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 2009年10月28日 香港教育學院小班發展與研究中心聯席總監 陳錦榮博士 paulchan@ied.edu.hk
內容 七、總結與提問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二、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挑戰 三、合作學習的策略 四、採用合作學習須知 五、採用合作學習的理據 六、合作學習的培訓 七、總結與提問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是甚麼?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形式進行的教學策略, 組員藉着互相幫助去提升大家的學習成效, 包括認知及情意兩方面。 (Johnson & Johnson, 1999)
下列人士的合作是基於甚麼條件? 1.球員 2.登月火箭艙內的太空人 3.兄弟 4.朋友 5.同學
產生合作的基本條件 共同目標 互補 相贏
產生合作的另類條件 血緣 友誼 助人為樂
合作學習的概念是建基於 產生合作的基本條件 共同目標 互補 相贏
二、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挑戰
傳統學習 合作學習 被動聆聽教師講解 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只須做學生 偷懶不易被發現 衝突機會較少 主動與同學建構學問 做學生兼做小老師 傳統學習與合作學習比較 傳統學習 被動聆聽教師講解 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只須做學生 偷懶不易被發現 衝突機會較少 合作學習 主動與同學建構學問 對自己及組員的學習負責 做學生兼做小老師 偷懶容易被發現 衝突機會較多
學生在合作學習課堂上遇到的挑戰 不同學習風格 對學習產生負面感覺 增加包袱 失去自我個性 面對組員不知所措 價值混淆 表達技巧差 有損形象 缺乏探究能力
三、合作學習的策略
合作學習的策略 主要來自四個學派 David Johnson & Roger Johnson 的元素派 Robert Slavin 的模式派 Spencer Kagan 的架構派 Yael Sharan & Shlomo Sharan 的探究派
合作學習的策略 各學派的方法各有其獨特之處,因此功用也有些不同 有些方法着重促進學生的思考和解難能力 有些幫助學生精熟概念 有些加強學生的溝通和合作 有些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合作學習的策略 覆述過關 (Paraphrase Passport) 數字頭 (Numbered Heads Together) 互相核對 (Pairs Check) 三步訪問 (Three-Step Interview) 思-寫-討-享 (Think-Write-Pair-Compare) 拋繡球 (Turn Toss) 四個角落 (Corners) 一起學習 (Learning Together) 小組遊戲競賽法 (TGT) 拼圖法第二代 (Jigsaw II)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STAD) 合作探究學習 (Group Investigation)
例: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1)全班教學 (2)小組學習 (3)個人小測 (4)小組表揚
全班測驗分數單 進步分數換算表 日期1/1/2007 測驗分數減基本分數 進步分數 這次測驗表現優異 (基本分數不論多少) 30 測驗分數減基本分數 進步分數 這次測驗表現優異 (基本分數不論多少) 30 高過基本分數10分或以上 30 高過基本分數1-9分 20 等於基本分數 5 低過基本分數1-9分 0 低過基本分數10分或以上 - 5 學生 基本 分數 測驗 分數 進步 分數 82 96 30 彥蓁 彥銘 92 98 30 彥廷 78 78 5 彥成 48 62 30
四、採用合作學習須知 分組方法 學生團隊精神 社交技巧 四、採用合作學習須知 分組方法 學生團隊精神 社交技巧
分組方法 成分一般是異質的,可包括學生的 能力、專長、性別、國藉、社經背景 亦要考慮人的因素,例如成員的 性格 價值觀 友誼 [陳錦榮(2008).合作學習:人的因素,論文發表於「華人社會的課程與教學改進學術研討會」,澳門大學教育學院,2008.11.22-24] 尤其是友誼,它可能避免了小組成員之間產生争執和挫敗感 [Chan, K.W. (2006). Issues of heterogeneous grouping for engaged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6. Hong Kong, 2006, 11.]
