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全國各年度的電力消費中,除了能源部門自用外,尚分成工業、運輸、農業、服務業及住宅等五大項,其中住宅在這20年來占所有電力消費中約18-20%,年成長率約5%(民國79-99年),若加上亦與建築耗能有關的服務業電力消費比例,則占約全部用電的38%,實為可觀。 LH Tseng
2.建築物的通風、耐候化(weatherization)及能源使用 根據財團法人臺灣綠色產力基金會最新的「2010非生產性質行業能源查核年報」指出,除部分特殊建築物外,在所有的耗電用途中,幾乎以空調耗電為大宗(>40%)。夏季(6-9月)的用電密度占全年約37-43%,而影響臺灣地區辦公大樓用電密度的主要因素為空調形式,尤其使用獨立空調者,其用電密度在整年的分布特別受季節因素影響 。 LH Tseng
2.建築物的通風、耐候化(weatherization)及能源使用 以上資訊皆明確顯示臺灣民眾高度仰賴以消耗能源為主的溫度調節設備,以調節室內氣候至可接受的溫度範圍,因應氣候變遷之下日益攀升的環境溫度。然而,這樣的調適行為未來恐將面臨更多嚴峻的挑戰,包含高溫時期過多的能源負載、室內的密閉性及汙染物的累積等。 LH Tseng
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就現階段而言真正需要擔憂的實為易感族群,包含6歲以下的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疫不全或慢性疾病患者以及社經地位較低者。 LH Tseng
臺灣面臨人口老年化的情形比全球其他國家更嚴重,預計到了2050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高達30%。 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00年第三季),全臺灣有近1/4的住宅內住有一位以上65歲以上老年人口(24.64%),5.43%的住宅僅老年人口居住,且該比例於近30年內將有升無減。 LH Tseng
對易感族群像是老年人而言,在健康條件與行動的限制下,一天往往超過90%的時間處於室內環境,也因此在規劃氣候變遷對於易感族群的衝擊與應有的調適時,建築特性與室內環境的各項因素勢必加以考量。 針對密西根州底特律市65歲老年人探討其「熱調適」的研究發現,住宅型式的不同,各種調適行為所佔的時間百分比亦有所差;在地表不滲透性高的地區(即地表溫度較高區域),居民採用各種調適行為的頻率較高,強調出都市熱島效應、建築與室內特性所造成的影響。 LH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