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喝 周作人 一、中国茶文化 神农时期: 唐 · 陆羽《茶经 》: “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 ” 陆羽像 《茶经》首页 1. 茶的起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喝 周作人 一、中国茶文化 神农时期: 唐 · 陆羽《茶经 》: “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 ” 陆羽像 《茶经》首页 1. 茶的起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喝 周作人

3 一、中国茶文化 神农时期: 唐 · 陆羽《茶经 》: “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 ” 陆羽像 《茶经》首页 1. 茶的起源

4 一、中国茶文化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 荼而解之。 ” 神农氏像 1. 茶的起源 西周时期:晋 · 常璩《华阳国志 · 巴 志》: “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 师,茶蜜皆纳贡之。 ” 秦汉时期:西汉 · 王褒《僮约》: “ 烹荼尽具 ” , “ 武阳买荼 ” 。经考证 “ 荼 ” 即今 “ 茶 ” 。

5 一、中国茶文化 2. 茶字拆解 “ 茶 ” 可从象形解。 “ 茶 ” 字象征长寿。 “ 茶 ” 蕴涵着人与自然 的和谐。

6 一、中国茶文化 3. 茶文学 茶文化:以茶为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 化的有机融合。 茶文学: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来表 现茶文化的文学形式。

7 一、中国茶文化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 · 茶》 茶 香叶 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至醉后岂堪夸 1. 从茶的本性说到人们对茶的喜爱; 2. 从茶的煎煮说到人们的饮茶习俗; 3. 就茶的功用说到茶能提神醒酒。 —— 全诗构思巧妙,叙述自成逻辑,是茶诗中的精品。

8 一、中国茶文化 “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

9 一、中国茶文化 陆羽著《茶经》图 元 赵孟頫《斗茶图》

10 一、中国茶文化 明 文征明《品茶图》 清 任熊《煮茗图》

11 二、作者及其作品 周作人 (1885 — 1967) ,原 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 字启明,起孟,号知堂。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 文家、学者。 1901 年 —— 南京江南水师 学堂学习。 1906 年赴日本留学,开始 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翻 译、文学创作道路, 1911 年回国。

12 “ 五四 ” 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 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 工作,发表了《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等重要理论 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 要代表人物之一。 1920 年底参与发起成立文学 研究会。 1939 年出任伪北大图书馆馆 长、伪北大文学院院长。 1941 年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 会委员、常委兼教育总署督 办。 二、作者及其作品

13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 “ 美文 ” 概念,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 “ 言志 ” 小品文。 其散文可以 “ 闲适 ” 概括,风 格自然隽永、冲淡平和,为 “ 言志派 ” 散文代表作家。 这派作家还包括俞平伯、钟 敬文、废名。 《喝茶》选自其散文集《雨 天的书》。 二、作者及其作品

14 二、作者及其作品

15 周作人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 写过与茶有关的文章有《喝茶》、《再论吃茶》、 《北京的茶食》、《茶汤》、《关于苦茶》、《茶 话小引》、《苦茶随笔》小引等。 二、作者及其作品

16 1. 本文创作背景 写于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之后。 作者处于退潮后的失望、苦闷时期。 从大时代的 “ 十字街头 ” 到退守 “ 自己的园地 ” ,喝茶读 书, “ 在文学上寻求安慰 ” 。 三、课文分析

17 讲吃茶茶道 喝绿茶茶趣 说茶食 2. 文章脉络2. 文章脉络 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 在不完全的 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 会永久。 喝清茶,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 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三、课文分析 茶境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 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陶瓷茶具 茶俗 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 …… 少有故意往 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 为可惜也。 茶味 (涩)

18 ( 1 )行文洒脱,从容舒徐,体现出 “ 闲适 ” 的情趣。 ( 2 )周作人融西方随笔的谈话风格、中国散文的 抒情韵味以及日本俳句笔墨情趣于一体,独具特 色。 三、课文分析 3. 艺术特色3. 艺术特色

19 【研习与思考】 一、 选择题 下面不属于 “ 言志派 ” 的作家是( ) A. 周作人 B. 俞平伯 C. 废名 D. 郁达夫 D 二、填空题 周作人原名 ,浙江绍兴人,中国 现代 家。 《喝茶》一文选自他的文集 《 》。 周櫆寿 散文 雨天的书 三、简析题 1 .说说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2 .品味作家追求的情趣和字里行间隐含的 “ 涩味 ” 。

20 茶艺与茶道 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 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是饮茶活动 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具体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 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21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 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 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 “ 五境 ” 之美,即茶叶、茶水、火 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 “ 味 ” 和 “ 心 ” 的最高享受。 茶艺与茶道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 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22 茶艺与茶道的区别与联系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 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 茶艺重在 “ 艺 ” ,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 茶道重在 “ 道 ” ,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品味人生、参 悟大道, 达到精神上的享受,为最高境界。

23 茶道的精神核心 ——“ 和 ”

24

25 茶的种类 绿茶 红茶

26 黑 茶 白茶 黄茶 乌龙茶 茶的种类

27 再加工茶:药茶、花茶 茶的种类

28 中国十大名茶 1. 西湖龙井 2. 洞庭碧螺春 3. 君山银针 4. 庐山云雾 5. 祁红 6. 黄山毛峰 7. 安溪铁观音 8. 云南普洱茶 9. 冻顶乌龙 10. 苏州茉莉花茶

29 饮茶乐趣种种 黄油面包 茶与吐司 芝麻吐司 抹茶 红茶

30 “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 ” “ 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 红茶以至香片嫌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 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 ” (《关于苦茶 》)

31 “ 岂酾茶致敬,以叶茶为太 清淡,改用果饵,茶终非吃 不可,抑或留恋于古昔之膏 香盐味,故仍于其中杂投华 实,尝取浓厚的味道乎? ” (《再论吃茶》) “ 士大夫摆架子不 肯去,则在家泡茶 而吃之,虽独乐之 趣有殊,而非以疗 渴,又与外国人蔗 糖牛乳如吃点心然 者异,殆亦意在赏 其苦甘味外之味欤 。红茶加糖,可谓 俗已。 ” (《茶之 书》序) “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 ”

32 陶瓷茶具 毛泽东用瓷 中国红瓷 青花瓷

33 《雨天的书 · 自序一》 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 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 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 阴沉,使人十分气闷。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 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 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 颇愉快的事。

34 《北京的茶食》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 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 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 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 虽然是无用的 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35 《茶话小引》 所说的都是清淡的,如茶余的谈天,而不是酒 后的昏沉的什么话。

36 仿膳饽饽 栗子羊羹 抹茶羊羹抹茶羊羹 鸡汁干丝 油炸臭干 茶食 还是羊羹还是羊羹

37 文中提到的三脚桥 日本的便餐茶渍饭 地方风情

38 《自己的园地》旧序 我已明知我过去的蔷薇色的梦都是虚幻,但 是我还在寻求 —— 这是生人的弱点 —— 想象 的友人,能够理解庸人之心的读者。 我因寂寞,在文学上寻求慰安。


Download ppt "喝 周作人 一、中国茶文化 神农时期: 唐 · 陆羽《茶经 》: “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 ” 陆羽像 《茶经》首页 1. 茶的起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