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藝 復 興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三巨匠 達文西 拉斐爾 米開朗基羅
達文西 達文西沒有唸過中學,他所識的知識,都是他通過觀察 ,自修及提出問題等方式,慢慢地累積起來 達文西一生熱衷於思考大自然的現象,分析研究人類的各種外在型態及內部結構。 渴望對萬物進行深入的瞭解, 對世界進行一種全新的理解
達文西 這幅是達文西的自畫像 他不止是一個 藝術家還是一個科學家、文學家、詩人、音樂家、哲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真的了不起
達文西的作品(一) 蒙娜麗莎(1503~1507年) 貴族吉奧孔達的第三任妻子,許多傳說附會在這件舉世聞名的畫作上,關於達文西如何使音樂帶動她臉部的微笑,關於畫中女子失去孩子的哀傷如何掩蓋在微笑之下,達文西如何處理她身上每一個衣服的皺褶,關於她柔和的手如何透露著懷孕的訊息,從小失去母親的達文西如何將女性的美理想化到了極致
達文西的作品(二) 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取材於聖經,而畫中的時刻是,耶穌擺設了聖餐,對門徒說:「吃吧,這就是我的身軀。」一如門徒所熟悉的那樣;而達文西所關注的時刻則是門徒對耶穌的話—你們當中有人出賣了我,所做出的反應。
達文西的作品(三) 賢士來朝」,原本是東方三博士隨一顆奇異的星的引導,去朝拜耶穌的故事。 達文西畫出一個年輕人對老人的特性和表情的深刻理解。在這些哲學家外圍,男男女女共五十人,都宛如飢渴的尋找生命意義和世界之光似的,參與進這個朝聖行動中。 顯然達文西是將自己面對耶穌降世這劃時代事件的內心懷疑與信心危機,透過繪畫表達出來。
拉斐爾 他的作品散發出一種令人愉快的篤定,一種歸屬感,令人清楚掌握畫中正在發生的人、事、物,他是以描繪聖母畫像見長的聖母畫家,受到達文西的影響,採用了新的畫法和技術,使作品變得更具活力。他雖然英年早逝,不過在短短的三十七年生涯中,總是不斷地求變並持續發展,的確是一位天才畫家。他有天賦的異稟,能對藝術世界中的每個運動予以回應,並將這些風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拉斐爾 他是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中,最俊朗的一名, 亦是一個人見人愛的青年,他的性格爽朗、和諧、圓融、愉快、優美,是一個大好青年,但天妒英才,他青年早逝
當代義大利的五十多位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和名流薈萃一堂,圍繞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對立,展開熱烈的討論。畫面中洋溢著百家爭鳴的氣氛,也傳達了對於人類智慧的最高禮讚。 拉斐爾的作品(一) 雅典學院
拉斐爾作品(二) 聖母像 拉斐爾透過聖母嚴肅又溫柔,表達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種理想美、這世間是有著絕對美的觀念的。
拉斐爾作品(三) 西斯汀聖母 西斯汀聖母不同於過去天倫之樂型的聖母像,拉斐爾讓西斯丁聖母緩緩向人走來。為了使祭壇上的聖母有向人移動的感覺拉斐爾使其畫作平視點有三條,因此觀賞者越向畫走近,聖母便越向人走來。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一樣是集雕刻家、詩人、藝術家於一身的典型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者。他對信仰的理解,從上帝與基督的嚴厲審判毀滅,走向基督為世界之苦罪所負的刑罰受難,米開朗基羅的心境也從反抗爭辯,走向基督必須如此受難的哀傷。
米開朗基羅 熱愛生命、自由信念的他愛佛羅倫斯;但他最重要的藝術作品,卻都是出自羅馬。他老是覺得有人要迫害及毒死他,相信自己一定活不久,但活得最久的是他,共活了89歲。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一) 大衛像 米開朗基羅是用大衛戰勝巨人哥利亞的聖經故事,暗喻動盪不安的佛羅倫斯面臨外來強敵,最終一定會是市民勝利。因此這大衛像充滿人文主義的精神,奮發向上與命運搏鬥的激昂。
米開朗基羅作品(二) 聖傷像 聖母悼子,充滿清教徒式的思想。當人家質疑聖母太過年輕時,他的回答是:「貞潔的婦女會比較容易保持青春,沒有淫亂鑽進心胸的婦女,身體是不會受多大影響的,我也相信,上帝會用這樣的方式讓她證明自己的貞潔。」
米開朗基羅透過創世紀,是控訴上帝毀滅與嚴厲的屬性。 米開朗基羅作品(三) 米開朗基羅透過創世紀,是控訴上帝毀滅與嚴厲的屬性。 首先他繪出上帝創造天地的全能與威嚴。但創造亞當時,上帝與亞當的手若即若離,這已暗示出人類未來的命運。
這是我們所參考的一些網站 http://members.ch.tripodasia.com.hk/hycheung/myfavorite/micheal/new_page_1.htm http://www.tces.tc.edu.tw/~teach6/ http://light.cef.org.tw/ http://content.edu.tw/junior/art/tc_wc/History/west/ch3/ch3.htm http://140.112.185.3/fineart/1p1p/052.htm http://banzai.msi.umn.edu/~reudi/leonardo.html http://www.fortunecity.com/victorian/tiffany/456/vinci.html
搜集資料:陳小婷,錢康婷,蔡麗霞,林希蕊 整理資料:錢康婷,蔡麗霞 設計:陳小婷,錢康婷,蔡麗霞,林希蕊 電腦工作:陳小婷,林希蕊 2E 陳小婷(4) 錢康婷(7) 蔡麗霞(10) 林希蕊(18)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