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政府與自治:派系與選舉 地方派系的發展 高永光老師 上課使用 Classroom Only
台灣省各縣市地方派系的成因及發展 台灣省各縣市地方派系的形成原因及發展情形,整理如下表: 縣市別 形成原因 發展因素 1.基隆市 政治職務 政黨、漁會、宗親會、同鄉會 2.台北縣 兄弟會、家族勢力、政治職務、聯誼會、選舉恩怨、企業集團 農會、信合社、企業集團、政黨、客運公司、宗親會、同業公會、黑道 3.桃園縣 族群結合、宗親會、黨外勢力 政治職務、政黨、銀行、水利會、同業公會 4.新竹縣 家族勢力、政治職務 政黨、宗親會、工會、農會 5.新竹市 族群結合 政黨、銀行
6.宜蘭縣 政治職務、黨外勢力 農會、水利會 7.苗栗縣 選舉恩怨 政治職務、農會、政黨、水利會 8.台中縣 選舉恩怨、家族勢力 政黨、農會、企業集團、黑道、客運公司、信合社 9.台中市 政治職務 客運公司、信合社、政黨、企業集團、農會 10.彰化縣 信合社、水利會、農會、客運公司 11.南投縣 經濟利益、政治職務 信合社、農會、政黨 12.雲林縣 政黨、農會、客運公司、水利會、信合社、漁會 13.嘉義縣 選舉恩怨、政治職務 農會、漁會、工會、水利會 14.嘉義市 黨外勢力、選舉恩怨 農會、信合社、政黨、工會 15.台南縣 漁會、農會、工會、水利會、政黨
16.台南市 政治職務、黨外勢力 漁會、農會、同鄉會、宗親會 17.高雄縣 選舉恩怨 漁會、農會、水利會、社會運動 18.高雄市 同鄉會、家族勢力 銀行、宗親會、漁會、農會、工會、信合社 19.屏東縣 選舉恩怨、家族勢力 漁會、農會、工會、水利會、政黨 20.台東縣 選舉恩怨、族群勢力、政治職務 漁會、農會、同鄉會、工會、信合社 21.花蓮縣 族群結合 水利會、農會、客運公司 22.澎湖縣 政治職務、聯誼會 政黨、信合社、漁會、同鄉會、工會
第一、從派系的形成原因來看。政治職務此一因素居最高位,有十二個縣市地方派系的成因是因為某人居於縣市內某一政治職務(以縣市長與中央民代的情形居多)因勢利導發展出來。其次,選舉恩怨因素佔第二位,有十個縣市;接下來依次是家族勢力,有六個縣市;族群結合,有四個縣市;黨外勢力,有三個縣市;同鄉會、聯誼會,有二個縣市;兄弟會、企業團體則各有一縣市。
地方派系形成因素圖(圖一)
第二、從派系的發展因素來看。派系結合農會而壯大的有十八個縣市,為最高因素;其次是結合政黨,有十二個縣市;第三為漁會,有十個縣市;再來是水利會、信用合作社,有十個縣市;派系結合工會的,有八個縣市;客運公司的、有六個縣市;銀行則有三個縣市;同業公會、黑道的有兩個縣市,較為特殊的因素是民進黨結合社會運動壯大發展,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高雄縣。
地方派系發展因素圖(圖一)
從以上派系的形成原因與發展因素來看,派系的起源當以某些初級團體為主,經過歷史、地理、文化上的競爭而形成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派系為贏得選舉必須不斷擴大人際網絡,乃結合其他組織與團體壯大本身實力。但是必須在形成與發展因素中並非只有單一因素,尚有其他因素造成派系的形成與發展,例如在形成過程中,有些是因為家族勢力遇到選舉恩怨而形成派系,或是某人佔有政治職務後結合同鄉會、宗親會形成派系;
而派系在形成過程中為了贏得選戰,必須結合其他同鄉會、宗親會,證實吾人前面所說的,派系的形成因素也可能是派系的,兩者是難以顯區別。從上表來看,更證明各縣市派系沒有固定的組織,單一的形成及發展因素,完全依各縣市的政經環境,派系成員的人際網絡而發展。
此外,值得強調的尚有: 在派系形成因素上,政治仍為最重要因素,從政治層面而言,政治職務與選舉恩怨,是形成派系的兩大因素。政治人物掌握地方重要政治職務,因勢利導成派系政治,造成以選舉、議會等為主的活動場域,擴展其政治或社會關係、勢力,在地方政治上具有決定選票、推介人才、影響選舉與決策的功能。由於地方政治人物在政治利益分配上產生衝突,故會有選舉競爭、選舉恩怨與競爭又使派系化分化合,如此周而復始,構成台灣地方派系十分複雜的政治生態。
在影響派系發展因素上,最重要因素依序為農會、政黨、漁會、信用合作社、水利會,除了政黨之外均為經濟因素,尤其是農會影響了十八個縣市的地方派系盛衰興亡,農會政治及經濟活動又涉入了黑道力量與財團企業,致使地方派系的發展走向黑金,農會可以說是黑金政治的搖籃。
政黨為影響派系發展的第二大因素,計有十三個縣市可明顯的看出派系發展受到政黨推波助瀾。雖然農會列為第一,政黨列為第二,第三、四、五分別是漁會、信用合作社、水利會等現象來看,但派系發展的始作俑者應是政黨;不過等到派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自行憑藉農會、漁會、信用合作社及水利會獨自成長,而逐漸脫離政黨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