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 社工3B鍾宜珊 社工3A楊雅旻 社工3B游安琪 社工3A陳姿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住民文化 - 太魯閣族 組長 : 組員 :. 簡介 太魯閣族的文化習俗與泰雅族略有相似,同樣是居住高山、狩獵 水耕,視彩虹為神靈橋的民族,但是兩族語言無法溝通,分佈地 雖相鄰,彼此卻甚少來往。 大約在三四百年前,因人口增加,耕地及獵區分配不足,族人開 始翻越中央山脈到東部的立霧溪、木瓜溪等地區。因族人自稱為.
Advertisements

解析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解析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大台北地區原住民族(都市原住民)產業示範區的發想
烈愛、女體、拉美意識——海登.賀蕾拉的《揮灑烈愛》與芙烈達.卡蘿
Mr. João Lauro Amaral International and Government Relations Director
太魯閣國家公園.
分享人:胡永寶(Muyang Tadaw)
黃心雅教授 2010/10/21 比令.亞布〈彩虹的故事〉.
Mis amigos, no permitan que esto los tome
Mis amigos, no permitan que esto los tome
PENTECOST SUNDAY.
國ㄧ義 戚璦 6號 賽德克族報告.
孤立波:从连续到离散 上 海大学 张大军 (静宜大学 2013年11月).
烈愛、女體、拉美意識——海登.賀蕾拉的《揮灑烈愛》與芙烈達.卡蘿
從流行文化(廣告/商品)看西班牙語文化現象
翻譯課 Sueña B1 p.86(10)(11)(12).
南投縣仁愛鄉紅葉國民小學 鄉土教學教材 鄉土語言
臺灣文學中的霧社事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成員: 社工3B鍾宜珊 9929008 社工3A楊雅旻 9929027 社工3B游安琪 9929112 社工3A陳姿穎 9929113 霧社事件 成員: 社工3B鍾宜珊 9929008 社工3A楊雅旻 9929027 社工3B游安琪 9929112 社工3A陳姿穎 9929113

大綱 一、前言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 三、霧社事件策劃過程 四、霧社事件的蜂起 五、寧死不屈的原住民 六、結論

一、前言(1/5) 臺灣清治時期長期間實行「畫界封山」政策,將不願承認清帝國統治權之「生番」隔離於界線外。清治末期實行「開山撫番」政策,征剿不服公家之原住民部落,原住民的傳統生活領域開始受到漢人的侵犯。 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人為了取得中高海拔山地資源,而深入番界,於是與這些原住民發生了許多戰爭與交流。

一、前言(2/5) 日本人在臺灣統治五十年期,大部分的起義事件發生於1916年前,稱為武裝抗日時期。1916年以後,台人則是以政治上的抗爭為主,史稱為政治抗日運動。 霧社事件就是其一的武裝抗日事件,也是原住民發動武裝規模最大且最慘烈的一次。

一、前言(3/5) 日人採鐵腕策略,對不願歸順原住民展開攻擊,原住民死傷慘重。霧社群原住民,面對日人野蠻的侵略行為,表面上被制伏,但心有不甘,伺機一決死戰。 霧社-在文獻上被稱為霧社群,昔日分布在南投縣境內霧社與廬山間的濁水溪兩岸和眉溪上游一帶。

圖:日治時期的霧社

一、前言(4/5) 事件的族群分為: Truku-太魯閣群 Toda-都達社 Tgdaya德克搭雅群

一、前言(5/5) 事件的人物分為: 1.花岡一郎-是日人刻意栽培的人物,也是殖民地政府對蕃族撫育政策下的樣板人物。 2.花崗二郎-被日人安排於霧社警察官吏駐在所,任警丁職務。 3.莫那‧魯道-是馬赫坡頭目,主導「霧社事件」,帶領族人對抗強權,壯烈成仁。 4.塔達歐‧莫那-莫那‧魯道的長子,「敬酒風波」,此亦引起「霧社事件」的原因之一。

