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維持生命現象的能量 第 1 節 能量的來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生物電化學短講 植物界的光合成系 學生:于振銓 授課教授:張憲彰 2011/11/08.
生物 第二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第二章第1節 根、莖和葉的構造.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师:李侠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物生理学》
ATP与生物能源.
氧 化 磷 酸 化.
第九章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两个能量转换细胞器,它们能高效地将能量转换成ATP。线粒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而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它们的形态结构都呈封闭的双层结构,内膜都演化为极其扩增的特化结构,并在能量转换中起主要作用。
生物電化學短講 生物體能量 呼吸作用 生物電子傳遞系 糖與醣 葡萄糖 糖解作用 檸檬酸循環(TCA cycle) 電子傳遞鏈 傳導概論
本文件不代表官方立場,且作者已盡力確保資料的 準確性,惟任何未經授權擅自使用本資料所造成的損害,作者不負賠償責任。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看考题 谈复习 年高考中光合作用相关考题解析
细胞代谢专题突破 黄岛实验中学 王玉美.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氧化还原体系 ——供氢体与递氢体 化学专业2010级化学三班王金 学号
第三章 維持生命現象的能量.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一、形态与结构 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象双凸或平凸透镜状,长径5~10um,短径2~4um,厚2~3um。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一般含50~200个叶绿体,可占细胞质的40%,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生态环境,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 在藻类中叶绿体形状多样,有网状、带状、裂片状和星形等等,而且体积巨大,可达100um。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萧蓓蕾.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Glucose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化報告 20-Part Ι 19組 葉冠群 朱羿潔.
生化Ch21 partIII 重點整理 生科2A 0993B013許嘉珊 0993B035張以潔.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三、 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H经呼吸链传给O2 生成H2O 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維持生命現象的能量.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CH5 能量與生命 馮禮君.
二、呼吸链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ETC,respiratory chain
第10章 脂类代谢 主讲教师:王玉.
植物的奧秘 Mystery in Plants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第八章 叶绿体 chloroplast.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第十章 Bioenergetics: How Do Organisms Acquire and Use Energy 前言.
第三章 維持生命現象的能量 第2節 能量的流轉.
第三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3-1 植物營養器官之構造 3-2 水和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 3-3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3-4 有機養分的運輸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自制葡萄酒与酵母菌形态观察 第二组 组员:陈安书 董思瑶 裘佳妮 田 泳 王 凯 叶 琳.
Chymotrypsin Catalytic Mechanism A1
光合作用 人吃五穀雜糧,雞鴨魚肉長大 植物吃什麼長大?.
第三節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生化Ch21 partIII 重點整理 生科2A 0993B013許嘉珊 0993B035張以潔.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Ch20-3 生科2A 第21組 0993B041 徐瑩軒 0993B047 陳品全.
植物葉的構造 光合作用簡式與圖示 兩階段的比較 從呼吸作用看光合作用的生物價值 不同生物的光合作用比較─原核或真核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細胞.
能量的來源.
生化課程整理作業 CH21 Part 1 第22組 0993B003陳懌亭 0993B027郭淑慧.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第一節根、莖和葉的構造 第二節水和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 第三節之一:光合作用 第三節之二:呼吸作用 第四節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輸 第五節討論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維持生命現象的能量 第 1 節 能量的來源

能量的來源 太陽:地球上生物能量的主要來源 綠色植物才能利用太陽以合成有機物 有機物:部分生物獲得維持生命及繁殖所需的能量

能量的來源 獲取養分方式: 自營生物(autotroph) 異營生物(heterotroph)

3-1.1 自營生物和異營生物 光自營生物(photoautotroph) 化學自營生物(chemoautotroph)

光自營生物(photoautotroph) 直接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轉換成生長發育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陸生的綠色植物:如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蘚苔和蕨類等 海洋、湖泊及溪流中生長的水生植物、藻類和藍菌(藍綠菌)等的細胞中,都含有光合色素

