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概論
台灣文化的百年變遷
食衣住行的百年變遷 從物質匱乏年代的「吃飽」需求,到經濟富裕年代的「吃好」與「吃巧」提升;從家食到外食的轉型,再到當前養生、環保、慢食等趨勢。台灣飲食文化的變遷,值得我們用心品嘗。
一百多年前,台灣許多民宅還是土角厝,窗戶僅是一個小洞。日本人來了,鼓吹空氣流通、採光明亮的衛生優點,宣導加大窗戶、拓寬街道、明訂騎樓的一致寬度,台灣人有了相對現代的住居環境。 Vincent Chien CC BY 2.0(土角厝)
一百年來,我們在閩南式家屋的基礎上,添上羅馬式的柱頭裝置、本土熱帶水果的浮雕紋飾;我們接受日式住宅「內外有別」的哲學,把鞋底的泥土留在屋外,讓屋內地板保持潔淨、纖塵不染;我們將西方的Model House發揮極致,發展出奇特的「樣品屋文化」
建材的變遷 舊式的土角厝及竹籠厝,紅磚紅瓦曾是進步富裕的象徵。 回望一百年,一棟棟紅色磚房在我們四周矗立,卻也逐漸消失;那些堆疊磚塊有如積木的紅樓,慢慢活成城市的傳奇記憶。
Photo create: Outlookxp by CC 4.0 林園→洋樓 豪宅百年變遷 李氏洋樓巴洛克風高雄內惟李氏古厝為巴洛克式2層樓圓拱型迴廊洋樓,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古厝後院大柱,貼上罕見的「十三釘掛」磁磚。 Photo create: Outlookxp by CC 4.0
Brad Kuo CC BY 2.0 (撫臺街洋樓)
貴德街陳宅 日治時代,洋樓變成富豪新寵,台北貴德街當時有「洋樓街」的稱號,現在僅存茶商陳天來起造的大宅。 Nisa yeh CC BY2.0 Nisa yeh CC B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