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越 吴 Modified 8年之前
1
餐飲衛生與安全 第四章 病原性與細菌性 食品中毒
2
學習目標 認識導致病原性與細菌性食品中毒 之菌種 了解細菌產毒之機制 學習如何避免病原性與細菌性食品 中毒
3
感染型食品中毒 病原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後,隨著食品 被攝取進入人體,且在小腸內繼續增殖 到某一程度,進而引發食品中毒症狀者, 稱為感染型食品中毒 此型代表有腸炎弧菌與沙門氏菌
4
腸炎弧菌 腸炎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屬於 革蘭氏陰性弧菌,屬通氣嫌氣性,不能生 成孢子,具單極鞭毛,屬好鹽性 腸炎弧菌是台灣與日本最流行的食品中毒 菌種,夏天時繁殖盛行,發病也最多 國內每年發生的食物中毒的案件中,此菌 經常排名第一
5
創傷弧菌 創傷弧菌又名海洋弧菌,為全球重要的海 洋致病細菌之一,與霍亂弧菌、腸炎弧菌 並列為造成人類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 感染創傷弧菌的途徑有兩種: ~ 經由生食含有創傷弧菌的海鮮 ~ 由皮膚直接感染 致死率高達 90%
6
分布與污染途徑 腸炎弧菌主要分布於近海河口及海底泥沙 中,因此魚類、甲殼類及生鮮貝類等海產 食物,最容易受到此菌之污染 主要症狀有:下痢、激烈腹痛、噁心、嘔 吐、頭痛、發燒、寒顫;短期中激烈下痢 易致脫水死亡;發燒以 37 0 C~39 0 C 較多
7
預防方法 ( 1 )徹底清洗:淡水中不易生存,故可利用 自來水,以除去該菌 ( 2 )充份加熱:本菌不耐熱,在 60 0 C 沸水中 經 15 分鐘即可輕易殺滅 ( 3 )低溫冷藏:本菌對於低溫極為敏感,在 10 0 C 以下,不但不生長且易致死
8
預防方法 ( 4 )避免生食、區隔生熟:海鮮類需煮熟 後再吃 ( 5 )避免二次污染:已處理過海鮮類食物 之器具,應充分清洗乾淨,以免二次污染 ( 6 )避免生、熟食交互感染:處理過的器 具除清洗外,應區別生食與熟食用,以避 免交互污染
10
預防方法 預防腸炎弧菌之食品中毒,只要遵守清 潔、加熱、冷藏三個大原則即可 海產類絕對要煮熟後再食用,因為高溫 可以殺死創傷弧菌 當身體有傷口,不要隨意浸泡在海水裡
11
沙門氏菌 沙門氏桿菌( Salmonella )普遍存在於 雞隻的體內及體外,特別在腸道中 雞蛋屬於常見沙門氏桿菌的污染來源 沙門氏桿菌除了可以污染蛋殼 ,更可以 穿過蛋殼,直接污染蛋體,因此使用生蛋 或沒煮熟的蛋製品,也是食品污染沙門氏 氏桿菌的主要來源
12
分布與污染途徑 沙門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無芽孢, 有鞭毛,好氣性或兼性嫌氣性,熱抗性弱, 當在酸性環境下,發育會被抑制 食品中主要以肉類及蛋最容易受到污染 主要中毒症狀有 : 下痢 、 腹痛 、 寒顫 、 發 燒 、 噁心 、 嘔吐 死亡率為 1% 以下
13
預防方法 ( 1 )加熱:本菌於 60oC 加熱 20 分鐘即被殺滅 ( 2 )避免交互污染 ( 3 )保持手部清潔:依規定步驟清洗手部, 烹調食品前,應先以清潔劑充分洗滌手指及 手掌,再以自來水沖淨,然後以烘手器或擦 手紙巾擦乾(不可用毛巾或手帕)
14
不能用圍裙或擦 盤用毛巾 不能擦指甲油或 戴假指甲 「濕、搓、沖、捧、擦」
15
需要有洗手專用的洗手台 不能在 [ 製備用 ] 或 [ 洗滌器 具用 ] 即傾倒廢水的水槽中 使用
16
預防方法 ( 4 )萵苣使用 chlorine 可以去除本菌 ( 5 )防止病媒侵入 :應撲滅或防止鼠、 蠅、蟑螂等病媒侵入調理場所,並 不得將狗、貓、鳥等動物帶進調理 場所
18
毒素型食物中毒 細菌污染到食品之後 ,將在食品中大量 繁殖並產生毒素,當人體誤食到所產 生的毒素時,所引發之食品中毒稱之 此型食品中毒病不需要食入活菌體 造成此型中毒之菌種為金黃色葡萄球 菌及肉毒桿菌
