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给 萧 Modified 8年之前
1
出血性疾病概述 ( haemorrhage diseases)
2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3
与以下因素有关 : 血管因素 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因素 凝血系统 凝血系统 前二者与初期止血 ( 形成白色血栓 ) 有关 凝血系统与二期止血 ( 形成红色血栓 ) 有关 【正常止血机制】
4
一、血管因素: 1 、血管损伤 — 血管反射性收缩 — 伤口缩小闭合 2 、胶原纤维暴露 — 启动内源性凝血 3 、内皮细胞作用 vWF — 血小板粘附聚积。 vWF — 血小板粘附聚积。 释放组织因子 — 启动外源性凝血 释放组织因子 — 启动外源性凝血 释放 t-PA— 激活纤溶系统 释放 t-PA— 激活纤溶系统
5
二、血小板因素 ㈠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膜糖蛋白Ⅰ b (GP Ⅰ b ) 通过 vWF 粘附内皮下胶原纤维。 通过 vWF 粘附内皮下胶原纤维。 ㈡血小板聚集: GP Ⅱ b / Ⅲ a 复合物以血小板 为受体,纤维蛋白原连结 — 血小板聚集 — 变形、活化释放活性物质。
6
㈢血小板释放:花生四烯酸 → 血栓烷 A 2 , 促进血小板凝聚,血管收缩。 ㈣促凝血作用:释放血小板因子 3(PF 3 ) , 参与凝血。 ㈤形成血栓:修复受损血管 ㈥激活Ⅻ、Ⅺ
7
三、凝血系统 凝血机制:是一系列酶反应,分三个阶段 ⒈凝血活酶复合物形成阶段 内源性凝血途径:由表面接触启动 。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因子启动。 共同途径:因子Ⅹ a 生成后内、外源性 凝 血沿共同途径作用。 凝血机制:是一系列酶反应,分三个阶段 ⒈凝血活酶复合物形成阶段 内源性凝血途径:由表面接触启动 。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因子启动。 共同途径:因子Ⅹ a 生成后内、外源性 凝 血沿共同途径作用。 ⒉凝血酶形成阶段 ⒉凝血酶形成阶段 ⒊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⒊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8
【抗凝与纤溶机制】 一、抗凝系统:⒈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主要是肝素 - 抗凝血酶Ⅲ (AT- Ⅲ ) 主要是肝素 - 抗凝血酶Ⅲ (AT- Ⅲ ) 抗凝机制 ; 抗Ⅹ a 、 Ⅱ a 抗凝机制 ; 抗Ⅹ a 、 Ⅱ a ⒉蛋白 C 抗凝系统 : PC 、 PS 、 TM; 抗Ⅴ a 、Ⅷ a PC 、 PS 、 TM; 抗Ⅴ a 、Ⅷ a
9
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TFPI) 抗凝机制: 抗Ⅹ a 结合, TF/ Ⅶ a 复合物 抗Ⅹ a 结合, TF/ Ⅶ a 复合物 4. 肝素 : 与 AT- Ⅲ形成 1 : 1 复合物 4. 肝素 : 与 AT- Ⅲ形成 1 : 1 复合物 促进内皮释放 t-PA, 促进纤溶 促进内皮释放 t-PA, 促进纤溶
10
二、纤溶系统: ⒈内源性: 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 纤溶酶
11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具有强烈抗凝作用 ⒉外源性: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具有强烈抗凝作用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 纤溶酶 X A 、 B 、 C X A 、 B 、 C Y D Y D E D E D
12
【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三类 血管壁异常疾病 血管壁异常疾病 血小板异常疾病 血小板异常疾病 凝血异常疾病 凝血异常疾病
13
一、血管壁异常 ㈠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㈡获得性:感染,药物,维生素 C 缺乏,中 ㈡获得性:感染,药物,维生素 C 缺乏,中 毒。 毒。 ㈢过敏性:过敏性紫癜。 ㈢过敏性:过敏性紫癜。 ㈣其它; 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机械 ㈣其它; 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机械 性 紫癜。 性 紫癜。
14
二、血小板异常 ㈠血小板量异常: ⑴生成减少: AA , AL ,感染等。 ⑴生成减少: AA , AL ,感染等。 ⑵破坏或消耗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⑵破坏或消耗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IC 。 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IC 。 ⑶分布异常:脾亢。 ⑶分布异常:脾亢。 ㈡ 血小板量质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15
