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
舊有歷史框架的突破 課文整理 19世紀是知識成長時代,如: 1.達爾文(英)-「演化論」對基督教形成巨大挑戰 2.許里曼(德)-挖掘特洛伊,掀起考古風氣
P10
舊有歷史框架的突破 課文整理 對遠古時代的認識日益增進 1.3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而行 2.250萬年前- A.人類腦容量顯著增大 B.能製造簡單工具:石片器砍砸器 3.50萬年前-出現智人(Homo sapiens)
P10 P11
遠古人類發展的重現 課文整理 10萬~5萬年前間發生重大改變 1.身體組織: A.大腦容量及構造已和現代人相差不多 B.能發聲,且形成語言(發聲腔的演變) 2.製作比較小巧或複雜工具:如南非貝飾 3.除了語言溝通外,也開始以圖像記錄族群生活:如 法國拉斯科(Lascaux) 洞穴 岩畫 世界史的起點:10萬年前左右
P11
P12
馴 化 課文整理 1.起自:距今一萬一千年左右 2.馴化行為的意義: A.從「採集-狩獵」到「農業」,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一大躍進 馴 化 1.起自:距今一萬一千年左右 2.馴化行為的意義: A.從「採集-狩獵」到「農業」,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一大躍進 B.為農業與畜牧業的開端
P12
1.影響因素 A.緯度 B.季節變化 2.傳播現象:東西向陸軸較南北向陸軸快速 A.緯度相同 B.日照長度及季節變遷相近 課文整理 農業的發展 1.影響因素 A.緯度 B.季節變化 2.傳播現象:東西向陸軸較南北向陸軸快速 A.緯度相同 B.日照長度及季節變遷相近
P12
各大洲的陸軸走向 P13
課文整理 石器時代的分期 區分 依照古人所使用石器的精細程度來區分 分期 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革命 課文整理 1.區分:以古人所使用的石器之精細程度 2.新石器時代的進步 A.石器製作:懂得磨光法 B.進入「產食」階段: C.定居→聚落→早期「城市」→邦國
新石器革命 文化變革的指標 1.農業與畜牧業發明 2.村落出現 3.陶器製作 4.社群專業化分工 5.磨製石器
P13
城市革命 1.形成背景:定居→聚落→城市→邦國 2.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3.文明特徵: A.城牆的出現 B.人口增加 C.專業分工 D.財富集中 E.階層分化 F.強而有力的統治者具宗教神權(禮器)和軍事權(兵器)
1.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 2.造成「城市革命」 A.促成社會的分工與合作 B.促成「城市」和「邦國」的出現 3.出現不平等的階級制度 課文整理 新石器時代的意義 1.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 2.造成「城市革命」 A.促成社會的分工與合作 B.促成「城市」和「邦國」的出現 3.出現不平等的階級制度
P13
神話思維的萌生 課文整理 1.由來:人們對生命與支配宇宙萬物的疑問 2.相信神靈:「超自然的力量」或「擬人化的神祇鬼靈」 A.能主宰自然界的變化 B.支配人間的吉凶禍福 3.信仰: A.修築神廟,奉獻祭品,以祈求趨吉避凶 B.遵守各種禁忌戒律,以免觸怒神威 4.神話的思維:以神話來理解和思考問題
P14
圖文來源出處 P.2:http://webmousepublications.com/denile/den-artifacts/nebamun-tr.gif P.4:瑪格麗特‧歐麗梵(Margaret Oliphant),發現古文明,貓頭鷹編譯小組譯(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3),頁96。 P.5:光復書局編輯部,新編圖說世界歷史2(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11),頁22。 P.8:席梅爾等,世界文化遺產,邵思嬋、邵靈俠、周何法等譯(臺北:京中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29。 P.9:牛頓雜誌(臺北: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7),頁105。 P.13:重繪,參考Jored Diamond,槍砲、病菌與鋼鐵,王道還、廖月娟譯(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