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新春習作專題報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贾桂清 全国生命教育论坛 对生命教育 “ 观念 ” 的思考 写在主题之间: 考虑思想意义和价值时,是否建立如下基准。 第一思想分量,具体指思想对解答问题的透彻性。 第二思想渗透范围和流通范围。思想对时代有多大 影响。 第三思想幅度。思想所涉及问题的范围。 第四思想密度。主要指逻辑上的密度。
Advertisements

與蓮邂逅於溽夏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 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鄭愁予<過 客>. 大家來賞蓮,蓮葉荷田田 你 知道嗎?蓮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蓮花,但蓮屬豆科,睡蓮 是睡蓮科喔! 古象形字中,只有「荷」字代表「荷花」,因其子連蓬 而生,稱「連子」,後取諧音「蓮子」(可能因是植物,故 冠以草字頭),其花即是「蓮花」。
藝術花園主題藝術花園主題 巴洛克時期 主講:董若蕙老師 主講:董若蕙老師. 認識巴洛克 「巴洛克」 (Baroque / Barock) ,源自 葡萄牙文,為「變形的珍珠」之意,隱 含有貶抑之色彩,此一術語其後在歐洲 藝術史上係指一個時代之標誌,即西元 1600 年至 1750 年間之藝術文化,它上.
G-518  来源:环球网 世界上的货币,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币面图案多采多样,有用真的珍珠镶嵌的,有用真正的猛犸象牙做的,有的还能闻到大海味道的硬币等等,使人目不暇接。在众多的收藏品中,货币是重要的一种,专门收藏和研究货币的大有人在。我们看看世界上最美的25种硬币。
喬治.秀拉 Georges Seurat ( ) 法國畫家 生活美學分享 By Grace.
认真做值得的事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反思
認‧識‧印‧象‧派 簡報設計 李珮甄.
信心重建的時刻 瑪拉基書3:1-4.
指導教授:陳宣彤 組員:吳璧璟4960M025 陳欣汝4960M062 黃婉淑4960M116 董思妤4971Q005
後印象主義 (POST-IMPRESSIONISM) (初級組)
陳尚朋 (Louis Chan) 萬方數據(香港)有限公司 2005年2月
简明天文学 一、天文学简史 银河系猎户座马头星云.
聖保祿 St. Paul.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林大华
生 之 歌.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米勒:《拾穗者》(法国).
陳炳昌 2009/09 莫斯科鎏金光影 按鍵換頁 音樂:山楂樹.
國小水墨畫教學 分享者 / 謝婉妮.
西方20世纪音乐鉴赏 主讲教师:曹耿献.
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sionism)
印象派藝術 Impressionism 李惠賢 梁穎琪 © 2003.
藝術就在你身邊─世界藝術巡禮 我們是第2組 組長:林家樂 組員:陳冠宇.溫翠芬.周婉瑄. 李品萱.黃羽彤 口頭報告:李品萱.黃羽彤
第 八 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法國文化欣賞 塞納河 班級:四企三B 指導老師: 組員:4960L038 邱薈儒 方勝雄 老師 4960L056 蔡任維
嘉義縣溪口國民中學 語文領域-國文科 閱讀與寫作 書目導讀 蕭奕鈞老師
常州市“十二五” 规划课题第二批课题 开题报告会.
世界绝美的 24 种硬币.
The Nineteenth Century
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 CEPA與香港在珠三角的新機遇 《會計業》
生物體的構造 細胞的構造 物質進出細胞的 方式 從細胞到個體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1上
每週一書 好書報報 抱抱好書 林蕙蘭.
