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栽 丁 Modified 8年之前
2
免疫学防治
3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含有具有抗 原性的物质(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抗原特异 性抗体等,使机体被动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含有具有抗 原性的物质(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抗原特异 性抗体等,使机体被动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4
人工主动免疫 常用制剂 —— 疫苗 死疫苗 (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 体,经理化方法使其失去活力制备而成的疫苗。伤寒 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 、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疫苗均为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 成的疫苗。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疫苗是 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类 毒 素: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 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常用的类毒素有破 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人工主动免疫 常用制剂 —— 疫苗 死疫苗 (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 体,经理化方法使其失去活力制备而成的疫苗。伤寒 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 、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疫苗均为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 成的疫苗。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疫苗是 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类 毒 素: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 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常用的类毒素有破 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5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死疫苗活疫苗 接种途径多采取皮下注射 多为模拟自然感染途 径、少数经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较大较小 接种次数二次或多次 一般 只需一次 免疫效果较差可靠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 ~1 年 长达 3~5 年以上 疫苗保存易于保存不易保存 不良反应较大较小 制品类型可多种疫苗混合使用一般单独使用
6
分类获准使用的疫苗研制中的疫苗 细菌性疫苗 活疫苗卡介苗 口服霍乱疫苗、口服痢疾疫苗、 口服伤寒疫苗( Ty21;vi - 突变株) 灭活疫苗霍乱、百日咳、伤寒、钩端螺旋体疫苗 口服霍乱疫苗 + 霍乱毒素 B 亚单位、 麻风疫苗 亚单位疫苗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疫苗 伤寒疫苗( vi - 携带者) DNA 疫苗 结核杆菌 DNA 疫苗 类毒素破伤风、白喉 病毒性疫苗 活疫苗 牛痘、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黄热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 Sabin ),腺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疫苗轮状 病毒疫苗 灭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 Salk )、狂犬病、乙型脑 炎、流感疫苗 甲型肝炎苗 亚单位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 HIV 、乙型 / 丙型肝炎病毒、流感 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DNA 疫苗 狂犬病毒 DNA 病毒 疫苗制剂及其研究现状
7
人工被动免疫 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 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疾病 。人工被动免疫力维持的时间短,约 2~3 周。常 用制剂有: 抗毒素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细胞因子制剂 单抗 / 基因工程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 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 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疾病 。人工被动免疫力维持的时间短,约 2~3 周。常 用制剂有: 抗毒素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细胞因子制剂 单抗 / 基因工程抗体
8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产生免疫力的物质 抗原(疫苗、类毒 素、瘤苗等) 抗体、活化的淋巴 细胞、细胞因子等 发挥作用的潜伏期 较长,约 12~4 周 短,无需诱导期、 立即发挥作用 免疫力维持时间 较长,约半年 ~ 数年 较短,数周 ~ 数月 主要用途预防传染性疾病治疗肿瘤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 或紧急预防,调节 机体免疫功能,治 疗肿瘤
9
免疫诊断
10
提要 利用免疫学原理建立的免疫学检测 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多种免疫性疾病(感 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自 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移植排斥反应 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发病机 制探讨、以及对抗原性物质或免疫细胞 的定性、定量,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 及细胞受体的检测等。 利用免疫学原理建立的免疫学检测 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多种免疫性疾病(感 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自 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移植排斥反应 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发病机 制探讨、以及对抗原性物质或免疫细胞 的定性、定量,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 及细胞受体的检测等。
11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抗原 - 抗体反应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 应、溶解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中和反 应等。 抗原 - 抗体反应可 用已知的特异 性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也可用已知的 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 抗原 - 抗体反应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 应、溶解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中和反 应等。 抗原 - 抗体反应可 用已知的特异 性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也可用已知的 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同位素 标记技术、发光免疫分析等免疫标记技 术提高了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同位素 标记技术、发光免疫分析等免疫标记技 术提高了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
