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 禁漏原則、事業(工業)生態學、與可持續發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撰寫與分析 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發展處 時 間:2015年11月4日 報 告 人:曾俊堯 博士
Advertisements

教師晨會分享 ---環境教育 報告人:黃仲佑
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之探討 澎湖縣國教輔導團 輔導員 林 宜 君.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鄭先祐(Ayo) 國立 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鄭先祐 (Ayo) 生態主張者: Ayo 工作室
人力資源管理新思維 中台科技大學 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科技期刊介绍.
吳芝儀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副教授 兼系主任
世新大學全球產業分析碩士班OECD組織介紹
從經濟角度看永續發展 主 講 : 林 維 正 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長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技正.
“Internet+” Business Innovation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 留学项目专场讲座 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国留学服务部.
2008 終生學習講堂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永續發展:從環境保護與綠色文明做起
永續發展及教育 教材撰稿者:張子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鄭先祐 (Ayo) 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 2015年09月20日(週日) 11:00 –12 : 日(週三) 1:30- 3:30│國立台南大學 榮譽校區│
如何在醫院中建構實證醫學研究環境 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 張錦梅 組員
您将了解… 公司简介 EPS数据平台介绍 *EPS设计理念 *EPS特点 *专业数据库 EPS数据平台操作
THINKING THE BOX 創意為”盒子外的思考” 這表示”盒子內的思考”是不具生產性的 盒內
鄭先祐 (Ayo) 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院長 生態旅遊研究所 教授 兼所長
優質教育基金研究計劃研討會: 經驗分享 - 透過Web 2.0推動高小程度 探究式專題研習的協作教學模式
Patent Search & Analysis (專利檢索與分析)
「嗨!老同學…」 S. Chen & F. Chen.
INNOVATION FOR CHINA’s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为推动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而创新
The Issu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資安管理專題
參考資料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環境污染與公害問題 地球的環境惡化主要源自於工業的發展,大量的礦物資源從地底下被開採出來。由於這些被排放出來的廢棄物有許多是人類和其他生物難以同化、吸收和忍受的,因此環境的問題於是形成。
Formal Pivot to both Language and Intelligence in Science
Tamper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
Connecting Education and Career through Learning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国际商务导论”课程教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王艳艳 2013年8月.
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使用指南 河南科技学院图书馆.
沙勇忠 Sha Yongzhong 兰州大学图书馆 Libra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Yale World Youth Economic Forum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Georgia Tech Summer Program
組織管理與運輸個案應用期末報告 An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Public Transit System Performance Assessment Jason Keith Phillips, Transportation Journal.
自我介紹 李易如 小c 桃園人 交大運管系 聽音樂、慢跑、旅遊 黃家耀老師lab.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ap. 12 可持續力 (Sustainability)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委外暨合約管理研究中心 RCOCM Research Center of Outsourcing & Contract Management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國立臺南大學 鄭先祐 (Ayo)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新世紀的綠色思潮 -- 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
『禁漏原則』 的 科學本質 與 doing環境倫理
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 從保育生物學的禁漏原則,到事業生態學
教材撰寫者:鄭先祐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研究所 + 生態旅遊研究所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育 鄭先祐(Ayo)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院長 環境生態研究所 教授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生態主張」的實現:以水資源保育起頭 -- 從壩道vs. 保育之道談起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研究所 + 生態旅遊研究所
│生物科技學系│環境與能源學系│環境生態研究所│生態旅遊研究所│
质量管理体系与工具 工程管理学
2052 Jorgen Randers (2012) 下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
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Yangpu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GROUP) Co.,Ltd.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Hong Kong Geography Day 2003
主 講 人: 任 立 中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Chap. 4 倫理學與經濟學 Ethics and Economics
TIP 基礎生態學 生態保育、社會、文明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學院 院長
作者:Gillan Chi-Lun Huang (黃寄倫):
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 南華大學 休閒環境管理研究所 趙家民.
CAI-Asia China, CATNet-Asi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 禁漏原則、事業(工業)生態學、與可持續發展 日期:2007年6月13日(週三) 地點:台南縣環保局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院長 環境生態研究所、生態旅遊研究所 教授 http://mail.nutn.edu.tw/~hycheng

