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國民樂派/蘇俄五人組與柴可夫斯基 國民樂派起源 東歐代表作曲家 蘇俄代表作曲家 (Nationalism) 史麥塔納 德弗札克 其他地區 國民樂派起源 (Nationalism)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引發歐洲 人對自己土地與文化的奉獻信 念。 --長期被外幫統治的東歐國家開始 爭取獨立機會。 --民族意識抬頭,影響作曲家對自 己文化的強烈覺醒。 --作曲家開始將民謠、舞曲或民族 風音樂放入期作品中。
史麥塔納(B. Smetana, 捷克, 1824-1884) 史麥塔納的音樂 *捷克國民樂派領導者 多重的身份 曲例: --晚年失聰仍致力創作 --創作類似李斯特的交響詩 --音樂中描繪波希米亞的秀麗景緻與歷史傳奇故事,當中不時可聞傳統歌謠的片段或元素。 曲例: 我的祖國(Ma Vlast)之 默導河(The Moldau) *捷克國民樂派領導者 --出生於波希米亞被奧地利 佔領時期 --青年時期參加國民軍加入 革命行列 --被壓迫的情形下依然堅持創作 屬於捷克的音樂 多重的身份 身兼作曲家、鋼琴家、指揮 家、音樂教授及擔任捷克國民 樂派領導者。
德弗札克(A. Dvorak, 捷克,1841-1904) 德弗札克的音樂 生平 赴新大陸任職 --充滿平易近人的特質 --肉販的兒子 --略顯古典樂派精神 --不直接使用傳統歌謠於音樂 中,而是採用類似元素創作 --在美國時期欣賞黑人靈歌和 印地安人歌謠而得靈感,創 作出膾炙人口的「新世界交 響曲」。 生平 --肉販的兒子 --力爭就讀音樂院的機會 --布拉姆斯慧眼識英雄,引見認 識出版商,從此平步青雲。 赴新大陸任職 --壯年即聲名大噪,名聲傳至美 洲大陸。 --受邀擔任紐約國立音樂院長 --在美期間不忘吸收美國音樂精 華,鼓勵美國作曲家創作屬 於美國的音樂。
俄國五人組(Russian Five) 俄國民謠的影響 五人組成員 --以俄國教會調式為創作主 軸,而非大、小調式。 --節奏不規則常以變化拍方 式呈現 --此多變的民謠風,為俄國 國民樂派作曲家創作時採 用的素材。 五人組成員 巴拉基雷夫 庫宜 包羅定 穆所斯基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p.s.詳見課程內容
柴可夫斯基(P. Tchaikovsky, 俄國, 1840-1893) 生平 青年時期進入法律學校就讀,畢業曾任公職 廿歲開始研讀樂理課程 考入聖彼得堡音樂院 校內優異表現 畢業馬上獲得莫斯科音樂院教授聘書,努力創作交響曲、歌劇、交響詩等作品。 不同性向帶來的影響 誤娶樂迷 與梅克夫人的筆友情誼 同性戀傾向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 纖細敏感又激烈熱情 音樂融合俄國民族音樂與西歐音樂的精華 精彩的芭蕾舞劇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