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诊断 附一影像科 林雪花
畸胎瘤 (teratoma) 是松果体区第二个常见的肿瘤,仅次于生殖细胞瘤,约占松体肿瘤的15%。 发病年龄通常较生殖细胞瘤为早,主要见于20岁以前,尤以儿童多见,平均年龄约为1 2岁。 男性多见。
诊断要点 多数呈部分囊性,囊内成分复杂,可含有脂质、毛发和牙齿等结构,钙化(50%)和出血 CT:很不均质之混杂密度; MRI:很不均质信号,无论是T1WI还是T2WI。 骨和牙齿:特征性改变 脂肪:重要依据 增强扫描:肿瘤的囊性部分不强化,实质部分可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若肿瘤以实质为主,且增强很显著强化时则应考虑恶性畸胎瘤。
一般认为,松果体区若出现很不均质混杂信号(密度)的肿瘤时则提示畸胎瘤(另两种常见肿瘤均质) 不均质密度 钙化
松果体占位鉴别诊断 根据肿瘤的起源和神经系统WHO分类: 生殖细胞肿瘤:根据2000年WHO关于脑肿瘤的分类,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 畸胎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实质肿瘤: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 神经胶质肿瘤:星形细胞瘤 其他类型:脑膜瘤、松果体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脂肪瘤、大脑大静脉瘤
生殖细胞瘤(germinoma) 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颅内生殖细胞瘤最好发于松果体区.也是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松果体肿瘤的50%左右 发病机制(两种学说) 主要发生在30岁以前的青少年,l 5岁最高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80%出现在男性。 临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最常见的表现。
男,14岁,反复头痛2个月,加重伴呕吐2天 T2 T1
T1Sag C+
放疗后 2007-09-17
诊断要点 CT 呈均质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MRI T1加权图上常呈较均质的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图呈较均质稍高信号(接近脑灰质信号) 增强扫描 肿瘤多数呈均质显著强化。 三脑室后部呈“V”形狭窄 ,整个肿瘤呈蝴蝶状 钙化的松果体受压偏离中线或包埋 放疗敏感 可多发(鞍上池、基底节区、脑室或脑实质其他部位);播散转移
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 起源于松果体主质细胞.是真正的松果体本身的肿瘤。 松果体细胞瘤少见,但多见于青年女性.是青年女性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在WHO组织学恶性度分类中属Ⅲ级。
边缘点状钙化、三脑室后部杯口样切迹 较均质强化 CT增强 CT平扫
同一病人 MRI C+
松果体细胞瘤(pineocytoma)诊断要点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表现 松果体细胞瘤(pineocytoma)诊断要点 CT: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较均质;周围无水肿。 MRI:T1WI上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接近等信号。均质。 肿瘤较小,常仅局限于松果体区.一般不累及邻近结构。 瘤内可出现散在性钙化。 向前可压迫三脑室后部变形扩大,杯口状。 增强扫描肿瘤多呈轻度或中度均质强化
女,14岁,头痛16天 外院病理:松果体母细胞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 (pineoblastoma)诊断要点 体积常较大,向周围结构浸润性生长。 肿瘤形状常不规则.可有明显的分叶,境界欠清楚。肿瘤内坏死出血常见。 CT: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不均质 MRI:与灰质信号相近 增强扫描时肿瘤显著强化
胶质瘤 主要为星形细胞肿瘤,主要起源于松果体周围脑实质结构,如顶盖、胼胝体压部、三脑室后部、丘脑等。 少数也可起源于松果体腺的纤维星形细胞。 随肿瘤生长,肿瘤向松果体区突出,形成松果体区肿块。
男,17岁
增 强
男,17岁,反复头昏、头痛伴呕吐8年,加重2个月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诊断要点 单纯根据CT密度、MR信号及强化表现难与松果体本身实质性肿瘤区别。 鉴别的要点是确定肿瘤的起源。 MR多方位图像观察,有助鉴别。
脑膜瘤 松果体区脑膜瘤实际上起源于大脑镰与小脑幕切迹交界处附近的脑膜.向松果体池内突出。、 与其他部分的脑膜瘤一样,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
女,头痛伴复视2+月
小结 影像学表现特点方面 临床方面 密度、信号特点,三脑室后部形态、强化程度、钙化形态、是否多发 生殖细胞瘤最常见; 生殖细胞瘤主要见于男性,而松果体细胞瘤多见于女性; 血清和脑脊液检查也可提示特殊组织学类型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