I II III 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生態學 (Ecology) 與經濟學 (Economics) 禁漏原則、事業(工業)生態學、與可持續發展 I 生態學 (Ecology) 與經濟學 (Economics) 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 生態科學(Eco-sciences) 的發展史 事業、社會、與環境的變遷 (歷史背景) 禁漏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 (舉證責任)(burden of proof) Type 1 vs. Type 2 error 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 工業生態學 (Industrial Ecology) 可持續發展的要件 資訊生態學 (Information Ecology) 智慧生態學 (Knowledge Ecology) 政府職責 + 國民福祉 環境影響評估 (補充) 問題與討論 環境與生態學院 簡介 II III 2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Eco-logy and Eco-nomics 1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Eco-logy and Eco-nomics 都是Eco (生活) 之學。 Eco + logy = 生活 + 科學 Eco + nomics = 生活 + 經營管理。 生態學 = 「自然的經濟」(Economy of Nature) 什麼才是真正的「經濟」? 3

Energy flow vs. cash flow 圖 1. 海灣區的經濟活動。左半部是傳統生態學的研究領域,右半部是傳統經濟學的課題。海灣區對人類的實際價值至少是此區生產的魚獲量價值的10倍。 4

What is Human Ecology? Human ecology is abo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and their environment(人與環境的關係) . In human ecology the environment (環境) is perceived as an ecosystem (生態體系). 生態學 →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1910s) 人類生態學 = 自然生態 與 人文社會 的介面 (interface) = 自然生態 + 人文社會 (文化、政治、經濟、產業、社會)

人類生態體系 (Human Ecosystem) 圖 2. 人類生態體系的三個層面。

Social System Ecosystem 人類活動(human activities) 能量、物質與資訊 知識 技術 人口 社會組織 摘取自:Marten. G. G. 2001. Human Ecology: Basic concep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rthscan pub. Ltd. 人類活動(human activities) Social System Ecosystem 能量、物質與資訊 知識 技術 人口 物質循環 (nutrient cycles) 能量循流 (energy flow) 社會組織 價值 Ecological services

Drift net story (流刺網的故事) 摘取自:Marten. G. G. 2001. Human Ecology: Basic concep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rthscan pub. Ltd. Drift net story (流刺網的故事) Ecosystem Social System 食物 魚類 漁撈 技術 漁民 鳥類 聯合國 政府 民眾 資訊 海豚和海狗 保育團體 Fig. 4. Chain of effects through eco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commercial fishing in the ocean)

生態科學(Ecosciences) 的發展史 (一) 1970s Conservation + Landscape + Restoration(復育) 1960s Ecology 才逐漸被認為是重要的「科學」。 1950s 各自發展屬於自己領域的「人類生態學」。 1940s 1930s 1920s 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1910s Animal Ecology + Human Ecology (人類生態學) 1900s Ecology 成為「生物學」中三大部之一。 1866 Haeckel, Ernst : 第一個使用 Ecology Social ecology + Cultural ecology

生態科學(Ecosciences) 的發展史 (二) 2000s Business Ecology + Information Ecology + Knowledge Ecology + 大學系所(doctoral degree) 1990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 Eco-efficiency 1980s Eco-Industrial park + Deep Ecology + Spiritual Ecology + Radical ecology + Ecoethics 1970s Industrial Ecology + Conservation + Landscape + Restoration (復育) + EIA 1960s Ecology 才逐漸被認為是重要的「科學」。

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基進生態學 (Radical Ecology) 應用生態學 (Applied Ecology) 自然生態與人文社會的介面(interface) 基進生態學 (Radical Ecology) 應用生態學 (Applied Ecology) 保育生物學 (Conservation Biology) 復育生態學 (Restoration Ecology) 地景生態學 (Landscape Ecology) 生態旅遊 (Ecotourism) 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 工業生態學 (Industrial Ecology) 資訊生態學 (Information Ecology) 知識生態學 (Knowledge Ecology)

Human ecology could help to Anticipate the long-rang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human actions (預測長期影響) Avoid disastrous surprises from the environment (避免環境災難) Generate ideas for dealing wi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化解環境問題之道) Maintain a livable and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 (維持可持續的關係)

2 事業、社會、與環境的變遷(歷史背景) 污染 (成本外溢) Fig.5a.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摘取自:Abe, J. M., P. E. Dempsey, and D. A. Bassett (1998) Business Ecology, 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 Butterworth-Heinemann. 13

污染者付費 輸出的管制 Fig.5b.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14

生產效率的提昇 輸入的管理 Fig.5c.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15

Post-1990 圖 6. 生產系統管理必要回歸原點(向後轉)。 Odum, E. P. (1997) Ecology: A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Sinauer Associates, Inc. 16

Post 2000 Business Ecology 社會狀態: 困難:全球化的挑戰 成功要件: 全球化的競爭 WTO,下降關稅 生產部門轉移到其他國家 貿易的競爭激烈 成功要件: 物流的廣度與效率 價值的建立與被接受 整體,全面與多樣的考驗

