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营养学基础知识 Chapter 1. 了解几个概念 营养 营养素 食品(区分:人参、当归、 红枣、枸杞)
Advertisements

1 基北區 103 學年度免試入學志願選填、 超額比序項目、共同就學區規劃說明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
专题复习 --- 走进名著 亲近经典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 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 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 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 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 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 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
高三生物复习 遗传规律题分类及其解 题技巧. 主要内容 1. 基本概念题 2. 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题 3. 基因型的推导题 4. 有关种类、概率、比例的计算题 5. 综合题.
什么是遗传病? 它与非遗传病 如何区别 遗传病:是由引起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 的或者是由所控制的人 类疾病. 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人 类疾病.基因 遗传病的概念.
國中教育會考說明 年 5 月 14 日(六) 105 年 5 月 15 日(日)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30-  09:40 社 會  08:30-  09:40 自 然 09:40- 10:20 休息 09:40-
少年儿童营养配餐与饮食安全 科学饮食为孩子的未来积攒本钱.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德 国 鼓 励 生 育 的 宣 传 画.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效果 1、控制:50%以上 有权决定对方财务和经营.
知识聚焦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有光无光都可以 需要光 主要是线粒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控制方长投下的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演示思路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 武威十九中 刘玉香.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复习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潮流 灵石中学 易吉华.
8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第八讲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8.1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 8.2 企业信息管理绩效的测评.
恩平市地方税务局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2014年版) 培训 税政股 李幸乔
课程:晶体光学 学时:2学时 主讲:易伟欣 煤田地质与勘探实验中心
P2P金融信用调查服务 2015年4月 诚信为先 中道厚德.
第五章 多基因遗传病.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落实的 具体措施 胶南市第二中学 石仁全.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产品介绍 再担保业务二部 贾天
数列(一) 自强不息和谐发展 授课教师:喻永明.
一轮复习 人 类 遗 传 病 及 优 生.
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目前已确认的有30余种,其中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20余种。这些维生素结构复杂,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各异,有的属于醇类,有的属于胺类,有的属于酯类,还有的属于酚或醌类化台物。
高考复习 自由组合定律.
语文园地六.
巧用叠词,妙趣横生.
旗山國中103學年度 美術藝才班新生術科鑑定 家長說明會
忠孝國小自立午餐老師的叮嚀 教師指導手冊.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第一节:食物与营养.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Chapter 8 Quantitative Character Heredity
国家和我省禽业发展政策 和扶持项目解读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日常管理方法培训 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注塑部 2008年08月29日.
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
用LabVIEW实现 Bingo游戏(猜数字游戏)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①了解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②掌握时间数列编制的基本要求;③理解和掌握水平速度两方面指标的计算及运用④理解和掌握长期趋势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本章教学难点: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
遗传规律类推断题及实验设计题解题策略初探
“08高考化学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命题和教学对策研究”
邵阳文化.
第五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4流体微团运动分析 借助于流体微团的概念来分析流体运动的组成 流体运动不同于刚体的一个显著区别:
做好高考试卷分析,让教学精准发力 --近5年新课标高考数学选择题分析及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高考第二轮复习课件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丁文韬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自主学习案   合作探究案 课后练习案.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自主学习案   合作探究案 课后练习案.
温故知新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新课标(RJ).
運輸與空間的交互作用 運輸發展的階段 一、分散的港口 二、侵入路線 三、發展支線 四、初步相互連結 五、完全相互連結 六、高度優越的幹線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第七章 动物数量遗传学基础.
青眼究極龍 之 賓果連線 簡豪天、宋華敏製作.
第二节 极限 一、数列极限 定义:.
第十三章 数量遗传.
项目四 直流电阻的星、三角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设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实验注意事项.
材料二甲 授課教師:王致傑 老師 (學420、分機5305)
刚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刚体的平行移动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 研究目的: (1)基本运动在工程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2)研究刚体复杂运动的基础 。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是指性状呈连续变化,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的性状。如身高、体重、牛的产奶量、鸡的产蛋量、小麦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等等。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多基因假说(polygene hypothesis) Nillsson-Ehle的小麦籽粒颜色的杂交实验。
高職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報告人: 鄭慶民.
3.2 市電和家居電路 電力:是朋友還是敵人? 交流電與市電線路 家居電路的安全措施 進度評估 3 家居電路 進度評估 4
大綱:整數的加法 整數的減法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授 课 人: 钟 承 邦 授课班级:高三(6)班.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規劃原理及修訂重點 報告人:鄭慶民
數線上兩點的距離.
第三节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本节基本内容: ●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 方差扩大(膨胀)因子法 ● 直观判断法 ● 逐步回归法.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一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5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5.1 视图(GB/T17451—1998) 5.2 剖视图(GB/T 17452—1998) 5.3 断 面 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如红花、白花。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如红花、白花。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数量性状的特征 ○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的,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 如水稻、小麦植株的高矮、生育期长短,产量高低等。 第一节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1.变异 非连续性 连续性 F1 显性 连续性(中亲值或 有偏向) F2 相对性状分离 连续性(正态分布) 2. 对环境 不敏感 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的效应 产生变异 3. 控制性状 基因少,效应明显 微效多基因控制 的基因及 存在显隐性 作用相等,累加 效应 4. 研究方法 群体小, 世代数少 群体大, 世代数多 用分组描述 采用统计方法