19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為常見 之病原菌,可經由染色看見其球形或串狀形態 此菌本身並不會引起疾病,而其所產生的腸毒素 ( A, B, C, D, E 五型)才是致病原因所在,毒素非 常耐熱 人體的手、鼻及皮膚均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 因此從業人員的操作疏失,將毒素污染到食品中 而造成食品中毒
20
分布與污染途徑 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兼性嫌氣菌, 於 15 0 C~40 0 C 亦能繁殖,其產生的外腸毒素 耐熱 中毒症狀:嘔吐、腹瀉、下痢、虛脫,死亡 率幾乎為零 下痢是屬於水樣腹瀉,偶有血液與黏液混合 者,重症者會發生激烈嘔吐與下痢,以致於 導致脫水與身體衰弱
21
分布與污染途徑 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於常於人體手指、皮 膚、毛髮及鼻腔或咽喉等黏膜,是導致 身體受傷化膿的原因菌 主要治病的原因,幾乎都是由人類傷口, 與食品直接接觸污染而來 造成中毒原因食品,有受污染的火腿及 其他肉製品、乳品與乳製品、魚貝類 …. 等
22
預防方法 ( 1 )員工身體有化膿、傷口、咽喉炎、濕疹者,不 得從事食品製造或調理工作 ( 2 )調理食品時,應戴帽子及口罩,並注意手部的 清潔及消毒 ( 3 )注意避免從業人員手部感染 ( 4 )執行從業人員建立良好個人衛生習慣,與稽查 檢查制度 ( 5 )食品如不立即供食時,應保存於 5 0 C 以下
23
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一種極厭氧的細菌,會產生耐 受性較高的孢子,在 pH 值 4.6 以上之低酸 性環境下生長最好,並會產生毒素
24
分布與污染途徑 肉毒桿菌為革蘭氏陽性的孢子形菌,形 狀為兩端圓形桿狀 該菌屬於嫌氣性的中溫菌,周邊有鞭毛, 具運動性,缺氧狀態下易培育且產生毒 素 目前已知的肉毒桿菌毒素分成七型
25
分布與污染途徑 肉毒桿菌中毒的主要症狀:神經麻痺, 包括:視力減退、複視、瞳孔放大、眼 皮下垂等眼部症狀,以及言語障礙、吞 嚥困難、唾液分泌障礙、口渴等 臨床上的治療,是給予抗毒素血清及支 持性療法
26
分布與污染途徑 大部分肉毒桿菌食品中毒案件,發生於家庭 是之醃製蔬菜、水果、魚、肉類、香腸及海 產品,主要是因為食品處理、裝罐或保存期 間殺菌不完全 肉毒桿菌孢子,會存在於食品及灰塵中,蜂 蜜偶而亦會含有此孢子,嬰兒須特別注意
27
預防方法 食品製造業者,要避免肉毒桿菌毒素的產 生,在加工過程中應注意: ( 1 )所有的食品原料應充分經過洗淨及除菌 ( 2 )香腸及火腿等肉製品,應注意添加亞硝 酸鹽的添加是否均勻 ( 3 )低酸性罐頭食品,應充分殺菌
28
預防方法 ( 4 )避免食用家庭氏自製罐頭 ( 5 )消費者則應注意,食品在食用前 「應充分加熱」(至少應在 100 0 C ,加 熱 10 分鐘)
29
中間型食品中毒 中間型食品中毒介於感染型與毒素型之間, 又叫做細菌性食品中毒 主要是病原菌進入人體後,就在人體之腸管 內增殖並形成芽孢,產生腸毒素,而導致中 毒症狀之產生 病原性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及產氣莢膜桿 菌即為主要代表菌種
30
病原性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為兼性厭氧性細菌,大部分大腸 桿菌是屬於無害且生長在健康人的腸道中, 可製造並提供所需的維生素 B 12 和維生素 K 可作為食品安全性之指標 大腸桿菌通常不會致病,但有些菌株則會 引起食品中毒,這些菌株統稱為病原性大 腸桿菌
31
