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 代 詩 選
新詩是什麼?-回顧篇 新詩,又稱新體詩,以與古(體)詩有所區別。 古詩多需押韻,部分需符合一定平仄和對仗,而新詩完全不受押韻、平仄和對仗之規範,創作方式極其自由。 zh.wikipedia.org/wiki/新詩
散文與詩的不同 我在雨中等你,雨依然下著,天際已隱然出現彩虹。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散 文 詩 我在雨中等你,雨依然下著,天際已隱然出現彩虹。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第一排學生有人在死背英文單字,有人在專心讀日文;至於最後一排的學生呢?一個一個睡著了。 第一排學生有人咬著英文單字/有人抓住片假名不放/末排的學生已按照順序/去周公家裡(渡也〈講師日記〉)
夕陽即將西下,餘暉滿地,好像鋪上了一層紅珍珠。 那小路鋪以紅珍珠通往太陽的寢室(蔚瑛,散步的黃昏) 多雨的季節,每日每日,雨只是不停地下,反覆著滴滴答答如此單調的聲響。 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句話/嘰嘰喳喳/滴滴答(非馬〈雨季〉) 離別之後,我一直想念著遠方的你。登高望遠時,不論望見蜿蜒的小河或是茂密的叢林,我只是在想:不知何時再能與你相見? 我爬上層層高樓/望見了蜿蜒曲折的小河/望見了茂密的叢林/但,我望不見你(陳義男〈思念〉)
詩 散 文 抒情遣興,主觀的文學 敘事狀物,客觀的文字 欣賞憑感情去感受,意會 欣賞憑理智去理解,言喻 形式精美 ,用字精練 揮洒自如,有較多之從容 讀詩須再三咀嚼 讀散文可順流而過 以米釀酒使人沉醉 如米煮飯使人飽足 多用比興,重聯想,重含蓄 多用直敘,重本意,重坦明 情境貴豐富,聞一知三 文字貴精確,聞一知一
下酒 老的時候 風乾 醃起來 加點鹽 把你的影子 甜蜜的復仇 夏宇 一、分行詩 新詩形式
韻腳的整齊 句的均齊 節的勻稱 詩詞的音韻節奏 避免因襲古典 2.格律詩 1.自由詩 分行詩的★類別:
昨日 沉澱出所有的 是不是 也可以 一首詩 如果在我們的心中放進 那麼 如果 渣滓 就能沉澱出 所有的 一塊小小的明礬 他們說 在水中放進 席慕蓉.試驗之一
在---我的心頭---蕩漾。 波光裡的---艷---影, 是---夕陽中的---新娘; 那---河畔的---金柳 作別---西天的---雲彩。 我---輕輕的---招手, 正如我---輕輕的---來; 輕輕的---我---走了, 徐志摩.再別康橋節選 格律詩--豆腐方塊體
二、分段詩—散文詩 4依詩的內容可以分段 3繼承古典詩不分行的傳統 詩句中字句的突出性 2強調全詩的整體結構,減少 1詩的形式分段不分行 ★特色: 二、分段詩—散文詩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 - 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 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
蘇紹連.七匹布 母親只買回了七尺布,我悔恨得很,為什麼不敢自己去買。 我說:「媽七尺是不夠的,要八尺才夠做。」 母親說:「以前做七尺都夠,難道你長高了嗎?」 我一句話也不回答,使母親自覺地矮了下去。 母親仍按照舊尺碼在布上畫了一個我,然後用剪刀慢慢地剪, 我慢慢地哭,啊!把我剪破,把我剪開,再用針線縫我,補我,……使我成人。
衣服被獸爪撕破,指甲裏有血跡,耳朵裏有蟲聲, 低頭一看,令我不能置信,我竟變成四隻腳而全身生毛的脊椎動物,我吼著:「這就是獸!這就是獸!」小學生們都嚇哭了。 背後的黑板是暗綠色的叢林,白白的粉筆字「獸」蹲伏在黑皮上,向我咆哮,我拿起板擦,欲將牠擦掉,牠卻奔入叢林裏,我追進去,四處奔尋,一直到白白的粉筆屑落滿了講臺上。 教了一整個上午,費盡心血,他們仍然不懂,只是一直瞪著我,我苦惱極了。 我從黑板裏奔出來,站在講臺上, 蘇紹連.獸 我在暗綠的黑板上寫了一隻字「獸」,加上注音「ㄕㄡˋ」, 轉身面向全班的小學生,開始教這個字。
顧名思義就是可直接訴之視覺形象的詩。也就是把文字描述的情境,直接外顯出來。 ★定義: 顧名思義就是可直接訴之視覺形象的詩。也就是把文字描述的情境,直接外顯出來。 任何訴諸詩行幾何安排,發揮文字象形作用,甚至空間觀念的詩,都稱之為具體詩。 三、圖象詩
林亨泰 風景No.2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乒兵兵兵兵兵兵兵乓兵兵兵兵兵兵兵乒 兵兵兵乓兵兵乒兵兵兵乒乒兵兵乒乓兵兵乒乓兵兵乓乓 乒乒兵兵兵兵乓乓乓乓兵兵乒乒乓乓乒乓兵乓兵兵乓乓 兵乒兵乒乒乒乓乓兵兵乒乒乓乓乓乓乒乒乓乓乒兵乓乓 乒兵乓乓乒兵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 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乒乒乒乒乒乒乒乒乓乓乓乓乓乓乓乓乒乒 乒乒乒 乓 乓乓 乒乓乒乒 乒 乓 乒乒 乒乒 乓乓 乒乒 乓乒 乒 乓 乒 乓 乒乒乒 乓 乒 乒乒 乓 乓乓 乒 乒 乓 乒 乓 乒 乒 乓乓 乓 乒 乓 乒 乓 乒 乓 乓 乒 乓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陳黎.戰爭交響曲