●数量性状的特征 ○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是不遗传。 数量性状举例: 玉米果穗长度不同的两个品系杂交,F1的穗长介于两亲本之间,呈中间型;F2出现连续变异,不易分组,即使P1、P2(纯合)也呈连续分布(表5-1,图5-1)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同一 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同一 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举例:植株的高度是一个数量性状,但在有些杂交组合中,高株和矮株却表现为简单的质量性状遗传。

(1)小麦籽粒颜色受两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动态 P 红粒 × 白粒 R1R1 R2R2 ↓ r1r1r2r2 F1 红粒 R1r1R2r2 F2 ↓ 红 色 表现型类别 白色 深红 中深红 中红 浅红 表现型比例 1 4 6 4 1 红粒有效基因数 4R 3R 2R 1R 0R 2R1R1R2r2 1R1R1r2r2 2R1r1r2r2 基因型 1R1R1R2R2 4R1r1R2r2 r1r1r2r2 2R1r1R2R2 1r1r1R2R2 2r1r1R2r2 红粒:白粒 15:1

(2)小麦籽粒颜色受三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动态 P 红粒 × 白粒 R1R1 R2R2R3R3 ↓ r1r1r2r2r3r3 F1 红粒 R1r1R2r2R3r3 F2 ↓ 表现型类别 红 色 白色 最深红 暗红 深红 中深红 中红 浅红 白色 表现型比例 1 6 15 20 15 6 1 红粒有效基因数 6R 5R 4R 3R 2R 1R 0R 红粒:白粒 63:1

扬辉三角; n 0 (a+b)0 1 1 (a+b)1 1 1 2 (a+b)2 1 2 1 3 (a+b)3 1 3 3 1 4 (a+b)4 1 4 6 4 1 5 (a+b)5 1 5 10 10 5 1 6 (a+b)6 1 6 15 20 15 6 1

表5-1 玉米穗 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N-总数 X-平均数 S-标准差 V-方差 频 长 表5-1 玉米穗 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频 长 世 率f 度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N X S V 代 短穗亲本 4 21 24 8 57 6.632 0.816 0.666 (N0.60) 长穗亲本 3 11 12 15 26 15 10 7 2 101 163802 1.887 3.561 (No.54) F1 1 12 12 14 17 9 4 69 12.116 1.519 2.307 F2 1 10 19 26 47 73 68 68 25 15 9 1 401 12.888 2.252 5.072 N-总数 X-平均数 S-标准差 V-方差

穗长

穗长

穗长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1908年Nilson-Ehle提出多基因假说(multiple-factor hypothesis),具体内容有: 一、多基因假说 1908年Nilson-Ehle提出多基因假说(multiple-factor hypothesis),具体内容有: ○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 ○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举例: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 (1)受两对重叠基因决定时的遗传动态 (2)受两对以上重叠基因决定时的遗传动态 ○数量性状分析 由于F1能够产生具有等数的R和r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所以当某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时,F1可以产生同等数目的雄配子(1/2R+1/2r)和雌配子(1/2R+1/2r),♀♂配子受精后,得F2表现型频率为: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因此,当某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则F2的表现型频率为: (1/2R+1/2r)2=1/4RR+2/4Rr+1/4r 2R 1R 0R 因此,当某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则F2的表现型频率为: (1/2R+1/2r)2(1/2R+1/2r)2(1/2R+1/2r)2… 即 (1/2R+1/2r)2n =(1/2R)2n+2n(1/2R)2n-1(1/2r)+……. +(2n)!/[r!(2n-r)!](1/2R)r(1/2r)2n-r+….. +(1/2r) 2n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实例1 当n=2时 (1/2R+1/2r)2×2 =1/16+4/16+6/16+4/16+1/16 4R 3R 2R 1R 0R 实例 2 当n=3 (1/2R+1/2r)2×3 =1/64+6/64+15/64+20/64+15/64+6/64+1/64 6R 5R 4R 3R 2R 1R 0R 以上的分析与实得结果完全一致。

