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關鍵字: 壟斷 反競爭行為 競爭性市場 貪污 併購 競爭倫理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歐盟重罰微軟壟斷行為 2004年3月歐盟(European Union)的 Commission)對微軟(Microsoft)被控的 反競爭官司作出判決,判微軟觸犯歐盟反托 辣斯法規,被罰4億9700歐元(6億1300萬美 元),是歐洲委員會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罰 款。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自由市場與競爭的效益 依標準的經濟導論教科書的定義,一個理想 的競爭性的市場擁有下列7個特質: 1.在這個市場中有數目很多的買家賣家,他 們沒有一個擁有數量可觀的市場占有率。 2.所有買家賣家都可以自由及即時進入或退 出市場。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3.每一個買家及賣家對其他的買家及賣 家正在做的事,都有完全及完美的資 訊,包括所有買賣的產品(包括服務 ,下同)的價格、數量及性質等的知 識。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4.在市場上發售的產品彼此之間相當類似 ,導致無人在乎誰在賣或跟誰買。 5.生產或使用在市場買賣的產品的成本及 效益完全由買家或賣家來承擔或享用, 而不用第三者來承擔這些成本或享受效 益。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6.所有的買家及賣家都企圖用最少的付出 賺到最多的回報。 7.沒有一個外在的組織(如政府)管制在 市場上交易的任何產品的價格、數量或 品質。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除了上述7個特質之外,自由的競爭 市場還需要有一個有效法律系統來 保護私產制度,以確保買家賣家對 所交換的產品擁 有合法的所有權。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中產品的價格 及數量會移向一個所謂「平衡點」 ──在這個點上,買家要購買的產品 數量正是賣家要賣的數量;同時,這 一點上,買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正 是賣家願意接受的最低價格。
反競爭行為 ˙除了壟斷之外,反競爭行 為有多種,例如,公司之 間可以用明確的協議或暗 示的安排來排除或減低競 爭,效應是產生了不公平 的競爭。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操弄貨物供應──公司聯合減產,消減產品 的供應令產品的價格被推高到超過競爭市場 的價格。 ˙獨家代理協議(explicit dealing arrangement)──當一家公司在發售一樣 產品給一買家時,要求買家遵守的附帶條件 是要買家不得從指定的賣家購買任何產品時 ,這家公司就做了這類的協議。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綁售(tying arrangement)──公司賣 給客戶某一產品的條件是客戶必須且同意 跟公司同時購買另一些產品。 ˙零售價格操弄(retail price arrangement)──生產商賣給零售商某 一產品的條件是所有的零售商必須依公司 預先制訂的價格來制訂產品的零售價。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 向不同買家就同一商品收取不同的價格。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競爭者愈來愈多,或消費者的需求收 縮導致供過於求時,公司的營收及利 潤自然縮水,這時,來自維持營收及 企業做違反競爭的行為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擁擠及成熟的市場──當一個市場的 競爭者愈來愈多,或消費者的需求收 縮導致供過於求時,公司的營收及利 潤自然縮水,這時,來自維持營收及 留住客人的壓力會逼使經理為了業績 而不擇手段來削弱競爭。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2.當在一個產業之內的每家公司的產品 的同質性很高時,公司就只有用低價 來競爭,這時為了防止價格不斷地下 滑,公司經理有很強的誘因來聯手操 弄價格。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3.不少公司的員工的考勤是要看他們每月 或每季為公司帶來多少的生意,而員工 的分紅、獎金或擢升都由業績決定,在 通常沒有其他倫理指引的情況下,員工 會認為公司關心的只是利潤及營收,是 否合乎倫理並不重要,很自然就會做出 不擇手段的違反競爭規範的作法。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4.當一家公司產品的 價格由公司的最前 線的員工來決定的 話,價格的操弄很 容易發生。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5.公司的組織文化是否有包含各部門各層 次的員工的倫理操守及經營守則,及有 定時的監督執行情形的機制,亦會影響 員工是否會進行不當的競爭行為。公司 上層是否有對包括競爭的經營倫理清楚 地告知員工及是否能身體力行地實行商 業倫理,會影響不當的競爭行為出現的 機率。
小檔案──利比里亞米商屯積食米圖利 2005年3月27日,利比里亞政府向30 名米商提出告訴,指他們囤積食米,然後 以4倍於國家管制的價格出售,一袋50公 斤的食米由1,320利比里亞幣(24美元) 暴升到2,475利比里亞幣(45美元),食 米是利國的主要糧食,1979年曾因米價 漲升引起動亂。