兵兵兵兵兵兵兵乒兵兵兵兵兵兵兵乓兵兵兵兵兵兵兵乒 兵兵兵乓兵兵乒兵兵兵乒乒兵兵乒乓兵兵乒乓兵兵乓乓 乒乒兵兵兵兵乓乓乓乓兵兵乒乒乓乓乒乓兵乓兵兵乓乓 兵乒兵乒乒乒乓乓兵兵乒乒乓乓乓乓乒乒乓乓乒兵乓乓 乒兵乓乓乒兵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 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乒乒乒乒乒乒乒乒乓乓乓乓乓乓乓乓乒乒 乒乒乒 乓 乓乓 乒乓乒乒 乒 乓 乒乒 乒乒 乓乓 乒乒 乓乒 乒 乓 乒乓 乒乒乒 乓 乒 乒乒 乓乓 乒 乒 乓 乒 乓 乒 乒 乓乓 乓 乒 乓 乒 乓 乒 乓 乓 乒 乓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作品說明 印 度 有 許 多 往 事 書 及 古 代 一 些 作 品 談 及 宇 宙 輪 迴的 事 。 印 度 人 的 「劫」(Kalpa),佛 經 譯 為 「劫 簸」或 「劫 波」,有 大 劫 、 中 劫 、 小 劫 之 別 。 宇 宙 一 次輪 迴 要 經 過 一 個 大 劫 的 時 間 。 其 計 算 方 法 : 從 人壽 八 萬 四 千 歲 時 , 每 經 百 年 , 人 壽 即 減 一 歲 , 減 至 人 壽 十 歲 , 復 從 十 歲 , 每 百 年 增 一 歲 , 增 至 八 萬 四 千 歲 。 如 此 一 減 一 增 , 為 一 小 劫 ; 二 十 增 減 , 成 一 中 劫 ; 總 成 住 壞 空 四 中 劫 , 為 一 大 劫 。 這 就 是 一 世 界 之 終 始 。 世 界 空 則 復 成 , 成 己 又 空 , 就 這 樣 循 環 不 絕。----摘自〈宇宙大輪迴〉 (蘇雪林發表於 1985年8月《超心理學研究雜誌》38期)
新詩發展回顧—方舟p16 1917年二月 胡適以白話在「新青年」雜誌上作詩八首。 胡適是民國以來第一位大力提倡並發表新詩的人物,其文學改良(文學改良芻議)主張對新詩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口號喊得響叮噹。
1920年三月 胡適出版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本白話詩集「嘗試集」。 夢與詩/老鴉/希望/秘魔崖月夜/獅子-悼志摩/過河卒子
夢與詩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方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新詩社團風起雲湧,或說前仆後繼。重要組合: 以郭沫若(天 狗/鳳凰涅槃)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派,以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為主的現實主義詩人群,由冰心、宗白華帶動的小詩流派,第一個向西方象徵派借火的李金髮所代表的中國初期象徵派,以馮至為主的沈鐘社,及詩人最多、聲勢最大的新月派。 冰心的詩作單純,略有泰戈爾風。李金髮早年留法,對中國新詩現代化有功。 新月詩派傾向格律詩,採西洋格律,形式整齊,音節鏗鏘,風格含蓄深刻。象徵詩在本質上則傾向靈魂感覺的抒寫,反格律而重自由,重飄忽幽渺的音韻節奏。
三十年代 受抗戰影響,朗誦詩及抒情詩為此時期雙璧。覃子豪、艾青等。 戴望舒以反現實主義的「現代派」獨樹一幟。 受戰爭之時代氛圍影響,詩人以其健筆寫同仇敵愾、悲憤激昂的朗誦詩以鼓舞士氣,有寫實風格。
四十年代 1949年國土分裂,新詩在大陸失去茁壯的土壤,覃子豪、鍾鼎文、紀弦等人將火種帶到台灣。 1920~1945年,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在新詩亦有相當成就展現,著名詩人有張我軍、賴和、林芳年等。
五十年代 新詩在台灣大放異彩。學院派與軍中詩人相互競技。 重要詩社有三:現代詩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
強調西化「橫的移植」與繼承中國文化傳統的「縱的繼承」兩派開始試行調和。 現代詩社由紀弦領軍,推行新詩現代化。 藍星詩社由覃子豪、鍾鼎文、余光中等人合組,以無口號自居。 創世紀詩社由張默、洛夫等人創設,主張「確立新詩的民族路線,掀起新詩的時代思潮」。 三詩社皆為長命詩社,歷久不衰,至今依然活躍。
六十年代 笠詩社成立,強調台灣鄉土情。 重要詩人有白萩、林亨泰、杜國清等。 台灣本土意識逐漸在詩壇覺醒,到了九十年代與政風強調本土化結合之後發燒更甚!
