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ical Egoism Joel Feinber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科學教育概論胡景瀚 ( 0 )前言 ( 1 )科學的教育哲學 ( 2 )科學的教育心理學 ( 3 )科學是甚麼 ( 4 )科學科技與社會 ( 5 )科學教育課綱、教材之探討.
Advertisements

自然主義與非自然主義 1.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李小寒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講道題目 改變話語 改變世界  林惠美 牧師 ..
第5章 研究設計 本章的學習主題 1.研究設計的意義與目的 2.主要研究設計的類別 3.探索性研究、敘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4.紮根理論
師資培育中心外埠教育參觀.
心理卫生 主讲教师:刘德祥 联系电话:
单元三 特种货物运输组织 任务一 危险货物运输组织 任务二 超限货物运输组织 任务三 冷藏货物运输组织 任务三 冷藏货物运输组织.
第五讲两宋时期基本历史线索 一、宋代的历史地位 二、宋代的基本问题.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 環境真的有這麼糟嗎?
第九章 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WEBSITE PROPOSAL.
奴僕君王 The servant King.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五、六講:Utilitarianism by John Stuart Mill.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否定句 黃勇仁.
Utilitarianism John Stuart Mill.
SQL Stored Procedure SQL 預存程序.
Utilitarianism John Stuart Mill.
Goodness as Simple and Indefinable
The Power of Moral Theories
Java 程式設計 講師:FrankLin.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Alas! And Did My Savior Bleed?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教育測驗與評量 組員:蔣雅淳 賴依君 郭素伶 陳秋茹 江雅昀
Gamification 2017 遊戲化(Gamification ) 人本設計: 優化人類動機
倫理傳統簡介 婆羅門-印度教 佛教 早期中國傳統 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班級經營策略 報告人:郭淑君 輔導師.
Web Applications & IT Trends (靜宜資管楊子青)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He’s Been Faithful Carol Cymbala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四週 自利主義: 人的行為動機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
基本倫理學 效益論 效益論就是以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換句話說,行為的對錯只是其結果好壞的一個函數。更具體的說,一個道德上對的行為,就是在所有可能的行為選擇中,其結果能產生最大的善或最小的惡。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歸因:解釋社會行為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7.
Men Women and the Loss of Faith in “young Goodman Brown”
花 時 間.
一 什麼是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method of thinking)的意義為研究使人思考正確的一門學科。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道德推理 Moral Reasoning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要將一切獻與神 要放一切在死的祭壇上面 火才在這裡顯現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Psychological Egoism Joel Feinberg.
铂安智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驾驶设备 2017.
邏輯與批判思考 課程網頁: 第二週:基本概念Ⅰ 語句與論證、演繹與歸納.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四講:Ethical Egoism By James Rachels.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Toss a Name Game.
What is “this”? 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類別的定義就是在說明如果創建了“這個物件”的話,它會具有那些屬性與功能,以及這些功能是如何實現的。 而所謂的“這個物件”就以 this 來表示。 當我們在JavaScript與jQuery中寫 script 程式(函式)時,“誰”呼叫這個函式,這個“誰”就是該函式中所謂的.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工作邏輯代數: 人= 吃飯 + 睡覺 + 上班 + 玩 豬 = 吃飯 + 睡覺 代入:人 = 豬 + 上班 + 玩
組員: 鄭祖惠(2) 梁佩盈(6) 陳興進(25) 盧業承(26) 林國棟(29)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基督教倫理學 孔祥烱博士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 2011年.
The Heavenly Kingdom People’s View of Wealth Management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Goodness as Simple and Indefinable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sychological Egoism Joel Feinberg

一、定義 心理利己主義的定義: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基於自私的欲望。 Joel Feinberg (1926-2004)

二、心理利己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 (一)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這是一個有關人性事實的主張。 (二)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這是一個規範性的主張,認為人所應該從事的行為,就是對行為者最終是最有利的行為。 (三)有人認為從心理利己主義加上一個前提( “ought” implies “can”)可以推出倫理利己主義。

三、支持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一)個人所有權論證(personal ownership argument): 前提:我的任何行為都是由我的動機、欲望或衝 動所引發(而不是由他人動機所造成)。 結論:我總是追求那些滿足我自己,或者為我自 己之物。

三、支持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二)享樂主義者的論證(Hedonist argument) 前提:一個人得到他所要之物時,會感到快樂。 結論:在任何事件中我們真正要的是自己的快 樂,追求其它東西只是一個手段。

三、支持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三)自我欺騙的論證(Self-deception argument)  前提:我們常欺騙自己,以為我們所要追求的東 西是好的或高貴的,而實際上我們真正要 的是被他人稱讚,或是能陶醉於善心的愉 悅之中。 結論:當我們認為我們的動機是無私、利他的, 很可能我們總是在自己騙自己。

三、支持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四)享樂主義的動機理論(Hedonistic motivation theory) 前提:(1)道德必須是可以學習的。     (2)道德教育和禮儀教化通常都利用快 樂或痛苦的懲罰。     (3)通常人們的舉止合宜是為了得到回 饋或獎賞;避免犯錯則是為了不受 懲罰。 結論:我們的道德教育方法預設人類動機的自私

四、作者的批判 (一)對個人所有權論證的批判: 犯了分析命題(analytical statements)無法推得綜合命題(synthetic statement)的謬誤。 必須證明每一個自願的行為都是基於自私的動機。 混淆「自私動機」和「行為者的動機」。

四、作者的批判 (二)對享樂主義者的論證之批判: 前提不是真的:欲望的實現不能保證得到滿足。 「滿足」有時候確實可以理解成欲望實現,但這會變成 tautology。 「做善事得到滿足」不同於「為得到滿足而做某事」。 行善為了心安,所以也是自私的動機? 惡意的動機有時候只為了傷害別人,犧牲自己利益也在所不惜。

四、作者的批判 (三)對自我欺騙論證的批判: 沒有犯邏輯謬誤,但結論不據決定性(inconclusive)。 經驗證據不足以支持結論。

四、作者的批判 (四)對享樂主義動機理論之批判: 享樂主義的矛盾(the paradox of hedonism) 獎懲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但道德教育的成功不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五、心理利己主義的其他形式及其批判 (一)非享樂主義的形式: 人的動機都是自我關懷的(self-regarding)

五、心理利己主義的其他形式及其批判 (二)對此形式的批判 區別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 經驗假設(empirical hypothesis) 隱藏對應語詞的謬誤(the fallacy of the suppressed correlative) 心理利己主義的動機主張是一種約定定義(stipulative defi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