12
抗原 - 抗体反应的特点 抗原 - 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的非 共价键结合 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特异性结合阶段 特异性结合阶段 可见的反应阶段 可见的反应阶段 抗原和抗体结合是否呈现可见的反应现 象,于两者的分子比例密切相关 象,于两者的分子比例密切相关
13
抗原抗体比例对反应现象的影响
14
抗原 - 抗体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 1 电解质:抗原 - 抗体反应通常应用 0.85% 的氯化钠作为 稀 释液 ,以供给适 应浓度的电解质。 1 电解质:抗原 - 抗体反应通常应用 0.85% 的氯化钠作为 稀 释液 ,以供给适 应浓度的电解质。 2 温度:一般常使用反应在 37 度水浴 或 孵育箱中进 行。 2 温度:一般常使用反应在 37 度水浴 或 孵育箱中进 行。 3. 酸碱度:抗原 - 抗体反应适应的酸碱度 为 PH6~8 。 3. 酸碱度:抗原 - 抗体反应适应的酸碱度 为 PH6~8 。
15
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溶血反应 和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溶血反应 和补体结合反应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16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 结合后形成凝集 现象,称为凝聚反应。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 结合后形成凝集 现象,称为凝聚反应。 1 、直接凝集:将细菌或红细胞与相应 的抗体直接反应,出现细菌凝集或红细 胞凝集现象。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 1 、直接凝集:将细菌或红细胞与相应 的抗体直接反应,出现细菌凝集或红细 胞凝集现象。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 2 、间接凝集:将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 细胞或乳胶颗粒表面,与相应抗体反应 出现颗粒凝集现象。 2 、间接凝集:将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 细胞或乳胶颗粒表面,与相应抗体反应 出现颗粒凝集现象。
17
血 球 凝 集血 球 凝 集
18
沉淀反应 ( Precipitation) 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 液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 沉淀物,这一类反应称为沉淀反应。沉 淀反应可在液体中进行,如絮状沉淀。 大多沉淀反应是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 质,进行琼脂扩散故也称免疫扩散。 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 液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 沉淀物,这一类反应称为沉淀反应。沉 淀反应可在液体中进行,如絮状沉淀。 大多沉淀反应是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 质,进行琼脂扩散故也称免疫扩散。
19
单向免疫扩散 (Single Immunodiffusion) 是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 于琼脂凝胶中制琼脂板, 在适当位置打孔后将抗 原加入孔中扩散。抗原 在扩散过程中与凝胶中 的抗体相遇,形成以抗 原孔为中心的沉淀环, 环的直径与抗原含量成 正比相关。本法常用于 测定血清 IgG 、 IgM 、 IgA 和 C 3 等的含量。 是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 于琼脂凝胶中制琼脂板, 在适当位置打孔后将抗 原加入孔中扩散。抗原 在扩散过程中与凝胶中 的抗体相遇,形成以抗 原孔为中心的沉淀环, 环的直径与抗原含量成 正比相关。本法常用于 测定血清 IgG 、 IgM 、 IgA 和 C 3 等的含量。 含抗体的凝胶沉淀环
20
双向免疫扩散 ( Double Immunodiffusion) 是将抗原与抗体分别加 入琼脂凝胶的小孔中, 二者自由向周围扩散并 相遇,在比例合适处形 成沉淀线。如果反应体 系中含两种以上的抗原 抗体系统,则小孔间可 出现两条以上的沉淀线。 本法常用于抗原或抗体 的定性 、组成和两种抗 原相关性分析的检测。 是将抗原与抗体分别加 入琼脂凝胶的小孔中, 二者自由向周围扩散并 相遇,在比例合适处形 成沉淀线。如果反应体 系中含两种以上的抗原 抗体系统,则小孔间可 出现两条以上的沉淀线。 本法常用于抗原或抗体 的定性 、组成和两种抗 原相关性分析的检测。
21
免疫电泳 ( Immunoelectrophoresis) 是先将待侧血清标本作 琼脂凝胶电泳,血清中 各蛋白组分被分成不同 的区带,然后与电泳方 向平行挖一小槽,加入 相应的抗血清,把分成 区带的蛋白抗原成分作 双向免疫扩散,在各区 带相应的位置形成沉淀 弧。该法常用于血清蛋 白种类分析,以观察 Ig 的异常增多或缺失。 是先将待侧血清标本作 琼脂凝胶电泳,血清中 各蛋白组分被分成不同 的区带,然后与电泳方 向平行挖一小槽,加入 相应的抗血清,把分成 区带的蛋白抗原成分作 双向免疫扩散,在各区 带相应的位置形成沉淀 弧。该法常用于血清蛋 白种类分析,以观察 Ig 的异常增多或缺失。
22
补体结合反应 ( Complement Fixation, CFT)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该试验影响因 素较多,现在已有被其它新方法取代的趋势。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该试验影响因 素较多,现在已有被其它新方法取代的趋势。
23
免疫标记技术 用荧光素、同位素或酶等示踪物质 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 - 抗体反应。 标记物质与抗体(或抗原)的化学连接 未改变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特性, 同时标记物的性质依然存在,因而极大 的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对微量物 质进行定量、定性或定位检测。免疫标 记技术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免疫荧光 技术、免疫酶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 用荧光素、同位素或酶等示踪物质 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 - 抗体反应。 标记物质与抗体(或抗原)的化学连接 未改变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特性, 同时标记物的性质依然存在,因而极大 的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对微量物 质进行定量、定性或定位检测。免疫标 记技术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免疫荧光 技术、免疫酶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
24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是用荧光素(常用的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与抗体连接成荧光抗体,再与待 测标本的抗原反应,,置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抗原抗体复合物散发出荧光,借 此对标本中的抗原作鉴定和定位。 是用荧光素(常用的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与抗体连接成荧光抗体,再与待 测标本的抗原反应,,置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抗原抗体复合物散发出荧光,借 此对标本中的抗原作鉴定和定位。 包括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和补体法。 包括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和补体法。
