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请选择: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性竞争 第三节 寡头垄断 第四节 市场效率分析 *第五节 市场结构和进入障碍.
一、垄断 二、垄断竞争市场 三、寡头市场 小结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初级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产量决策与供给 主讲人:陈煜
微 观 经 济 学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部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弘 2010年3月13日
第九章 博弈论-无处不在的游戏 第一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完全信息博弈 第三节 不完全信息博弈(自学)
第八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厂商决策规则 寡头垄断市场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叶红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公共定价 【基础知识】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不能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公共定价。
第 五 章 市场竞争.
第九章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四章 市場與價格 4-1 「市場」是什麼? 4-2 市場均衡與價格機能 4-3 價格變動 4-4 價格控制 4-5 市場的型態與特性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六章 寡头市场与博弈 第一节 寡头市场的特征与优缺点 第二节 寡头市场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六章 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决策 本章主要内容: 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2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本讲主要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第五章 市 场 结 构 分 析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五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2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1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本章小结 2018/11/10
P-d p 1 1-q q qp+(1-q)(p-d) 2 1-q2 q2 q2p+(1-q2)(p-d) …. n 1-qn qn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CH9 不完全競爭市場 產量與價格的決定   我們生活周遭的產業幾乎是不完全競爭市場,瞭解此市場的特徵與廠商決策,將有助於解讀廠商間的競合行為。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理论产生的背景
如果只有几个卖者,寡头垄断理论可用来指导决策。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一节 垄断市场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第一节 垄 断 一、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1.基本特征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六章 厂商均衡理论 经济管理学院 赵 俊 平 2018/11/29 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竞争 第三节 寡头 第四节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五节 结束语.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一、寡头(Oligopoly)市场概述 1、含义: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绝大部分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2、成因: (1)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
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1.
第10章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1.
獨占市場的特徵 只有一家廠商 這家廠商可能販賣貨物 (如自來水公司),也可能提供服務 (如台灣證券交易所)。 產品無近似替代品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本章要点 一、垄断市场 二、垄断竞争市场 三、寡头市场 四、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八章 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第四篇 市场竞争结构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 局部均衡 一般均衡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外部性与公共品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14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经济学学位课考试复习.
内 容 框 架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生产理论 第五讲 成本理论 第六讲 市场理论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我们将从垄断竞争市场开始。在这个市场上,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6 市场理论 6.1 市场类型 6.2 完全竞争市场 6.3 垄断市场 6.4 垄断竞争市场 6.5 寡头市场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章 寡头市场与博弈 第一节 寡头市场的特征与优缺点 第二节 寡头市场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 博弈论概述 第四节 不同市场之间经济效率的比较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獨占的意義及成因 瞭解獨占廠商的短期均衡 瞭解獨占廠商的長期均衡 瞭解獨占廠商的訂價 瞭解獨占的應用 瞭解反獨占法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完全競爭市場 6. 完全競爭市場 6 本章學習目標 熟悉四種不同市場結構的特徵。 了解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分析。 了解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分析。 了解完全競爭產業的長期供給線。 了解完全競爭市場效率的觀念。
第五章 市 场 结 构 分 析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一、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六)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七)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八)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1、涵义: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厂商。 2、条件: 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3、成因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 第三,政府的特许。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 第四,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ies)。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 O Q D

反需求函数:P=a-bQ 总收益 :TR=PQ=aQ-bQ2 平均收益 :AR=TR/Q=a-bQ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1)当需求曲线为一线性时 反需求函数:P=a-bQ 总收益 :TR=PQ=aQ-bQ2 平均收益 :AR=TR/Q=a-bQ 边际收益 :MR=dTR/dQ=a-2bQ

P TR AR TR MR D(AR) Q 线性需求曲线与厂商的收益曲线

结 论:(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直线时) 1、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AR曲线与需求曲线d完全重叠; 2、边际收益MR的斜率等于平均收益AR斜率的两倍; 3、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纵截距与MR是相等的,且MR曲线的横截距是d(AR)曲线横截距的一半。

2)当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 需求函数: P=P(Q) 总收益函数:TR(Q)=P(Q)Q 平均收益函数:AR=TR/Q=P 边际收益函数:MR=dTR/dQ=P+QdP/dQ<P (因为dP/dQ <0)

P TR AR TR D(AR) MR Q 非线性需求曲线与厂商的收益曲线

结 论:(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 1、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AR曲线与需求曲线d完全重叠; 2、边际收益MR和平均收益AR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边际收益曲线总是处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3、总收益TR是一凹函数。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 =

P TR Ed>1 Ed=1 Ed<1 MR AR AR Q 厂商的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结 论: 1、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变动呈同方向。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变动呈反方向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总收益达到最大。 2、 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在定价时一般会定在边际收益大于0的区间内,也即在需求价格的弹性超过单位弹性的区间内。