分布與污染途徑 病原性大腸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於有氧 或無氧狀態下皆可生長,最適生長的 pH 值 為 6~7 病原性大腸桿菌引發之食物中毒,並無特 定之原因食品,甚至可經由飲用水而中毒 主要症狀:下痢、腹痛、噁心、嘔吐及發 燒等
32
分布與污染途徑 大腸桿菌中以 O157:H7 造成的食品中毒 案件最為廣泛也最為嚴重 2006 年 9 月,美國發生菠菜遭到此菌污 染,導致死亡及腎衰竭 此血清型菌株對於熱敏感,只要加熱即 可殺死
33
預防方法 ( 1 )飲用水及食品,應經適當加熱處理 ( 2 )使用安全水源,並定期實施水質檢查 ( 3 )被感染人員,勿從事接觸食品之調理 工作
34
預防方法 ( 4 )從業人員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特 別是手部應經常保持清潔,並應於進入 食品作業場所前、如廁後或手部受污染 時,依規定步驟正確洗手或消毒 ( 5 )食品器具及容器,應徹底消毒及清洗 ( 6 )肉類食品必須要煮熟
35
仙人掌桿菌 仙人掌桿菌因菌體周圍佈滿短鞭毛,形 狀有如仙人掌而得名 引發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大多與米飯 或澱粉類製品有關 食物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大多數食品 外觀都正常,除了米飯有時稍為發黏, 口味不爽口
36
分布與污染途徑 仙人掌桿菌為有芽孢桿菌,最是生長溫度 為 30 0 C ,但於 10~45 0 C 亦可繁殖,其芽孢 成圓卵形,可耐熱 東方人以米飯為主食,常因穀類等農產品 污染,而發生此菌所引發之食品中毒,一 般污染的原因是食品遭受污染或煮熟食物 在室溫下儲存超過一定期限所致
37
產氣莢膜桿菌 產氣莢膜桿菌有稱為魏氏梭菌,屬於有 芽孢嫌氣菌 發生食物中毒的過程,是因受污染的生 肉,經過烹煮,產生內孢子,在冷卻過 程中,孢子萌發,經人體食用後,釋出 腸毒素,而引發腹部絞痛、下痢、腸胃 脹氣等症狀
38
分布與污染途徑 中毒症狀主要是:下痢(帶血腹瀉)與 腹痛,偶爾伴隨噁心、嘔吐與發燒 一般產氣莢膜桿菌產生孢子時,會伴隨 毒素的合成,而不產孢子之營養細胞則 只會產生少量的腸毒素
39
預防方法 ( 1 )避免污染 ( 2 )低溫儲藏 ( 3 )小心控制肉類之冷卻及再加熱之溫 度與時間
40
黴菌性食品中毒 Turkey X Disease~ 花生餅飼料中含有黃麴黴 菌 ( Aspergillus flavus ),而其所產生的 毒素,稱為黃麴毒素( Aflatoxin ) ,引 起火雞大量死亡 黃麴毒素對熱穩定,即使經過炒、煮或烘 培等烹調過程,亦很難將之完全破壞 我國衛生標準黃麴毒素限量為 15 ppb
41
分布與污染途徑 在台灣黃麴毒素,廣泛存在於花生製品及 黴米中 當黃豆或花生等收成之後,如果儲存不當, 溫度及溼度過高,則有利於黴菌生長而將 產生黃麴毒素 動物或人類攝取之後,將對肝臟等器官產 生嚴重的傷害
42
分布與污染途徑 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 ,屬於海島型的氣 候,常年高溫多濕,極利於黴菌的繁衍, 因此當農作物的貯存環境不良時,常會 有發霉的現象 當環境溫度在攝氏 25 0 C~30 0 C 時,黃麴黴 菌會大量孳生,並產生黃麴毒素
43
預防方法 ( 1 )注意通風,使黴菌無法繁殖 ( 2 )收成後將水分迅速降低並保持乾燥 ( 3 )避免農產品受損 ( 4 )利用輻射照射 主要是預防黴菌生長,尤其是作物採收後, 必須快速去除水分,保存穀物時,溼度降 至 60% 以下
44
預防方法 一但發現食品長黴建議立即丟棄,千 萬不要心存僥倖 ~ 年糕 愛吃花生,最好改為購買帶殼花生, 或買新鮮花生莢,若有破損的花生莢 千萬要丟棄 寶路事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