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急性肠套叠.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介绍肠套叠的概念、病因、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与护理,掌握肠套叠 临床表现、术前术后护理知识,应用于 临床护理工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急性肠套叠.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介绍肠套叠的概念、病因、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与护理,掌握肠套叠 临床表现、术前术后护理知识,应用于 临床护理工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急性肠套叠

2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介绍肠套叠的概念、病因、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与护理,掌握肠套叠 临床表现、术前术后护理知识,应用于 临床护理工作。

3 概念 急性肠套叠指某一段肠管及相应肠系膜 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 期最常见的急腹症。

4

5

6 发病率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偶见成人 和新生儿, 1 岁以内最多见,尤其 4 - 10 月婴儿 更多见,此期是发病高峰,男女之比为 2 - 3 : 1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 3 - 5 月份)发病率最多,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 巴腺病毒感染有关。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病,我国小儿急性肠 套叠发病率较欧美高。

7 病因 发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发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饮食改变:婴儿在出生后 4 - 10 个月,正是 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 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 物的刺激,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一段肠管 套入另一段肠腔内引起肠套叠。

8 病因 2.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 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 90% 回盲瓣呈唇状凸入盲肠,加上该区淋巴组 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 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 拉肠管形成套叠。

9 病因 3. 病毒感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 毒感染有关 4.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由于各种食物,炎 症,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 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 肠套叠。 5. 遗传因素:近年来有人报导肠套叠有家族发 病史。

10 病理 通常随着肠蠕动的方向,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并 逐渐向远端推进,套入肠管也不断增长,套入的肠管称 套入部,刚套入的肠壁称颈部,套入顶端称头部,外层 肠壁称鞘部。

11 病理 由于鞘层肠管的持续痉挛,挤压套入肠管,牵 拉和压迫肠系膜,致使肠壁静脉回流受阻,套 入肠管淤血、水肿,肠壁增厚,颜色变紫,血 性液体渗出及腺体黏液分泌增加,进入肠腔, 产生果酱样血便。随着肠壁水肿、静脉回流障 碍加重,动脉血运受阻,导致肠管缺血性坏死,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最终导致肠穿孔,腹膜炎。

12

13 类型 根据肠套叠发生部位不同分为 6 型: 1 回盲型:回盲瓣是肠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 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之翻入结肠内。此型多见,占 总数 50-60% 。 2 回结型: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到数厘米处开始,套 入回肠最末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鞘内,盲肠、阑尾 一般不入结肠内。此型约占总数的 30% 。 3 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一并再套入 结肠内,形成复套。此型占总数的 10% 左右。 4 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此型较少见。 5 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此型也少见。 6 多发肠套叠:同时存在两个以上不同部位的套叠,如 回结套和小肠套,或小肠有两处套叠,此型极少见。

14

15 临床表现 1. 阵发性腹痛,最早症状,表现为突然性阵发 性哭闹,一般安静 5-10 分钟或更长时间有出现 哭闹不安,持续 10-20 分钟,反复发作。哭闹 时伴有手足乱动,惊慌,面色苍白,拒食,异 常痛苦,间歇期如健康小儿。但那些体质软弱 有肠炎,痢疾等疾病时,哭闹不明显,表现烦 躁不安。

16

17 临床表现 2. 呕吐:阵发性哭吵开始后不久即出现,早期为 反射性呕吐,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 胆汁样物, 1 - 2 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为 梗阻性呕吐。 3. 果酱样便血:多在发病后 6-12 小时排血便,常 见肛门排出带稀薄粘液果酱色血便。 4. 腊肠样肿块:患儿安静时多数在上腹部或右上 腹部肝下可触及腊肠形,弹力性硬,稍活动,轻 压痛的肿块。右下腹部触诊空虚感。

18 诊断 阵发性有规律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及 腊肠样肿块即可确定诊断。 直肠指检直肠内有血性黏液便。 对不全具备四大特征的非典型病例,借助影 像学检查确诊,常用方法: 1. 钡剂灌肠:在 X 线透视下,由肛门缓慢注入 钡剂,如见杯状阴影,钳状阴影,细长的条 状阴影即可确定诊断。

19 诊断 2. 空气灌肠:经肛门注气压力为 8-10.7kpa , 可见在套叠顶端有致密软组织,肿块呈半圆 形,向充气之结肠内突出,气栓前端形成明 显杯口影,当气体到达回盲部时,可见巨大 息肉状肿块,阴影向充气的盲、升结肠内突 出,一边诊断也在进行灌肠复位治疗。此种 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在全国已普遍应用,效 果良好