※注: 对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做的分析,对于其他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也同样适用。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在垄断市场中,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MC且MR’<MC ’

P SMC SAC AVC F P1 H G E d(AR) MR O Q1 Q 完全垄断厂商盈利时的短期均衡

P SMC SAC AVC H G P1 F E d(AR) MR O Q1 Q Q 完全垄断厂商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2、短期时,完全垄断厂商亏损原因: 其一,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 其二;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3、结论: 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 在亏损的情况下,若AR>AVC,垄断厂商就继续生产;若AR<AVC,垄断厂商就停止生产;若AR=AVC,垄断厂商则认为生产和不生产都一样。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一种产量对应几个价格的情况 一个价格对应几种产量的情况 P Q O P Q O MR2 d(AR2) P2 P1 SMC P Q O SMC P Q O MR2 d(AR2) P2 MR1 d1(AR1) Q1 P1 MR2 d2(AR2) Q2 P1 Q1 MR1 d1(AR1) 一个价格对应几种产量的情况 一种产量对应几个价格的情况

结论: 在垄断条件下(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 ,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 原因:因为在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下,垄断厂商的P总是大于MR的。随着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是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

六、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思 路: 其一,若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又不存在一个可以使它获利的最优生产规模,于是,该厂商退出生产; 其二,若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它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摆脱了亏损的状况,甚至获得利润; 其三,若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利用既定的生产规模获得了利润,在长期内,它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

※结论:在长期,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一般可获得利润 P SMC1 LAC SMC2 SAC1 SAC2 P1 P1 E1 E2 d(AR) MR Q1 Q2 Q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结论:在长期,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一般可获得利润

(七)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1、涵义: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2、条件: 其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其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3、分类 一般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完全价格歧视 如果厂商对每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结论: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P Q O P Q O MC MC A P1 P2 Pm Pc E Pm d d MR MR Q1 Q2 Qm Qm Qc 一级价格歧视(2) 一级价格歧视(1) ※结论: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2)二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P Q O 结论: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利润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断者占有。而且,还有可能达到P=MC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产量。 P1 P2 P3 d Q1 Q2 Q3

3)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分析: 假定,某垄断厂商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同种产品。 其一,厂商应该根据MR1=MR2=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 其二,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提高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

※结论: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提高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在此情况下,垄断厂商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由 又因为 所以 ※结论: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提高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在此情况下,垄断厂商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八)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自然垄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说,存在着规模经济。 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表现出规模经济,所以,其经济效果肯定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所造成的垄断厂商的高价格、高利润以及低产出水平等经济效率的损失。

政府的价格管制 1、边际成本定价法 P pm MC AC p1 MR d(AR) Qm Q1 Q

2、平均成本定价法 P pm MC p2 AC p1 MR d(AR) Qm Q2 Q1 Q

3、双重定价法 允许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强的消费者收取较高的价格,且P>AC,从而厂商获得利润。 同时,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弱的消费者仍按边际成本定价法收取较低的价格。 4、资本回报率管制 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

二、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垄断竞争理论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微观经济理论主要有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理论组成(主要指马歇尔到奈特的经典微观理论)。 2、斯拉法最早研究了垄断垄断竞争理论(见:斯拉法:《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一文,1926年);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滨逊分别发表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垄断竞争问题。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的而且是具有差别的产品的市场组织。这种市场组织既带有垄断的特征,又具有竞争的因素。 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如汽车加油站集团、快餐食品集团、理发店集团等。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之间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 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其他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 ,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注: 在分析的过程中,西方学者总是假定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并以代表性厂商进行分析。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说明: 1、垄断竞争厂商由于垄断的因素使其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竞争因素使其具有较大的弹性; 2、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条。 P Q O C P1 Q1 d1 E P2 Q2 d2 B Q3 d3 A p4 Q4

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 1、自需求曲线(own demand curve):又称为主观需求曲线(subjective demand curve),是指假定只有代表性厂商的产品价格变化,而其他厂商产品价格不变下而导出的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2、比例需求曲线(proportional demand curve:又称为客观需求曲线(objective demand curve),是指假定在代表性厂商产品价格变化时,其他厂商产品价格也同比例变化条件下而导出的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一般关系: 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平移。 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位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第三,d需求曲线和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之于后更平坦一些。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 P Q SMC O D MR2 C Q3 P3 F A B P1 SAC E2 G d1 E1 d2

SMC P Q O D SAC H P0 E1 d MR Q0 (2)

结 论 1、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 结 论 1、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 2、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它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 3、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并非一定能获得利润,也可能获得最小的亏损,这取决于均衡价格是大于还是小于SAC。在企业亏损时,只要均衡价格大于AVC,企业在短期内总是继续生产的;只要均衡价格小于AVC,企业在短期内就会停产。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LMC P Q O D LAC SMC1 I SAC1 P1 H E1 d MR Q1

