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发无 梅 Modified 8年之前
1
五味調和
2
五味由來 中國菜有五味、五色和五香之說。為什麼都 姓 “ 五 ” ?據說,這與中國的五行學說有 關。 「五味」是受到了「五行」說的影響 其實, “ 五 ” 字只能理解為多樣化,並不限 于僅此五種。 能感覺到的味道肯定不止五種
3
五味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樣,具有陰陽五行 的屬性 《內經》云:「辛甘淡屬陽,酸苦鹹屬 陰。」 《洪範》謂: 「酸味屬木、苦味屬火、甘味屬土、辛 味屬金、鹹味屬水。」
4
《素問. 藏氣法時論》指出:素問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辛散苦堅
5
「五味調和」最早是指做羹 《說文》中把「羹」解釋為「五味盉(後 通作「和」)羹」。 這意味著人們懂得使用五味調料後,首先把 它使用在製作羹湯之中,後世稱做羹為 「調羹」
6
調味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食物的美味,清 除食物的異味。
7
《呂氏春秋‧本味》中對「味」和「調味」 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討,強調水 (傳熱介質)、火候、齊(即「劑」,調 料計量)三者的統一。 一盤成功的炒菜,則是火候、刀功、調料 三者的統一。
8
中國人是重視調料在烹飪中的作用的,因 此有些外國烹飪家譏笑中國菜都是調料味, 忽略了食物的「本味」。 實際上中國有些烹飪理論家不贊成用太多 的調料干預食物本味
9
為什麼要强調五味調和? 調味是形成菜肴特殊風味,除去異味,增 添美味、改變色彩的重要因素。 《國語》中指出: “ 以合五味以調口 ” 、 “ 味 一無果 ” 。就是说先有五味和,然後才可以 果腹,只有一种滋味,就不能满足人们的 飲食需要。
10
五味入口,藏于胃,能養五臟氣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11
五味 「五味」,味是一種感覺,又稱味覺。中 國菜以滋味勝,味是中國菜的靈魂。 五味,即辛、酸、甘、苦、鹹。 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澀,甘味能補 能緩,苦味能瀉能燥,鹹味能軟堅潤下。潤下 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
12
五味可以調出多種復合味 如椒鹽、酸辣、糖醋、香辣、麻辣、魚香 味、怪味等等。 古人說: “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 眾口難調
13
五味所示效用
14
辛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發散、行氣、 行血的作用發散行氣 行血 《內經》云:「辛以潤之」,就是說辛味 藥還有潤養的作用
15
甘 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 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 滋養補虛、調和藥性及制止疼痛的藥物多 具有甘味。甘味藥多用治正氣虛弱、身體 諸痛及調和藥性、中毒解救等幾個方面正氣中毒
16
酸 酸, 「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 作用。 酸味藥多用治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 腸滑、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證。多汗肺虛久咳久瀉 腸滑遺尿尿頻
17
苦 苦,「能泄、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泄 火熱、泄降氣逆、通泄大便、燥濕、堅陰 ( 瀉火存陰 ) 等作用。 火熱降氣通泄大便燥濕堅陰 瀉火
18
鹹 鹹,「能下、能軟」,即具有瀉下通便、 軟堅散結的作用。瀉下 軟堅散結 鹹味藥多用治大便燥結、瘰癧痰核、癭瘤 、癥瘕痞塊等症。大便燥結瘰癧痰核癭瘤瘕痞塊 《素問. 至真要大論》云:「五味入謂,各 歸所喜攻 …… 鹹先入腎。」
19
“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 谷味酸,先走肝,过多地食酸味、则肝气 太盛脾气要裹竭;谷味甘,先走脾,多食 甜味,则心气烦闷不安,面色黑,胃气不 能平衡;谷味辛,先走肺,多食辣味,筋 脉则坏而松驰,精神也同时受到损坏;谷 味咸,先走肾,多食咸味,则大骨就要受 伤,肌肉萎缩,心气抑郁。
20
五味調和 所謂 “ 五味調和 ” ,應該包含下列幾層意思: 1. 是每一種菜肴應有自己的獨特風味,對一 桌筵席來說,各種菜肴的味道,應在總體 上協調平衡,各盡其美 2. 是烹飪技術,離不開調味品 ,調和滋味是 烹飪成敗的關鍵 3. 掌握食者的口味習慣
21
注意飲食五味調和,能使骨骼正直,筋脈 柔和,氣血流通,腠 (湊音,肌膚的文理 ) 理固密,骨 氣剛强。
22
五味調和,菜餚才能變化無窮,味美適口。 烹調與膳食能否做到五味調和,直接關係 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23
五色 「五色」:中國把紅、黃、藍、白、黑作 為正色,其他為間色。 但五彩繽紛的菜餚,同樣能引起食欲,因 此,中國菜歷來注重色彩鮮明、和諧、悅 目。
24
五香 「五香」:通常指烹調食物所用茴香、花 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種主要香料, 即芒香類調味品。
25
色、香、味俱全,是中國烹飪的要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