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資訊系統開發概論
本章大綱 學習目標 1.1 導論 1.2 資訊系統開發的原則 1.3 資訊系統開發的構面 1.4 資訊系統開發的特性與挑戰 1.5 資訊系統開發環境 1.6 結論
學習目標 詳讀本章,你至少能瞭解: 系統開發、資訊系統開發和系統分析與設計的關係。 影響資訊系統開發的重要構面。 資訊系統開發環境。 資訊系統開發的人員與角色。 資訊系統之建置策略。 有那些系統開發模式。 系統分析與設計階段有那些技術可用。
1.1 導論 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應用的普及和經營環境的競爭,使得有效的掌控與應用資訊已成為企業成敗的重要關鍵因素之ㄧ。為能有效管理與應用資訊,以支援組織的經營管理和決策需求,各種資訊系統乃應運而生: 交易處理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 專家系統;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等。
1.1 導論(c.2) 各系統之特性、大小、開發方法或技術可能不同, 但系統開發之過程可歸納出一些基本而共同的步驟或階 段,如圖1-1a、1-1b。其中「系統分析與設計」都是重要的開發階段。
1.1 導論 (c.3) 圖1-1a 三階段資訊系統開發過程 圖1-1b 七階段資訊系統開發過程 需求分析 系統分析 與設計 系統實施 使用者 需求分析 軟硬體 系統分析 系統設計 編 碼 測 試 操作 與維護
1.2 資訊系統開發的原則 人類為滿足需求而建立了各種系統。例如,萬里長城是防禦系統、電影是娛樂產品,而企業之電腦軟體則是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開發可以定義為運用資訊科技及資訊系統開發方法,來建構實體的或邏輯的系統,以協助人們解決資訊處理的需求。
1.2 資訊系統開發 的原則(c.2) 成功的資訊系統開發必須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則 系統的目標應該明確定義。 系統的目標要實際而有用。 系統開發要充分運用科技。 系統開發要依循一定的方法。 系統開發必須獲得足夠的資源及支持。 系統開發必須符合限制條件。 系統開發必須考慮環境因素。
1.3 資訊系統開發的構面 資訊系統開發要考慮人、方法、科技和企業經營等四個重要的構面,其關係有如鑽石結構,各構面需要均衡發展。
圖1-2 資訊系統開發 的四個構面 人 企業經營 方 法 科 技
1.4 資訊系統開發 的特性與挑戰 資訊系統開發的特性如下: 設計者對於電腦程式中的邏輯必須完全膫解。 軟體開發者之專業門檻較高且養成時間也較長。 軟體開發是一種智力活動。人的智力潛能無窮、個別差異大,同時也充滿著錯誤和偏誤。
1.4 資訊系統開發的 特性與挑戰(c.2) 資訊系統開發面臨之挑戰 資訊科技進步快、淘汰率高,系統可用壽命變短、技術支援無法持久。 經營環境快速變遷,使用者需求經常變動。 系統開發時程延誤、成本超支、品質不良等問題普遍存在。 人們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不足,使得軟體的價值低。
1.5 資訊系統開發環境 資訊系統開發的環境所涉及的層面很廣,包括系統開發本身所涉及的環境及外在的大環境。
圖1-3 資訊系統開發環境與系統分析與設計 系統分析與設計 資訊系統 建置策略 分析與設計技術 種類 開發模式 科 技 社 會 政府政策、法規 教 育 、 文 化 開發人員 、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 資訊系統是一種由使用者介面、問題處理(Problem Processing)與知識等子系統有組織的結合,用以管理知識,並為某些活動提供知識或服務的系統。
圖1-4 資訊系統之一般性架構及其環境 資訊科技 問題 處理 知識 使用者 介面 其他系統 回應 需求 環 境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c.3) 交易處理系統(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xecutie Information System)。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c.4) 交易處理系統 交易處理系統亦稱資料處理系統(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該系統主要之目的是將大量的交易處理自動化。此系統的兩種主要功能為交易記錄之保存與交易表單之產生。 POS(Point of Sale)系統之前檯系統、加油站之加油作業與收銀系統、金融機構之櫃檯系統等屬於交易處理系統。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c.5) 管理資訊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主要之目的是提供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有關組織營運狀況不同摘述程度之報表,這些報表之格式事先設定,資料之處理與報表之產生也多是結構化的。該系統的兩種主要功能是交易資料之記錄保存與摘述性報表之產生。 POS系統之後檯系統是屬於管理資訊系統。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c.6)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能及時整合與規劃分散於各據點之企業資源,並能隨時依需求彈性的處理與展示資訊之系統。 狹義的觀點視ERP系統為整合與規劃企業內部資源之系統。 廣義的觀點視ERP系統為整合與規劃企業內外部資源之系統(例如包括企業上下游之供應鏈管理)。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c.7) 決策支援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之主要目的是支援決策者,以提升其決策效率(Efficiency)與效能(Effectiveness)。 決策支援系統主要是支援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之決策活動,其主要特徵有:(1)能以即興、自訂性或標準化的方式分析資料與產生報表;(2)能直接與決策者產生互動。 例:POS 系統之後檯系統,除了固定式分析與報表產生外,若還能與使用者互動,並依其需求分析與展示資訊,則該系統可稱為DSS。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c.8)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是針對高階主管之資訊需求而設計,其目的是希望高階主管能直接從電腦中,即時得到其所需之關鍵資訊,而不需透過中介使用者。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有一些重要的特徵,例如可過濾、摘述關鍵資訊。一般來說,高階主管資訊系統之特徵與決策支援系統相同,但高階主管資訊系統比決策支援系統有更多的限制,故高階主管資訊系統可視為是決策支援系統的一種特例。