LMC P Q O D LAC SMC2 SAC2 H P E1 d MR Q

结 论: 1、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AR=LAC=SAC 2、在长期的均衡产量上,垄断厂商的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六)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1、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QAQC)。 2、QAQB表示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没有在已经建立的由SACm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的最低平均总成本B点进行生产,即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 3、QBQC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没有选择一个所代表的能够产生最低平均总成本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即没有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 P Q O LAC A SACm B SACp C dp dm QA QB QC

(七)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八)非价格竞争 1、从长期看,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因此,非价格竞争是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2、垄断竞争厂商通过改进产品质量、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称为非价格竞争。

P MC AC+ASC P2 d2 AC P1 d1 MR2 MR1 O Q 以广告为例分析销售成本与利润极大化

三、寡头(Oligopoly)垄断市场 (一)概述 1、含义: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绝大部分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2、成因: (1)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 (3)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

3、特征与分类 1)厂商屈指可数。一个行业只由两家厂商构成,称为双头垄断(duopoly),由三家或三家以上厂商构成称多头垄断(multipoly)。 2)产品差别可有可无。产品无差别时称为纯粹寡头(pure oligopoly)垄断市场,当产品有差别时称为差别寡头垄断市场(differentiated oligopoly。 3)厂商间利害关系直接,相互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如果厂商之间相互勾结,称合作型寡头;反之,行为相互独立称不合作寡头。 4)进入该行业不易。

(二)寡头市场下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一,很难对产量与价格决定作出像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因为各企业在作出价格与产量决策时,都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而竞争对手的反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准确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既不像完全竞争中的价格接受者,也不像完全垄断中的价格制定者,而是价格搜寻者。 第二,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第三,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注意: 没有一种一般的寡头理论,可以对寡头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作出一般的理论总结。 寡头厂商模型的设立,依赖于寡头间特定行为的假设。

※解决方法:猜测(conjecture) 猜测的内容:猜测产量:“假如我增加产量,竞争对手将如何反应?”;猜测价格:“假如我提高价格,竞争对手将如何反应?” 猜测的方式:天真的猜测(即假定竞争对手不会对他的决策作出反应,继续采取比较明智的决策);老练的猜测(即假定寡头厂商认识到市场的相互依存,能够采取比较明智的决策)。

张伯伦模型( Chamberlin model) 斯泰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三)寡头市场下价格与产量的经典模型 猜测方式 决策变量 天真的猜测 狡猾的猜测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 古诺模型 (Cournot model) 张伯伦模型( Chamberlin model) 斯泰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以价格为决策变量 伯川德模型 (Bertrand model) 埃奇沃斯模型 (Edgeworth model ) 斯威齐模型 (Sweezy model) 主宰厂商的价格领导模型

1、古诺模型(双头模型) (1)假设: 1)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 2)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

所以 ,而边际成本为零,即MC=0,根据MR=MC,所以,QA =60,P=6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例:假定矿泉水的需求函数为:P=120-Q,假设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故Q=QA+QB。求古诺均衡(每个厂商将生产多少产量?市场的价格是多少?)每个厂商的利润是多少? 第一期: P=120-QA 所以 ,而边际成本为零,即MC=0,根据MR=MC,所以,QA =60,P=60

第二期:B厂商也加入生产的计划,并猜测,当其增加产量时,A厂商仍维持原产量QA=60,它在利润最大原则下,生产的数量,价格如下 : 所以,MRB=60-2QB,又因为MRB=MCB=0,所以,QB=30,P=30

P=120-(QA+QB) =120-30-QA =90-QA 所以,MRA=90-2QA 又因为MR=MC=0 得QA=45,P=45 第三期:此时,A厂商发现需求曲线不再是P=120-QA ,而是P=120-(QA+QB),于是A厂商猜测当其产量变动时,B厂商仍维持QB=30的产量。此时,A厂商会调整其产量如下: P=120-(QA+QB) =120-30-QA =90-QA 所以,MRA=90-2QA 又因为MR=MC=0 得QA=45,P=45

※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表示一个厂商在各种产量水平上,另外一个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 (2)古诺均衡的求解 步聚一、求出各个厂商的反应函数 ※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表示一个厂商在各种产量水平上,另外一个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 A厂商的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for firm A)表示在B厂商的各种产量水平上,A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即:QA=R(QB) B厂商的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for firm A)表示在A厂商的各种产量水平上,B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即:QB=R(QA)

反应函数可以用利润函数来获得 由: 分别对其求导,得 ——A厂商的反应函数 ——B厂商的反应函数

步骤二:联立反应函数,组成方程组,求解。 ——A厂商的反应函数 ——B厂商的反应函数 解得: 古诺均衡 代入利润函数得:

结 论: 1、Cournot寡头模型的均衡,为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的交点。 2、若两双头卖主垄断厂商生产同质产品,成本函数也相同,且面临的需求函数为同一直线时,则此两厂商的反应函数亦为一直线,在均衡时,两厂商的产量也会相等。

使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于MC=0 古诺模型的推广 令需求函数为线性方程:P=a-bQ,P是价格,Q是两个生产者A与B的产量之和。边际成本MC=0。 在调整产量过程中,A把B的产量Q2看作是常数,B把A的产量Q1作为常数。 A的总收益: 使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于MC=0

用以n个生产者来代替两个生产者,则 1、在方程式中: ,令Q2=0,则得纯粹垄断的产量Q m=a/2b 2、令P=MC,则得出竞争产量。因MC=0,所以P=0 因此,由p=a-bQ可得,Q=a/b

※若两个厂商勾结(collusion),其市场产量,价格与利润如何? ※结论:寡头厂商勾结,与无勾结相对,其市场总产量较小,市场价格较高,利润较大。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Kinked demand curve) 2、斯威齐模型——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Kinked demand curve) (1)理论背景: 1)寡头垄断厂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自的决策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促使厂商尽可能减少价格的变动。同时,经验研究的材料表明,寡占行业的产品价格比较稳定,并不紧密地随成本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称为“价格刚性”。 2)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P.D.Sweezy)在一篇题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需求》的论文中指出,寡头垄断市场价格之所以相对稳定,是因为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再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平滑的曲线,而是一条折弯再向下倾斜的“折弯的需求曲线”。

(2)基本假设 1)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价格; 2)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

D d B P0 SMC3 MRd SMC2 SMC1 F d G D MRD Q0

(四)博弈论初步 ※传统微观经济学与博弈论比较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在谈到个人决策时,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他的效用,个人效用函数只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其他人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只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一个人做出决策面对的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东西,而不是面对另外一个人,他既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别人选择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选择对自己选择的影响。 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参与人(player):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团体,如国家、企业); 2、行动:指参与人的决策变量; 3、战略:是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诉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 4、信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5、支付函数: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我们常常用支付矩阵来表示)

6、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 上述概念中,参与人、行动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 (二)博弈的分类 1、从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来看,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静态博弈指的是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的行动)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指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2、从参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的知识来看,可以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概念 行动顺序 信息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贝叶斯纳什均衡 哈萨尼(1967-1968)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 泽尔腾(1975) Kreps和Wilson(1982); Fudenberg和Tirole(1991)

例:假定某寡头市场上有甲、乙两个厂商(即两个参与者),每个厂商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合作与不合作),支付矩阵如下: (三)两个重要的均衡概念 1、占优策略均衡 例:假定某寡头市场上有甲、乙两个厂商(即两个参与者),每个厂商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合作与不合作),支付矩阵如下: 乙 合 作 不合作 合 作 甲 不合作 10 10 6 12 12 6 8 8

占优策略的定义: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就是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一状态。 (不合作 不合作)这对策略组合下的均衡状态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结论:1、一般来说,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2、只要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占优策略,那么,该博弈就一定存在占优策略均衡。

乙 L R U 甲 D 7 10 3 5 6 8 8 9

定义: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2、纳什均衡 定义: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 (1)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惟一的。 (2)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 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乙 合 作 不合作 合 作 甲 不合作 10 10 6 12 12 6 8 8

1、囚徒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四)两个经典的博弈模型 1、囚徒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乙 坦 白 不坦白 坦 白 甲 不坦白 -5 -5 -1 -7 -7 -1 -2 -2 结论: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

2、智猪博弈(boxed pigs) 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需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 小猪 按 等待 按 大猪 等待 5 1 4 4 9 -1 0 0

练习一、某完全竞争行业中一小企业的产品单价为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Q3。 1)求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此产量的单位成本、总利润。 2)假定这个企业在行业中是有代表性的,试问这一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为什么? 3)这一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企业的产量,单位成本和价格各是多少? ANS.1)Q=20;AC=240;总利润=8000 2)P=640≠AC=140 3)AC=140;P=140

练习二、假设某稀有金属公司是一个垄断性公司,它的产品只在甲、乙两地销售,它在甲地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1=37-3Q1,它在乙地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2=40-2Q2,其中,Q1和Q2分别为每天在甲地和乙地的销售量。假设该公司的边际成本为16,该公司的固定成本为150,那么应该每天在两地各卖多少才会净利润最大?最大净利润为多少? Ans. Q1=7;Q2=12;利润为:67.5

练习三: 假设有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 这两个厂商生产一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 根据古诺模型,试求: 1)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 2)均衡价格和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数量。 3)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