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 (其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在五千年的历史 长河中,中国大地出 现了许多耀眼的明 星 …… 在盛极一时的 唐代,唐诗作为一颗 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 个东方,无数的诗人 像满天的星斗一般闪 闪发光 ……
Advertisements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 高二下. 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 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写来 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 “ 写尽 九月之景 ” 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  3、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诗圣杜甫. 一个诗人正是刚从那上山的路走上了山尖,一望四面 辽阔,不禁扬眉吐气,简直是 “ 欲上青天览明月 ” 了。至 于另外一个诗人,却已经望见那下山的路,在那心旷 神怡的山的极峰,前面正是横着那不愉快的下坡路, 上山的时候似乎只望着天,下山的时候就不得不望着 地了, “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3 、口答 ( 1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 7 ,十位上是 6 , 这个数是( )。 ( 2 )一个数,百位上是 1 ,十位、个位上都 是 0 ,这个数是( )。 1 、读数: 43 、 55 、 67 、 100 、 91 2 、写数:五十二、八十九、四十、七十三、一百.
宜山宜水 更 宜宾 制作者: Lily Windy 制作者: Lily Windy 时间: 时间: 宜 山 宜 水 更 宜 宾.
PPT 模板下载: 行业 PPT 模板: 节日 PPT 模板: PPT 素材下载:
17 古诗两首 静海镇北五里小学 邹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lú) (pù) 看.
杜甫 (?12—770 ).
阁 夜  杜甫.
阁 夜  杜甫.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
乱世杜甫 中原未得平安报, 醉里眉攒万国愁。.
轻叩诗歌的大门 制作者:吴玲丽、汪荣、裴冰卿、徐森豪.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开启诗. 开启诗 语不惊人死不休 ——走进杜甫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渊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更是数不胜数。哪个时代又是经典中的经典呢?——唐朝。这是一个一个传奇的时代,更有千千万万传奇的人物,时代造英雄,这两周以来我们一同走进杜甫——他的诗既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又不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如此厚重的诗句.但总的来说,他是伤感的.他忧国忧民,他借古咏今,他奋力入仕想为大唐王朝尽一份薄力……我们走进杜甫这颗伟大的心灵,感受他的意气风发,感受他的悲凉苦楚,同他一起颠
第四章 “诗圣”杜甫 “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 ——叶燮《原诗 ●内篇》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中国古代诗歌概说 一、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说木叶 林庚.
春望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 其六.
春 望 杜甫.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制作人:油田一中 葛昕.
春望.
说“木叶” 林 庚 马鞍山二中 贾洁.
近 体 诗 学 习 目 标 学 海 导 航 登 高 八 首(之三).
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1、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
感性的表现 登 高 理性的把握.
第三課 近體詩選 終南山 王維 登高 杜甫 觀書有感 朱熹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杜甫简介 陈冯琛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中文科唐詩研讀 長江留跡 1.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孙中山破陋习.
孙中山破陋习.
说“木叶” 林 庚.
说“木叶”.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古典诗词炼字鉴赏.
登高 唐 杜甫.
杜甫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课文朗读 课题解说 课文简析 比较阅读.
杜甫诗三首.
杜甫.
春 望.
Double Ninth Festival 九九重阳节.
Unit 5 Seasons (Story time)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古 诗 江 上 渔 者 岳阳小学 肖云珩.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语文园地二.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重阳节简介 就开始过此节日。 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 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 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
线段的有关计算.
古典中国风幻灯片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西藏 Tibet.
登鹳雀楼.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创作了有《春望》、《江南逢李龟年》、《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登樓〉 杜甫.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生词 คำศัพท์ 宋词 sòngcí ฉือในสมัยราชวงศ์ซ่ง 词人 círén นักประพันธ์ “ฉื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甘肃省天祝县第一中学 (Tianzhu No. 1 Middle School of Gan Su) 陈明淑 安志龙
位似.
是照片还是画 是照片, 还是画? PHOTOS OR PAINTING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秋兴八首 (其一)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了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秋兴八首(其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诗作开篇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孤帆一系

白帝城高

面对夔州萧森的秋日山水,忧国伤时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想起昔日在长安的旧事,不禁老泪纵横。他的心是和“故园”、长安紧紧连在一起的。

听到了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想到了多少人家正在为游子赶制寒衣,他的乡思离愁以及忧国伤时之情有如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一阵高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 孤舟可以系住,使其不能泛诸中流,但诗人的心是系不住的。他的心早已越过江河,越过关山,飞到了长安。 听到了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想到了多少人家正在为游子赶制寒衣,他的乡思离愁以及忧国伤时之情有如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一阵高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

比较阅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满霜鬓,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满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共同点: 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不同点 : 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 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