雁 我們仍然活著 仍然活著 仍然要飛行 在無邊際的天空 地平線長久在遠處 退縮地引逗著我們 活著不斷地追逐 感覺他已接近 而抬頭還是那麼遠離 作詞:白萩 作曲:李泰祥 我們仍然活著 仍然活著 仍然要飛行 在無邊際的天空 地平線長久在遠處 退縮地引逗著我們 活著不斷地追逐 感覺他已接近 而抬頭還是那麼遠離 天空 還是我們祖先飛過的天空 廣大虛無 如一句不變的叮嚀 我們 還是如祖先的翅膀 而鼓在風上繼續著一個意志 陷入一個不完的魘夢
七十年代 新詩持續發燒,龍族詩社、大地詩社等相繼成立,詩壇人才輩出:陳芳明、羅青、吳晟、蘇紹連、向陽、沙穗、非馬、蕭蕭等皆是。 大陸有所謂「朦朧詩」誕生,優秀詩人有北島、江河等。 龍族詩社以中國意識為號召,在公元二千年左右開始寫作台灣文學史的陳芳明當年即為龍族詩社健將。
答案 作詞:羅青 作曲:李泰祥 天上的星星 為何 像人群一般的擁擠呢 地上的人們 為何 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 嘿... 嘿...
八十年代 文學價值挑戰。但有多首精彩的敘事長詩出現,名家有劉克襄、白靈、杜十三、林彧、初安民、簡政珍等。
九十年代 詩風呈多元發展,後現代色彩濃厚。老中青三代各有才人出。 大馬詩人崛起,如陳大為等。
第四課 錯 誤 鄭愁予
鄭愁予 此一筆名取自辛棄疾菩薩蠻詞:「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之中「正愁予」的諧音。「愁予」就是使我憂愁。從此一筆名可以看出,他一開始想走的就是抒情詩人的路。
第一段 本名鄭文韜,河北省寧河縣人,民國二十二年生。省立行政專科學校(臺北大學前身)畢業。曾任職基隆港務局。民國五十七年以詩人身分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獲碩士學位。後任教於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現已退休,並返國定居,落籍於金門。
第二段 鄭愁予出身軍人家庭,童年隨著轉戰大江南北的父親四處遷徙。初中二年級開始寫詩,十六歲出版詩集。來臺後,詩作源源而出;受到紀弦的賞識,後來成了紀弦所創現代詩社的主要成員。 本名路逾(ㄩˊ),早期筆名路易士,其後改署紀弦。是臺灣「現代派」早期著名詩人。
一、鄭愁予童年時就跟隨軍人父親遷徙於大江南北,飽覽各地風光,這對他日後的寫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曾說:「……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裡,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的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這是我寫詩主要的一種內涵,從頭貫穿到底,沒有變。」
二、鄭愁予的詩歌創作起步得相當早,十四歲時他到北平西郊的礦坑──門頭溝旅行,看到礦工的生活,回來就寫了一首關於礦工的詩,這是他第一首創作。詩的意思是礦工一生下來,上帝就在他的手上畫了十字架。當時北大的老師特別吟讀,並解釋十字架是犧牲自己為別人服務的象徵。因此他進一步領悟到,詩除了要有美麗的字句外,更要有內涵。十六歲時就自費出版了個人的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這也是他對於自己在來臺前的創作成果的總結。
三、後來鄭愁予隨著家人來到臺灣,民國四十年夏天,他參加學校的澎湖勞軍團,在馬公的一棵大榕樹下,詩興大發,創作了老水手一詩,成為在臺發表的第一首詩。隔年,鄭愁予遇到紀弦,獲得極大的讚賞,再加上他認同紀弦的詩歌理論,便和紀弦及其他詩人成立了現代派。
第二段 把古典詩詞中 的意象、情思,運用現代的表現方式呈現出來。錯誤詩中,「江南」、「蓮花」、「東風」、「柳絮」、「向晚」、「春帷」等皆屬古典意象。 其詩風在現代派中獨樹一格,能鎔古典於現代,筆觸輕靈柔美而情懷浪漫,風靡一時。民國五十四年突然擱筆。六十八年重拾詩筆後,風格轉為沉靜、冷肅,呈現出詩人生命中知性、圓熟的一面。曾獲國家文藝獎。著有詩集夢土上、衣缽、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 指智慧、歷練的圓融成熟。 相對於「感性」而言。
四、在風格上,鄭愁予的詩作可以大分為- 1.年輕時期的浪漫感性,抒發個人心情; 2.中年以後,因受西方文學影響,較為知性內斂,抒發的是對國家、對社會的心情; 3.在美國時的詩作,主要不同處,在於語言節奏感的改變。
方舟p.17 一、鄭愁予詩風簡介 鄭愁予的父親鄭曉嵐是職業軍人。由於父親的轉戰南北,鄭愁予從小就跟著到處遷徙。 這樣的成長背景,使得他「從小便習慣流浪,而且懂得在流浪中尋求生活的樂趣和意義」,當然也造就他早期充滿浪漫情懷與「浪子意識」的「愁予風」。 這股「愁予風」在「橫的移植」橫掃中國詩壇之際,獨獨保留宋詞元曲中的優美遺韻,使得讀者心中對於古典的眷戀情懷從他的詩裡獲得滿足。