20 空气灌肠

21 回回结肠套 — 大包块

22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为首选方法。 发病 24 小时之内,全身情况良好,无腹胀,腹壁柔软 者最佳适应证;发病 24-48 小时,全身情况良好,腹胀 较轻,无高热、中毒症状者相对适应证。 禁忌证:病程 48 小时以上,伴高热、脱水等中毒症 状者;腹胀明显,有腹膜刺激症状或疑有肠坏死者;套 叠部位已达结肠远端或直肠者;空气灌肠加压,套叠阴 影不变,不移动,套叠肿块不缩小者。 并发症;肠穿孔。

23 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患儿护理措施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患儿表现: 1 肛管拔出后肛门排气,排出黄色大便,或许 有少许血便,继而变为黄色。 2 患儿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停止呕吐。 3 腹部肿块消失。 4 立即口服活性碳末, 6-8 小时可见大便内碳末 排出。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有无复发症状,如患儿仍 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吵,腹部包块仍存,应 怀疑再次发生肠套叠,报告医生。

24 治疗 2. 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者,以及已出现 腹膜炎、肠坏死的晚期病例。 手术方法:单纯手法复位、肠切除吻合术、 腹腔引流术等。

25

26 将套入部顶端向近端捏挤 单纯手法复位 将套入部顶端向近端捏挤

27 提出盲肠,用手指将套入部的顶端推出盲肠

28 手指扩张紧缩环

29 肠套叠鞘部切开复位术切开复位术

30 复位后缝合肠壁

31 护理问题 1. 体温升高 : 与肠道内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有关 2. 疼痛:与阵发性肠蠕动增加及血管痉挛有关 3. 体液不足:与呕吐,肠腔积液有关 4. 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有关 5. 有病情恶化的可能:与非手术治疗无效有关 6. 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抵抗力降低有关 7. 潜在并发症:肠粘连,再次肠套叠可能,切 口裂开可能.

32 术前护理 1. 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 化。 2. 禁食,胃肠减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3.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退热剂, 并记录降温效果, 保 持室内空气新鲜。 4. 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准备。 5.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 耐心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就手术前后配合知识,让 家长能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护理过程。

33 术后护理 1. 术后监护: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麻醉未 清醒前予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 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 征的变化。 2. 体位: 4-6 小时后予半卧位。 3. 饮食:禁食期间按医嘱予补液,营养支持治 疗,注意输液速度。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给予 适当的饮食,应少量多餐,循序渐进,注意有 无腹胀。少量流质 — 流质 — 半流质

34 术后护理 4. 胃肠减压 5. 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注意肛门排气,排便, 观察大便性质,颜色,次数。 6. 防止切口感染:抗炎治疗,观察患儿切口有 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7. 防止切口裂开:输血或给予白蛋白,避免患 儿剧烈哭吵, 必要时术后用腹带包扎。

35 胃肠减压护理要点 1. 妥善固定胃管, 防止滑脱。 2. 保持负压状态, 引流通畅。 3. 观察并记录胃管内引流液的颜色. 性状. 量。 4. 观察并记录胃管在胃内的深度并交班。 5. 口腔护理每天 2 次。 6. 每天更换负压引流袋。 7. 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36 肠套叠预防

37 1. 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防止食物改变和食物刺激 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 饱,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循序渐进, 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 蠕动异常。 2. 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要注意气候的变化, 随时增减衣服,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 3. 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4. 不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 不良因素。 5. 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作用,还有 可能旧病复发。因此,如果出现肠套叠的 " 先兆 " 症状时, 应立刻送往医院,千万不可大意。

38 讨论

39 谢 谢谢 谢

40 问题 1 急性肠套叠的四大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呕 吐、果酱样血便、腊肠样肿块。 2 空气灌肠是急性肠套叠非手术治疗的首先方法。 3 空气灌肠适应证及禁忌证 4 急性肠套叠术前护理 5 急性肠套叠术后护理 6 胃肠减压的护理 7 小儿急性肠套叠好发年龄 4-10 个月 8 诊断肠套叠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钡剂灌肠、空 气灌肠。


Download ppt "急性肠套叠.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介绍肠套叠的概念、病因、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与护理,掌握肠套叠 临床表现、术前术后护理知识,应用于 临床护理工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