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European and American Art in 19th Century
Paul Bolton, MBBS, DTMH, MPH, MS 彭博公共卫生学院
食品微生物学 (第2版) 主编 杨玉红 陈淑范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
當代基督門徒(二) 聆聽—深化信仰的秘訣 呂安靜長老.
2013 七一庆 夜色下的俄罗斯 配乐:莫扎特—小夜曲.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金 庸 授课教师 胡芳.
让我们,听完故事再思考! 当市场进入绝望期,豪宅营销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看市场做豪宅,不过是你卖一万,我卖一万二而已。 如何跳出桎梏?
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主講人:林豐騰博士 現職:樹德科技大學進修部主任、 金融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博士
情色音樂 音樂的性格與色彩.
第一幅畫 翰林版第五冊第四課 作者:巫淑瑩.
印象之父 克勞德.奧斯卡.莫內 (Claude Oscar Monet)
青少年、兒童 遊戲小百科 生活教育活動計劃.
印象派 (初級組P.1-3).
購物中心的種類與發展趨勢 購物中心的種類與特性 種類 鄰里型 社區型 區域型 廣域型 (超區域) 賣場面積 約1,500坪 約4,000坪
太陽馬戲團 ㄧ、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發跡於加拿大法 語區魁北克省,正式的成立時間是在1984年。
印象派的誕生 1863年的沙龍爭議與 落選展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被嚴厲的批評 以馬內、左拉為中心, 作家、評論家、詩人、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世界經濟概論 “普及教育動議” 面臨12億美元缺口 國商四A A 曾郁嵐.
莫內-日本橋 創新產品設計系 基本設計與色彩應用 2015/11/12 產設一甲許庭瑜.
藝術視窗期末作業 主題:肖像 4970H015 廖佑崧 4970H029 洪健豪 4970H061 羅貫中 4970C028 陳 瑩
ColoUr.
人生不要太圓滿 Louis2008 Edited by Louis Tang Music: One Man’s Dream By Yanni.
系列二:莫斯科篇 陳炳昌 2009/09 鎏金光影俄羅斯.
Informations: from internet
第 9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势如劈竹 锋不可当 劈锋 Made in Germany.
幸福小組聚會 天國勇士的產生 ─從掃羅到保羅.
多元智能面面觀 Multiple Intelligence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盧淑貞 葉秋梅 ©2002 美術教育天地-美術欣賞教材 25張投影片 網上PowerPoint
寬 恕 十 二 招 尋回真愛的祕訣 前言 作者:保羅。費里尼(Paul Ferrini)
经历婚姻 ——接受神所命定的祝福.
作者:楊荏茗,陳國濠,林瑋傑 指導老師:黃芝莉
請安靜默禱 預備心 來敬拜永生的神 請務必將您的手機電話關機 謝謝
作者簡介 賴聲川 創意源源不絕的創作人。一九五四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他二十九歲開始劇場創作,至今編導舞台劇二十七部(包括轟動亞洲的七小時史詩《如夢之夢》)、電影二部(包括享譽國際的《暗戀桃花源》)、電視影集三百集(包括家喻戶曉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另有劇場導演作品二十二部(包括莫札特歌劇三部)等。
陳博志
遇見秀拉.
塞尚 畫家~塞尚→ 組員;楊子嫻.林雯萱.陳怡臻 指導老師;黃芝莉.
2010頭份國小藝術才能班 知性之旅行前導覽 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四新春習作專題報告☆╯