名家看鄭愁予 楊牧〈鄭愁予傳奇〉 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地現代的。……對中國現代詩的發展史來說,愁予造成的騷動和影響是鉅大的,不可磨滅的。
在「橫的移植」橫掃中國詩壇之際,鄭愁予獨保留宋詞元曲中的優美遺韻,讀者對於古典的眷懷不能不經由鄭愁予的詩而獲得滿足。 蕭蕭《現代詩導讀》 在「橫的移植」橫掃中國詩壇之際,鄭愁予獨保留宋詞元曲中的優美遺韻,讀者對於古典的眷懷不能不經由鄭愁予的詩而獲得滿足。 瘂弦《六十年代詩選˙序》 他那飄逸而又矜持的韻致,夢幻而又明麗的詩想,溫柔的旋律,纏綿的節奏,與貴族的、東方風的、淡淡的、哀愁的調子,這一切造成一種魅力,一種雲一般的魅力;這一切造成一種影響,一種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響;這一切造成我們這個詩壇的「美麗的騷動」。
鄭愁予來臺後第一本詩集,民國四十四年出版。 題解 本課選錄現代詩二首。 錯誤選自夢土上,是作者早期浪漫詩風的代表作。詩以旁觀者「我」的口吻,藉著身為過客而被錯認為歸人的一樁誤會,從側面描寫思婦企盼丈夫歸來的殷殷之情。
以婦女獨守空閨為題材,抒發其苦悶與哀愁的詩歌類型 「錯誤」其實是誤會的誇張說法。這首現代閨怨詩,從詩題到詩思詩法都現代感十足,而詩中詞語如「江南」、「蓮花」、「東風」、「柳絮」、「向晚」、「跫音」、「春帷」,都是古典詩詞常見的意象;作者能鎔古典於現代,在現代派詩人中堪稱異數。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羅大佑 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一開頭二行低二格排列,相當於「楔子」、「小序」,作用在交代故事發生的大環境、大背景。第一行短促,暗示過客之匆匆;第二行改用長句,象徵女子漫長的等待。形式與內容配合得相當巧妙。
(思婦的容顏)像蓮花綻開時一樣燦美,又像蓮花凋謝時一樣消損 從、自 譬喻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指在漫長的時間裡等待的女子。季節,借代為「時間」、「歲月」。容顏,此處借代「思婦」 暗示等候中的思婦外貌美麗,內心貞定。也可說意謂思婦一年等過一年,希望不斷升起,不斷破滅。
開始進入正文,呈現「錯誤」事件的本身。敘事觀點採第二人稱。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象徵思婦只鍾情於某人,也只有他能讓她心絮飛揚,整個人活起來。 春風 暗示思婦「以禮自防」,幾乎到達自我封閉的程度。 明喻 通「的」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即「向晚的青石街道」。下文「小小的窗扉緊掩」也是同一倒裝手法。向晚,傍晚。向,接近。 女子室內之帷幕。帷本用以障圍,示內外之隔,故全句隱隱有女子寂寞自守之意。帷,音ㄨㄟˊ,帷幕。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倒裝:你底心是緊掩的小小窗扉 腳步聲。跫,音 ㄑㄩㄥˊ,腳步聲。 窗戶緊緊地關著。扉,音 ㄈㄟ,單扇門。 拉高;掀起
故事進入尾聲,改採第一人稱敘事觀點。末行遙應篇首,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 也可以寫作「噠噠」、「答答」。狀聲詞。此處摹擬的是馬蹄聲。 反襯 不說「誤會」而說「錯誤」,多少有自責、抱憾的意味。暗示思婦又將無止境地等候下去,等候一次又一次「美麗的錯誤」。
錯誤 原唱:李泰祥
深度鑑賞 〈錯誤〉賞析 詩作意象之美
課文賞析—〈錯誤〉 〈錯誤〉這首詩,是鄭愁予最為人樂於誦讀、傳唱的詩作。考其風行的原因,不外「聲」、「色」二字: (一)先察「聲」: 第一節一、二行之句末「走過」與「開落」,「過」與「落」音韻相協;第二節第三行句末「向晚」與第五行「緊掩」,「晚」與「掩」有押韻效果。 第二節五行詩中,大量使用「心、城、青、音、心、緊」等,ㄣ、ㄥ收音的字,造成錯落有致的華美聲籟。
全詩還出現「不來」、「不飛」、「不響」、「不揭」、「小小」、「達達」的類疊迴音,都是聲韻上的精心設計。 (二)再觀「色」:「江南」、「蓮花」、「東風」、「柳絮」、「青石」、「向晚」、「春帷」,都是古典詩詞習見的意象,鄭愁予加以轉化,鋪排出古典婉約之美。
不飛的柳絮、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都用以比喻女子; 東風,借指 ;蓮花,借指, 花落也暗喻 不飛的柳絮、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都用以比喻女子; 不揭的春帷、緊掩的窗扉,則用以喻指女子 所盼之情人 女子燦美 年華消逝 內心之寂寥 寂寞自守。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有明喻、暗喻、借喻的不同變化。 整首詩的寫景與抒情重點放在第二節,第二節五行詩句可以視為五個譬喻句: 「東風不來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寂寞的城」, 「(你底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有明喻、暗喻、借喻的不同變化。
