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滏谕 郭 Modified 8年之前
1
中醫養生 穴道按摩 中醫養生 穴道按摩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 陳俞沛醫師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 陳俞沛醫師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班 東吳大學法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士 馬偕醫院骨、外科專科醫師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署立台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2
十二正經 十二經脈各與臟腑直接連屬 陰經與陽經之間,互相表裏配合 是氣血運行的主要幹路,又稱「正經」 2016/8/162
3
十二經脈 — 命名 經脈所屬臟腑 循行主要部位 臟 — 陰 上肢 — 手經 腑 — 陽 下肢 — 足經
4
十二經脈 — 命名 陰經 — 內側 ( 腹面 ) 陽經 — 外側 ( 背面 ) 前 — 太陰 — 陽明 中 — 厥陰 — 少陽 後 — 少陰 — 太陽 2016/8/164
5
陽明 太陰 厥陰少陽 少陰太陽 內外 前 後 2016/8/165
6
經脈循行 2016/8/166
7
足三陰經 足三陽經 手三陽經 手三陰經 2016/8/167 胸 手 手頭手頭 頭足頭足 足胸 足胸
8
十二經脈流注次序 手太陰肺經 → 手陽明大腸經 → 足陽明胃經 → 足太陰 脾經 → 手少陰心經 → 手太陽小腸經 → 足太陽膀胱 經 → 足少陰腎經 → 手厥陰心包經 → 手少陽三焦經 → 足少陽膽經 → 足厥陰肝經
9
手太陰肺經 2016/8/169
10
手陽明大腸經 2016/8/1610
11
足陽明胃經 2016/8/1611
12
足太陰脾經 2016/8/1612
13
手少陰心經 2016/8/1613
14
手太陽小腸經 2016/8/1614
15
足太陽膀胱經 2016/8/1615
16
足少陰腎經 2016/8/1616
17
手厥陰心包經 2016/8/1617
18
手少陽三焦經 2016/8/1618
19
足少陽膽經 2016/8/1619
20
足厥陰肝經 2016/8/1620
21
督脈 1. 起於腎中 2. 下至胞中 3. 下行絡陰器行二陰 之間 4. 至尻 5. 貫脊上腦後 6. 交顛 7. 至囟會 8. 入鼻柱 9. 終於人中與任脈交
23
任脈 1. 起於少腹之內胞 中 2. 出會陰之分 3. 上毛際 4. 循臍中央至膻中 5. 上喉嚨 6. 繞唇 7. 絡唇下承漿穴 8. 其支上頤循面入 於目與督脈交
25
經臟相傳 meridian-viscus interaction 五臟 five viscera 六腑 Six bowels 經絡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皮表穴道 acupuncture point 2016/8/1625
26
2016/8/1626
27
身心症之針灸治療 百會、太陽、肩頸、率骨、人中、風池、印堂、神 庭、勞宮、內關、神門、三陰交、太谿、太衝、足 三里 2016/8/16 27
28
百 會 【取穴】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當前髮 際正中直上五寸,後髮際正中直上七寸處。 2016/8/1628
29
百 會 【主治】 頭痛 耳鳴、耳聾 目不明 鼻塞 驚悸、健忘、癲狂癇、中風、心煩悶。 2016/8/1629
30
人 中 【取穴】在人中溝 正中線上 1/3 折點處 【主治】 醒神開竅 寧神鎮痛 祛風清熱 回陽救逆 通竅止痛 2016/8/1630
31
攢 竹 【取穴】本穴在眉頭 邊緣,入眉毛約一分 地方。 【主治】 頭痛目眩 眉稜骨痛 視物不明 見風流淚 目赤腫痛 2016/8/16 Dept. Acupuncture, CMUH. 31
32
率 谷 【取穴】 (1) 上耳根正中 (2) 上入髮際一寸五分 【主治】 頭痛 眼疾 胃寒,煩滿,嘔吐
33