目錄 (1)印象主義介紹 (2)莫內介紹 (3)塞尚介紹 (4)影響及感想 (5)組員

印象主義介紹 印象主義是什麼? 重視「光」和「色」的變化,融入自然,尋求閃爍的美麗,這正是「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重視光和色彩的變化他們認為一件物體會隨光線的變化而不斷的變色、變形。所描寫的對象物本身並不太重要,光線在物體上面所顯示的變化,及陰影底下的微妙色彩,才是他們繪畫所要表現的題材。 新的色彩觀 印象派由科學分析得知綠、橙、紫為光學的三原色,而不是過去畫家認為的紅、黃、藍。印象派的畫家看黑不是黑,看白不是白,他們認為黑是深紫、深綠、靛青三色調成。而太陽光是白色還是黃色那要依當時的時間而定,不同太陽光照在不同顏色的物體上,自然顯現不同的顏色出來。 「光」與「色」的表現 早期的畫家,在作畫時常忽略了「光」與「色」的問題。現實的東西不是單純的原色,人們實際看到的,是由光線所變化的顏色。而物體的形在視覺上也會因「光」而變化,因此眼睛可直接見其變化的形象,才是應該描繪的。 由以上的想法所發展出來的繪畫概念稱為「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印象派的畫家們強調光的輝煌、色的亮度及純度,並如眼睛所見地去畫,重視視覺印象。印象派的畫不考究蘊藏的意義,只強調光和色彩交融而成的美。他們捕捉陽光照射物體的剎那現象,表現陽光變化帶給物體的色彩變化。唯有在陽光下才能給予物體這種微妙的光線變化,因此畫家們把畫架移至戶外寫生,題材亦幾乎為風景畫,使得以它為中心的初期印象派畫家又被稱為外光派。

印象主義興起 西元1853年霍斯曼開始重建巴黎時,印象派畫家都還很年輕,當中最年的莫內和畢沙羅才二十多歲,最小一輩的卡列伯特才五歲。他們與新巴黎一起成長、茁壯。除莫內、卡薩特兩人外,其餘的人在萬國博覽會舉行時,都恭逢其盛。博覽會展出28位不同國籍畫家的作品,其中以法國畫家安格爾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最多。新生代的畫家也藉此見識不同的繪畫流派,與當時學院派大相異逕的庫爾貝,為了挑戰傳統,其作品在寫實主義廳中單獨展出。

印象主義發源地 十九世紀末,印象派的藝術家們大多活躍於巴黎,熱衷於描繪中產階級在都會中的種種現實生活。 畫家們的作品描繪了巴黎的各個角落:畫家工作室的巴堤諾區、塞納河上的橋、煎餅磨坊、羅浮宮、咖啡館、歌劇院、紅磨坊以及舉行世界博覽會的工業宮。 此外,巴黎郊區明媢的風光,如楓丹白露的森林、布列塔尼、諾曼地、普羅旺斯的海岸等,他們的藝術在倫敦與紐約也佔有一席之地,更是繪畫的題材。

莫內 Claude Monet(1840-1926)

莫內的介紹 莫內是法國畫家, 1860 年代晚期至 1870 年代早期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的創立者之一,而且只有他一人終其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的原則和目標,也是唯一在生前贏得大眾認可的印象主義畫家。他少年時代所畫的諷刺漫畫就已具備了驚人的形似能力,直到他早期的印象主義繪畫還保留著這項特質,使他和十九世紀中葉風景畫家的朦朧概括迥然不同。他的風景畫完全以主題的視覺經驗感知為首要的考慮,忽視傳統的概念﹝構圖、題材、潤飾等﹞。 莫內曾說:「試著忘卻你眼前的一切,不論它是一株樹,或是一片田野;只要想像這兒是一個小方塊的藍,這兒是長方形的粉紅,這兒是長條紋的黃色,並照你認為的去畫便是…。」他 1870 年代的作品便是以這種不加琢磨的手法來呈現視覺經驗中片段的紊亂素材:雜陳的彩色筆觸同時襲向眼睛,因視覺的混合作用而成為炫目的幻影。 晚期的一些作品﹝約 1890 年以後的白楊樹“Poplars”、盧昂主教堂“Rouen Cathedral”、乾草堆“Haystacks”等﹞側重於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幻無窮的外觀。因而油彩記錄下來的,不是所見物體的本身,而是觀照的過程。水是一個迷人的題材,像霧靄一般,它為所見的物象創出現成的視覺抽象化。對稱的倒影成為不斷出現的構圖手法,強調印象主義技法扁平的表面特質。莫內身後影響力最大的即這些作品的規模和簡略的手法。