25
直接荧光法:将荧光素直接标记抗体作标本染 色。该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但其缺点是每检 测一种抗原必须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直接荧光法:将荧光素直接标记抗体作标本染 色。该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但其缺点是每检 测一种抗原必须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间接荧光法:用一抗与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再 用荧光素标记的二抗染色。该法的优点是敏感 性比直接法高,制备一种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可 用于多种抗原的检测,但非特异性荧光亦会增 加。 间接荧光法:用一抗与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再 用荧光素标记的二抗染色。该法的优点是敏感 性比直接法高,制备一种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可 用于多种抗原的检测,但非特异性荧光亦会增 加。 补体结合免疫荧光法:此法是在间接法的第一 步抗原 — 抗体反应时加入补体,使之与抗原 — — 抗体复合物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 C3 抗 体进行示踪。 补体结合免疫荧光法:此法是在间接法的第一 步抗原 — 抗体反应时加入补体,使之与抗原 — — 抗体复合物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 C3 抗 体进行示踪。
28
酶免疫测定 (Enzyme Immunoassay, EIA) 是用酶(常用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和碱性磷酸酶, AP) 标记的抗体进 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EIA 将抗原抗体反应 的特异性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相结合, 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定结果。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酶免 疫组化法,前者测定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后者测定组织中或细胞表面的抗原。 是用酶(常用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和碱性磷酸酶, AP) 标记的抗体进 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EIA 将抗原抗体反应 的特异性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相结合, 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定结果。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酶免 疫组化法,前者测定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后者测定组织中或细胞表面的抗原。
2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 (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抗原 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 液相中游离成分洗除。主要有双抗体夹 心法、间接法 BAS-ELISA 等。 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 (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抗原 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 液相中游离成分洗除。主要有双抗体夹 心法、间接法 BAS-ELISA 等。
30
ELISA 检测抗体
32
放射免疫测定法 (Radioimmunoassay, RIA)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进行的免疫学 检测技术。它将放射性核素显示的高灵 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使 检测的敏感性达 pg 水平。常用于标记的 放射性核素有 I 125 和 I 131 。常用于胰岛素、 生长激素、药物等微量物质的测定。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进行的免疫学 检测技术。它将放射性核素显示的高灵 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使 检测的敏感性达 pg 水平。常用于标记的 放射性核素有 I 125 和 I 131 。常用于胰岛素、 生长激素、药物等微量物质的测定。
33
Ag* Ab Ag 标记抗原 特异性抗体 待测抗原 ( Ag*-Ab)+ (Ag-Ab) 抗原抗体复合物 分离 Ag*-Ab 和游离 Ag* 从标准曲线上读知含量 测定 Ag*-Ab 和 / 或游离 Ag* 放射性
34
RIA 法原理及标准曲线 75 50 30 10 01 100 1000 未标记抗原浓度( ng/ml)
35
淋巴细胞 的测定 淋巴细胞 的测定 检测各群体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功 能是观察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手段。 外周血是病人主要的检测标本,但 仅代表再循环的淋巴细胞。实验动 物还可取胸腺、脾、淋巴结等作为 标本进行检查。 检测各群体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功 能是观察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手段。 外周血是病人主要的检测标本,但 仅代表再循环的淋巴细胞。实验动 物还可取胸腺、脾、淋巴结等作为 标本进行检查。
36
(1) 抗凝 静脉血 (2) 加等 量 NS (4) 密度梯度离心 血浆 分离液 RBC PBMC PMN (3) 混匀后,缓 慢加于分离液上
37
淋巴细胞类型和数目的测定 1 、花结试验: E 花结试验可用于检 测 T 细胞数目。 EA 花结试验可用于 检测 B 细胞数目。 1 、花结试验: E 花结试验可用于检 测 T 细胞数目。 EA 花结试验可用于 检测 B 细胞数目。 2 、免疫荧光法:常采用间接免疫荧 光法。 2 、免疫荧光法:常采用间接免疫荧 光法。 3 、流式细胞术:借助流式细胞仪 ( FCM) 。 3 、流式细胞术:借助流式细胞仪 ( FCM) 。
38
花结试验示意图
39
T 细胞功能测定 体外法 : T 细胞增殖试验 体外法 : T 细胞增殖试验 形态学检查 形态学检查 3 H-TdR 掺入法 3 H-TdR 掺入法 MTT 法 MTT 法 体内法 : 用生物抗原或化学抗原作皮内试验。 体内法 : 用生物抗原或化学抗原作皮内试验。 OT-PPD 皮试 OT-PPD 皮试 SD-SK 皮试 SD-SK 皮试
40
培养液 3 H-TdRPHA 淋巴细胞 分层液 离心 过滤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3 H-TdR 掺入法)示意图
41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形态学示意图) 原理:人 T 细胞表面有 PHA 或 ConA 受体, T 细胞在体外受 PHA 或 ConA 的刺激后能 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且能进行 分裂的淋巴细胞,以此测定 T 细胞的功能。 原理:人 T 细胞表面有 PHA 或 ConA 受体, T 细胞在体外受 PHA 或 ConA 的刺激后能 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且能进行 分裂的淋巴细胞,以此测定 T 细胞的功能。 PHA 刺激 48~72 小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