保育生物學的特質 (pervasive) A discipline responding to an immense crisis. (無限的危機)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An inexact science (不精確的科學)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禁漏原則) A value-laden science (含有價值的科學) A science with an evolutionary time scale A science of eternal vigilance (無休止的警覺性)

禁漏原則: 影響全球未來30年的重大事件! 美國卡爾森(Rachel Carson)(1962) 發表『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引起對瞭解化學污染環境的廣泛注意。 於隨後的幾十年,瞭解環境對化學污染的負擔,更加惡化,因而有「禁漏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的提出。

舉證責任的互換:個人 vs. 公害 對任何個人都要先認定其無罪,告訴者必要自行提出其有罪的證明。 公害發生後,所有相關污染的機構,都要先被認定為有罪。這些機構必要各自提出其沒有污染的證明。 如此,相關污染排放或整治的資料,不僅不敢任意遺失,而且更是需要妥善的保存。

自然的研究 vs. 公害的研究 Type I error vs. Type 2 error 盡量避免否定 null 假說。 如此可以避免研究方向的錯誤。 然而,對於自然資源(災害)的研究,則需要選擇下降 type 2 error 盡量的避免接受 null 假說。 如此可盡量避免遺漏可能的災害影響。

3 事業 生態學 Abe, J. M., P. E. Dempsey, and D. A. Bassett (1998) Business Ecology, 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 Butterworth-Heinemann.

Business Ecology (事業生態學) 資訊 人與其他機構 貨幣 產品 空氣 水 能量 物質 食物 新世紀 post-2000 23

thinking for organisation success 具體的 程序 原則 架構 操作 策略 任務 抽象的 願景 價值

美學的經濟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真 (質感) 善 (友善) 美 (藝術) 25

Interface (介面) 公司: 朝向可持續企業的成功範例 Ray C. Anderson 著 / 鄭益明 譯 新自然主義出版

21世紀的「原型」公司 - Interface (介面) 公司 製程 資本 人 供應商 市場客戶 價值 地球 生態圈 社區 事業生態師 (長)

Industry’s sustainability learning process Before 1970s: unprepared (none) 1970s: 1st era: compliance (承諾): reactive 1980s: 2nd era: beyond compliance: anticipatory(事先預防):regulatory standards 1990s: 3rd era: eco-efficiency (生態效率): profit center approach 2000s: 4th er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續發展): high integration (explicit mainstreaming of environmental goals 工業生態長(師):可持續的工作機會 摘取自:Nattrass, B. and M. Altomare (1999) The natural step for business: wealth, ecology and the evolutionary corporation. New Society Publishers. (p.16, Fig. 2.1) 28

Industrial Ecology (工業生態學) Industrial Ecology is a dynamic systems-based framework that enables management of human activity on a sustainable basis(可持續的基礎) by: Minimizing energy and materials usage; (能量與物質的耗用最低) Ensuring acceptable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確保生活的品質) Minimizing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to levels natural systems can sustain(對自然體系的衝擊最低) Conserving and restoring ecosystem health and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 Maintaining the economic viability (維持經濟活力)of systems for industry, trade and commerce. 29

The Industrial Ecology approach application of systems science (應用系統科學) to industrial systems, defining the system boundary to incorporate the natural world(自然世界), and seeking to optimize(最佳化) that system. 工業生態師 (長)

Industrial Ecology (工業生態學) 學術界 NTNU in Trondheim (Norway) Industrial ecology, a degree program at both the undergraduate and Ph.D. research levels. Initiated a degree program in 2001 Yale University (USA),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Troyes (France) The Mount Royal College in Alberta (Canada)

4 可持續發展的要件 生活環境的品質 (復育生態學)(保育生物學) 智慧價值的輸入 (左右腦的整合)(事業生態學) 人文、歷史、 美學、藝術、 自然、技術 社會正義的原則 (3E原則的落實) 公民社會的建立 參予、溝通、分享 32

可持續經濟發展的《3E處方》 Young (1992) (經濟學者) 生態保全 (Ecological integrity):生態環境的自然功能必要保全。 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外溢成本內化後的經濟效率。 公平 (Equity):維護「同世代」和「跨世代」的公平。 33

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價值觀 conserve biodiversity (保育生物多樣性) = Anthropocentric instrumental values + non-anthropocentric intrinsic value Figure 10. Norton’s convergence hypothesis 34