圖:由左至右為花岡二郎、花岡一郎、莫那‧魯道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1/10) 原住民捍衛鄉土的抗爭,以及傳統以砍頭方式對抗侵略者的行為,被判定為叛逆的。 日本認定對原住民有討伐權、征服權,對於被判定為叛逆的原住民,既是叛逆者就沒有土地權,他們的土地就歸為國有。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2/10) 這種視原住民捍衛鄉土劇烈的抗爭為叛逆者的理論成為日侵略原住民的藉口,使得日軍濫殺原住民。 1910年起,對原住民以嚴厲的手段,屠殺了兩萬多名的原住民。為了獲取經濟的資源利益,製造族群衝突,搾取原住民的勞力,實施義務勞動侵略原住民。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3/10) 面對侵略,原住民在各處進行勇猛的抗爭,從日本佔領台灣起,到1920年止,原住民一共發起了150多次的抗爭來反抗日帝的暴政。 因此霧社事件的主因,就是反抗日帝的血腥侵略,也是原住民捍衛鄉土為生存而戰的真實故事。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4/10) (一)埋石祭律法: 意義是宣佈及表明土地的所有權,並訂立地界,使其他的賽德克族人也確知這土地所有權歸屬其範圍。 經「埋石祭」所立的石頭,決不會被任意破壞或隨便拔出遷移。 日本人搶奪了賽德克族祖先已經「埋石祭」過的土地,奪取賽德克族祖先長久耕種的土地,此一作為使得其冒犯了賽德克族。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5/10) (二)部落裏人與人的關係: 賽德克族有很好的傳統,就是對待部落裏的每一個人都一視同仁,過去都會將食物分享。 但日本人視其為野蠻人,文化低俗沒有任何知識,把他們當作牛使喚來使喚去扛粗重的木材,不管他們是否患病,都要去扛木頭,為了是要建築日本人的學校。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6/10) (三)經濟層面的思考: 在日常的農事勞作上,都是相互幫忙。當他們缺乏,就會去尋找工作補足,當自己所得多了時,也會請其他族人來協助將所得來的獵物分給族人,以表謝意。 日本人來後根本不理會他們的生計問題。還分配每個人必須要去扛木頭。但都沒有任何薪資,縱然是分了工錢,也是給最少的工資來歧視他們。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7/10) 賽德克族會自己編衣服,但日本人為了要讓賽德克族消費當時日人所製的布料,就禁止賽德克族編織傳統布匹,也搜刮了許多族人編織的布匹和衣服。 當捕獲了鹿茸,必須先到交易所登記才可以下山到埔里去賣,且他們帶來的物品都會被以很低的價錢來收購。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8/10) (四)傳統宗教信仰: 日人強迫賽德克族拜神社,他們害怕日本人的威權,所以只好順從,但也因為是被逼迫的,不同信仰給賽德克族帶來很大的衝擊,也使他們的內心掙扎痛苦萬分。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9/10) (五)和解祭儀: 針對平息相互間仇恨,或是彼此爭戰的祭儀。當兩個人有所過節,就會殺一隻雞,切片全部煮成一鍋。拿出酒來,一起陳述彼此的過錯,講述完就會拿起雞肉一同分享。他們將酒放入一個竹酒杯裏,兩個人的口同時一起喝這杯酒,代表著兩人拋棄彼此的過節,此為他們的「和解祭」。

二、霧社事件的原因(10/10) 1930年10月7日,馬赫坡社在舉行結婚典禮,日警吉村路過巡查時,莫那魯道的長子塔達歐莫那正在殺牛。當他看到吉村時,就想與吉村共飲,由於他手上染有血漬而遭到拒絕,兩人在拉扯中,杯中的酒倒濕了吉村的警服,令吉村憤怒不已,就用配帶的警棍狠狠地猛打塔達歐莫那。他和他的弟弟,兩人將吉村打成重傷,吉村表示要將他們送警察署嚴辦。

三、霧社事件的策劃過程(1/4) 1901年起,由於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實施「理蕃五年計劃」,將侵略原住民的行動白熱化,日警也將比荷的頭目瓦利斯的父親及全家六個人,連同他們的家屋,活活將他們燒死。 從1914年到1917年之間,日本採取鐵腕政策,利用地面的砲火與空中的襲擊,對未向日本政府歸順的原住民部落展開全面性的攻擊,使原住民死傷慘重。

三、霧社事件的策劃過程(2/4) 莫那魯道見族人遭慘殺之後,認為只有族人一起同心抵抗,才有生存的盼望。 事實上馬赫坡的頭目莫那魯道,早在1920年就已經伺機計劃發動抗日事件,但因計劃機密被日警的線民知道而失敗。 在1925年時進行二次大規模的抗日行動,但在進行連絡各社頭目的行跡上被日警發覺而又告流產。

三、霧社事件的策劃過程(3/4) 莫那魯道經過兩次計劃抗日的失敗,因而被日警視為「不良蕃丁」,派線民長期監視。為了族人生存的盼望,暫時忍受各種的苦役,同時也接受了日本觀光的招待。 日本觀光招待:明治三十年(1897)間,日人民政局長將「都市觀光」、「內地觀光」列為「理蕃」的手段之一,其目的在啟發「蕃人」之愚魯,藉由接觸城市文明、軍隊武威,而達到教化的目的。

三、霧社事件的策劃過程(4/4) 敬酒事件逼得莫那魯道積極地策劃第三次反抗日本的行動。 在起義抗暴的前一週,起義的原住民到霧社商店,甚至到埔里大量購買食鹽、糧食、鐵器等。那時不論是原住民或是漢人,多多少少知道起義的動向,但沒有一位向日本洩漏消息。