数量性状由多基因决定,而且受到环境的作用,使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混在一起,不易区别开来。所以,对数量性状的研究,一定要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微效多基因(Polygene)或微效基因(minorgene)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微效多基因(Polygene)或微效基因(minorgene) 这是专门用来表述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与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相区别。

●修饰基因(modifying facfors)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举例 牛的毛色花斑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 但花斑的大小则是一组修饰基因影响主基 因的结果。

●超亲遗传 杂种后代在某个(些)性状的度量值超过双亲。 这种现象可用多基因假说来解释。详见“杂种优势利用”一章。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 二、数量性状的分析 三、其他有关一些概念 ●超亲遗传 杂种后代在某个(些)性状的度量值超过双亲。 这种现象可用多基因假说来解释。详见“杂种优势利用”一章。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平均数(mean) 通常是应用算术平均数,即把全部资料中各个观察的数据总加起来,然后用观察总个数除之。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 X=∑X/n 第 三 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平均数(mean) 通常是应用算术平均数,即把全部资料中各个观察的数据总加起来,然后用观察总个数除之。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 X=∑X/n

●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 S=√∑(x-x)2/(n-1) (n>30时, n-1n) 方差 V=∑(x-x) 2 /(n-1) =[∑x 2-(∑x) 2 /n]/(n-1) 第 三 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表现型值:某性状表现型的数值,用P表示 一、广义遗传率 1. 表现型值、基因型值和环境型值 ●表现型值:某性状表现型的数值,用P表示 ●基因型值:性状表达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数值,用G表示 ●环境型值: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用E表示 三者关系 P=G+E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定义: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2. 广义遗传率的定义及公式推导 ●定义: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h2B(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总方差×100% =VG/(VG+VE)×100% ●推导: 令P、G和E分别表示P(表现型值)、G(基因型值)和E(环境值)的平均数。

那么上式P=G+E各项的方差可以推算如下: ∑(P-P)2=∑[(G+E)-(G+E)] 2 =∑(G-G) 2 +∑(E-E) 2 +2∑(G-G)(E-E) 如果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没有相互关系, 则 2∑(G-G)(E-E)=0 那么 ∑(P-P) 2 =∑(G-G) 2 +∑(E-E) 2 ↓除以n ∑(P-P) 2 /n=∑(G-G) 2 /n+∑(E-E) 2 /n VP=VG+VE h2B=VG/(VG+VE)×100%=VG/VP ×100%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3. 遗传率的意义 从上式可以看出,遗传方差越大,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大,说明这个性状传递给子代的传递能力就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就较小。这样,亲本性状在子代中将有较多的机会表现出来,选择的把握性就大。反之,则小,所以遗传率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关系的标准。

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h2B=VG/(VG+VE)×100% VP=VG+VE VG=VP-VE VP (总方差)=F2的表型方差 VE (环境方差)=VF1=1/2(VP1+VP2) =1/3(VP1+VP2+VF1) h2B=VG/VF2×100%=(VF2-VF1)/VF2 ×100% =[VF2-1/3(VF1+VP1+VP2)]/VF2 ×100% =[VF2-1/2(VP1+VP2)]/VF2×100%

举例: 玉米穗长试验, 从表5-1计算得F2的方差=5.072, VF1=2.037, VP1=0.666, VP2=3.561代入上式得 h2B=VG/VF2×100%=(VF2- VF1 )/VF2×100% =(5.072-2.307)/5.072×100%=54% 或=[VF2-1/2(VP1+VP2)]/VF2×100% =[5.072-1/2(0.666+3.561)]/5.072×100% =58%

从基因作用来分析, 基因型方差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三、狭义遗传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1. 基因作用的分解 从基因作用来分析, 基因型方差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 基因相加方差(或称加性方差VA) 显性偏差方差(或称显性方差VD) 上位性作用方差(或称上位性方差VI)