由「城」而「街」而「窗」的運鏡技巧,呈現 ( ) 由「城」而「街」而「窗」的運鏡技巧,呈現 ( ) ,景物愈小,明晰度愈高,而寂寞感也愈強,最後鏡頭拉向「 」,馬蹄聲漸行漸遠,餘韻嬝嬝,尤為高明。 全詩以過客的「 」的觀點,設想女子心情由盼而喜而失落,引發讀者參與想像,呈現戲劇性的情節,令人回味不已。 遠景、中景、特寫 過客 我
蓮之意象 留得殘荷聽雨聲 〈錯誤〉一詩中以蓮花盛開借指女子燦美,花落暗喻年華消逝。 「蓮」 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極其娉婷,極其高潔。連「敗荷」也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頹廢,另一種美的感受,它若與作者心境結合,便是一種淒美,一種令人悸動的美。
有人曾問鄭愁予,〈錯誤〉這首詩是不是詩人自己的經驗之作?鄭愁予答說:「這首詩在內容上,它與某些傳統詩歌(閨怨詩)十分類似,可見詩從古代到現代,內容是沒有改變的,只是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 有些人以為這是詩人流浪生活的一些體驗,這也是對的。這並不是記錄一個時間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經驗整理起來,最後寫成了這首作品。 我說過自己因為逃避敵人,走過許多地方,看見不同的情景,如等待中的婦人,我母親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時候,父親在前線作戰,她便跟我相依為命,成了這首詩最根本的因素。」
〈錯誤〉賞析 一、創作源起 中國對日抗戰年間,鄭愁予的軍人父親鄭曉嵐轉戰大江南北,當時還是小男孩的鄭愁予陪著母親住在家裡。戰地一轉移,他們就搬家;不管搬到哪裡,母親天天都在盼望父親平安歸來。這一切看在鄭愁予眼裡,銘記在鄭愁予心裡,長大後他會寫詩了,便把當年的感知化作詩想,完成了〈錯誤〉一詩。那年,鄭愁予才二十歲。
二、視角的創新 傳統閨怨詩大都採取第一人稱主角的敘事觀點,有人稱作「代言體」。 鄭愁予的錯誤卻另有創新,詩中的「我」既非思婦,也非思婦所思所等的對象,而是一個局外人「過客」。 過客擔任第一人稱配角的旁觀敘事者,思婦身為主角,卻變成第二人稱「你」,經由「我」的所見所知所感,來傳達給讀者。思婦從頭到尾不發一語,若隱若現,但她的愁她的怨,全都淹沒在過客主觀的浪漫情懷之中。 錯誤由過客「我」來敘說思婦「你」的情思,此一特殊視角突破了閨怨詩的傳統,手法有所創新,整個「境界」也跟著現代了起來。
三、以古為新的意象與節奏 詩中出現的「江南」、「蓮花」、「東風」、「柳絮」、「向晚」、「跫音」、「春帷」,都是古典詩詞常見的意象,一經作者用現代詩的句法和詩思重新組造,便化平凡為神奇,情與意俱新。 鄭愁予的節奏是中國的,長句如「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講求的是單音節語字結合排比的「頓」的效果,並以音響的延伸暗示意義,季節漫長,等候亦漫長,蓮花的開落日復一日,時間在流淌,無聲的,悠遠的。
四、精巧美妙的章法與修辭 第一,空間的處理,焦點層遞: 第一層-廣大的江南背景,引發無限聯想。 第二層-小城,女主角等在季節裡的所在地。 第三層鏡頭移轉到街道,青石的街道。 第四層-帷幕與窗扉,呈顯了有限空間的無限哀怨。
最後焦點投射於馬蹄,由前面的視覺印象陡變為聽覺印象。馬蹄聲帶來了一線希望與狂喜,進入詩的高潮。等到謎底揭曉,來者只是個過客。主角由高潮跌落谷底的失望與惆悵,令人慨嘆。
第二,美麗的錯誤,無理而妙。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的錯誤」是全詩焦點,也是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名句。「美麗」是常見的俗詞,且與「錯誤」的本質相反,透過詩人的重新組合,去俗生新,無理而妙。在修辭技巧上,這是「反襯」如此矛盾語法的運用,反常合道,妙在使詩的情勢瞬間逆轉。
女主角原本痴痴地等著心上人,「東風不來」、「跫音不響」。然而,達達的馬蹄聲,引起女主角的滿懷欣喜,這馬蹄不啻為世界上最美麗動聽的聲音。但出乎意外的,馬上的「我」不是歸人而是過客,使雀躍迎上前去的她如聞晴天霹靂,此即錯誤之緣由。真是無理而妙,魅力無邊。
歷代閨怨詩欣賞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帷?
