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 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 用的认识。 2. 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 法的运用。 3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4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 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 用的认识。 2. 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 法的运用。 3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4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2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 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 用的认识。 2. 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 法的运用。 3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4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 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 ( ) 情 统筹 ( ) 藻 ( ) 饰 狡黠 ( ) 诘 ( ) 难 要诀 ( ) 蒸馏 ( ) 劝诫 ( ) 滞 ( ) 碍 吹毛求疵 ( ) 咀嚼 ( ) 味同嚼 ( ) 蜡 yíchóuzǎo xiá jié jué liújiè zhì cī juéjiáo 第一课时

4 2. 解释下列词语。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务:致力。

5 培根 (1561—1626) 英国哲学家、 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 1618 年任大理院院 长,封为勋爵。 1621 年因受贿为国会 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 1626 年冬 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 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 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 3. 作者简介:

6 1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 理清作 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 讲了读书的目的 ( 开头部分 ) ;读书的方法 ( 中间部分 ) ;读书 的作用 ( 结尾部分 ) 。 第一层 ( 从开头到 “ 全凭观察得之 ”)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 到 “ 始能无知而显有 知 ”) :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 ( 从 “ 读史使人明智 ” 到结尾 )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 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7 2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 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 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3 .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 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 4 .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 深层探究 ①比喻论证: “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 何修剪移接。 ”“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 声名犹如大河, 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 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 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①比喻论证: “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 何修剪移接。 ”“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 声名犹如大河, 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 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 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 理: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 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 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 者,很有说服力。 ②排比说 理: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 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 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 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 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 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 使人信服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 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 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 使人信服。 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 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 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 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

9 语言品析 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 格尔说过: “ 他 ( 培根 ) 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 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 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 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 英国文 学家雪莱也说: “ 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 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 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 的启迪。 ”

10 板书设计 谈读书 第一层: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比喻论证 ) 第二层: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 同的读; “3 结合 ” (举例论证) 第三层: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和弥补精神缺陷(对 比论证)

11 拓展延伸 1. 读书名言警句积累: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 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 —— 余秋雨 腹有诗书气自华 。 —— 苏轼 好 (hǎo) 读书时不好 (hào) 读书,好 (hào) 读书时不好 (hǎo) 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刘向

1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列夫 · 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 莎士比亚 书籍 —— 当代真正的大学。 —— 卡莱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 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 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 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 阔的海洋。 —— 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 气质,使之高尚。 ——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 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 ,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 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歌德

13 2. 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 “ 学思结合法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4 第二课时 1. 作者简介: 马南邨 (1912—1966) :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 1929 年, 17 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 18 岁时就有 “ 何妨白眼看俗伧, 幽怀默默寄书城 ” 的志向。 25 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 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 1930 年参加 “ 左联 ” ,同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 书记等职。 1962 年 3 月,以 “ 马南邨 ” 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 《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 9 月 2 日。邓拓的杂文寓教 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 “ 四人帮 ” 迫害致死。

15 2. 文体链接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 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 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 有针对性地发表 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 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 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 ,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 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 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16 (一)整体感知 1 .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 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 “ 不求甚解 ” 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 “ 活读书 ” 的必要性和怎么样 “ 活读书 ” 。 2 .一般人认为 “ 不求甚解 ” 是什么意思?持什 么态度? 一般人认为 “ 不求甚解 ” 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 对 “ 不求甚解 ” 持否定态度。

17 3 .作者又是怎么理解 “ 不求甚解 ” 的?根 据是什么?作者对 “ 不求甚解 ” 持什么态 度? 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 “ 不求 甚解 ” 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 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 一层含义是读书 “ 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 ,了解大意 ”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 明《五柳先生》中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 ” 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 其相互联系。

18 4 .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 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 “ 读书观其大略 ” 两个 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 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 “ 读书观其大略 ” 两个 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5 . “ 不求甚解 ” 与 “ 马马虎虎 ” 的区别是什么? “ 不求甚解 ” 与 “ 马马虎虎 ” 的区别是不求甚解 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 思不理解。

19 (二)深层探究 1. 文本探究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 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 点。要抓住批驳 “ 突破口 ” ,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 论证来间接驳论点。 ( 1 )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 “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 。作者的观 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 2 )对于 “ 不求甚解 ” 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 不求甚解 ” 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在 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 3 )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书要反复读。

20 2. 语言品析 “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 不尽然。 ” 为什么说 “ 不尽然 ” ?体现了本文语言 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 “ 不求甚解不好 ” 不尽然对。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 事情需要人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 “ 失之毫厘,差之 千里 ” 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 们 “ 不求甚解 ” 。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 要学会包容,所谓 “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 “ 不求甚 解 ” 的方法。

21 板书设计 不 求 甚 解不 求 甚 解 马南邨 树立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具体分析: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 “ 不求甚解 ” 的含义 表明态度:全面解释 “ 不求甚解 ” ,强调书必须反 复读

22 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 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 ” 新解;② “ 班门弄斧 ” 辩;③ “ 滥竽充 数 ” 辩。 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 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 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 见风使舵 ” 一词,多用于 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 “ 风 ” 以新的含义, 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 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 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 班门弄斧 ” 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 “ 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 战 ” 的新意。 “ 滥竽充数 ”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 “ 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 的新意。


Download ppt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 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 用的认识。 2. 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 法的运用。 3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4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