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大 綱 目的、儀器 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報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Advertisement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禽病防治 维生素 B 6 缺乏症. 学习目标 1. 了解引起维生素 B 6 缺乏症主要原因; 2. 了解维生素 B 6 缺乏症的临床症状; 3. 掌握维生素 B 6 缺乏症预防及治疗方法。
便秘预防与饮食. 1. 便秘的日常预防: 1. 便秘的日常预防:因为粪便主要是由食物消化 后构成的,所以通过饮食调节来防治大便秘结是 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要注意饮食的量,只有足 够的量,才足以刺激肠蠕动,使粪便正常通行和 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其次要注意饮食 的质,主食不要太精过细,要注意吃些粗粮和杂.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汽車第六篇 事故預防 單元一開車起步前安全檢查. 壹、故事案例 一、案例一(開車前不檢查,費時費力又危險) 小陳是台北某校高中生,已擁有汽車駕照,正值寒假期 間,想利用放長假的機會,找幾位「死黨」共同到南部, 高雄及墾丁等風景名勝區,好好玩個痛快。於是大家將零 用錢積存一陣子後,告知老爸、老媽,約了小東、阿威和.
實驗 08 轉動慣量測定與角動量守恆 目的、儀器 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報告 大 綱大 綱 P. 2 目的、儀器 目的:  一、測定物體(圓環和圓盤)繞質量中心軸旋轉的轉動慣 量,並與理論值作比較。  二、驗證角動量守恆定律。 儀器:  Xplorer GLX 、轉動慣量測量裝置主體( A 型底座、旋轉.
慢性肾病的营养治疗 各位血液透析病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血透患者的饮食治疗。看看我们应该吃些什么,怎么吃。
MATLAB 程式設計 時間量測 清大資工系 多媒體資訊檢索實驗室.
太陽_介面設計.
西方行政学说史 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岩層中的奧秘與寶藏.
骨质疏松症 最新治疗现况 厦门长庚医院 骨科主治医师 袁立仁.
第一节 乳痈(附:乳发)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金安区疾控中心.
火鍋不胖食戒.
第一章 力與運動 1-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幾種電器千萬別放進自己的臥室裡.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100學年度第2學期 邏輯設計實習TA訓練 機 台 介 紹.
Q101 在701 SDX Linux上的標準安裝與使用程序v2
第七章 MSP430時脈計時器A模組.
名稱:簡諧運動 (Simple Harmonic Motion)
复旦俄语歌小组的成长历程 (上集) 徐士菊 周德庆 编制 制作 ,以后时有增补 配乐:小路Track 1/83.
實驗7: 簡諧運動 (課本實驗9) 目的: 滑車受彈簧恢復力作用的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 SHM )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運動體軌跡和相關物理量測量(含牛頓第二運動定律驗證)
第6章 電感與電磁.
一、目的(object) 驗證 角加速度 (angular acceleration, a ),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7.1 圓周運動的簡介 圓周軌道上的汽車 描述圓周運動 向心加速度 進度評估 第 2 冊 單元 7.1 圓周運動的簡介.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第三章 物體的運動 第二節 牛頓運動定律 物理的故事.
第三章 物體的運動 3-2牛頓運動定律.
第二站第6題 大門控制電路.
邏輯設計--不穩多諧振盪器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教案名稱:拒絕零食的誘惑 本教案製作者:北新國小張嘉倫老師
直流無刷馬達的選擇.
----直線運動 應用力學by志伯 ----直線運動
電子學實驗--CE放大電路 通訊二甲 B 楊穎穆.
示波器(Oscilloscope) 原理、操作與應用.
長虹虹頂新建工程 中鹿營造/ 宏林營造廠- 聯合承攬
數學科 六年級下學期.
電子量角器 撰寫人:董瑩蟬.
信用保障极速贷款.
位移與向量(Displacement and Vector)
推進系統.
光電計時器.
實驗八 溶解度積之測定.
取得與安裝TIDE 從TIBBO網站取得TIDE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PowerPoint 操作介紹 106 計算機概論
97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討論.
坐標 →配合課本 P49~56 重點 在坐標平面上,以 ( m , n ) 表示 P 點的坐標,記為 P ( m , n ),m 為 P 點的 x 坐標,n 為 P 點的 y 坐標。 16.
7.5 三維空間問題 附加例題 6 附加例題 7 互動學習程式 三維空間 問題.
機車第六篇 事故預防 單元一 駕駛穿著與體能狀況.
2 滾動、力矩角、動量.
波的振幅與週期量測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1 试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單擺實驗 氣墊軌道實驗 轉動實驗
班 級: 通訊三甲 學 號: B 學 生: 楊 穎 穆 老 師: 田 慶 誠
第一章 狹義相對論.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16.4 不定積分的應用 附加例題 4 附加例題 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大 綱 目的、儀器 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報告

