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鳜村 虎 Modified 8年之前
1
三、 三、腺淋巴瘤 Adenolymphom a
2
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 【临床特点】 1.55-70 岁,女性发病率高,无痛性肿物 2. 好发部位:腮腺 3. 多位于腮腺后下极,表面光滑无结节,质软 4. 肿瘤有多原发性良性肿瘤倾向
3
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 【病理表现】 M:1. 肿物为圆形;直径在 5cm 以下 2. 被膜完整 3. 切面有囊性变区,囊腔含粘液或乳汁样液体 m:1. 由上皮和淋巴成分构成 2. 上皮形成大小不等腺腔样囊性腔隙,有乳头突入腔 内 3. 上皮为假复层,内细胞高柱状,外细胞小,多角形 4. 管腔及囊腔内见嗜伊红物质 5. 肿瘤间质显著特点是密集排列的淋巴组织,生发中 心形成
4
Adenolymphoma
5
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 【生物学行为】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手术摘除不复发。 复发往往实际上是肿瘤的多发。 【生物学行为】 来自腮腺淋巴结内异位的涎腺组织
6
Adenolymphoma 腺淋巴瘤又称 Warthin 瘤或乳头 状淋巴囊腺瘤 (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 。最常见于腮 腺,偶见于颌下腺,小涎腺罕见。据 统计约占腮腺全部肿瘤的 5 %~ 10 %, 有报告双侧腮腺腺淋巴瘤与单侧腮腺 多发性腺淋巴瘤者。
7
【临床表现】 此瘤男性多见,约 5 倍于女性,多 数患者的年龄在 41 ~ 70 岁之间,平均 年龄 56 岁。肿瘤生长缓慢、无痛,多 位于腮腺包膜下,触诊质硬或有波动 感。肿块时大时小,有消长史是该肿 瘤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 Adenolymphoma
8
Adenolymphoma 【临床表现】 究其原因:①肿瘤中富有淋巴间 质,容易发生炎症反应;②囊腔内分 泌物溢出后,组织对渗出物发生异物 反应;③肿瘤上皮下区的肥大细胞与 浆细胞中的 IgE 结合后,释放血管活 性物质,导致炎症反应。
9
Adenolymphoma 【病理】 肉眼观察,肿物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3--4cm ,表面光滑,略呈分叶状。包膜 较薄,偶尔不完整。切面大部为实性、 灰白色,质地均匀,有时呈干酪样、部 分为囊性,囊内含粘液样或乳汁样物; 有时囊液稀薄,色黄,云雾状,并可见 闪光的胆固醇结晶。若将此囊液洗净、 则可清楚地显示乳头状囊性外观。
10
显微镜观察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 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 并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内,其上皮细胞 排列成假复层。柱状细胞自基底膜达 腺腔表面,锥形细胞与基底膜相连, 镶嵌于柱状细胞之间。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 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 并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内,其上皮细胞 排列成假复层。柱状细胞自基底膜达 腺腔表面,锥形细胞与基底膜相连, 镶嵌于柱状细胞之间。 Adenolymphoma
11
Adenolymphoma
12
Adenolymphoma
13
Adenolymphoma
14
Adenolymphoma
15
Adenolymphoma
16
Adenolymphoma 显微镜观察 柱状细胞胞浆呈颗粒状,微嗜 酸性,染色浅;胞核小,呈圆形或卵 圆形,染色深,位置近于细胞顶端, 排列整齐。锥形细胞的胞浆和胞核的 形态与柱状细胞基本相似,排列杂乱。 但两种上皮细胞的核,大致呈上下两 排。
17
Adenolymphoma
18
Adenolymphoma
19
Adenolymphoma
20
Adenolymphoma
21
Adenolymphoma 显微镜观察 管、囊腔内含不等量之嗜酸性凝 结物和胆固醇结晶。有时见上皮细胞 呈鳞状化生,偶见粘液细胞、皮脂腺 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管、囊腔内含不等量之嗜酸性凝 结物和胆固醇结晶。有时见上皮细胞 呈鳞状化生,偶见粘液细胞、皮脂腺 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22
Adenolymphoma
23
Adenolymphoma
24
Adenolymphoma
25
Adenolymphoma
26
Adenolymphoma 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 尚有许多细胞密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其细胞成分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 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亦可见淋巴滤 泡形成。
27
Adenolymphoma
28
Adenolymphoma
29
Adenolymphoma
30