狀況不佳,這種囤積行為被指為經濟破 壞,若被定罪,米商會坐牢及被取消執 照。 利比里亞經過14年的內戰,國民經濟 (BBC NEWS 2005/3/28)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貪污與商業 ˙賄賂政府官員是跨國企業取得政府工程 合約常用的不當手法,同時是不公平競 爭行為的一種。 ˙20世紀70及80年代,大企業經常賄賂政 府官員。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單以1994~1995年在媒界報導的全球貪污 案已經足夠令人感到貪污幾乎無處不在, 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及在俄羅斯及東歐國 家。 ˙1997年,OECD成員國通過了「對付外國公 職人員貪污公約」("Convention on Combating Bribery of Foreign Public Officials“),公約在1999年正式生 效。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些貧窮國家稀有的資源,對發展造成了莫大的障礙。 前已經出現,聯合國及經合組織都分別有 ˙貪污對發展中國家的傷害很大,掠奪了這 些貧窮國家稀有的資源,對發展造成了莫大的障礙。 ˙有關企業反貪污的國際指引其實在幾十年 前已經出現,聯合國及經合組織都分別有 類似的指引,如OECD對付國際商務的國外 官員受賄公約。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近期的指引,包括由透明國際及社會問 責國際所制訂的「對抗貪污商業原則」 ,由世界經濟論壇,透明國際及伯素治 理學會合作制訂的「反貪污夥伴──對 抗貪污原則」。
小檔案──Monsanto賄賂案 美國農產科技生化跨國企業Monsanto被 美國有關當局裁定賄賂外國官員有罪,被罰 150萬美元。在這個案中,Monsanto公司承 認一名已經離職的高級經理在2002年利用一 家顧問公司作中間人,以5萬美元賄賂印尼 環境部的一名高級官員,要求免除對其棉 花做環評。為了掩飾這筆賄款,經理叫顧 問公司將這筆賄款列為顧問 費。
雖然有貪污發生,但那名印尼高官並沒 有免除公司做環境評估。Monsanto承認這個 作法是不當的,並保證在未來3年受政府密切 地監督其行為。負責起訴Monsanto的兩個部 門是司法部及證交會。司法部罰了Monsanto 100萬,同時要Monsanto接納加強內部監督機 制,及配合後續的民事及刑事調查。證交會 的罰款是50萬作為其觸犯貪污規則的庭外和 解費。 (BBC News,2005/01/07)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競爭力的真正來源 ˙由於品質永遠是吸收及留住顧客的關鍵, 競爭的正道應放在品質的維持及提高上。 ˙加強產品及生產方式方面的創意,維持及 不斷加強產品服務的品質,招攬及留住優 質人才,提高管理效率及經營倫理,持續 的培訓員工,都是提升長線競爭力的正道 。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價格競爭 ˙消費者選購產品時,價格當然是一個要 素,但卻不是唯一的。 ˙現時競爭異常激烈,公司長期在產品價 格不斷向下調的巨大壓力,利潤愈來愈 少,當一個產品,如個人電腦經過長期 的競爭,價格會不斷下降,直至接近生 產成本為止。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在今天的割喉式的競爭中,單靠割價來保持競 爭是不能長久的。 ˙為了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很多公司都將生產移 到成本低的地方。全球化的主要動力亦源於這 種成本壓力,這些公司將本地的工廠關閉,在 成本低的地方開廠,或將部分工序或生產線搬 移到工資低的國家,或採用外包的作法,委託 在成本低的地方的公司代為生產。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併購 ˙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由科技股所帶動的股市 狂飆中,企業界經常出現的現象就是收購及合 併的動作, ˙一些龍頭的科技公司如美國的思科(Cisco)、 世界通訊(World Com)、加拿大的北電網絡 Nortel)等知名公司,這方面的動作頻頻,而 很多公司的高層都以併購來維持公司的快速成 長,其實目的不外是藉由併購來增加公司的股 票市價。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擴大經營規模經常被用作支持併購的一個 很強的理由。依傳統智慧,規模愈大愈能 抵禦市場難以預測的波動,在全球化中愈 容易取得競爭的優勢。 ˙不管是何種形式的壟斷,由於會扼殺自由 競爭,破壞自由市場的基本規範,壟斷者 會受到制裁或懲罰。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企業對待競爭對手的倫理義務 以下是企業的基本競爭倫理義務: ˙企業有義務遵守公平競爭市場規範, ˙企業有義務遵守公平競爭市場規範, 不作違反競爭的行為。 ˙企業有義務促進那些對社會及環境有 利的競爭,尊重競爭對手。
第7章 企業對競爭者的倫理義務 ˙企業有義務避免為了保障競爭有利位置 而支付有問題的款項或利益(賄賂)。 ˙企業有義務尊重產權。 ˙企業有義務拒絕以不誠實或不道德的方 法,例如,商業間諜活動來獲取商業情 報。
小檔案─仿冒工業是全球最快速成長的產業 根據2005年1月美國《商業周刊》報 導,仿冒工業已成為全球最快速成長的產業 ,2004年的產值約5120億美元,全球的仿冒 品有三分之二是來自中國大陸。仿冒品包羅 萬象,包括:電腦晶片、精品、香菸、行動 電話、化妝品、嬰兒奶粉、啤酒、威而鋼。 根據世界海關組織的數字,全球商品貿易中 ,仿冒品占5%至7%。
巴基斯坦及俄羅斯是全球假藥中心,義 大利約有10%的設計師品牌衣服是假的,巴 拉圭則以仿製化妝品及品牌牛仔褲聞名,幾 乎甚麼東西都可以在中國仿製,堪稱仿冒王 國。中國官員的估計,僅是內銷的冒牌商品 每年的營銷額就達190億到240億美元。 (《中國時報》,民94年1月31日,A13,New York Times, May 12,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