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員:詹淑怡(26) 何韶瑜(30) 李綺婷(33) 梁冠鸚(35) 陸心怡(38) 明湖居聽書 劉鶚 組員:詹淑怡(26) 何韶瑜(30) 李綺婷(33) 梁冠鸚(35) 陸心怡(38)
作者簡介 劉鶚,原名孟鵬,後更名為鶚,因主張建築鐵路、開採鐵礦,於是又改字鐵雲,別號蜨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江蘇省丹徒縣人,生於清咸豐七年。自幼聰穎,四歲時姊姊教他認字,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七歲拜同邑趙君舉做老師,開始讀書,表現出很強的記憶力,但不喜歡那些準備考科舉的讀物。 他的父親名成忠,字恕,是個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後以御史出官河南府道。劉鶚身為官家子弟,但卻喜歡結交三教九流的朋友。少年時很自負,對「新學」大感興趣。 二十四歲時,拜太谷學派的第二代傳人李光昕爲師。太谷學派的思想對劉鶚一生的影響很大,劉鶚身體力行努力實踐太谷學派的思想,並始終認爲自己是太谷學派思想的忠實信徒和實行者。 他既精於算學、水利,又懂醫學,曾在上海行醫。並著有《老殘游記》一書,聞名於世。 (*太谷學派自稱直繼孔孟心法,主張以教養二途,即從經濟和教化入手救國救民,改變國家衰微的現狀。)
劉鶚
說書是中國北方的一種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形成於清代初期。早期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摺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
課文內容主旨 描寫王小玉的說書技巧已臻化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小玉的說書技巧,是本文作者劉鶚在本文中所要傳達給讀者的內容;王小玉說書技巧的精妙,則是他所要傳達給我們的主要印象。為了要清楚傳達這個印象,他不但化身為文中的主人公,從頭到尾全程參與,自己觀察、領會之餘,並收集其他觀眾的言談舉止反應,以印證自己的感受。
各段大意 一、記敘彈三弦者的形貌與琴藝 二、記敘黑妞的說書技巧 三、插敘觀眾誤以黑妞為白妞的經過 四、記敘白妞出場時吸引觀眾心神的魔力 五、記敘白妞說書技巧之精妙 六、插敘觀眾對白妞的贊歎 七、記敘黑驢段的內容與技巧(亦極精妙,但與前段相比,卻未免遜色)
疑難排解--字、詞、句 (1)那人氣味倒還沈靜 (氣味=氣質) (2)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比喻人的歌聲,宛轉 清脆,悅耳動聽。 (2)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比喻人的歌聲,宛轉 清脆,悅耳動聽。 (6)於我心有戚戚焉=心有靈犀一點通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說的速度快(本形容 琵琶)
優美詞句 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 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
相關文章 少年傀儡師 李潼 結構層次: 篇章主旨: 第一大段:敍述蘭陽軒最後一場傀儡戲演出前的活動。 相關文章 少年傀儡師 李潼 結構層次: 第一大段:敍述蘭陽軒最後一場傀儡戲演出前的活動。 第1小層:寫漢堂幫父親搭台做演出前的準備工作。 第2小層:寫面對父親要中斷蘭陽軒的演出傳統,”我”既激動又無奈的心情。 第二大段:敍述蘭陽軒最後一場傀儡戲演出深受觀衆歡迎的盛況。 第1小層:寫《扮仙》一場戲的精彩演出。 第2小層:寫觀衆對演出的熱烈反響及不願傀儡戲失傳的心情。 第3小層:寫演出在觀衆熱烈的掌聲中繼續進行,氣氛越來越濃。 第三大段:敍述漢堂受觀衆情緒的鼓舞,決定做少年傀儡師,當蘭陽軒第五代傳人。 篇章主旨: 這篇文章借蘭陽軒最後一次演出的生動描繪,表達了對傀儡戲這一傳統藝術面臨失傳的深切關懷,寄託了傀儡戲後繼有人、代代相傳的強烈願望。
這遍文章跟明湖居聽書的性質相近,也是描寫主角和觀眾的情感和行為部份較多,但詞彙方面則較“明”更容易理解,而且人物主、配角分明,也比“明”更清晰知道主角的內心世界 (“明”完全沒提及主角的內心世界,想深入思想主角的會發現”明”比較枯燥無味)
問題討論 文中兩次描寫白妞說書,為什麼第一次寫的很詳細而第二次卻簡略得多?黑妞再次出場表演,為什麼作者亦只以一句話交代? 在上下兩篇中,作者先後運用了襯托、比喻、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和引用等方法來寫白妞的歌藝卓越,是簡略說明。 在黑妞和白妞說書之後,作者穿插了一段台下觀眾的對話,請問其用意何在?
參考答案 因為第1次才是課文的重點,第2次因為文章已經要結束了,所以寫的才會略為簡略;黑妞只是配角所以第2次就不重要 因為前一段寫了黑妞的說書技巧好,而白妞又比黑妞更好,所以形容的較多叫誇張 作者先寫了黑妞有好的說書技巧,而讀者就會誤以為黑妞就是白妞,並藉此說明白妞比黑妞又更技高一籌 (白妞歌藝高超,高超到難以忘懷,就好像剛剛才聽到的)
相片 黃山→ 扇子崖→ 資料來源:http://tmrc.tp.edu.tw/UpLoad/Content/1/2/1311/View/myweb2/%A5%CD%A5%AD%A8%C6%C2%DD.htm http://ct4.ck.tp.edu.tw/yll/03/0314.htm http://www.skhsbs.edu.hk/chi/ref/Artical/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