化學自營生物(chemoautotroph) 微生物如硝化細茵及硫化細菌 可利用銨及硫化氫之氧化作用釋出的能量,將二氧化碳轉換為碳水化合物

異營生物 生物都必須直接或間接攝取自營生物所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作為養分來源 包括: 草食性:牛、羊 肉食性:老虎、老鷹 雜食性:人類 寄生性或腐生性:細菌和真菌

3-1.2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主要能源來自太陽 光合反應是製造有機物養分最重要的生化反應,可分為: 光反應:葉綠餅(granum) 暗反應:基質(stroma)

光反應(light reactions) 葉綠體中吸收太陽輻射能的「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 葉綠素(chlorophyll) 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

3-1.2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這些光合色素在葉綠餅中組合成兩個光系統(photosystem,簡寫為PS) 光系統I(PS I) 光系統II(PS II) 兩個光系統的構造相似 天線色素複合體(antenna pigment complex) 反應中心(reaction center)

3-1.2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天線色素複合體:含類胡蘿蔔素、葉綠素a及葉綠素b分子 反應中心:由葉綠素a分子所構成

3-1.2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P 680:PS II反應中心的葉綠素a P 700:PS I反應中心的葉綠素a P代表色素(pigment) 700及680代表該種葉綠素 a在波長 700 nm或 680 nm 處吸光度最大

3-1.2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兩種光系統的吸收光能以及所引導的電子傳遞功能,才能完成光合作用的第一階段「光反應」

光反應反應過程 1.光系統的吸光與能量傳遞: 光系統中的天線色素複合體猶如一個三角形漏斗 反應中心則猶如漏斗底下收集物質的容器

3-1.2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天線色素複合體所吸收的光能 傳遞給P 680或P 700,導致變成為高能量狀態的P 680*或P 700*

3-1.2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2.非循環的電子傳遞與光水解作用: P 680*釋放出來的電子,經由電子傳遞鏈(electron transport chain)傳遞到P 700,在此過程中會產生ATP 同時P 680所釋放的電子由光水解作用(2 H2O → 4 H+ + 4 e- + O2 ↑)所釋放的電子加以遞補

兩個光系統與非循環的電子傳遞 1957年,愛默生( Robert Emerson , 1903 ~ 1959): 發現葉綠體單獨照射遠紅光或紅光時,光合作用效率都很低 同時用遠紅光及紅光照射葉綠體時,光合作用效率則大幅度上升

非循環的電子傳遞 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組合成兩個光系統 即目前我們所稱的光系統I及光系統II,並且此兩個光系統進行兩個互補作用的光反應

電子傳遞 P 700*釋放的電子則經由另一個電子傳遞鏈傳遞給NADP+,而形成NADPH + H+(簡寫NADPH)

輔酶的氧化與還原 生物體有機物質的分解過程中,常有釋放「H」的現象 釋放出來的「H」即與氧化型的NAD+或NADP +反應,而成為還原型的NADH+H +或NADPH+H +

輔酶的氧化與還原 NAD +或NADP +還原成NADH或NADPH時只消耗一個H + ,但要二個e - ,所以還原一個NAD +或NADP +時,需要2個「H」反應才能進行 「H」是H +與e-所構成,其中有一個H +是在NADH或NADPH分子外圍,所以通常把還原型的NADH或NADPH寫成NADH + H +或NADPH+ H +

輔酶的氧化與還原 其化學反應式為: NAD+(NADP + )+2 H + + 2 e - NADH + H + (NADPH + H+) 許多原文課本把NADH + H+ 簡寫為NADH,把NADPH + H+ 簡寫為NADPH 為了教學方便,本章節中的 NADH + H+ 及NADPH + H+,簡寫為NADH及NADPH

