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單元 印象樂派賞析 印象派先驅、音樂畫師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作品賞析。 音 樂 欣 賞 第十一單元 印象樂派賞析 印象派先驅、音樂畫師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作品賞析。
印象樂派~1 印象樂派(Impressionism)是在浪漫時期末期所產生的樂風。 此時的作曲家使用前所未有的聲音色彩,傾向暗示性的手筆來處理樂曲,所以它是聯想而非直述,是描寫而非拍照,是象徵而非闡明的,故乍聽之下,漠然而無重點,催人欲眠,但若仔細追尋,便能瞭解其音樂的變化是相當具有特色。
印象樂派~2 印象樂派為避免使用強烈的和聲進行,所以偏好半音音階、特殊的和弦結構、奇異的音色組合與不規則的節拍形式。 印象派風格原起源於法國詩壇與畫壇,代表的著名詩人有佛蘭、馬拉梅,繪畫方面有膾炙人口的莫涅和雷諾。 他們所樹立起來的特殊風格在音樂上得到了響應,最著名的印象主義風格的作曲家即德布西和拉威爾,他們被喻為印象派大師,而印象派作曲技法與曲風很快的傳佈至歐洲大陸和美國。
印象樂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如下: 德布西:牧神的午後、交響詩「海」。 拉威爾:波麗露舞曲、左手鋼琴協奏曲。 法雅:西班牙花園之夜。 雷史畢基:交響詩「羅馬之松」
印象畫派 名稱源自莫內的畫作「日出․印象」 以莫內為代表人物 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觀察外在世界 表現光的瞬間變化和動感 一種粗略的速寫 忠於單一、光線下的主題外貌
莫內 莫內(1840~1926) 法國畫家 早期印象主義的創立者之一 唯一在生前贏得大眾認可的印象主義畫家
日出․印象
印象畫派畫作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印象主義對音樂的影響 發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引起了作曲家德布西的興趣 摒棄傳統的音階與調性系統 使音樂的曲調與和聲表現出確定的模糊感 嘗試使用全音音階 使音樂的曲調與和聲表現出確定的模糊感 表現出如同繪畫中光與影的閃爍意象
德布西 1862~1918 法國作曲家 音樂史上革命性的音樂家 前奏曲「牧神的午後」 是受印象主義影響的首部作品
交響詩「海」 1905年首演 印象派的代表作之一 摒棄傳統的調性系統與和聲概念 以音色的變化描繪出光與影的波動 副題為「三首交響的素描」
初版時總譜所使用的封面
第一樂章 -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長笛、單簧管 第一主要動機 大提琴 第二主要動機 銅管 日正當中太陽的光茫
第二樂章 - 「波浪遊戲」 英國管 代表浪花 第一主要動機 雙簧管 第二主要動機 描繪出不停移動的波浪
第三樂章 - 「風與海的對話」 風與海的對話 時而平靜 時而狂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