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工作状态分类 一、功能: 不失真的传给负载足够大的功率 二、特点 (1) 大信号工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4章 音频功率放大器 4.1 音频功率放大器基础 4.2 功率放大器 4.3 专业音频功率放大器.
Advertisements

模拟电子电路习题课1 ——主讲教师: 玄玉波.
第二章 基本放大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 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3.1多级放大电路 3.2 差动式放大电路 3.3 功率放大电路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7.3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处于最后一级,又称输出级。其主要作用是输出足够大的功率去驱动负载,如扬声器、伺服电机、指示表头、记录器等。功率放大电路要求: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幅度都比较大;效率高。因此,三极管工作在大电压、大电流状态,管子的损耗功率大,发热严重,必须选用大功率三极管,且要加装符合规定要求的散热装置。由于三极管处于大信号运用状态,不能采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一般采用图解分析法。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1 电流源电路 4.2 功率放大电路 4.3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7章 功率放大电路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模电教研组.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讲述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有关基本概念:晶体管的甲类、乙类和甲乙类工作状态,最大输出功率,转换效率,交越失真等;掌握OCL的工作原理,并估算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正确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了解功放管的选择方法。
第7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3.1 半导体三极管(BJT) 3.2 共射极放大电路 3.3 图解分析法 3.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第7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学习要点 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
第 5 章 低频功率放大器.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2).
第四章 功率放大电路 4.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4.2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4.3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双极性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双极性晶体管的结构如图1.3.1所示。它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 发射极 集电极 基极 Emitter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8 功率放大电路.
第6章 低频功率放大器 6.1 概 述 6.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6.3 集成功率放大器.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电子技术专业)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任课教师:李凤琴 李鹏.
第三章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1).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宁波兴港职业高级中学 题目:放大器的静态分析 电工电子课件 主讲:王铖 电工组 《电子技术基础》
2.4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2.5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 2.6 射极输出器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第6章 功率放大电路 6.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 输出功率为主要技术指标。 晶体管起能量转换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3年7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电子教研室.
稳压二极管 U I + - UZ IZ IZ UZ IZmax
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和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1. 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特性、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
半导体三极管 第 2 章 2.1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2.2 单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2.3 半导体三极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12章 基本放大电路.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晶体管的大信号应用 -功率放大电路.
4 、晶体管最大耗散功率PCM 1)耗散功率和最高结温 (1)耗散功率 分别表示直流供电功率,输出功率和耗散功率 为转换效率,有下式成立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5章 功率放大电路 5.1 概述 5.2 乙类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5.3 其它类型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1).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电压放大回路 功率放大级 对功放电路的要求: 输出功率PO 尽可能大 效率η要高 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 分析电路采用:图解分析法 上页 下页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3.3 差分放大电路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学习项目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主要内容: 丙类谐振功放的特点 丙类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 丙类谐振功放的性能分析 丙类谐振功放的电路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1).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 图2-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直流/交流分析方法以及频率响应概念
第四章 功率电子电路 4.1 概 述 4.2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4 集成功率放大器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第 8 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概述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电子控制技术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第四章 MOSFET及其放大电路.
负反馈放大器 教师:褚俊霞.
实验7.1 单管放大器的研究与测试 ……………… P167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基地 国 家 级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讲授内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授课对象:信息类专业本科二年级 示范教师:史雪飞 所在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9.5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用两个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在理想情况下,两管的特性及对应电阻元件的参数值都相同,因此,两管的静态工作点也必然相同。 T1 T2 RC RB +UCC + ui1  iB iC ui2 RP RE EE iE + uO  静态分析 在静态时,ui1=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 特性曲线 西电丝绸之路云课堂 孙肖子.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多媒体课件 主编:马永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9—1—1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工作状态分类 一、功能: 不失真的传给负载足够大的功率 二、特点 (1) 大信号工作。 (2) 分析方法以图解法为主。 (3) 非线性失真矛盾突出。 (4) 提高效率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5) 功率器件的安全问题必须考虑。 (过压、过流、散热等)

A类(甲类):工作点Q较高(ICQ大),信号360°内,管子均导通。 通角:θ =180 ° 二、工作状态分类 根据直流工作点的位置不同,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可分为A类(甲类)、B类(乙类)、C类(丙类)等。 i C t uBE Q A类(甲类):工作点Q较高(ICQ大),信号360°内,管子均导通。 通角:θ =180 °

B类(乙类):工作点Q选在截止点,管子只有半周导通, 另外半周截止。 通角:θ =90 ° i C u BE Q i C t π 2π B类(乙类):工作点Q选在截止点,管子只有半周导通, 另外半周截止。 通角:θ =90 °

θ θ AB类 C类(丙类):工作点Q选在截止点面, 信号导通角小于180° 通角:θ <90 ° i u Q i t π C C BE Q i C t π θ θ AB类 C类(丙类):工作点Q选在截止点面, 信号导通角小于180° 通角:θ <90 °