莫內的一生(1) 1840年出生於巴黎,1859年到瑞士畫院學畫。 1860年間與巴齊爾、雷諾瓦、希斯里專注於戶外寫生,然後認識了馬奈並且進入巴黎藝壇。 1870年普法戰爭時避居倫敦,結識了藝商人杜杭-休爾。 1971年回到巴黎後搬到亞金圖。 1874年參加印象派首次聯展。1883年搬到吉凡尼開始系列性的作品。1886年杜杭-休爾在紐約為莫內在巴黎的貝地特畫廊展出成功。 1890年他眼睛發生重問題後仍繼續繪畫,直至1926年去世。 出生於西元1840年,剛從哈弗港回到出生地巴黎時,是位小有名氣的諷刺漫畫家,不久就成了這群印象派畫家的領袖。

莫內的一生(2) 克勞德.莫內的一生(1840-1926) 莫內是一個非常喜愛戶外陽光的人,他的一雙眼睛也提供他最佳的觀察能力。 莫內是巴黎人,年輕時一直住在哈佛爾。最初,他是一名諷刺畫家,當時他僅把這種漫畫活動看做是一個消遣.但不久後接到很多稿件的預定,他便決定每幅畫像酌收二十法朗的報酬。十七歲時,他的作品被一位裱畫商人掛在店舖裏,店裏也同時掛了布丹的風景作品,對莫內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機緣。因為愛到布丹的啟發,他始開始嘗試到戶外寫生。四年之後,布丹又介紹他認識了尤因根德。 十九歲,莫內回到巴黎繼續學業,在瑞士學院習畫期間認識了畢沙羅。後來在家人堅持下又進了夏爾.葛利爾畫室,於是和巴吉爾、雷諾瓦、希斯里等人一起組成了一個堅強的團體。 莫內帶領眾人到楓丹白露森林畫畫,在此地也遇見了一些巴比松畫派的畫家。1862年到1864年間,他喜歡完全在室外作畫,並和布丹、巴吉爾等到哈佛爾和翁天勒寫生。1873年,他搬到阿戎堆,並建立一個漂流在塞納河上的流動工作室,與雷諾瓦和馬奈一起畫畫。 1874年,正是由於他在獨立畫家展覽中展出那幅印象.日出,印象主義才因而得名。他一直不停地站在印象主義的第一線上,追求似,「驚源一暼」的瞬間效果,他的系列作品足以證明這個企圖。 1879年,妻子卡蜜兒去世,還遺留下兩個孩子,莫內愈發埋頭工作以逃避現實。1883年,他搬到吉維尼與第二任妻子奧雪黛同住。 漸漸解除經濟上的困難之後,莫內才開始稍稍體會出生命的榮耀。 他在吉維〔尸建造了一個非常迷人的花園,幾乎可以比美他的作品!他在花園的池塘裏栽植了一整片美極的睡蓮,並以此園為題畫了無數幅傑作。在這睡蓮中,莫內向我們展示了他崇高天賦,以一種爆炸性的色彩詮釋了這一片奇景。 莫內逝世於1926年,當時眼睛已經全盲了!