〈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www.rinku.zaq.ne.jp/. . ./Kanshipage/kanshi22.html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www.hanmoxuan.com/gallery/gal_02/main.html
〈憶江南〉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雜言〉傅玄 雷隱隱,感妾心 傾耳聽,非車音。 www.hanmoxuan.com/gallery/gal_02/main.html
補充教材 〈情婦〉 〈夢土上〉 〈偈〉 〈雨絲〉 〈牧羊女〉 〈窗外的女奴〉 〈圓窗〉 〈字窗〉
情 婦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的情婦 而我什麼也不留給她 祇有一畦金線菊,和一個高高的窗口 或許,透一點長空的寂寥進來 或許……而金線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總穿一襲藍衫子 我要她感覺, 那是季節, 或候鳥的來臨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
夢土上 森林已在我腳下了,我底小屋仍在上頭 那籬笆已見到,轉彎卻又隱去了 該有一個人倚門等我 等我帶來新書,和修理好的琴 而我只帶來一壺酒 因等我的人早已離去 雲在我底路上,在我底衣上 我在一個隱隱的思念上 高處沒有鳥喉,沒有花靨 我在一片冷冷的夢土上…… 森林已在我腳下了,我底小屋仍在上頭 那籬笆已見到,轉彎卻又隱去了
偈 不再流浪了 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 寧願是時間的石人 然而 我又是宇宙的遊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這土地我 一方來 將八方離去
雨絲 我們的戀啊 像雨絲 在星斗與星斗間的路上 我們的車輿是無聲的 曾嬉戲於透明的大森林 曾濯足於無水的小溪 那是擠滿著蓮葉燈的河床 作詞:鄭愁予 作曲:李泰祥 我們的戀啊 像雨絲 在星斗與星斗間的路上 我們的車輿是無聲的 曾嬉戲於透明的大森林 曾濯足於無水的小溪 那是擠滿著蓮葉燈的河床 啊~ 是有牽牛和鵲橋的故事 遺落在那裡的 遺落在那裡的 我們的戀啊像雨絲 斜斜地斜斜地織成淡的記憶 而是否淡的記憶 就永留於星斗之間呢 如今已是摔碎的珍珠 流滿人世了
牧羊女 那有姑娘不戴花 那有少年不馳馬 姑娘戴花等出嫁 少年馳馬訪親家 少年馳馬訪親家 ㄟ....... 當你唱起我這支歌的時候 我的心懶了 作詞:鄭愁予 作曲:李泰祥 http://www.ijigg.com/songs/V2BC4FCEPA0 那有姑娘不戴花 那有少年不馳馬 姑娘戴花等出嫁 少年馳馬訪親家 少年馳馬訪親家 ㄟ....... 當你唱起我這支歌的時候 我的心懶了 我的馬累了 那時........黃昏已重了 酒囊已盡了 ㄟ........ 那有花兒不殘凋 那有馬兒不過橋 殘凋的花兒隨地葬 過撟的馬兒不回頭 過橋的馬兒不回頭 ㄟ........ 當你唱起我這支歌的時候 我的心懶了 我的馬累了 那時........ 黃昏已重了 酒囊已盡了 ㄟ...........