Burden of proof (舉證責任) When biodiversity is only instrumentally valuable Burden of proof 是在 conservationists When biodiversity is intrinsically as well as instrumentally valuable Burden of proof 是在 developers 禁漏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價值 → 選擇 → 決策 → 政策 → 結果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資訊技術與公眾參予) 「資訊生態學」 :NGO recommendations for earth summit - 1997.04 「資訊生態學」 、公眾參予與全球協定:for un commission on social development - 1998.02 建構「資訊生態學」的學程:partnership, informatics and participation documents as visiting scholar at development planning uni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1998-1999 運用網路,作為組織的工具:presentation at NGO annual conference - 1999.09 轉型至基於知識的經濟:in prepar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 2000.12 36

information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可持續性) Agenda 21 (21世紀議程) - from the 1992 earth summit at rio de janeiro (里約熱內盧) information, data and communication (資訊、數據與溝通) access, participate and participation (使用、參予與分享) educate, education and aware (教導、教育與意識) 資訊生態師 (長)

資訊生態學 Knowledge Ecology 知識生態學 有意義溝通的工具

Knowledge Ecology Yogesh Malhotra (Syracuse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USA) (2002) We extend the information ecology(資訊生態學) framework to a framework of knowledge ecology (知識生態學). The knowledge ecology of organizational systems goes beyond the emphasis on information, to account for action(行動), performance(表現) and adaptation (適應) of self-regulatory systems (自我調控的體系). 知識生態師 (長)

政府的職責 確立正確的新目標、新願景、與新典範。 建構優質的遊戲規則(軟硬體制)。 運用國家機器,推動公民意識的提昇。 個人與機構的知識成長 (持續的updated) 環境人權,結合基本人權、與永續發展。 建構優質的遊戲規則(軟硬體制)。 3E (Ecological integrity、Economic efficiency、Equity)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禁漏原則)、 生態科學與技術的教學、研究與專業 運用國家機器,推動公民意識的提昇。 文化變遷,成年人與社會文化的變遷 耐彼精神(NIEBY: not in everybody backyard) 40

圖 11. 自然資源與國民福祉的關係示意圖。 41

5 環境影響評估: - 現代理性的思考 科技的力量,再加上人口與慾望的增加,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衝擊,愈來愈大,愈來愈複雜。 環境影響評估: - 現代理性的思考 科技的力量,再加上人口與慾望的增加,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衝擊,愈來愈大,愈來愈複雜。 如何選取最佳的開發利用環境的方案? 如何避免因開發所帶來的災變? 如何維持社會公義? 42

評估 (assessment) 評估 = 分析 + 評價 評估 = 分析 + 評價 分析 (analysis):分析環境受到人為舉動的影響情況,包含環境背景的測定,以及預測其受影響的情況。 評價 (evaluation):將預測受影響的情況,權重其相對重要性,以及其受影響的程度。 評價,亦可稱為「彙整」(synthesis),彙整各種不同的影響項目,包含權重與影響程度。 43

基本目的 尋求最佳的計劃方案 (包含『零』方案)。 研擬因應對策,補救或減輕對策。 合理公平的分配或補償。 44

6 問題與討論 Ayo 台南 NUTN 站 http://mail.nutn.edu.tw/~hycheng E-mail: Japalura@hotmail.com

環境與生態學院 環境與生態學院 國立臺南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環境與能源學系 生態旅遊研究所 台南師範學校 省立台南師範學校 省立台南師院學院 Since 95 學年度 (2006) │生物科技學系(所)│環境與能源學系(所)│環境生態研究所│生態旅遊研究所│ 環境與生態學院 國立臺南大學 1899 1946 1987 91 2003 04 05 06 07 08 生物科技學系 環境與能源學系 生態旅遊研究所 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 生物科技研究所 生態科技學系 台南師範學校 省立台南師範學校 省立台南師院學院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環境生態研究所 105 108年 元年 48年 89 93 元年 60年 46

環境與生態學院 的架構 (價值) 生態與科技 生態與事業 自然與社會 生物科技、能源科技、復育技術 (保育生物學)、生態工法、自然經營管理、生態影響評估、生態監測技術 生態與事業 生態旅遊 (eco-tourism)、生態文化事業(產業)、生態教育、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工業生態學 (industry ecology) 自然與社會 文化生態、社會生態、生態經濟、生態治理 (governance)、生態論述、生態政策、生態社會地誌(拓樸)學 (Eco-society topology) 47

多元文化和諧的理想世界 Ayo 台南站 http://mail.nutn.edu.tw/~hycheng E-mail : Japalur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