莫內的繪畫手法及題材的改變 莫內 (Claude Monet) 專門描寫大氣與光的色彩變化,因太陽光線照耀而微妙變化的色調而表現其瞬間之形象,強調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自己所感覺到的。難怪近代寫實主義之父 — 高培爾 (Gustave Dourbet) 在看莫內作畫時不解的問: 「為什麼不畫?」莫內說:「我在等太陽。」高培爾說﹕「你可以先畫背景啊!?」莫內卻不同意。可見印象派的畫將作畫的層次變廣,變深。光不是白色,影子也不黑,他們都是內藏色彩的,用這個角度看世界是多麼的色彩繽紛啊! 每幅畫特別強調補色的對比,且筆觸是用短筆觸一筆筆塗上,而不是傳統的細抹精描。畫面近看是粗糙,稍遠來看卻生動地發出閃爍的光輝,和明朗的色彩,充滿著燦爛的生機。令人看了覺得賞心悅目、易於理解,而感到輕鬆愉快。 題材的改變 印象派畫家們把表現身邊的都市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自己的課題,反對以宗教神話為主題的保守作風。 印象派的畫家提倡走出戶外,直接在陽光下寫生,突破過去只畫宮庭建築、貴族肖像、英雄事跡等題材的限制,任何事物都能將它轉化到畫布上。舉凡群眾、火車、舞蹈、音樂會、咖啡館、山丘、田園、帆船等,都成為印象派畫家感覺美好的題材。 當時古典主義,浪漫派相繼落沒。西洋的繪畫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中葉,都走寫實的路子,當這種寫實技巧達到頂點之後 ,使得畫家對此失去了興趣。印象派的畫家們了解照相術的發明及普及,在走寫實路線已無前途。  1874年,巴黎的一群不受學院派拘束的先進畫家(莫內、塞尚、秀拉、雷諾亞、高更,及馬奈),開了一次畫展。莫內畫了一幅《日出 ‧印象》令當時參觀的人大為吃驚。其中有一批評家說:「這一群畫家並不是在描畫自然, 實在說,只是描寫那曖昧,無意義的印象。」當時的美術記者勒魯瓦 (Louis Leroy) 更在報導中嘲笑他們的畫如同畫名「印象」一樣,作畫只憑印象,因此稱這派的人為「印象派」。 http://home.ied.edu.hk/~s0048133/content_main.htm

莫內作品介紹-日出.印象 莫內極力營造一種效果,表現橙色陽光反射在水波上形成閃爍的景色。跳動的筆觸表現了跳躍的光線、變的幻的色彩、流動的水波和空氣的透明感,這一切都源自對自然的新鮮感和畫家的衝動。這是日出時的景象,就因為它有即興式速寫的意味,所以並未立即受到當時人的認同。 莫內這幅畫是描繪一個橘紅色的太陽正緩緩昇起,水面有三艘小艇,其中一艘僅能模糊的看出來,幾條線條表示波浪,完全沒有過份的誇張,但卻把細節簡化、單純化了,使我們的想像,能逃開過份的贅述誇飾。看到太陽掙扎著想要穿出濃霧,我們的想像開 始被挑動,就好像莫內被挑動的心一樣。

莫內作品介紹-阿戎堆橋 一八七四年,莫內在阿戎堆購得了一小艇,可以乘坐其中隨心所欲地作畫、生活,順便到任何地方遊覽。趁此機會,他不斷研究光線和它在水裏不同時刻的變化。 在這幅阿戎堆橋裏面,河水占據了整個畫面三分之二的面積,輪廓線消失了,形體也更為流暢地表現出來。顏色成為畫中唯一比較具體的元素。

莫內作品介紹-巴黎蒙特戈依街道 莫内的這幅畫畫得是對現代人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的1878年的巴黎世博會。這屆世博會上,隆重推出了貝爾的電話,以及愛迪生的留聲機。莫内見到蒙特戈依街上為慶祝世博會的舉辦,四處張燈結綵,紅白藍三色旗淹沒視野,便用顫動的筆觸留下了那一瞬的印象。真分不清,究竟是巴黎的街道在狂歡,還是紅白藍三色在畫布上狂歡。可見世博會在當時人們心中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巴黎蒙特戈依街道是一條怎樣的街道呢?我們僅僅看到了滿街上飄動的國旗,似乎聽到旗幟在颯颯作響。這是巴黎召開世界博覽會時的慶祝。莫内在一個陽臺上作油畫寫生,但是他沒有如同照相一樣畫出真實,只是更恰當地恢復他對於現實的印象,將感覺落到了畫布上,也把世博會的魅力瞬間凝固了。

塞尚 Paul Cezanne(1839-1906)