窗外的女奴 這小小的一方夜空, 寶一樣藍的,有看東方光澤的, 使我成為波斯人了。 當綴作我底冠飾之前,曾為那些女奴拭過, 遂教我有了埋起它的意念。 祇要闔攏我底睫毛,它便被埋起了。 它會是墓宮中藍幽幽的甬道, 我便攜著女奴們,一步一個吻地走出來。
圓 窗 這小小的一環晴空, 是澆了磁的,盤子似的老是盛看那麼一塊雲。 獨餐的愛好,已是少年時的事了。 哎!我卻盼望著夜晚來; 夜晚來,空杯便有酒, 盤子中出現的那些 那些不愛走動的女奴們總是癡肥的。
字 窗 我是面南的神, 裸著的臂用紗樣的黑夜纏繞。 於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神的女奴,是有名字的。 取一個,忘一個,有時會呼錯。 有時,把她們攬在窗的四肢內, 讓她們轉,風車樣地去說爭風的話。
作者介紹 林泠(ㄌㄧㄥˊ),本名胡雲裳,廣東省開平縣人,民國二十七年生。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博士。曾任職於美國化學界,從事藥物合成研究。現已退休,並定居於美國。
林泠是個早慧詩人,十五歲即有詩作登上文學雜誌。十九歲結識紀弦、鄭愁予等人,成為現代派九位籌備委員之一;其間並以一系列的四方城組詩嶄露頭角,樹立自己的詩風。 照片取自文建會
大學畢業赴美後,擱筆逾十年始復出詩壇。其為世所傳誦的詩篇,大都完成於二十歲之前。擅長以準確的意象及朦朧的故事,呈現內心的世界,節奏流暢而情調婉約。著有《林泠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 照片取自文建會
林泠的創作成就 林泠是臺灣詩壇上一個獨特的現代派女詩人。她的作品不算豐富,可是詩作的質量卻相當高。一九七八年英國出版了一本《企鵝世界女詩人選集》,中國古今女詩人中被選入這本詩集者共有五人,她們是:朱淑貞、李清照、秋瑾、冰心和林泠。可見林泠詩作的藝術成就是普受重視的。
林泠的創作意識 林泠是一個非常善於開拓新途徑的詩中高手,她能從千百萬人寫爛了的題材中,挖出新的藝術財富。因此,她的詩表現出一種冰雕玉琢般的冷峻的美感。
林泠詩作的藝術特色 方舟p.19 楊牧在《林泠詩集》的序言中,概括地指出她作品的五個特點: 風格婉約優柔和純真矜持。 內容偏重內心的探索。 運用意象化的有機結構來呈現詩。 自然流動的聲調節奏。 她創造的「私有神話」帶有隱約朦朧我的色彩,但絕不晦澀。
本課所選的〈阡陌〉是一首非常美麗的愛情詩,詩中的情感雖然是經過詩化、藝術化了的,但卻十分深沉和真摯。明用象徵,暗達意志,將願望和理想自然而和諧地凝聚在客體中,使內容和形式,思想和藝術渾然地成為一體。
阡陌選自林泠詩集,是一首藉阡陌以描述男女情緣的抒情詩。旨在強調邂逅相遇是偶然,分離是必然,彼此有緣無分,一切空留回憶。 題解 偶然相遇。 阡陌選自林泠詩集,是一首藉阡陌以描述男女情緣的抒情詩。旨在強調邂逅相遇是偶然,分離是必然,彼此有緣無分,一切空留回憶。
阡陌,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其特徵是方向不同,彼此可能交會於一點,但不可能重疊交纏在一起。詩人即此展開聯想,結合相關意象群,營造出婉約柔美的意境和空靈迷人的情思。
new.cphoto.net/chinese/defg/ganyongan/03.htm
http://big5.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410/111623402.jpg
起。寫未相遇前。 1 你是縱的,我是橫的 你我平分了天體的四個方位 指倒映在水田的天空。 意謂你我本來彼此不相干,且相距遙遠。
2 我們從來的地方來,打這兒經過 相遇。我們畢竟相遇 在這兒,四周是注滿了水的田隴 承。寫相遇。 錯綜: 抽換詞面 田畝;田地。 我們從來的地方來,打這兒經過 相遇。我們畢竟相遇 在這兒,四周是注滿了水的田隴 田畝;田地。 意謂彼此儘管只是偶然相遇,畢竟也是有緣。
3 有一隻鷺鷥停落,悄悄小立 而我們寧靜地寒暄,道著再見 以沉默相約,攀過那遠遠的兩個山頭遙望 象徵相遇時純潔而短暫的幸福感。 轉。寫分離。 有一隻鷺鷥停落,悄悄小立 而我們寧靜地寒暄,道著再見 以沉默相約,攀過那遠遠的兩個山頭遙望 暫時停下來站著。 意即彼此有默契。 映襯:反襯
過渡段,用以綰合第3、5節。 4 (──一片純白的羽毛輕輕落下來──)
5 當一片羽毛落下,啊,那時 我們都希望──假如幸福也像一隻白鳥── 它曾悄悄下落。是的,我們希望 縱然它是長著翅膀…… 意謂彼此雖然有緣無分,如能享受短暫的擁有也是一種幸福。 合。寫分離後的情思。 5 當一片羽毛落下,啊,那時 我們都希望──假如幸福也像一隻白鳥── 它曾悄悄下落。是的,我們希望 縱然它是長著翅膀…… 即第三節出現的「鷺鷥」。