風 池 【取穴】枕骨之下,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 肌上端之間的凹陷 處,風府穴的外側。 【主治】 頭痛、腦疾患、 眼病、耳病、口 鼻病 精神病和神經系 統病症
34
肩 井 【取穴】肩上當脊椎與肩 端之正中點 【主治】 中風氣塞 頭頸痛、頸項強急不得回 顧、肩背部疼痛 落枕。
35
2016/8/1635
36
神 門 【主治】 心絞痛 精神病(神精衰 弱) 便秘重要穴道 雜病穴法歌:神 門專治心癡呆。 2016/8/1636
37
2016/8/1637
38
內 關 【主治】 胸胃 強心定喘。 痰火積塊退煩潮。 2016/8/1638
39
2016/8/1639
40
三 陰 交三 陰 交 【主治】 月經不調 子宮內膜炎,白帶 下腹脹 失眠 ( 神經衰弱 ) , 乏力 遺尿,遺精。 2016/8/1640
42
太 衝 【主治】 頭痛 目眩,目赤腫痛 驚癇 疝氣,崩漏,遺尿,便秘, 失眠
43
太 谿
44
睡前安眠建議穴位 睡前腳泡溫水 ( 高度至小腿的一半 ) 按摩穴位 百會、太陽、人中、 風池、攢竹、率谷 肩井、神門、太衝 2016/8/1644
45
耳穴保健 簡單方便 神門、心、交感、皮質下、內分泌、肝 神門:主治失眠、多夢 心:促進血液循環,主治失眠、多夢 交感:滋陰扶陽、調節自律神經 皮質下:有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作用, 主治各種疼痛、神經衰弱和眩暈、耳鳴等。 內分泌:具調理內分泌功效,主治內分泌疾病, 如月經不調、更年期症候群等。 肝:調節自律神經 2016/8/1645
46
2016/8/1646
47
2016/8/1647
48
2016/8/1648
49
2016/8/1649
50
舒 壓 茶 飲 甘麥大棗湯 功用 安神 成分 甘草 大棗 浮小麥 2016/8/1650
51
酸棗仁 ( 一 ) 屬性:養心安神藥,補肝寧心、斂汗生津。 ( 二 ) 性味:味甘、酸、性平,歸肝、膽、心經。 ( 三 ) 藥理作用:鎮靜、催眠、鎮痛、抗驚厥、降 血壓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療失眠 用於血虛心煩、多夢易醒、心悸、不安、虛汗 患者尤為適合 ( 例如神經衰弱、精神官能症 ) , 2. 治療體弱多汗 尤宜於虛汗兼有心煩失眠者 2016/8/1651
52
大棗 ( 一 ) 屬性:補養藥,補氣健脾,養血安神,調和 營衛,緩和藥性。 ( 二 ) 性味: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 三 ) 藥理作用: 1. 調補脾胃、益氣、生津 2. 解除攣急,兼有緩和藥性和矯味作用 2016/8/1652
53
大棗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諸症 做為輔助藥用,脾胃虛弱、體倦、食少便溏, 可用大棗作食療之品 2. 治療婦人臟躁 ( 更年期症候群、精神疾患等 ) 若女子血虛臟燥,精神不安,悲傷欲哭,常與 甘草、浮小麥、麥冬等配伍,方如甘麥大棗湯 ,此方滋陰降火潤燥,可能通過其鎮靜而取得 療效。 2016/8/1653
54
玫瑰 ( 一 ) 屬性:理氣藥解鬱,和血調經。 ( 二 )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經。 ( 三 ) 藥理作用:疏肝鎮痛、收斂止瀉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肝鬱脅痛、胃脘痛 用於肝氣鬱結所致胸胁滿悶,胃脘疼痛 2. 婦女月經不調 用於婦女氣滯血瘀所致月經不調及痛經 2016/8/1654
55
五味子 ( 一 ) 屬性:固澀藥,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 寧心。 ( 二 ) 性味:味酸、甘,性溫。歸肺、腎、心經。 ( 三 ) 藥理作用: 1. 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2. 抗菌、增強人體對抗細菌的防禦能力 3. 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大腦細胞之工作能力 2016/8/1655
56
五味子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療虛寒喘咳 2. 治療久瀉腎虛 3. 治療神經衰弱 取其強壯和興奮中樞神經作用,用於過度疲 勞、腦力降低或記憶力減退的患者。 4. 用於陰虛失眠 陰血不足,心失所養而致心悸失眠、多夢 2016/8/1656