○加性方差(VA): 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A=1 B=2 A+B=3 ○显性方差(VD ): 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Aa=0.5 Bb=1 ○上位性方差(VI) :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Aa+Bb=2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所以 VG=VA+VD+VI VP=(VA+VD+VI)+VE 加性方差(VA)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量, 可在 上下代间传递, 而另两种VD和VI则不能固定。

A B A B A B 同源染色体 a b a b a b 后期(有丝分裂) 后期II(减数分裂) A和 a称为等位基因 B和 b称为等位基因 A(a)和 B(b)称为非等位基因 加性效应=A+a+B+b=1+0+1+0=2 显性效应=Aa+Bb=0.2+0.3=0.5 上位性效应=(Aa)×(Bb)=0.2×0.3=0.06

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称为狭义遗传率(h2N)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2. 狭义遗传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称为狭义遗传率(h2N) h2N(狭义遗传率) =基因加性方差/总方差×100% =VA/VP×100% =VA/(VG+VE) =VA/[(VA+VD+VI)+VE]

●+a表示中亲值正向的基因型加性效应假定的理论值,即AA的加性效应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四、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1. 基因效应值设定 以一对基因为例,显性为A,隐性a ↓组合 AA Aa aa ●+a表示中亲值正向的基因型加性效应假定的理论值,即AA的加性效应 -a表示中亲值负向的基因型加性效应假定的理论值,即aa的加性效应 d表示由显性作用的影响所引起的与中亲 值的偏差,即Aa的显性偏性 中亲值 aa Aa AA d -a +a

中亲值 aa Aa AA d -a +a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中亲值 aa Aa AA d -a +a

d=0时, 不存在显性偏差, Aa为加性效应 d< a , 存在部分显性 d= a , Aa为完全显性 中亲值: 两亲本的中间值, 其值 =[a+(-a)]/2 =0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中亲值 aa Aa AA d -a +a

群体平均理论值X=1/4a+1/2d+1/4(-a)=1/2d ●F2遗传方差计算 表5-2 F2的基因型理论值及遗传方差的估算 f: 为频率, n=1, x: 理论值 VF2=[∑fx2-(∑fx) 2]/n=(1/2)a2+(1/2)d2-(1/4)d2 =1/2a2+1/4d2 2. 利用加性、显性效应值计算F2方差 ●F2的分离与基因效应值 1/4AA:1/2Aa:1/4aa 群体平均理论值X=1/4a+1/2d+1/4(-a)=1/2d ●F2遗传方差计算 表5-2 F2的基因型理论值及遗传方差的估算 f x fx fx2 AA 1/4 a 1/4a 1/4a2 Aa 1/2 d 1/2d 1/2d2 aa 1/4 -a -1/4a 1/4a2 合计 n=1 ∑fx=1/2d ∑fx2=1/2a2+1/2d2

VF2=(1/2)VA+(1/4)VD+VE………………① f: 为频率, n=1, x: 理论值 VF2=[∑fx2-(∑fx) 2]/n=(1/2)a2+(1/2)d2-(1/4)d2 =1/2a2+1/4d2 如果有k对基因, 则 VF2=(1/2)(a12+a22…+ak2)+(1/4)(d12+d22+…dk2) =(1/2)∑a2+(1/4)∑d2 令 VA=∑a2 VD=∑d2 则VF2=(1/2)VA+(1/4)VD 各基因加性 各基因显性偏差方差的总和 效应方差的总和 进一步考虑环境方差则得 VF2=(1/2)VA+(1/4)VD+VE………………① 进一步考虑环境方差则得 VF2=(1/2)VA+(1/4)VD+VE………………①

●F3遗传方差计算 表5-3 F3的基因型理论值及遗传方差的估算 f x fx fx2 AA 3/8 a 3/8a 3/8a2 Aa 1/4 d 1/4d 1/4d2 aa -a -3/8a 合计 n=1 ∑fx=1/4d ∑fx2=3/4a2+1/4d2

F3的群体方差VF3为: VGF3=[∑fx2-(∑fx) 2]=3/4a2+1/4d2-(1/4d)2 =3/4a2+3/16d2 VF3= 3/4Va+3/16Vd+VE Fn代群体表现型方差为: 2n-1-1 2n-1 Va + 4n-1 Vd + VE VFn =

●回交: 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再次杂交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3. 回交一代遗传方差的估算 ●回交: 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再次杂交 ●Aa×AA………….B1 ↓ (1/2)AA:(1/2)Aa 分离比例 1/2a+1/2d 平均基因型理论值(x)

