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穩紮穩打,活學活用 ---- 談國語文學習方法 龍門國中國文領域 洪口評老師 2013/07/05
2
因應十二年國教的國中國文學習 轉變一 : 全國性大型考試由一次會考 ( 包含國文與寫作測驗 ) 取代基測 學習對策:會考結果分「精熟」、「基礎」和「待加強」三 等七級。相較於基測題目「中間偏易」,會考則是 「難易適中」,千萬莫存會考較簡單的遐想。 轉變二 : 學習方式由考試教育走向多元學習 學習對策:鼓勵孩子多元學習、探索性向、經營興趣。國 文課堂也可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通過師生互 動、小組討論、戲劇、分享等 …… 藉此培養孩子 的品格及開啟創造力、增進思考力。
3
※國文課程 字(字形字音) 詞(注釋、成語) 句(課文文意賞析、名言佳句) 段(課文段落大意:鍛字鍊句、意涵聯想) 章(課文章法分析:解析結構) 語文常識 / 文化常識 ※龍門國中閱讀與寫作課程 : 班級書箱 / 文心雕龍 國語文的學習內涵
4
龍門國中國語文領域自編教材 文心雕龍 介紹 編輯目標 : 以主題方式規劃,透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吸收寫 作的概念與技巧,厚植寫作能力。 七上主題 寫作基本功 : 熟悉各種文體及基本寫作要領 七下主題 寫作魔法師 : 強化寫作的各種實用修辭技巧 八上主題 寫作變裝秀 : 練習各種新式作文題型,活化寫作技能 八下主題 寫作進化論 : 深化寫作的進階能力,為會考寫作暖身 九年主題 寫作大觀園 : 分析引導歷屆基測作文,掌握寫作方向
5
孩子提升國語文能力的七竅 第一竅 認識生字難詞 形似字 : 「陡」壁 / 門「徒」 / 遷「徙」 一字多音 : 環保「署」 / 簽「署」 一字多義 : 三「顧」茅廬 / 相「顧」一笑 生字難詞 : 遞嬗、斑斕、闌珊 生活用語 : 踢皮球 / 蓋火鍋 / 紅色炸彈
6
第二竅 活用詞語成語 不懂字詞、成語,要多查字典辭典,了解字的形、 音、義。 作文時,也可適當運用成語,使文章更美妙、更 充實。
7
第三竅 多記格言諺語 格言、諺語不僅是最美妙、最簡潔的語言,言簡意賅,而 且對於待人、處事、治學、作文都有助益。 作文時,可以引用;說話時,也可以運用。此外,可以準 備一本小冊子,隨時記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格言佳句。 多念格言佳句,作文時,會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裡行間。
8
【基測觀測站】 親水運動公園,應該是我旅行中所見新形態公園裡最讓 我振奮的一座。名為運動公園,我們就不會用森林公園的尺碼去苛求。這座 位於城裡的公園,除了體育場地的設施外,全部以現代人工化的自然景觀規 畫。孩童的親水環境、新式的庭園格局,以及具有後現代風格的山丘造景, 都貼切地融入這個視野寬闊的公園裡。 再者,明亮的空間透露著典雅,現代感中也映照著復古的內容。它不止 沒有城市公園的侷促之感,當我站在山丘上鳥瞰時,反而有一座綠地誕生的 愉悅和希望。甚至於,會有一種自豪,假如我是這個城鎮的市民。 ── 改寫自《偷窺自然‧公園》 親水運動公園令作者激賞的特質是什麼? (A) 花卉鮮妍多采,水池造型新穎 (B) 占地廣大,可讓市民帶著寵物散心 (C) 體育場明亮寬敞,具備多功能設計 (D) 寬闊的空間裡融合現代與古典的設計 第四竅 剖析段落大意
9
第五竅 常常熟讀文章 俗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常常熟讀文章,不 但可以訓練如何掌握全文的主題,也可以訓練如何運用其 章法結構在其他文章方面。 常常熟讀文章,既可以知悉文章的重點,又可以自然而 然地背熟課文,作文時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在字裡行間。
10
第六竅 分析平時評量 我們對於平時測驗或段考、模擬考答錯的題目,不但應 該分析其癥結所在,尋找正確的答案,更應該在下次考試 不再答錯,所謂「不貳過」,做到考後一百分 。 自己分析能力不足,可以請老師解析。若解析不夠清楚, 再請老師詳盡剖析。
11
第七竅 練習寫好文章 作文掌握5要素 一、把握命題的要求 二、確定入題角度及中心思想 三、選材:解決「寫什麼」 四、安排結構:解決「怎樣寫」 五、個人感受就是好文章
12
給家長的閱讀建議 如果書是心靈旅館,閱讀則是到達旅館的必經旅程。人要進入旅館,不 論運用何種方式,或慢走、或飛躍、或蹦跳,都必須經歷一段過程。 增加家中藏書。書越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越好。 親子愈常一起進行閱讀活動,學生在閱讀上的表現也越好。儘管家中藏 書位居關鍵因素,但親子共同參與閱讀相關的活動更重要。 以書籍作為獎品。 利用這個暑假開始接觸古典文學,例如 : 世說新語、三國演義、西遊記 透過閱讀報紙副刊、期刊,汲取新知,擷取不同觀點。家長可以多拋出 思考性問題,引領小孩思辨。
13
愛爾蘭詩人葉慈: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