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學、技術與科技
1.1 科學、技術與創新 自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與網路科技之普及,科技新知傳遞之迅速,世界亦變化得越來越快速,創新早已成為唯一的生存之道,而創新的動能也越來越明顯,不再由上而下,而是由外而內、由下而上,一股民主化的全民創新潮流正席捲全世界各個領域。因此,對於科學、技術與創新之緣由、興盛與關聯之了解,則顯得格外的重要。
基本定義: (a) 科學(Science):韋伯字典中的定義是「非無知或誤解的知識」,「對某個主題的系統性研究」或「經由科學性方法所獲得或驗證,描述自然或一般運作的系統性知識」。
(b) 技術: (technology)在《韋伯字典》中的定義則為「在特定領域,應用知識的特定方式」,「應用知識所能產生的能力」,或「使用技術性的流程、方法或知識,以完成特定工作或任務」。
(c) 創新: 所謂創新乃是指使用新的知識,提供顧客所需新的服務與產品,它包括了發明及商業化。根據波特(Porter)的解釋:「商業化乃是指使用新的方法(其他作者將此定義為發明),
1.2 科技、發明與創新 由前面所述可知科學、技術與創新之關係實密不可分,互為因果,而且人類的生存與生活亦受科學、技術與創新之發展影響很大。科學、技術與創新依不同時期、地域、需求等,會各有不同的發展形式或型態,不過無論因任何時期、地域、需求之創新或發明,均會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止。
圖例 1: 現代穴居人–西班牙:Granada
今日的科技變革經常成為討論創造力的主題,由兩個關係相當密切的名字常常被提起,那就是發明和創新。科技發展的原動力來自於不斷的創新,而到底何謂創新?
所謂創新乃是只使用新的知識,提供顧客所需新的服務與產品,它包括了發明(invention)及商業化(commercialization)。根據波特(Porter)的解釋:「商業化乃是指使用新的方法(其他作者將此定義為發明),創新的過程不能與企業策略和競爭環境分開。」
1.3 科技應用與生活 西方經14世紀至15世紀之文藝復興時代以後,在人文、科學、技術發展上突飛猛進,一日千里。涵蓋了人類衣食住行育樂等民生種種創新科技產品研發推出。
例如奈米科技機能性材料、可以低溫煮食而保留天然原味和營養之最佳烹飪器材(18/8鎳鉻合金之最佳不銹鋼材)與其特殊功能之設計(太陽紋與蒸氣鎖等之設計)、資訊電腦與通訊、治療醫學、病理學、預防醫學、機能性化學與纖維高分子材料、生化科技、機電與工業設計、綠色環境保護等各種類之產品。
圖例 2: 生物可分解性材料之應用
圖例 3:奈米材料之應用
圖例 4: 具有通訊、照相、導航功能的 Nokia N95
圖例 5: 安全又方便的智慧數位家庭
圖例 6:監控環境變化的無線感測網路
圖例 7: 生活的好幫手-機器人
圖例 8:貨櫃倉儲自動化
圖例 9: 便利的捷運系統(無人駕駛)
在21世紀初流行服飾設計界即吹起一陣「當西方遇見東方」(When the West Meet the East)之流行風,亦預見東方文化與新興市場之興起。
1.4 創新與企業 創新是企業前進的動力,但創新泉源何處尋?探尋生活周遭的美麗風景或生活文化裡,往往可以讓人有發現創新元素,原來就「藏」在裡頭的驚喜。
例如每年4月日本京都的櫻花祭,總是吸引大批觀光客,帶來可觀的商機。為了抓住這股商機,京都人把賞櫻的生活文化注入商品,製作出代表櫻花、樹木、土壤的粉紅、綠、咖啡三種顏色漸層的和果子,成為旅人的最佳伴手禮,而原本平淡無奇的商品。
1.5 科技管理與企業 科技管理此一名詞是1987年美國國家研究諮詢小組的「科技管理:被隱藏的競爭優勢」研究報告中提出,正式建議將科技管理訂為獨立的研究學門,在各個領域推廣。
科技管理學門正式成立,是從1987年開始,關於科技性事務管理相關的研究,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個不同的方向:(1)國家層次的創新過程; (2)政府部門科技研發及政策; (3) 工業組織中的創新過程; (4) 新興高科技事業
技術提供企業產生價值的基礎,協助企業推出更好的產品、讓企業運作更有效率,也是面臨競爭的利器。從企業經營者的立場來看,往往希望技術能保衛、支援及擴充現有企業,同時在變動的環境下驅動新事業,以為公司帶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