塞尚的一生 保羅.塞尚的一生(1839-1906) 塞尚出生在南部的普羅旺斯省,個性粗獷、執拗,是個不屈在教育體制和輿論之下的人。 儘管他曾參加了兩次印象派的展出,但與竇加一樣,都屬於這個團體的邊緣人物。他並不反對被別人當做印象主義畫家,相反地,他自己還認為:「我要讓印象主義成為一種更生動的藝術!」但是,他的技法、繪畫的精神和主題都明顯地與這個運動愈離愈遠。他的筆法較嚴酷、厚重,常用顏色表現出一片大面積的畫面,與他猛烈,尖鋭的個性不謀而合。 塞尚出生在普羅旺斯──埃克斯,他在那裏度過弓青少年時期,並在學校裏結識了左拉。後來兩都到達巴黎,一位夢想著成為畫家,一住想當作家。但他習畫初期非那麼順利,塞尚申請了巴黎的美術學院學,在那裏認識了畢沙羅。 塞尚很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一種符當時現況的獨特藝術。1873年到1874年間,塞尚和畢沙羅一起工作,畢沙羅便竭力鼓舞他使用明亮的色彩,他也開始嘗試作風景畫。同時,以這幅自縊者之屋參加了第一次印象派的獨立畫展。 幸虧他父親遺留下可觀的財產,才使塞尚不至於受到生活的壓迫,但一直要到他晚年時期才真正成名。 或許因塞尚強烈的個性,造成其畫面趨向結實和構造性的風格。1900年以後的立體主義和野獸派畫家都尊塞尚為先驅人物。

塞尚的介紹 保羅·塞尚 (Paul Cezanne,1839-1906) 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在可以被當成二十世紀探索繪畫先知的十九世紀畫家中,從成就和影響來說,最有意義的乃是塞尚。他是一個很少為人理解的孤獨者。他終生奮鬥不息,為用顏料來表現他的藝術本質的觀念而鬥爭。這些觀念扎根於西方繪畫的偉大傳統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屬於藝術中最革命的觀念之列。 塞尚說過要「使印象主義成為象博物館的藝術一樣鞏固的東西」,被文藝復興所激發出的這句議論常被引用又屢遭非難。 塞尚在他的作品中,所尋找的就是真實,即繪畫的真實。由於他逐漸感到,他的源泉必須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話。他希望,把這些源泉裡出來的東西轉換成繪畫的新真實。 塞尚的成熟見解,是以他的方式經過了長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實踐之後才達到的。在他的後期生活中,用語言怎麼也講不清楚這種理論見解。他的成功,也許更多地是通過在畫布上的發現,即通過在畫上所畫的大自然的片斷取得的,而不是靠在博物館裡所做的研究。

塞尚作品介紹-埃斯泰克的海灣(1) 《埃斯泰克的海灣》由於有大量的複製品而到處可見,但要認識到當時這幅畫是多麼革命,那就困難了。這幅畫的空間,沒有象文藝復興或巴洛克的風格那樣,退縮進一種無限深遠的透視中去。前景中的建築物聚攏在一起,緊緊靠近觀者。建築物簡化成立方體,側立面的色彩提得很亮。堅持凡是與畫面平行的、呈正面化的色彩形狀都具有同一性,凡與畫面垂直的色彩形狀則不然,因而使建築物突出了。前景的建築物和房前屋後的樹木是以赭色、黃色、桔紅色和綠色構成的,當它們從眼前變得愈來愈小時,可在清晰度上簡直沒有差別。雖然前景的房子、屋頂、煙囪和樹木等要素,都可以辨別得一清二楚,但卻難以想像它們是存在於自然空間的物體。假如我們想找一下圍繞著房子和煙囪等實體的空間和空氣,我們就會發現,空的空間是根本不存在的。前景房子右邊的那些樹,在深度上應當離房子稍遠些,而實際上,樹就在房子旁邊,樹是用斑駁的色彩形狀來表現的。塞尚希望用色彩重新創造自然,他認為,素描是正確使用色彩的結果。在《埃斯泰克的海灣》中,輪廓線就是兩個色塊的匯合處。既然這些色彩在明度或者色相對比上實際發生了變化,所以它的邊緣也就完全限定了。然而,這種限定的特點,傾向於把色塊統一和連接成一體,而不像傳統的素描手法中,將色塊分開。在此畫的構圖中,塞尚的知覺概念的直覺認識是明顯的,修拉曾在科學的教科書裡勤奮地研究過這些概念。對塞尚來說,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發現眼睛是連續而同時地觀看一個景色,這就給予繪畫的結構構成以深刻的含意。  

