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动脉疾病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三、动脉栓塞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五、雷诺综合症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特点:1. 炎症性、节段性、周期性、闭塞性 疾病。 2. 男性青壮年 3. 累积中小动静脉 (一)病因 1. 外来因素:寒冷、吸烟、感染 2. 内在因素:免疫、遗传 (二)病理特征 累积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 炎症,后期机化,组织缺血
(三)临床表现 1. 皮温 2. 色泽 3. 感觉 4. 疼痛 5. 营养 6. 动脉搏动 7. 浅静脉炎症 8. 肢体缺血
(四)临床分期 依据:肢体缺血程度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功能因素为主 间歇痛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器质因素为主 持续静息痛 第三期:坏死期 坏疽 全身反应
(五)诊断要点 1. 青壮年男性,吸烟 2. 患肢缺血 3. 游走性浅静脉炎 4.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 无致动脉硬化因素 辅助检查:1.血流图 2.超声 3.动脉造影
(六)治疗 1. 一般治疗: 2. 药物治疗: (1)扩血管,祛聚药物 (2)抗生素 (3)中药 3. 高压氧治疗 4. 手术治疗 (1)腰交感神经切除 (2)动脉重建术:旁路转流、内膜剥脱 (3)网膜移植
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特点:1. 大、中动脉 2. 慢性缺血 3. 男性,45岁以上多见 (一)病因和病理 1. 内膜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生 2. 动脉壁脂代谢异常 3. 血流冲击损伤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1. 表现:缺血相关性表现 感觉异常,营养障碍,缺血坏疽 2.辅助检查: (1)超声 (2)造影 (包括DSA, MRA) (3)其它一般检查
(三)治疗 1. 非手术治疗:降压降脂,扩血管, 祛聚 2. 手术治疗: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2)内膜剥脱术 (3)旁路转流术
三、动脉栓塞 血管内的异物或血块随血流停留并阻塞在动 脉内,引起急性缺血的临床表现。 特点:1. 急 2. 重 3. 快 (一)、病因和病理 栓子来源: 1. 心源性 2. 血管源性 3. 医源性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5P综合征 1. 疼痛(pain) 2. 皮肤色泽和温度变化(pallor) 3.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pulselessness) 4.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5. 运动障碍(paralysis) 辅助检查 (1)超声 (2)造影 (3)皮肤测温试验
(三)治疗 1. 非手术治疗:抗凝,溶栓,祛聚 适应症: (1)小动脉栓塞 (2)手术耐受力差 (3)肢体已经坏死 2. 手术:取栓术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特点:1. 主动脉及其分支 2. 多发 3. 非特异炎症性血管闭塞狭窄 4. 青年女性 (一)、病因和病理 1. 自身免疫反应 2. 雌激素水平过高 3. 遗传因素
(二)临床表现 活动期:自身免疫疾病特征 稳定期:动脉阻塞表现 依据动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五类: 1. 头臂型 2. 胸、腹主动脉型 3. 肾动脉型 4. 肺动脉型 5. 混合型
(三)检查和诊断 辅助检查 (1)超声 (2)造影 (3)免疫相关检查 (4)受累脏器检查 诊断:有低热、乏力、关节酸痛史, 合并出现肱动脉、颈动脉、股 动脉、肾动脉异常变化者。
(四)治疗 1. 药物治疗 (1)活动期免疫抑制治疗 (2)抗凝,祛聚,扩血管 2. 手术治疗:活动期已控制,脏器 功能未丧失前 转流术
五、雷诺综合征 特点:1. 小动脉 2. 阵发痉挛 3. 程序性颜色变化 4. 寒冷和情绪诱发 (一)、病因和病理 1. 免疫功能异常 2. 性激素异常 3. 遗传因素 4. 交感神经功能异常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1. 程序性患肢颜色变化 :白-紫-红 2. 青年女性,双侧手指。 (三)治疗 1. 一般疗法:保暖,戒烟,扩血管, 抗交感 2. 手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末梢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