目的、儀器 目的: 儀器: 學習量測物體速度及加速度的技巧,並驗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氣墊軌、送風機、滑走體、重物×2、光電計時器Photogate timer)、橡皮筋、細線、游標尺、電子天秤。

原理 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所描述的為一質量為m 的物體,其所受淨力F作用時,所產生之加速度a值具有F = ma之關係。若摩擦力可以忽略,則圖3-1系統在運動狀態時有以下之關係: 即加速度a 與重力加速度g 有(l)式中的關係。故若經量測得到a 值,則g值方可以經由(1)式計算出來。

二、 由A 物體與B 物體為一個系統,共同運動之觀點來看,因二物體一同移動,總質量為(M + m),共同加速度為a,總受力為F = mg。故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得 mg=(M +m)a (2)   我們可以發現(2)式的結果與(1)式是相同的。在圖3-1 中T 為系統的內力,而mg 則為系統所受之外力。

氣墊軌簡介:

1. 如圖3-2 所示之氣墊軌(air track),可以用來做許多直線運動的力學實驗。因為在軌上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很小,所以可以得到較令人滿意,誤差較小的實驗結果。但是因為它的精密性較高,若使用的方法不正確,不但會得到較大的誤差,更可能傷害到儀器,因此以下對氣墊軌的構造及使用做一個介紹。 2. 氣流供應 氣墊軌的主體是一個空心的角柱,氣流由送風機泵入空腔,然後由柱表面的小孔噴出,噴出的氣流在軌道與滑走體(Glider)間,形成一層氣墊,因此大大的減少了相對運動時的摩擦力。為了防止氣墊軌之軌面摩擦受損,一進入實驗室就應該打開送風機,直到所有實驗做完,取下滑走體後,再關掉送風機,切忌在無氣墊層的軌面上推動滑走體,由於氣墊的承受力有很,在滑走體上所加的重物也不可過重。

3. 水平調整 在實驗前,應先將軌道調成水平,以避免未預期的加速度或摩擦力。軌道下面共有四個調整螺絲可將軌道面調整至水平。將滑走體置於軌道中間,調整軌道的水平鈕,使中間的滑走體不會自動滑走。

注意事項 氣墊軌是力學直線運動實驗之實驗儀器,為避免錯誤之使用,防止儀器之損壞,請注意下列各點: 1. 未經講解、指導,不可使用儀器。 2. 詳閱講義,按照指示操作。 3. 未開動送風機前,不得置放滑走體於氣墊軌上。 4. 滑走體載重有限,不可過重。 5. 不可在氣墊軌上直接裝置滑走體的附加物,必須先行拿下在一旁裝置。

步驟 1. 在大滑走體中央裝上旗標。(滑走體上均勻分配裝置二塊重物。) 2. 秤滑走體(含重物)之質量M,砝碼及砝碼座總質量m,單位為克。用游標尺量棋標之寬度ℓ。 3. 如圖3-2 所示,以細線連接滑走體和砝碼,利用氣墊軌端點的滑輪支撐細線。 4. 裝置2 個光電門,使感光器可感應到滑走體的旗標通過。 5. 釋放滑走體,使滑走體受砝碼之重力前進運動。光電計時器使用功能6(設定:[功能]→[6]→[歸零]→[啟動]),分別記錄滑走體通過二光電門之時間t1及t2。計算滑走體之瞬時速度V1=l/t1,V2=l/t2。

6. 釋放滑走體位置同步驟5,光電計時器使用功能4(設定:[功能]→[4]→[歸零]→[啟動])來記錄滑走體經過二個光電門間之距離所需時間t(滑走體通過第二支光電門後計時停止,視窗顯示d = ? - ?,按[2]、[1]即得到滑走體由第一支光電門移動至第二支光電門的時間)。則滑走體的加速度a= V2-V1/t。將數據記錄於表一。 7. 改用小滑走體(移除二塊重物),重覆以上步驟1~6。將數據記錄於表二。 8. 將砝碼及砝碼座總質量減半,重覆以上步驟1~6。將數據記錄於表三。 9. 討論實驗值與理論值之誤差來源。

注意事項 1. 實驗中數據請使用CGS 制計算。 2. 懸掛砝碼的細線,長度必須不致讓砝碼掉落到地面上。

實驗報告 表一 大滑走體(滑走體+二個重物)

表二 小滑走體(僅有滑走體)

表三 砝碼及砝碼座總質量減半

討論: 討論g 之實驗值與理論值差異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