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父孫中山先生 (1866-1925)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 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 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 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 目的,必須喚起民眾, 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 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 孫中山《遺囑》 ( 1925 年 3 月 11 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父孫中山先生 (1866-1925)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 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 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 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 目的,必須喚起民眾, 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 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 孫中山《遺囑》 ( 1925 年 3 月 11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父孫中山先生 (1866-1925)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 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 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 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 目的,必須喚起民眾, 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 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 孫中山《遺囑》 ( 1925 年 3 月 11 日)☆

2 學歷 1866 年 11 月 12 日,孫中山先生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 (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孫中山幼 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 1886 年改 號逸仙, 1897 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後,則 常以中山為名。 孫中山幼年時愛聽老人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少年時 代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後就讀于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 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 1883 - 1886 年,孫中山繼續 求學於香港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畢業後,他先進 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後來轉入香港西 醫書院(這所學校後來並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 他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 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並結識了不少有志革 命的青年朋友。

3 宣傳革命。 1892 年 7 月,孫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 醫書院畢業,醫術精明,對貧窮病人免 費治療,因此,行醫 “ 不滿兩三月,聲名 鵲起 ” 。 1894 年 6 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 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 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 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 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 信念。遂赴檀香山,宣傳革命。

4 建立革命組織 這年 11 月 24 日,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 提出了 “ 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 政府 ” 的主張。次年 1 月,成立了香港興 中會,准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泄而 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作為重 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此後他在海 外 16 年,先後 5 次環遊世界,在華僑中廣 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5 三民主義 1896 年 10 月,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 誘捕後經他的老師英國人康得黎營救脫險。 1905 年 8 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 -- “ 中國同盟會 ” 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 推舉為總理。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裏, 孫中山首次提出了 “ 民族、民權、民生 ” 三大主 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6 發動武裝起義 以孫為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動武裝起義。孫直接領 導的起義有 1907 年 5 月的黃岡起義、 6 月的七女湖起義、 9 月的防城起義、 10 月的鎮南關起義、 1908 年 2 月的欽 州起義、 4 月的河口起義, 1910 年 2 月的廣州新軍起義 以及 1911 年 4 月 27 日(陰歷 3 月 29 日)的黃花岡起義, 加上 1895 年的廣州起義和 1900 年的惠州起義,孫在辛 亥革命前共領導了 10 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 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爆發,孫在美國聞訊,立即在歐美 各國開展外交活動,爭取各國的支援,並于同年 12 月 25 日回到上海。 29 日,在南京舉行的 17 省代表會議上, 孫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7 提出辭職 1912 年 1 月 1 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 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成了臨時參議院,公 佈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由於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援以及 革命黨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於 1912 年 2 月 13 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並薦袁世凱以 自代。 3 月 8 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4 月 1 日,孫 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職。

8 反袁 袁世凱上臺後,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為專制的陰謀。 1913 年 3 月 20 日,他派人在上海暗殺了國民党代理理事 長宋教仁; 4 月,又非法簽訂善後大借款,准備發動內 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了袁世凱的真面 目,發動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 先後起兵討袁,但因國民黨內部渙散,在袁軍的進攻 下,不到兩個月先後失敗。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 被迫逃亡日本。 1914 年 7 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 被推舉為總理,繼續領導反袁鬥爭。

9 一命嗚呼 1915 年 10 月 25 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結婚。同年 12 月,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 12 月 25 日,愛國將領蔡鍔首先在雲南舉起了討袁護國的旗 幟,各省紛紛響應。袁世凱被迫取消了帝制,在舉國 人民的唾罵中一命嗚呼。袁世凱死後,中國仍處於各 派軍閥割據混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復辟事件發生後, 孫中山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 年 9 月 1 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孫中 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軍政府成立後,滇、 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孫中山。

10 非常大總統 1918 年 5 月 4 日,孫中山向非常國會提出辭職, 離粵赴滬。自此到 1920 年 11 月,孫中山在上海 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建國 大綱》等箸述。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 1919 年 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 國民黨。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 “ 五四 ” 運 動已經爆發。 1920 年 10 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 陳炯明率粵軍攻克廣州。 11 月,孫中山回到廣 州,重新護法軍政府。 1921 年 5 月,孫中山在 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1 國民党 1922 年 6 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再 赴上海,二次護法運動又告失敗。此後,孫中山接受 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 農工的三大政策。 1923 年初驅逐陳炯明後,孫中山在 廣州重建大元帥府,並派出 “ 孫逸仙博士代表團 ” 訪問蘇 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 1924 年 1 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 會,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 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幹部。同年 10 月在鎮 壓廣州商團叛亂後,應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 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於次年 3 月 12 日在北京病逝。

12 一九二一年香港公映孫紀錄片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的偉人,是中國辛亥革命的倡 導者。一九一一年十月廿九日,中國各省代表在南京 舉行會議,選舉孫中山為「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 統。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孫中山宣誓就職,宣佈中 華民國成立。這段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史實,被拍成紀 錄片《孫總統授任廣州慶典》。在一九二一年七月卅 一日,曾在香港「和平戲院」公映。這是有關孫中山 先生的第一部紀錄片,也是第一部在香港公映的孫中 山先生的紀錄片。 同年八月十五日,香港「新比照影戲院」又再重映 《孫總統就職》這部珍貴紀錄片,同時放映的還有 《祭黃花崗》紀錄片「黃花崗」是辛亥革命七十二烈 士安葬的地方)

13 1883 年, 17 歲的孫 中山。

14 辭去臨時 大總統的 孫中山

15 1917 年, 在廣州任 大元帥的 孫中山。

16 1925 年, 孫中山先 生遺容。


Download ppt "國父孫中山先生 (1866-1925)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 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 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 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 目的,必須喚起民眾, 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 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 孫中山《遺囑》 ( 1925 年 3 月 11 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