Adenolymphoma
31
Adenolymphoma
32
Adenolymphoma 如上述,腺淋已瘤由嗜酸性上皮 细胞及淋巴样间质组成。根据两种主 要成分所占的比例以及上皮的分化情 况, Seifert 等将此腺瘤分为四型:
33
Adenolymphoma I 型:为典型的腺淋巴瘤。上皮与间质比为 1:1 , 77 %的腺淋巴瘤为此型。 Ⅱ型:间质成分少。上皮成分占肿瘤的 70- 80% ,此型占全部腺淋巴瘤的 13.5% , 其部分区域与嗜酸细胞腺瘤相似,但在其 他区域可见到局灶性淋巴样间质。局灶性 鳞状化生、杯状细胞等同 I 型。
34
Adenolymphoma Ⅲ型:间质成分丰富,占肿瘤的 70 ~ 80 %。 仅占腺淋巴瘤的 2 %。此型几乎均为男性,平 均发病年龄低于Ⅰ型和Ⅱ型。淋巴间质中含许 多活跃的淋巴滤泡及较大的生发中心,其他结 构同Ⅰ型。 Ⅳ型:该型出现明显化生,占全部腺淋巴瘤的 7.5% 。嗜酸细胞分化为广泛的鳞状细胞化生 及退行性变,如坏死、假囊性变、玻璃样变所 代替。局灶性淋巴样间质减少。约有 20% 患 者有接受放疗史。女性患者多见。
35
Adenolymphoma 【鉴别诊断】 1. 嗜酸细胞腺瘤 虽亦由嗜酸细胞组 成,且电镜观察亦见大量畸形线粒体,但 很少见淋巴样间质,不形成淋巴滤泡。 1. 嗜酸细胞腺瘤 虽亦由嗜酸细胞组 成,且电镜观察亦见大量畸形线粒体,但 很少见淋巴样间质,不形成淋巴滤泡。 2. 皮脂腺淋巴腺瘤 间质中虽以淋巴细 胞为主,且可形成淋巴滤泡。但其皮脂腺 成分明显多于腺淋巴瘤化生之皮脂腺成分, 亦不见腺淋巴瘤之典型上皮结构。 2. 皮脂腺淋巴腺瘤 间质中虽以淋巴细 胞为主,且可形成淋巴滤泡。但其皮脂腺 成分明显多于腺淋巴瘤化生之皮脂腺成分, 亦不见腺淋巴瘤之典型上皮结构。
36
Adenolymphoma 【鉴别诊断】 3. 结核或结节病 梗塞型腺淋巴瘤有时可见非 干酪样肉芽肿,但不见由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 多核巨细胞形成之典型结节样改变。多处取材可 以发现嗜酸性上皮细胞。 3. 结核或结节病 梗塞型腺淋巴瘤有时可见非 干酪样肉芽肿,但不见由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 多核巨细胞形成之典型结节样改变。多处取材可 以发现嗜酸性上皮细胞。 4. 破裂的表皮囊肿 腺淋巴瘤囊内容物中含胆 固醇结晶,外渗后可引起间质反应,出现多核巨 细胞;表皮囊肿破裂后,因角化物溢出囊外,亦 发生明显的异物巨细胞反应。故需鉴别。但腺淋 巴瘤虽有鳞状化生,但无明显角化。多核巨细胞 也只是少量散在分布。 4. 破裂的表皮囊肿 腺淋巴瘤囊内容物中含胆 固醇结晶,外渗后可引起间质反应,出现多核巨 细胞;表皮囊肿破裂后,因角化物溢出囊外,亦 发生明显的异物巨细胞反应。故需鉴别。但腺淋 巴瘤虽有鳞状化生,但无明显角化。多核巨细胞 也只是少量散在分布。
37
Adenolymphoma 【生物学特点】 此瘤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 一般体积较小,周界清楚又多位于腮 腺表浅部分,故手术易于剥离,很少 复发,有复发者亦多为遗留的小的多 发性瘤结所致,而非手术中摘除之肿 瘤本身。上皮成分或淋巴成分恶变者 极少。 此瘤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 一般体积较小,周界清楚又多位于腮 腺表浅部分,故手术易于剥离,很少 复发,有复发者亦多为遗留的小的多 发性瘤结所致,而非手术中摘除之肿 瘤本身。上皮成分或淋巴成分恶变者 极少。
38
Adenolymphoma 【组织发生】 腺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点是上皮细 胞内含大量畸形线粒体。 Chauncey 等进 行组化研究的结果表明,肿瘤上皮和腮 腺导管中氧化酶的分布相似,酶的活性 仅有轻度升高。因而认为肿瘤来自导管 上皮, 而肿瘤上皮细胞的代谢已有改变。
39
Adenolymphoma 【组织发生】 Segami 等对腺淋巴瘤的上皮成分进 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腔面细胞呈 CEA 强阳性,分泌成分 (SC) 阳性,乳铁 蛋白 (Lf) 偶见阳性,角蛋白、 S-100 蛋白 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均为阴性。 而基底层细胞 CEA 、 SC 及 Lf 呈阴性或弱 阳性,角蛋白中度阳性, S-100 蛋白及 GFAP 均为阴性。
40
Adenolymphoma 【组织发生】 腔面细胞的反应同腮腺的纹管 细胞,而基底层细胞的反应同排泄管 的基底细胞,提示腺淋巴瘤可能来自 两类不同的细胞。因此瘤间质为大量 淋巴样组织,故大多数人认为它来源 于腮腺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 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腔面细胞的反应同腮腺的纹管 细胞,而基底层细胞的反应同排泄管 的基底细胞,提示腺淋巴瘤可能来自 两类不同的细胞。因此瘤间质为大量 淋巴样组织,故大多数人认为它来源 于腮腺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 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41
Adenolymphoma 【组织发生】 至于腺淋巴瘤中的淋巴样成分 是以前就存在的淋巴样组织或是上皮 成分诱发的炎症或过敏反应,则其说 不一,尚未定论。 至于腺淋巴瘤中的淋巴样成分 是以前就存在的淋巴样组织或是上皮 成分诱发的炎症或过敏反应,则其说 不一,尚未定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