1.5.1 資訊系統的種類(c.9) 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初期發展的目的是用以取代人類專家,並希望專家系統所提供之解答或建議可達到人類專家之水準。 專家系統有三個主要元件:使用者介面、推理機與知識庫。使用者介面是專家系統與使用者交談之機制,推理機是專家系統依使用者之要求從知識庫中推論出結果或建議之機制,知識庫則是系統儲存專家知識的地方。 如今,專家系統不再強調取代專家,而是支援專家,因此專家系統也逐漸成為另一種決策支援系統。
表1-1 資訊系統之種類 及其特性
1.5.2 資訊系統開發 相關人員之角色 資訊系統開發之相關人員包括: 終端使用者(End User); 終端使用者之高層主管; 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 ; 系統分析師(System Analyst) ; 資訊系統經理(IS Manager) ; 資料庫管理者(Database Administrator) ; 其他技師(Technician)等。
1.5.2 資訊系統開發 相關人員之角色(c.2) 系統分析師 系統分析師扮演的角色有 使用者需求之擷取。 進一步將需求轉換成資訊技術、企業處理與知識等元件,並且有組織的結合起來。 程式設計師 主要是依分析與設計之藍圖設計出程式、建立資料庫、測試與安裝系統等。程式設計師主要之工作是將分析與設計文件轉換成電腦可執行的指令。
1.5.2 資訊系統開發 相關人員之角色(c.3) 終端使用者 終端使用者是問題領域之專家,但可能並非資訊科技方面之專家,在系統分析與設計過程主要扮演提供使用者需求與企業知識之角色。 終端使用者有企業領域之專業知識,不過他們通常沒有資訊系統開發上之技術、時間與責任。因此,分析師要與終端使用者一起工作,並將企業上的知識轉換成可支援其工作的資訊系統。
1.5.2資訊系統開發 相關人員之角色(c.4) 企業經理 企業經理們是終端使用者之高層主管,這些人一般來說沒有很多時間參與系統的開發,但他們對系統開發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承諾對系統開發所需財力、人力、時間等資源之投入及提出組織之政策與限制等。 由於他們的決策權與企業經營的專業知識,部門的領導者與執行長也能對資訊系統專案發展設定一般性的需求與限制。
1.5.2資訊系統開發 相關人員之角色(c.5) 在較大的公司中,較重要的系統開發專案由指導委員會決定。因此企業經理便擁有決定系統發展方向的權利,提出與通過專案的權利及決定專案之相關重要性等。 系統分析師必須要這些人保持良好的溝通,瞭解他們的期望和優先順序,從他們口中瞭解組織內的限制和資源。
1.5.3 資訊系統建置策略 資訊系統建置策略乃指資訊系統之建立、修改、擴充或更新等所採取之方式。資訊系統之建置策略可分成三種: 由公司內部獨立完成。 由公司外部取得。 其他方式。 若採由公司內部獨立完成 使用者自建(End User Computing)。 由公司資訊部門自行開發。 由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任務編組開發。
1.5.3 資訊系統建置 策略(c.2) 若取自於公司外部,則可: 委外開發(Outsourcing)。 購買現成之套裝軟體(Application Package)。 引進同業之系統。 採取租賃方式。 其他方式 上述各種策略之綜合,或由部分同業聯合共同找資訊公司開發等。
1.5.4 資訊系統開發模式 系統開發模式主要考量開發過程應分成哪些階段,每階段應如何進行及要做什麼。常用的資訊系統開發模式有五種: 瀑布模式(Waterfall Model) 。 雛型模式(Prototyping Model) 。 漸增模式(Incremental Model) 。 螺旋模式(Spiral Model) 。 同步模式(Concurrent Model) 。
1.5.5 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 系統分析與設計是一系列有組織之處理程序,目的是將需求轉換成有組織的資訊科技、企業流程與知識等元件。常用的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可分為兩種:結構化技術與物件導向技術。 結構化技術主要用於系統開發過程之分析與設計階段,以結構化塑模工具幫助系統分析師進行資訊系統之描述與驗證。結構化技術將流程與資料分開處理。
1.5.5 系統分析與設計 技術(c.2) 物件導向之分析與設計技術主要是以統一塑模語言進行資訊系統之描述與驗證。物件導向技術將企業流程與資料合併處理,並將之封裝成物件。 物件導向之另一特徵是繼承的概念,也就是當物件類別之層級結構被建立後,低層物件可繼承上層物件之性質,以減少因需求改變而造成相關程式之修改等。
1.5.5 系統分析與設計 技術(c.3) 統一塑模語言(Unify Modeling Language, UML),包括以下的九種圖形: 使用個案圖(Use Case Diagram) 。 類別圖(Class Diagram) 。 物件圖(Object Diagram) 。 循序圖(Sequence Diagram) 。
1.5.5 系統分析與設計 技術(c.4) 合作圖(Collaboration Diagram)。 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 狀態圖(State Diagram)。 元件圖(Component Diagram)。 部署圖(Deployment Diagram)。
1.6 結論 資訊系統之開發是一個有系統、有組織的活動,過程中需要考量系統開發之環境背景,例如需瞭解資訊系統之種類、系統開發之相關人員、系統建置策略、系統開發模式及分析與設計之技術等,並做最適當的選擇。在選擇時,也應考量組織之限制、政策、人力之資訊科技能力、資金、規模、對系統需求之迫切性、組織對資訊倚賴之程度與重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