塞尚作品介紹-埃斯泰克的海灣(2)  毋庸置疑,塞尚是二十世紀立體主義和抽像繪畫之父。但是,即使在他生命之末,也從未有過任何想完全脫離現實的願望。當他說起「錐體、圓柱體和球體」的時候,也沒有把這些幾何形狀當做最終結果,也不想把風景或靜物最後加以抽像。抽像對於他是一個方法、一個中間站,在這裡,他剝去了他所看到的無關緊要的枝節問題,旨在重建作為獨立繪畫的自然景致。所以,最終的結果,就很容易地從原始的母題中辨認出來,對於這些景致所進行的大量拍照可以得到證明。但是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繪畫除了各個部分具有獨到的真實以外,它是一種類似。   《埃斯泰克的海灣》的中景部分是海灣,這是一片強烈濃重的色塊,各種各樣的藍色,從畫布的這端延展到另一端,建立起經過細緻融合的筆觸。海灣的後面,是一排蜿蜒起伏的小山,山的上空是淡淡的、柔和和藍天,裡面只加了一些極淡的玫瑰紅筆觸,像是落日的餘輝。藝術家在畫的邊緣切斷了空間,這種切斷空間的手法具有否定在深度中消退幻覺的效果。海灣的藍色,甚至比前景的褐色和紅色更強烈地表現自己,結果空間變得模稜兩可又相類似。我們必須把它當做深度中的全景畫來理解,同時又把它當做在畫表面上搞色形排列組合來理解。   儘管塞尚有過不停的鬥爭和猶豫不決以及不滿意的時候,但在這一件作品中他要幹的事無疑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這是毫無疑問的。塞尚這所以能夠建立一個新的繪畫概念,並對二十世紀繪畫的行程發生了六十多年的影響,乃是靠了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和瞬間幻象,以及古代大師們的訓練和堅實的結構,更重要的是靠了他那觀察自然的強烈而敏感的知覺。

塞尚作品介紹-聖.維克多山   1890年以後,塞尚的筆觸變大,更具有抽像表現性。輪廓線也變得更破碎、更鬆弛。色彩飄浮在物體上,以保持獨立於對像之外的自身的特徵。這些傾向,導致了他臨終前幾年的那些奇妙的自由繪畫。《聖·維克多山》就是這樣一類繪畫的傑作之一。筆觸在這裡起了優秀交響樂團裡獨奏家的作用。每個筆觸都根據自身的作用,很得當存在於畫面之中,但又服從於整體的和諧。這幅畫裡既有結構又有抒情味,人們可以看到,藝術家達到了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結構和色彩、自然和繪畫的綜合。它屬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景畫的偉大傳統,然而,又像眼睛所看到的那樣,它又被看成是個人知覺的極大積累。畫家將這些分解成抽像的成分,重新組織成新型的繪畫的真實。

塞尚作品介紹-靜物蘋果籃子(1)  塞尚是那樣一心一意地獻身於風景、肖像和靜物各個主題,世界上的藝術家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對藝術史的貢獻。為了理解這個事實,就有必要弄懂他的主題所包含的共同問題。他參予了所有主題的再創造,或景色、物體和人物的再現。在《靜物蘋果籃子》以及其它許多靜物中,塞尚在表現上所獲得的成功甚至超過了巴爾扎克的言語描述。對於塞尚來說,如同其他的前輩和後輩藝術家一樣,靜物的魅力顯然在於,它所涉及的主題,也像風景或被畫者那樣是可以刻劃和能夠掌握的。塞尚仔細地安排了傾斜的蘋果籃子和酒瓶,把另外一些蘋果隨便地散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峰之間,將盛有步糕點的盤子放在桌子後部,垂直地看也是桌子的一個頂點,在做完這些之後,他只是看個不停,一直看到所有這些要素相互之間開始形成某種關係為止,這些關係就是最後的繪畫基礎。這些蘋果使塞尚著了迷,這是因為散開物體的三度立體形式是最難控制的,也是難融匯進畫面的更大整體中。為了達到目標,同時又保持單個物體的特徵,他用小而偏平的筆觸來調整那些圓形,使之變形或放鬆或打破輪廓線,從而在物體之間建立起空間的緊密關係,並且把它們當成色塊統一起來。