三、凝血异常 ㈠遗传性:血友病,因子Ⅺ缺乏症,血管性 血 友病,其他凝血因子缺乏。 ㈡获得性:维生素 K 缺乏症,严重肝病,尿 毒 症, DIC 。 ㈢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因子Ⅷ 抗 体,因子Ⅸ抗体,抗凝药物治疗,纤维蛋白溶解症 ( 如 DIC) 。 ㈣复合因素: DIC ,血管性血友病( vWD) ㈣复合因素: DIC ,血管性血友病( vWD)
16
一、病史和体征 ㈠出血年龄: 自幼出血提示遗传性。 自幼出血提示遗传性。 新近发病提示获得性。 ㈡出血病程: ㈡出血病程: 终身:凝血障碍。 终身:凝血障碍。 病程短暂:血管、血小板疾患。 【诊断 】
17
㈢ 出血诱因和性别 ㈢ 出血诱因和性别 血小板和血管异常:自发性,女性 较多。 血小板和血管异常:自发性,女性 较多。 凝血异常:外伤较多,男性较多 ( 血友病 ) 凝血异常:外伤较多,男性较多 ( 血友病 ) ㈣家族史:有无类似病史。 ㈤过敏史
18
㈥伴发病 ㈦药物史 ㈦药物史 ㈧出血部位 ㈧出血部位 粘膜皮肤出血:血小板或血管异常。 肌肉出血、关节腔出血、内脏出血,可能有皮肤 大片瘀斑:凝血异常。 肌肉出血、关节腔出血、内脏出血,可能有皮肤 大片瘀斑:凝血异常。
19
血小板、血管型疾病与凝血性疾病 的临床鉴别
20
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㈠筛选试验: ㈠筛选试验: 与血管、血小板因素有关检查 与血管、血小板因素有关检查 束臂试验, 束臂试验, 出血时间,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块回缩试验, 血块回缩试验,
21
与凝血因素有关检查: 凝血时间 ( 试管法 ) , 凝血时间 ( 试管法 ) ,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凝血酶原时间 (PT) , 凝血酶原时间 (PT) , 凝血酶时间 (TT) 。 凝血酶时间 (TT) 。
22
㈡特殊检查 ⒈血小板异常的检查 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其它 :血小板第 3 因子,骨髓穿刺,血 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其它 :血小板第 3 因子,骨髓穿刺,血 小板相关抗体。 小板相关抗体。
23
⒉凝血功能障碍的检查 ⑴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正常吸附血 浆含因子Ⅴ、Ⅷ及Ⅺ,正常血清含因子 Ⅶ 、Ⅸ、Ⅹ及Ⅺ。
24
⑵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 正常血清含因子Ⅶ 正常吸附血浆含因子 正常血清含因子Ⅶ 正常吸附血浆含因子
25
⑶凝血酶时间。⑷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测定:纤维 蛋白原含量等。 蛋白原含量等。 ⑸抗凝异常: AT- Ⅲ 抗原及活性测 定,Ⅷ: C 抗体测定等。 ⑹纤溶异常: 3P 试验, FDP 含量测 定,Ⅷ: C 抗体测定等。 ⑹纤溶异常: 3P 试验, FDP 含量测 定等。 定等。
26
一、病因防治㈠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合理用药。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合理用药。㈡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无根治措施,防止外伤,保证手术安全, 无根治措施,防止外伤,保证手术安全, 血友病携带者检查及产前诊断。 血友病携带者检查及产前诊断。 【治疗】
27
二、止血措施 ( 针对不同类型和发病机理 ) ㈠ 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 血小板成分输注,新鲜血浆,各种凝 血因子的血浆制品。 血小板成分输注,新鲜血浆,各种凝 血因子的血浆制品。
28
㈡ 药物 1 、血管因素:维生素 C ,路丁,安络 血,止血敏,肾上腺糖皮质激 素, ( 抗组织胺类药,免疫抑制剂 ) 等。 2 、血小板因素:肾上腺糖皮质激 素,止血敏,免疫抑制剂,氨肽 2 、血小板因素:肾上腺糖皮质激 素,止血敏,免疫抑制剂,氨肽 素等。 素等。 3 、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 K 缺乏可 3 、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 K 缺乏可 补充,治疗肝病药, DDAVP 。 补充,治疗肝病药, DDAVP 。
29
4 、纤溶亢进: 6 -氨基己酸,对羧基苄 胺,止血环酸。 5 、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肾上腺皮 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其它动物凝 血因子代替。 5 、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肾上腺皮 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其它动物凝 血因子代替。 6 、 DIC 治疗 ㈢ 外科及局部处理:脾切除等,压迫 止血,关节固定。
30
重点掌握内容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 出血性疾病分类 出血性疾病分类 出血性疾病和凝血性疾病鉴别 出血性疾病和凝血性疾病鉴别 筛选试验和主要确诊试验 筛选试验和主要确诊试验
31
下次内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