光反應 光水解有氧的釋放,可利用氧釋放速率來檢測光反應的活性

非循環的電子傳遞 (non-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光水解釋放出來的電子,其傳遞順序為: H2O → P 680 → 電子傳遞鏈 → P 700 →電子傳遞鏈 → NADP+ 單方向的電子傳遞現象稱為非循環的電子傳遞(non-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非循環的電子傳遞 主要生理功能:產生暗反應所需的ATP及NADPH (圖3-2的實線箭頭)

非循環的電子傳遞 農民常用殺草劑,如DCMU,來消除生長在田地上的雜草 原因:殺草劑可中斷非循環的電子傳遞,而無法合成ATP及NADPH,以致光合作用不能正常進行,終致雜草死亡

循環的電子傳遞 3. 循環的電子傳遞: 此種電子傳遞過程比較簡單 3. 循環的電子傳遞: 此種電子傳遞過程比較簡單 沒有PS II的參與,所以沒有光水解的現象,其傳遞的電子是在PS I吸光後,由P 700*釋出 電子經由電子傳遞鏈後又傳回P 700,所以稱這種電子傳遞方式為「循環電子傳遞」(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循環的電子傳遞 此種電子傳遞過程只有ATP,沒有NADPH 的形成(圖3-2的虛線箭頭) ATP 也可以提供暗反應所需要的能量

循環的電子傳遞 綜合上述的電子傳遞,其順序為: P 700 → 電子傳遞鏈 → P 700 循環電子傳遞過程中,部分的電子傳遞與非循環的電子傳遞相同,因此產生ATP的部位及機制,與非循環電子傳遞過程是相同的

有關兩種電子傳遞方式的不同,比較如下表:

「質子濃度梯度」 葉綠體主要在葉綠餅囊狀膜中合成ATP 在光反應時,電子的傳遞過程會導致膜外的氫離子(H+)向膜內傳遞,使膜內H+濃度相對增加,而膜外的H+濃度相對減少 膜內、外H+ 濃度的相差值稱為「質子濃度梯度」

「質子濃度梯度」 此質子濃度梯度所具有的潛能,會於膜內H+ 經由ATP合成的通道向膜外輸送時,藉ATP合成的催化作用,將ADP與無機磷酸轉化成ATP 合成ATP的機制與粒線體合成ATP的機制相同

「化學滲透假說 (Chemiosmosis hypothesis)」 英國生物化學家米奇爾(Peter Mitchell,1900~1992 )教授提出 197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碳反應(carbon reactions) 當光反應產生NADPH及ATP後,葉綠體基質中的酵素即可進行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 此反應過程可分為下列三個階段: 1. 二氧化碳的固定 磷酸甘油醛的形成 3. 雙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1. 二氧化碳的固定 CO2與雙磷酸核酮糖(簡稱RuBP)作用,產生磷酸甘油酸(簡稱PGA)

2. 磷酸甘油醛的形成 PGA利用光反應產生的ATP及NADPH還原成磷酸甘油醛(簡稱PGAL) 2. 磷酸甘油醛的形成 PGA利用光反應產生的ATP及NADPH還原成磷酸甘油醛(簡稱PGAL) 有些PGAL從葉綠體基質輸送到細胞質,以合成蔗糖

2. 磷酸甘油醛的形成 光反應旺盛時,產生較多的ATP及NADPH,導致產生的PGAL量多於細胞質合成蔗糖所需的量 2. 磷酸甘油醛的形成 光反應旺盛時,產生較多的ATP及NADPH,導致產生的PGAL量多於細胞質合成蔗糖所需的量 過多的PGAL滯留在葉綠體基質中,合成澱粉貯存 其他的PGAL繼續進行下列第3階段的反應

3. 雙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PGAL轉化成磷酸核酮糖(簡稱RuMP) 3. 雙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PGAL轉化成磷酸核酮糖(簡稱RuMP) RuMP再與光反應產生的ATP作用,再生為第1階段固定二氧化碳所需的RuBP,以便開始進行另一次二氧化碳固定

