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介紹-林布蘭 指導老師:袁淑芬老師 學生:林郁倫
林布蘭介紹(1)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出生:1606年7月15日位於(荷蘭萊頓) 林布蘭原名為:林布蘭特·哈爾曼松·范·萊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出生:1606年7月15日位於(荷蘭萊頓) 逝世:1669年10月4日 (63歲)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 代表作:《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夜巡》、《加利利海風暴》
林布蘭介紹(2) 林布蘭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林布蘭年少成名,但半生潦倒。 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時享有名氣,幾乎當時所有重要的荷蘭畫家都經過他的指導成名的。 林布蘭的頂峰之作當屬肖像畫包括自畫像以及取自聖經內容的繪畫。他的一系列自畫像如同一部獨一無二的自傳,畫家的自我審視真誠而不矯飾。
林布蘭介紹(3) 在油畫和版畫創作中,林布蘭展現了他對古典意象的完美把握,同時加入了他自身的經驗和觀察。比如聖經場景的繪畫中,同時體現了他對聖經文本的理解,對古典構圖的運用,以及他對阿姆斯特丹猶太族群的觀察。正由於這種感同身受的力量,他被稱為「文明的先知」。
林布蘭生平(1) 林布蘭生於荷蘭萊頓,父親是磨坊主,母親是麵包師的女兒,他們共有九個孩子。 林布蘭14歲進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1627年21歲時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家鄉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期間畫了許多自畫像;,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後,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利用迭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
林布蘭生平(2) 從1640年代開始,他經常到鄉村漫步和作畫,創作了許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畫,風格質樸。1661年是他作畫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後就作畫較少,結交了許多中下階層的市民,眼界更為開闊,技巧更為成熟,創造力達到頂峰。 林布蘭和他的妻子生有4個孩子,只有最小的一個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後不久去世,他和女僕住在一起,女僕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為此受到教會的譴責為「罪惡的生活」。由於他為了畫畫經常採購大量的衣物和繪畫工具,從不計較財產,所以很快就到了破產的邊緣。1669年他在貧病中去世,身邊只有女兒陪伴,死後葬在西教堂一個無名墓地中。
林布蘭生平(3) 和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丟勒一樣,林布蘭對自畫像有著特殊的情感,一生之中留下了數量眾多的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每一時期創作的自畫像都反映了畫家當時的藝術特色,其晚年的自畫像和同時期的其他作品一樣,筆觸豪放而概括,形象生動而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其中留下的畫作包括:《加利利海的風暴》、《夜巡》、《閱讀中的蒂圖斯》等
以馬杵斯的晚餐 在林布蘭的畫中,光成了精神的象徵,並由於其厚度及其對萬物生命增長的激發之必要元素,故也同時賦予繪畫材料以生命。這種現象在此畫中更為明顯:畫的整體構圖留出了大量的空間,把場面集中安排在畫面的下半部,因為只占了畫幅的一半而已,其餘部分則是位於基督身後的高大的壁龕,氣氛陰沈。 1648 年 油彩‧畫布,42 x 60 公分 羅浮宮,法國巴黎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林布蘭便如此安排了八個人物,每人分別擔當一個角色,各自具有獨特的位置和引導作用,而整體的情緒基調則和諧統一。杜爾博士把剪刀伸進一具屍體的上肢進行解剖,學生們圍在他身旁,興致勃勃地或觀看操作示範或對照閱讀維薩里的解剖學課本。 1632 年 油彩‧畫布,169.5 x 216.5 公分 荷蘭莫瑞修斯博物館,海牙,
基督落架圖 《基督落架圖》這幅畫中明亮的光線與濃深的陰影強烈的顯現出眾人對基督的情感。 在這幕夜景中,聖母頭部明亮區域誘導我們的眼睛,把它跟基督屍身周圍的光線聯在一起。聖母身體沉重地跌入護持者手臂中的昏暈動作本身,令我們想到那被放下到尼哥底母雙臂中的基督屍體。聖母的景像對於這幅畫的主題不啻是一個旁註,欲使觀賞者增強對那即將放下的屍體的感情。 1634 年 油彩‧畫布,158 x 117 公分 俄羅斯,艾米塔吉博物館,聖彼得堡
和莎斯姬亞一起的自畫像 在這幅和妻子一起的自畫像中,林布蘭極為罕見的微笑讚頌生命,因為這時的他可說是人才兩得的:靠著妻子家裡的關係,林布蘭得以擴充客源到上流社會,使他名利雙收。圖中豪華的筵席、華麗的服裝、煙盒及帶羽飾的帽子都增添了歡愉的氣氛。 1635 年 油彩‧畫布,161 x 131 公分 德國,國立藝術收藏館,德勒斯登
夜巡 《夜巡》描述弗爾斯.班寧.柯克上尉指揮的民兵連,歡慶法王亨利四世的遺孀瑪麗 .德.梅迪西斯訪問阿姆斯特丹的場面。 十六世紀初時,畫壇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志願軍人的群像必須按身分和軍階分配每個人物在畫面上相應的位置,同其模特兒完全相似,因此使藝術家根本無法發揮其個人的戲劇性的表現手法。但《夜巡》的布局獨闢蹊徑,為這些志願民兵群像的構思闖出一條新路。 1642 年 油彩‧畫布,359 x 435 公分 荷蘭,國立美術館,阿姆斯特丹
席格之橋 《席格之橋》是林布蘭訪問他在鄉下的朋友約翰席格,用了一個多小時完成的蝕刻版畫。 畫中這座橋是席格的財產。 這幅畫的素描筆法十分簡單,少許筆畫,林布蘭了就完成了左邊生動的樹木,在右邊用一艘小船平衡畫面。小橋欄杆由深入淺的筆觸,引導觀賞者的視線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天際線。 1645 年 蝕刻版畫,13 x 22.4 公分 國家藝廊,美國華盛頓
自畫像 這幅畫是林布蘭所畫過的自畫像中的最後一幅,完成於他過世的那一年。在這幅畫中,他著重於臉部的表情。對於衣服的細節,他並沒有太強調。從他的臉部表情,我們看到他面對死亡之前,一點都沒有恐懼之感,反而有一種帶有哲學家味道的幽默感。 1669 年 英國,油彩‧畫布,86 x 70.5 公分 國家畫廊,倫敦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