本詩的線索--「阡陌」 阡陌給人的印象不外是:方向不同,彼此可能交會於一點,但不會平行,更不可能重疊在一起。 作者即順著此一既存印象,展開有創意的、比興式的聯想,串聯水田、鷺鷥、遠處的山頭,構成一個完整而和諧的意象群。至於詩意、詩境的形成,端賴中心意象──阡陌的擬人化。
本詩的象徵意象 阡陌一擬人,並以之貫串全篇,則其他意象也跟著起了象徵、暗示的作用: 停落阡陌小立的鷺鷥-象徵純潔而短暫的幸福 攀過那遠遠的兩個山頭遙望-暗示別後已不可能再相見,只能長相憶 注滿了水的田隴-意蘊豐富,可以是飽含柔情的心田,也可以是充滿希望的生命或淡而不厭的情緣 一片純白的羽毛輕輕落下來 -象徵空留回憶的悵惘 長著翅膀 -象徵幸福隨時會消逝
本詩的章法結構 整首詩採縱式單線的結構: 第一節寫未相遇前 第二節寫相遇 第三節寫分離 第四節較特殊,只一行且用括弧表示,是個過渡段,兼具綰合第四、五節及烘染離情的作用 第五節寫分離後的情思
林泠〈不繫之舟〉賞析 沒有什麼能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 我是不繫之舟 也許有一天 太空的遨遊使我疲憊 在一個五月的燃著火焰的黃昏 我醒了 海也醒了
人間與我們重新有了關聯 我將悄悄地從無涯返回有涯,然後 再悄悄離去…… 啊,也許有一天 意志是我?不繫之舟是我 縱然沒有智慧 沒有繩索和帆桅
這是一首充滿想像力的抒情詩,雖也可解釋為不願受束縛(不繫)而追求自由、理想的佳作,但詩中顯示的卻是更多滿載著青年人不畏艱苦、冒險犯難的精神與勇敢向未來挑戰的決心。 此詩第一段是個伏筆,起句說「沒有什麼能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既然沒有什麼能使我停留,而且「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玫瑰代表愛情,綠蔭與港灣代表長輩與家的庇護,這些人生中重要的東西都不能使她停留,況且它是「不繫之舟」,那「目的」不禁引人好奇,激起讀者繼續一探究竟的興趣。
第二段詩透露著一點「目的」的線索,她說「也許有一天 /太空的遨遊使我疲憊」重點出現了──此兩行前的「也許」代表的是未實現的神思想像─也許「太空的遨遊使我疲憊」,縱然她在五月的燃著火焰般熾熱的初夏黃昏的想像(或白日夢)中醒來,重新與現實世界接軌、連結,然而那只是我悄悄地從無涯的神思想像返回有涯的現實世界的觀望而已,「然後」─然後我還是會悄悄的離去,繼續去冒險犯難、繼續去探索未知的大千世界。
第三段則加強了語氣,也加強了「沒有什麼能使我停留」的信心。「意志是我?不繫之舟是我」是屬於自問自答的語句,顯示其更加堅定的信心。前面詩句的自問「意志是我?」後句自答,是的:「不繫之舟是我」──堅決的意志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 /沒有繩索和帆桅」智慧代表的是知識與技能、繩索和帆桅代表的是萬全的準備與助力;相對於輪船與帆船需多人互助航海的大船,「舟」表著非常渺小的個體與自我。最後兩行詩句堅定的闡述自我的決心──縱然我沒有聰明的智慧與豐富的航海知識和技能,也沒有萬全的準備,我仍然要如漂流的不繫之舟般,勇敢的向未知的世界探險與挑戰。
《林泠詩集》 大部分完成於其高中、大學階段,楊牧在序中寫著:「婉約優柔和純真矜持頗能代表大部分林泠詩的風格和體裁,……內在的探索,意象化的有機結構,和自然流動的聲調節奏是林泠的擅長。」清楚描述了林泠詩集的特色。這首〈不繫之舟〉寫於林泠就讀北一女中時的作品,是思想臻於成熟的作品,卻完成於令人無法想像的17歳。
若與蘇軾的晚年自況詩〈自題金山畫像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比較,蘇東坡一生際遇坎坷幾乎都在貶謫之中度過,晚年哀莫大於心死,感覺身不由己如不繫之舟,因此以一生經歷的貶謫之地黃州惠州儋州,暗諷其一生的遭遇,令人感傷。相對於林泠的〈不繫之舟〉卻充滿著無比的勇氣、希望與信心。古與今、古典詩與現代詩、老年與少女的心境對照,其有趣的強烈對比值得玩味。
祝福 作詞:三毛 作曲:李泰祥 快給我一束新鮮芬芳的黃玫瑰 用翠綠色的鳳尾草圍繞 再繫上金色花邊的彩帶 把這束黃玫瑰 送給我心愛的人 她披著白色的頭紗 要和她幸運的伴侶 走進禮堂 走進禮堂 要和她幸運的伴侶 走進禮堂 唔...走進禮堂
讓黃玫瑰帶著我的祝福 輕吻她的白紗的胸膛 她玫瑰伴著我的愛心 黃玫瑰被她緊緊的擁抱 緊緊擁抱 黃玫瑰被她緊緊的擁抱 唔...緊緊擁抱 讓黃玫瑰增添她的嬌媚 看她笑多麼幸福 只是別讓她看到 無意間滴落在黃玫瑰上的露珠 玫瑰上的露珠 無意間滴落在黃玫瑰上的露珠 唔...點點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