塞尚作品介紹-靜物蘋果籃子(2) 塞尚讓酒瓶偏出了垂直線,弄扁並歪曲了盤子的透視,錯動了桌布下桌子邊緣的方向,這樣,在保持真正面貌的幻覺的同時,他就把靜物從它原來的環境中轉移到繪畫形式中的新環境裡來了。在這個新環境裡,不是物體的關係,而是存在於物體之間並相互作用的緊密關係,變成為有意義的視覺體驗。畫完此畫七十年之後的今天,當我們來看這幅畫的時候,仍然難以用語言來表達這一切微妙的東西,塞尚就是通過這些東西取得了他的最後成果的。不過,我們現在能在不同的水平上領悟到他所達到的美了。他是繪畫史上的一位偉大的造型者,偉大的色彩家和明察秋毫的觀察家,也是一位思緒極為敏捷的人。    這幅靜物像他的許多靜物一樣,也可以說是幅風景。赭色的前景、淡藍的背景、桌布的「雪峰」以及散落在場景之中的蘋果的偶然秩序,所有這些都使我們聯想起《埃斯泰克的海灣》或《聖·維克多山》的許多景色。他的人物習作,像《玩牌者》的各種稿本,使人想到他在繪畫中追求厚重、封閉的建築感。在《穿紅背心的男孩》中,包圍著空間的裝飾簾子亦是如此。

影響 莫內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 的大畫家,而印象派(Impressionnisme)名稱的由來,就是 從莫內的一幅油畫標題「日出-印象」中的「印象」 一詞而來。印象主義可說是歐洲繪畫史的一次大革命, 對近代繪畫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印象主義畫家吸取當時科學上的光學理論,認為色是在 光的照射下而產生的,在不同時間、環境、氣候等客觀 條件下,受不同光的變化而有各種不同色彩。透過寫生 ,發現過去一般不被注意的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色彩上 引起了重大的革新。 塞尚 他告訴人們,如何在大自然裏找出圓錐、球形和圓柱的結構,指出實驗性的新方向,這 些到最後就演變成了立體主義。雖然他已死去;但他對後世的影響有增無減,地位獨特。如今,他是眾所公認接通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兩種極端的 一座主要橋樑。

感想 阿釆: 完成這個報告後,使我認識到克勞德.莫內繪畫的風格,他的日出.印象被人批評後,也沒有影響他對繪畫的興趣,我很欣賞他,也知道了關於其他畫家的資料、作品。也籍著參觀藝術館和借閱書籍而可以欣賞到其他畫家的畫作,也使我大飽眼福。 阿恩: 做完這份報告後,我能夠認識到更多有關塞尚的資料,不像以前根本不知那些派系的有什麼的畫家。我能夠更進一步得知印象主義,有什麼的畫家(以塞尚、莫內、雷諾瓦、馬奈為主)、更進一步認識他們的作品,所以做這一次報告令我對視覺美術科的歷史認識增加了不少。更影響我更加喜歡視覺美術科。

組員名單 4B 陳怡釆 (2) 4C 張家恩 (4)

中四新春習作 攝影:主題(紅色新年) (最少10張4R相 可以用數碼相機) 專題習作:主題:印象主義{歷史,特點,代表畫家,時代的意義-啟發?影響? 參觀藝術館(尖沙咀) 專題報告 以印象派的風格繪畫一幅(題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