四、霧社事件的蜂起(1/5) 作戰之前,也就是在10月26日晚上十點左右,各隊的人馬與頭目在莫那魯道的家聚集,他的家成為反抗日本的聯絡中心,當然莫那魯道也是起義者的總指揮。

四、霧社事件的蜂起(2/5) 策略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在27日凌晨月一時左右,先攻擊霧社山區日本警察在各社的駐在所,約有兩百多位英勇善戰的年輕人組成三隊。  三隊人馬都很成功地達成任務,沒有一位起義的原住民傷亡,於是這些英勇善戰的先鋒隊,依計劃全部的人員趕回霧社,準備進行第二階段的攻擊。

四、霧社事件的蜂起(3/5) 第二階段: (1)竊取在霧社警察分室所有的武器,莫那魯道早已跟做日本警察的花岡二郎策劃,因為其當時是在霧社警察分室做警員。  很從容地竊奪三十八支新式「三八式」及「村田式」的步槍,以及約有二萬三千發的彈藥和山胞用黑色火藥二十四包。 (2)推派若干人再黎明前負責切斷所有霧社地區的電話線路,以斷絕日本人對外的聯絡。

四、霧社事件的蜂起(4/5) 第三階段: 起義的原住民分成三批。 (1)壯年組:是抗暴隊的主力,在27日早上六時前,就已經埋伏在霧社小學運動場的四週圍,等待信號突襲。 運動會預定在上午八時開始,擔任運動會司儀的花岡一郎向全體學童號令喊說:「運動會開始,全體肅立!」這個口號便是壯年組起義的暗號。

圖:躲在霧社公學校校長宿舍內的日人,有的被殺害,有的躲在廁所內而逃過一命

四、霧社事件的蜂起(5/5) (2)老人組:由莫那魯道親自率領,即負責監視霧社日本人的宿舍。 (3)是負責把霧社通往埔里的各路要道或山徑邊,以切斷日本人的退路。 天衣無縫反抗日本人的戰役下,霧社群起義的原住民不但消滅了在霧社地區的日本警察和日本百姓,同時原住民光復了霧社,回復了原住民自主性的社會。

五、寧死不屈的原住民 (一)第一次霧社事件 (二)第二次霧社事件 (三)第一次和第二次霧社事件死傷人數 (四)第三次霧社事件

第一次霧社事件(1/2) 10月28日— 英勇抗日的原住民,趁勝追擊,將戰事延伸至眉溪。 10月30日—  英勇抗日的原住民,趁勝追擊,將戰事延伸至眉溪。 10月30日—  日本所有的後續增援警察和部隊抵達霧社(各路人馬增援約三千多名)。 10月31日—  日軍決定對起義原住民的部落總攻擊,格殺勿論決不寬待。 直到11月2日—  日方瓦解了原住民有組織的抵抗。莫那魯道下令殘餘的原住民退到馬赫坡自然巖穴的地方做抵抗,莫那魯道為了保護剩餘族人之安全,壯烈犧牲。

第一次霧社事件(2/2) 11月3、4日—  日本鎮壓部隊深知在叢林中的戰鬥皆非原住民對手,加上總督府限期結束原住民抵抗的壓力下;一方面由陸地搜索隊向原住民施行轟炸攻擊,另一方面不得不違反國際間所禁止使用的芥子氣彈,用飛機自空中向原住民聚集地投下,造成原住民重大的傷亡。 原住民以自縊方式來結束戰役,但日人並沒有因此釋恨,對起義的遺孤,或投降的原住民,實施嚴厲的「秋後算帳」的措施。

圖:莫那‧魯道的屍骨,旁為其所持三八式騎銃。後日人將屍骨送到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前身)供人類學學術研究用

第二次霧社事件(1/4) 當霧社事件爆發之初,日人都發配槍枝與彈藥給「蕃人」奇襲隊,並特名之為「味方蕃」,利用和日人關係友好的一方,去對抗反抗的一方。 戰役期間,「味方蕃」與抗日六部落互相殘殺,造成雙方的仇隙加大,也造成道澤群與鄰近部落間的紛爭。 昭和六年(1931)4月21日,土魯閣群塔洛灣社原住民,在梅木駐在所附近殺死3名霧社群土岡社婦女,引起未參與抗日事件的霧社群各社不滿,日警遂開始收回發給土魯閣群的槍枝。

第二次霧社事件(2/4) 4月24日— 日人以道澤群部落裡舉行婚宴為由,延緩了「貸與銃器」的收繳工作。讓「味方蕃」的道澤群人得以去殺害「保護」中的「兇蕃」。 日人「借刀殺人」格殺「保護蕃」 1.為了報霧社事件中日人死亡的深仇大恨。 2.讓「味方蕃」的族人報仇:道澤群總頭目以及族人遭到馘首的血仇。