學生團隊精神 為了增加組員的團隊意識,在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前,教師宜利用 Kagan 的方法讓小組組員互相認識,瞭解彼此的長處、愛好、性格等 也要確認小組身份,這包括:建立小組名稱、設計小組徽號及口號等,以增強組員的歸屬感 給組員擔任不同的角色
社交技巧 分享空間及物資 接納不同 輕聲說話 輪流參與 有禮貌地表示不同意 用名字稱呼別人 熱衷參與 說”謝謝” 或”唔該” 表示欣賞 尊重別人 關心別人 保持自我克制 鼓勵別人 包容每一個人 稱讚別人
(五) 採用合作學習的理據
學習方式 那種方式較佳?要考慮 個別 -教師方便經營課堂、沉悶、教學基本單向 競賽 - 動力、氣餒、犧牲品 合作 - 愉快、互惠、社化 學生的學習風格 教師的信念 資源 教育目標
二十一世紀整體的教育目標是: 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能夠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有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 「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教統會,2000,27)
「只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讓能力不同的學生,就不同的程度,發揮不同的意念,便能學得更好。同儕間的協作學習,往往能幫助消除挫敗感,促進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課程發展議會, 2001, p. 71)
課程架構 學習領域 共通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 (課程發展議會 , 2000, 頁24) 4
共通能力 恊作能力 溝通能力 創造力 批判思考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運算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研習技能 課程發展議會 (2001, p. v-vi) 5
態度 樂於參與 批判性 欣賞 關懷 積極 合作 負責任 尊重 樂於學習 課程發展議會 (2001, 附錄II)
小班教學形式 全班教學、小組學習與個別指導的時間比 4:2:4? 1:3:6? 3:5:2 (上海折衷方案,即小組學習 + 個別指導不少於整堂課的三分之二) 3:4:3 [陳錦榮(2008):合作學習:人的因素,論文發表於「華人社會的課程與教學改進學術研討會」,澳門大學教育學院,2008.11.22-24]
小班教學形式 3:4:3 建議方案的理據 二十一世紀整體的教育目標: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能夠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有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教統會,2000,27) 本地課堂上的小組學習未能充分發揮應有效能 [Chan K.W.(2006).Constrain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s. Curriculum Perspectives,26(3),11-22.]
合作學習最適宜在小班採用 可以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可以擴充為學生提供個別照顧的機會 可以有效監察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評估他們的表現 齊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別學習和小組學習於一身,是香港小班教學發展的路向
六、合作學習的培訓
合作學習的四大學派共多於200種方法 在沒有系統的培訓下,教師在不同時間參與不同的培訓課程容易對合作學習產生錯覺,情況有如瞎子摸象
反思 課堂點評 課堂實踐 共同備課 參與工作坊 確立目標 合作學習的校本培訓與實踐模式 (Chan, K.W. (2008). School-based staff development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in the IAIE/IASCE/CESEDI conferenc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Critical Reflections”, Turin, Jan 19-22 2008.)
參與工作坊 確立目標 共同備課 課堂實踐 課後點評 反思 1 2 3 4 教師自覺能力 教師自覺能力與單一式、多元式、自擁式校本培訓與實踐關係的比較 (Chan, K.W. (2008).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ong Kong basic education: an overview.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apan & the World”, Chukyo University, Nagoya, 6-8 June 2008.) 自擁式 多元式 單一式
七、總結與答問
合作學習 就像一輛大馬力和速度快的跑車, 要駕御它, 得先要了解它的性能特徵和練習有關的操作技巧, 這樣才能發揮它的效用和威力, 才不會對駕車者、跑車及路人做成傷害。
教師宜充分掌握合作學習,才不會錯失了它的優點及使它成為教學的跘腳石。 陳彥蓁 2001 教師宜充分掌握合作學習,才不會錯失了它的優點及使它成為教學的跘腳石。 陳錦榮 (2001):《香港課程改革與合作學習》,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書空齊闖友誼來 高低能力同欣賞 合作均需異智才 學習交流心更開 合作學習歌 舒淡兮 合作學習歌 舒淡兮 學習交流心更開 書空齊闖友誼來 高低能力同欣賞 合作均需異智才 陳錦榮、葉娟卿 (2007):《小班常用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