表5-3 B1的平均基因型理论值及遗传方差的估算 f x fx fx2 AA 1/2 a (1/2)a (1/2)a2 Aa 1/2 d (1/2)d (1/2)d2 合 计 n=1 1/2(a+d) 1/2(a2+d2) 回交一代(B1)的遗传方差 (1/2)(a2+d2)-(1/4)(a+d) 2=(1/4)(a-d) 2 =(1/4)(a2-2ad+d2)

=(1/4)(a2-2ad+d2)+(1/4)(a2+2ad+d2) =(1/2)(a2+d2) ●回交一代表现型方差总和 ●Aa×aa…………B2 回交一代(B2)的遗传方差 =(1/4)(a2+2ad+d2) ●两种回交的遗传方差相加得: =(1/4)(a2-2ad+d2)+(1/4)(a2+2ad+d2) =(1/2)(a2+d2) ●回交一代表现型方差总和 =VB1+VB2=(1/2)VA+(1/2)VD+2VE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VB1+VB2=1/2VA+1/2VD+2VE……(2) 2VF2=2(1/2VA+1/4VD+VE)……(1) VB1+VB2=1/2VA+1/2VD+2VE……(2) (1)-(2)得(消去显性作用和环境的方差) 2VF2 -(VB1+VB2 )= 1/2VA

=VA+1/2VD+2VE-(1/2VA+1/2VD+2VE) =(1/2)VA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2VF2-(VB1+VB2) =VA+1/2VD+2VE-(1/2VA+1/2VD+2VE) =(1/2)VA 所以 h2N=[2VF2-(VB1+VB2)]/VF2×100% =1/2VA/[1/2VA+1/4VD+VE] ×100% ●缺点: ○当基因存在连锁和互作时, h2N >h2B ○不能去掉上位性作用

举例: 表5-5 小麦抽穗期及表现型方差 世 代 平均抽穗日期 表现型方差 (从某一选定日期开始) (实验值) 表5-5 小麦抽穗期及表现型方差 世 代 平均抽穗日期 表现型方差 (从某一选定日期开始) (实验值) P1(红玉3号)(Ramona) 13.0 11.04 P2(红玉7号)(Baart) 27.6 10.32 F1 18.5 5.24 F2 21.2 40.35 B1 15.6 17.35 B2 23.4 24.29

表5-6 小麦基因加性方差的估算 项 目 方 差 实 得 值 ①2VF2 2(1/2)VA+(1/4)VD+VE 40.35×2=80.70 ②VB1+VB2 (1/2)VA+(1/2)VD+2VE 17.35+34.29=51.64 ①- ② (1/2)VA 29.06 h2N=2VF2-(VB1+VB2)/VF2 ×100% =29.06/40.35 ×100%=72%

(1)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的遗传率比较高,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则较低.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1)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的遗传率比较高,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则较低. (2)变异系数小的性状的遗传率高,变异系数大的则较低. (3)质量性状一般比数量性状有较高的遗传率.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4)性状差距大的两个亲本的杂种后代,一般表现较高的遗传率.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广义遗传率的概念 二、广义 遗传的估算方法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4)性状差距大的两个亲本的杂种后代,一般表现较高的遗传率. (5)遗传率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值,对自花授粉植物来说,它因杂种世代推移而有逐渐升高和趋势。

表5-7 几种主要作物遗传率的估算资料(%) ●间接选择 性 作 状 子粒产量 株 高 穗 数 穗 长 每穗粒数 千粒重 物 表5-7 几种主要作物遗传率的估算资料(%) 性 作 状 子粒产量 株 高 穗 数 穗 长 每穗粒数 千粒重 物 水 稻 52.6-85.9 10-84 57.2-69.1 55.6-75.7 83.7-99.7 小 麦 51.0-68.6 12.0-27.2 60.0-78.9 40.3-42.6 36.3-67.1 大 麦 43.9-50.7 44.4-74.6 23.6-29.5 21.2-38.5 玉 米 15.5-29 42.6-70.1 13.4-17.3 ●指导直接选择 ●间接选择

提问: 遗传方差(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成哪几部分? 其中什么方差是可遗传的?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小结 生物的数量性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另一种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是由主基因控制,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变异表现为连续,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二是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方法通常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反映数量性状的遗传。

主要参数: 遗传率(含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 遗传方差(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三个组成部分:加性方差(VA)、显性方差(VD)和上位性方差(VI)。其中加性方差是可遗传的。 遗传率在育种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章思考题 请设计一个计算玉米穗长的狭义遗传率的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