碳反應(caron reactions) 由上述碳反應的2及3兩階段,可知此兩個階段的反應必須利用光反應所產生的ATP和NADPH才能進行,所以光合作用順序必是光反應在先,碳反應在後 

光合作用 光反應合成ATP和NADPH時,必須ADP和NADP+的供應,因此碳反應也可以調控光反應的進行

「三碳循環」(three carbons cycle ;C3 cycle) 第1階段反應可知,CO2固定作用首先產生的化合物是三個碳的PGA 三碳植物(C3 plant): 進行此類反應的植物 如水稻、大豆、燕麥、小麥等

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 發現:美國科學家卡爾文(Melvin Calvin., 1911~ 1997) 196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C3植物的循環 C3植物的葉內部構造與C3循環的相關性歸納

葉綠體構造與光合作用的相關性

C3循環:C3植物 C4植物:C4循環 景天酸代謝(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景天科植物

C4循環 C4循環:C4植物如玉米、甘蔗等 生長於溫度較高而又比較缺水的地區 為適應此種乾旱的環境,通常氣孔開得很小,以減少水分的散失,卻也減少了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葉中的速度

植物氣孔關閉的機制 植物氣孔關閉的機制可以分為兩種: (1)水主動關閉(hydroactive closure):保衛細胞中K+濃度的減少,此種因細胞生理作用使溶質濃度減少,導致氣孔關閉的現象 (2)水被動關閉(hydropassive closure):保衛細胞中的水分直接受外界環境因子,如高溫或高光照的影響散失,此種細胞中的水直接散失,致使氣孔關閉的現象

植物氣孔關閉的機制 為了適應缺水環境,葉內部構造: 葉肉細胞 維管束鞘細胞 二氧化碳的固定也就分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葉肉細胞(mesopyll cell)進行 此細胞中的酵素對二氧化碳的親和力很高 即使進入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很低,仍然可被催化與三碳化合物結合成四碳化合物,所以稱為C4循環(C4 cycle)

C4循環 二氧化碳固定作用相當於葉肉細胞的二氧化碳收集功能 此四碳化合物輸入維管束鞘細胞(bundle sheath cell)內,再把二氧化碳釋放出來,以進行正常的卡爾文循環

C4循環 釋放出來的三碳化合物則返回葉肉細胞以進行另一次的C4循環

有些C3植物的維管束外圍具維管束鞘細胞,惟細胞中欠缺葉綠體 →沒有光合作用的功能

景天酸代謝 CAM植物:鳳梨、仙人掌及許多具肉質莖的植物,統稱為「景天酸代謝植物」 適應極乾旱的環境,須保存體內的水分 改變植物外部形態外,最重要的就是生理機能的調整 →氣孔在白天關閉,晚間開啟

CAM植物生理機制的調整 沙漠地區的CAM植物,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氣孔只在夜晚開啟,以吸收CO2 長期的乾旱,常使植物葉片上的氣孔保持水被動關閉的狀態,故光合作用所需的CO2都依賴細胞呼吸作用所釋放的CO2 此種密閉狀態的氣體循環方式,使得CAM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約為C4植物的三分之一,為C3植物的二分之一

CAM植物生理機制 二氧化碳的固定也就猶如C4循環分為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夜間氣孔開啟時進行 二氧化碳與三碳化合物作用形成四碳化合物,貯存於液胞中

CAM植物生理機制 第二階段: 白天氣孔關閉時進行 把夜間貯於液胞內的四碳化合物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在同一細胞進行正常的卡爾文循環

所有植物的二氧化碳固定,只有藉卡爾文循環才能產生碳水化合物

ATP 光合作用光反應的電子傳遞以及有氧呼吸的電子傳遞過程中,都有ATP的形成

ATP 磷酸化作用(phosphorylation):利用能量把Pi加入ADP分子中形成ATP的作用 光磷酸化作用(photophosphorylation):光合作用產生的ATP係由光反應所引起 氧化磷酸化作用(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有氧呼吸產生的ATP係由NADH及FADH2氧化作用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