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壁 赋 苏 轼.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 《散文诗两首》之 —— 荷叶 母亲 冰 心冰 心.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因数 因数 5555 积 75 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10 倍、 100 倍、 1000 倍,积 也扩大(或缩小) 10 倍、 100 倍、 1000 倍。 仔细观察,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初稿:吴 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审稿:吴淑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二十六课 前赤壁赋 苏轼.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折线统计图》 丰台区大红门一小 白红杰.
同学们好! 希望这节课能带给你: 更 多 的 欢 乐! 更 多 的 收 获!
了解苏轼 皇天后土 监平生忠义之心 名山大川 还千古英灵之气 ——李方叔.
前赤壁赋 苏轼.
一读:说一说各场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再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想一想: 对于你发现的问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赤壁赋 宋·苏轼.
赤壁赋 苏轼.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小螺号.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小学新标准英语第四册 Module 6 Unit 2 Was it a big city then?
孙中山破陋习.
孙中山破陋习.
赤 壁 赋 苏轼 制作人:浙师大人文学院 倪高华.
赤壁赋 苏 轼.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思考: (1)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从课文中找出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那画家是谁?
最后的礼物.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水果蛋糕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地面的石砖.
Unit8 Happy New Year!.
Module 1 Unit 2 We bought ice creams.
中原区一五三小学 周丽华.
How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 in Teaching Chinese Effectively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几个恒星形成团块中的CS分子激发温度的迭代计算
乌鸦喝水 宋思维 大学南路小学分校.
月光曲 贝多芬.
Unit 3 My Friends Part B Let’s talk 授课者:潘晓清.
Numbers.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4.2 证明⑶.
Module 3 Unit 2 She went into a shop..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1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旦 11/20 11/21 11/22 11/23 11/ /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2/ /2.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7 万圣节PPT模版 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特别的作业.
这些是花.
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老师,您好!.
3.4 角的比较.
LOGO 年中工作汇报PPT模板 在此处添加小标题 主讲人:宝藏PPT 201X.X.X.
Unit1 Hello! 第1课时 Story time,Fun time.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小狮子爱尔莎 授课者: 鲁邱云.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赤 壁 赋 苏 轼

作者简介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 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佛:《黄州安国寺记》中说:“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一念清净,染污自落……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课文链接《题西林壁》:“横看……” 道:《胎息法》和《养生诀上张安道》,他自述:看孙真人《养生门》中第五篇的心得时说,“和神养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 课文链接 源于《庄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及齐物的自然观点。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与昼夜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

背景介绍: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客-悲观 苏子-乐观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品读课文 1.品读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理解、深入体会蕴含其中的情与意。 2.站在作者的角度诵读课文,传达出其中的情与意,做到心中有听众。 (特别要注意 “赋”的语言特点,读出它的声韵美与节奏美。) 3.思考诵读效果,并反复诵读。

自由朗读第一段,品味语言,特别注意其中的形容词或动词。想象这一幅《赤壁夜游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间8分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想象 爽朗、柔和的清风缓缓吹来,广阔的江面笼罩着茫茫雾气,朦朦胧胧,波平浪静。明月似若有情,徘徊在东边的天空中,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仿佛是一个神话的世界,摇曳多姿,如真似幻。茫茫万顷的波光之上,一叶扁舟任意飘荡,如凌空乘风归去。苏子与客仙袂飘飘,饮酒诵诗,好像要飞离人世,登上仙境。

充分理解、深入体会第一段的情与意。 1. 清风、明月、苏子与客、一叶扁舟,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苏子与客夜游赤壁的心情如何? 1. 清风、明月、苏子与客、一叶扁舟,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苏子与客夜游赤壁的心情如何? 悠然自得、怡然自乐。 何等自在!何等惬意!何等快乐!何等逍遥! 2.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此处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段,时间2分钟。然后请三位同学诵读,其他同学探讨其得失。 站在作者的角度诵读课文,传达出其中的情与意,做到心中有听众。(特别要注意 “赋”的语言特点,读出它的声韵美与节奏美。)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段,时间2分钟。然后请三位同学诵读,其他同学探讨其得失。

运用以上方法品读第三段,请几位同学诵读并谈谈自己读得最理想的几个句子? 品读课文 1.品读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理解、深入体会蕴含其中的情与意。 2.站在作者的角度诵读课文,传达出其中的情与意,做到心中有听众。 特别要注意 “赋”的语言特点,读出它的声韵美与节奏美。 3.思考诵读效果,并反复诵读。 运用以上方法品读第三段,请几位同学诵读并谈谈自己读得最理想的几个句子?

作业: 1.品读其它各段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