A类工作时非线性失真虽小,但效率太低,且没有收到信号时,电源仍供给功率(ICQ≠0),这些功率将转化为无用的管耗。 分析结果表明: A类工作时非线性失真虽小,但效率太低,且没有收到信号时,电源仍供给功率(ICQ≠0),这些功率将转化为无用的管耗。 B类工作时非线性失真虽大(波形只有半周),但效率却很高,只要我们在电路结构上加以弥补,非线性失真是可以减小的,所以,在功率放大器中大多采用B类工作。 C类工作主要用于高频功率放大器中,这里不予讨论。

一、双电源互补跟随乙类功率放大器(OCL电路) 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 9.2 互补跟随乙类(B类)功率放大器 一、双电源互补跟随乙类功率放大器(OCL电路) 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 OCL:Output CapacitorLess 1.电路 图9.2.1 互补跟随乙类功率放大器(OTL电路)

V1、V2为半周工作,但负载电流却是完整的正弦波。 1)输出交流功率PL V1、V2为半周工作,但负载电流却是完整的正弦波。 令 称之为电压利用系数,那么式可改写为 信号越大,Uo增大,电压利用率也增大。若忽略集电极饱和电压,则最大ξ=1,故最大输出功率PLm为

PE=UCC·(iC1的直流分量)+|UEE|·(iC2的直流分量) 2)电源提供的功率 当信号为零时,工作点接近于截止点,ICQ=0,电源不提供功率;而随着信号的增大,iC1增大,电源提供的功率也将随之增大。这点与A类功放有本质的差别。 PE=UCC·(iC1的直流分量)+|UEE|·(iC2的直流分量) 当信号最大时,Uom≈UCC,电源输出最大功率:

3)每管转换能量的效率η 当信号最大,ξ=1时,效率达到最高: 一般: 50%~60%

4)每个管子损耗PC 可见,每个管子的损耗PC是输出信号振幅的函数。将PC对Uo求导,可得出最大管耗PCm。令 得出,当 时,每管的损耗最大:

该式提供了选择功率管功耗的依据。例如,负载要求的最大功率PLm=10W,那么只要选一个功耗PCm大于0.2PLm=2W的功率管就行了。   该式提供了选择功率管功耗的依据。例如,负载要求的最大功率PLm=10W,那么只要选一个功耗PCm大于0.2PLm=2W的功率管就行了。

为保证晶体功率管的安全和输出功率的要求,电源及输出功率管参数的选择原则如下: 3.选择功率管 为保证晶体功率管的安全和输出功率的要求,电源及输出功率管参数的选择原则如下: (1)已知PLm及RL,选UCC,则 (2)已知PLm,选择管子允许的最大功耗PCM。 管子允许的最大功耗

当信号最大时,一管趋于饱和,而另一管趋于截止,截止管承受的最大反压为UCC+|UEE|=2UCC,所以 (3) 管子的击穿电压U(BR)CEO。 当信号最大时,一管趋于饱和,而另一管趋于截止,截止管承受的最大反压为UCC+|UEE|=2UCC,所以 (4)管子允许的最大电流ICM。

V1导通、V2截止时,V1给负载RL提供电流; 二、单电源互补跟随乙类功率放大器 DC : V1导通、V2截止时,V1给负载RL提供电流; 当V1截止、V2导通时,电容C充当V2的电源,只要C足够大,在信号变化一周内,电容电压可以保持基本恒定UCC/2。 负载得到的交流电压振幅的最大值为:

故,该电路负载得到的最大交流功率PLm为: 为保证功率放大器良好的低频响应,电容C必须满足 fL为放大器下限频率

前级晶体管放大器或运算放大器,若输不出这样大的电流来驱动后级功率管,则需要引入复合管。复合管又称达林顿电路。复合管的总β值为 三、复合管及准互补乙类功率放大器(OCL电路) 在功率放大器中,输出功率大,输出电流也大。如要求输出功率PLm=10W,负载电阻为10Ω,那么,功率管的电流峰值ICm=1.414A。若功率管的β=30,则要求基极驱动电流IBm=41.1mA。 前级晶体管放大器或运算放大器,若输不出这样大的电流来驱动后级功率管,则需要引入复合管。复合管又称达林顿电路。复合管的总β值为

(2)各极电压必须保证所有管子工作在放大区,即保证e结正偏,c结反偏。 等效β值的增大,意味着前级供给的电流可以减少。组成复合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电流流向要一致。 (2)各极电压必须保证所有管子工作在放大区,即保证e结正偏,c结反偏。 (3)因为复合管的基极电流iB等于第一个管子的iB1,所以复合管的性质取决于第一个晶体管的性质。若第一个管子为PNP,则复合管也为PNP,反之为NPN。正确的复合管连接方式有四种,如图9—6所示。

复合管的构成

复合管功率放大器:NPN与NPN构成NPN,PNP与NPN构成PNP

9.3 D类功率放大器

单片集成功率放大器一一LM386

散热器及热阻模型

二次击穿现象一一不可逆的损坏

晶体管安全工作区

大功率VMOS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