第二次霧社事件(3/4) 4月25日破曉時分,「奇襲隊」的成員及壯丁共210名,潛到了兩個收容所的周圍及主要道路據點,趁「保護蕃」尚在熟睡之際發動了奇襲,先放火燃燒茅屋,逼使他們逃出,再殺害到處流竄的「保護蕃」,並馘首取下首級。 第二天中午,道澤社群的奇襲隊得意地返回部落,他們共殺害了216名抗日的族人,並取回101個首級回來向道澤駐在所登錄。

第二次霧社事件(4/4) 在事件後雖然遭到日警象徵性之處分,但霧社事件抗日六部落的餘生者,其悽慘的遭遇卻是人間悲劇,族人遭到討伐戰事蹂躪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又再度遭遇道賽德克族人自相「屠殺」的夢魘,幾使抗日六部落瀕臨滅族。 這次襲擊屠殺事件,日人稱為「保護蕃襲擊事件」,亦稱「第二次霧社事件」。這正是日本當局重演仇討的逆業,因此抗日遺生族人將此事件稱為「第二次霧社屠殺事件」。

第一次與第二次霧社事件死傷人數(1/2) 在霧社事件的整個四十餘日的圍剿討伐戰役過程中,日人為了討伐三百多名抗日志士,竟然動員了1,306名警察部隊、1,303名軍隊、1,563名官役人伕(「味方蕃」以出動率來計算共達6,822人次)。 發動霧社事件的霧社群族人犧牲更大,起事的六社,人口總共有1,236名,其中戰死或自殺的達644名,自縊身亡者296名,其中自縊者佔死亡人數的46%,被迫「投降」而收容在「保護蕃收容所」者共有564名。

第一次與第二次霧社事件死傷人數(2/2) 被收容在「保護蕃收容所」的564名「保護蕃」,原以為可以僥倖的生存下來,但是翌年的4月25日半夜,又在日警陰謀主導下,爆發了「第二次霧社屠殺事件」,被道澤群的「味方蕃」暗中襲擊,有216名「保護蕃」遭到殺害道澤群的「味方蕃」壯丁更砍下101個「保護蕃」的首級,回到道澤駐在所向日警邀功。 劫後餘生者僅剩下男153名、女145名,合計298名而已。霧社群六社族人歷經「霧社事件」及「第二次霧社事件」之後,被殺害者達1,000名,可說瀕臨滅族的狀態。

圖:慘遭日人「以夷制夷」狠毒手段而遭殺害的101個首級,和「味方蕃」的道澤族人

第三次霧社事件 再其次,這些起義的後裔,再被日本教化長大成人二十年後,由於日本的侵略轉向南洋,需要大量的兵力,川中島內的原住民只要能戰爭的男性,都被強迫徵召調至南洋,被派在前峰部隊。 霧社群的原住民英勇善戰,大都數在戰爭中犧牲了性命,僥倖生還者,有的莫名其妙地死在日本的槍口上,有的棄之餘戰場上,讓他們自生自滅。這樣藉著戰爭的徵召,將霧社事件起義原住民的後裔故意派在先鋒隊,使得遺孤幾乎被滅族的地步,如此藉南洋戰爭而進行種族滅種的策略,可謂道道地地的第三次霧社事件。

六、結論(1/3)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族群,對「霧社抗日事件」都有不同的詮釋,而說故事的每個人,似乎也有不同的版本。但可以確定的是,「霧社抗日事件」是一段悲壯的原住民抗日史實。 近十幾年來,垂暮之年的泰雅遺老,帶這原住民史的記憶,和「霧社抗日事件」的真實,逐漸在歲月裡凋零,而成為台灣史的憾事。

六、結論(2/3) 「霧社抗日事件」的史實,一直未被重視,這涉及了「原住民史」、「台灣史」、「中國史」、亦或「日本史」的複雜情感,正如事件發生時,日人出動軍警部隊,攻擊原住民,卻久久都無法攻陷;於是脅迫水沙連地區的不同族群投入戰役。因此賽德克、賽考列克、澤敖利各系統的泰雅族、布農族、平埔族群、漢人「官役人伕」之名,被脅迫馳騁於戰役中。

六、結論(3/3) 正因為這莫多族群的被迫投入,所以每個族群對「霧社抗日事件」,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或詮釋,使得這可歌可泣抗日事件,像迷霧般的充滿著謎團。

文獻 鄧相揚(2000)。風中緋櫻 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台北,玉山。 鄧相揚(2000)。風中緋櫻 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台北,玉山。 Yabu Syat、許世楷、施正鋒(2001)。霧社事件 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台北,前衛。 臺灣原民族資訊源網(2009年3月23日)。認識原住民。取自http://www.tipp.org.tw/formosan/population/population.jspx?codeid=5833&type=4 張以牧(2004)。霧社事件述評。新使者,8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