57
浮小麥 ( 一 ) 屬性:固澀藥,益氣,除熱,收斂止汗。 ( 二 ) 性味:味甘,性涼。歸心經。 ( 三 ) 藥理作用:止汗、鎮靜、抗利尿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療自汗盜汗 治療氣虛、自汗盜汗、心悸氣短、虛煩體倦等 2. 治療陰虛發熱 3. 婦人臟躁 常配伍炙甘草、大棗治療臟躁病,症見精神愰 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頻發。 2016/8/1657
58
龍眼肉 ( 一 ) 屬性:補血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 二 ) 性味:味甘,性溫。歸心、脾經。 ( 三 ) 藥理作用:安神、益脾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療心脾血虛 氣血不足之驚悸、失眠健忘;若治陰血不足, 睡眠欠佳、心煩少寐,則配以百合、酸棗仁。 2. 用於虛證出血 如月經過多、便血,常與黃耆、白朮等同用。龍 眼肉為調補氣血佳品,如年老體衰、產後、大病後之氣血虧虛, 均可以本品常食滋補。 58
59
蓮子 ( 一 ) 屬性:固澀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 安神。 ( 二 ) 性味: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 ( 三 ) 藥理作用:清心益腎、補脾止瀉、收斂鎮靜 ( 四 ) 臨床運用 1. 用於清心火寧神 治心火亢盛,如驚悸失眠、虛煩、驚悸、失眠 者、心煩有熱、尿赤, 2. 治療脾虛泄瀉 2016/8/1659
60
百合 ( 一 ) 屬性:補陰藥,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 二 )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經。 ( 三 ) 藥理作用:利尿、清熱、潤燥止咳、鎮靜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療乾咳久咳 治療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少痰,咳血, 2. 用於清心安神 用於陰虛有熱之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或煩躁 ,常與麥冬、酸棗仁同用。 2016/8/1660
61
麥門冬 ( 一 ) 屬性:補陰藥,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二 )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 ( 三 ) 藥理作用:養陰潤肺、潤燥生津、化痰止咳 ( 四 ) 臨床運用 1. 治療肺熱燥咳 2. 治療便秘煩渴 治熱病後期之津虧便秘、虛熱煩渴 3. 用於強心 適宜於虛脫患者出汗過多,有心跳過速、低血 壓,氣陰兩傷者,汗出而喘,口乾作渴等 2016/8/1661
62
壓力 心理上 - 疲勞,挫折、悶悶不樂、緊張不安缺乏 興趣、憂鬱、罪惡感、喜怒無常等。 生理上 - 血壓增高、口乾流汗、呼吸困難、心跳 急快、四肢無力、失眠惡夢、頭暈、偏 頭痛、神經質等不適反應。 酸棗仁 6 克 大棗 8 克 玫瑰 2 克 五味子 2 克 2016/8/1662
63
憂鬱 情緒低落、胃口不佳、體重顯著減輕或食慾變很 好、體重顯著上升、也會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 並常自覺疲勞、沒活力、睡不著或嗜睡、也會頭 暈、頭痛、心悸、噁心、頻尿等。 大棗 8 克 浮小麥 16 克 龍眼肉 4 克 2016/8/1663
64
躁鬱 躁症 – 情緒高昂、睡眠少卻不疲勞、自大妄想 、說話快、易分心、莽撞、嚴重可能產 生幻覺。 鬱期 - 長時間悲傷或莫名哭泣、食慾及睡眠明 顯改變、喪失精力、持續嗜睡、無法集 中注意力、反覆自殺念頭。 蓮子 8 克 百合 6 克 五味子 2 克 2016/8/1664
65
謝謝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