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愛滋 AIDS
愛滋病是什麼?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俗稱愛滋病,這個名稱來自1981年在美國發現一群原先身體健壯的年輕、男同性戀者感染了肺囊蟲肺炎、口腔念珠菌和患有卡波西氏肉瘤等。這些疾病在過去多見於免疫缺乏的患者,例如:腫瘤病患接受化學治療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患。而為了和先天免疫缺乏區分,故稱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俗稱愛滋病毒)的末期表現,其診斷標準為HIV的檢驗(抗體、抗原或病毒培養等)呈陽性反應加上CD4淋巴球數少於200個/mm3出現某些特定的伺機性感染、神經系統病症或腫瘤。
病毒禍首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目前可分為兩型,HIV-I和HIV-2。HIV-l是大多數國家中最主要造成愛滋病的病因。HIV-2主要分布在西非。
何謂空窗期? 愛滋病毒感染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液才會產生愛滋病毒抗體,因此在感染後的早期,可能因抗體尚未產生,而檢驗呈陰性反應,此即為空窗期。 一般而言,空窗期約是愛滋病毒感染後6-12週內,過去也有零星的報告發現空窗期長達12個月。隨著檢驗方式的進步,空窗期已可以縮短到1-2星期。在此期間,患者體內的愛滋病毒病毒量最高,傳染力強。空窗期時許多患者沒有症狀,或是症狀不特殊,易被疏忽或診斷成一般的感冒,因此患者可能繼續從事高危險性行為、傳染其他的人。目前愛滋病毒的流行並未稍歇,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潛伏期 愛滋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有二種說法: 1.指感染後約2-6星期會出現感冒樣的原發性感染 症狀。 2.指感染愛滋病毒後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期間,一般 是5-10年(目前稱為隱形期或次臨床期)。但是, 如前述,愛滋病毒感染後的病程快慢不一。空窗 期或潛伏期時,許多患者沒有症狀,患者可能繼 續從事高危險性行為,因此成為愛滋病毒防治的 漏洞。
愛滋病的傳染途徑 危險性行為傳染: 與感染愛滋病毒感染者發生口腔、肛門 、陰道等方式之性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時 ,均有受感染的可能。
血液感染: 1. 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劑。 2. 與感染愛滋病毒之靜脈藥癮者共同使用注射針頭、針筒。 3 血液感染: 1. 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劑。 2. 與感染愛滋病毒之靜脈藥癮者共同使用注射針頭、針筒。 3. 接受愛滋病毒感染者之器官。
母子垂直感染: 嬰兒也會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得 到愛滋病毒。
愛滋病不會傳染途徑 輕吻、蚊蟲叮咬及日常生活中像是牽手、擁抱、共餐、共用馬桶、游泳、上課等都不會傳染愛滋病。 因愛滋病毒是不會經由未損傷的皮膚侵入人體。
感染愛滋病毒會有哪些症狀? 在台灣地區患者的症狀,以不明原因的發燒、腹瀉、體重減輕、咳嗽、喘氣、口腔念珠菌等感染最為常見。
如何檢驗 血液抗體檢測 EIA (enzyme immunoassay):酵素免疫法 PA (particle agglutination):顆粒凝集法 Rapid test:快速法 Western blot:西方墨點法 血液病毒檢測 Viral load:病毒量
血液抗體檢測─初篩 顆粒凝集法 酵素免疫法 快速法
血液抗體檢測─確認 西方墨點法
治療方法 1995年底,雞尾酒療法有驚人療效的初步論文發表。1996年的後續報告紛紛證實其療效。 我國政府排除萬難,毅然在1997年四月七日開始實施全面免費雞尾酒療法。開始時由行政院特別預算支應,稍後改由健保體系提供費用,現階段由疾病管制局支應。 藥物選擇方面,利用美國的研究報告,僅引入療效最佳的幾種處方,而排除美國證實療效不佳的一些藥品。並且後續不斷引入最優良的新藥。
藥物副作用:包括腸胃症狀、頭暈、腎結石、神經病變、貧血等。許多病患難以完全配合。但若未好好服藥,HIV 會產生抗藥性而最終使治療失敗。 雞尾酒療法並不能根治愛滋病,須終生服用,但可以增加生活品質與免疫力,避免發病。
AIDS的預防 學習預防的方法可以保護自己免受愛滋病的威脅。 安全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 不共用注射容器與稀釋容器-靜脈毒癮者應使用自己的器具,不應與他人共用。 防範母親傳給嬰兒的方法:計劃生育的男女應在女方懷孕前接受愛滋病病原抗體測試。受感染的婦女如欲懷孕或已懷孕,應盡早與徵詢醫生意見,因在懷孕與分娩期間服用藥物,並在分娩後避免用母乳喂哺嬰兒,則傳染給嬰兒的機會率可減低三分之二。
愛滋病絕對不是什麼奇病,同時,愛滋病患者也是人。 最後,也要再三的提醒大家,那就是─與罹患愛滋病的人共同生活,也絕對不致於受到感染。這是不必爭論的事實,為了阻止HIV的擴大感染,這一點請牢記。接納愛滋病患,與他們共同生活並且關懷他們的健康,這是給愛滋病患最實質的支持,因為他們將不再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