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烘 米 Modified 8年之前
1
第十一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下)
2
第二節社會變遷 戰後台灣的人口變遷 年代人口數(單位:萬) 1946610 1950750 19641,200 19811,800 19861,950 19962,150
3
戰後台灣的死亡率、出生率 戰後台灣的死亡率 戰後台灣的出生率-戰後初期呈上昇之勢, 自 1964 年起,台灣正式推行家庭計畫,獲相 當成效。近年來出生率更顯低落 1947 年 18 % 1961 年 7%7% 1970 年 4.7 %
4
社會福利及安全制度的建立 1970 年代開始,政府漸建立完備社會福利法 治,為社會福利事業的推展奠下良好的基礎 年代社會福利內容 1973 訂頒兒童福利法 1980 訂頒老人福利法、殘障福利法、新的社會救 助法 1989 訂頒少年福利法 1990 修訂頒布殘障福利法
5
有關職業訓練 年代職業訓練內容 1956 此年,台灣開始進行職業訓練工作 1981.3 內政部設職業訓練局,專責統籌規劃推動全 國職業訓練 1983.5 制定公布「職業訓練法」 1987.7 職業訓練局改歸行政院勞委會 1973 台灣省政府於桃園市設「台灣省北區職業訓 練中心」 1985 台南官田工業區設「南區職業訓練中心」 1989.6.30 至此年止接受職業訓練人數達 114,520 人
6
社會安全制度的建立 年代社會安全內容 1950.3 台灣省首先辦理勞工保險,為正式實施強制性社會保險 之開端 1958.9 公務員保險 1965.8 公務退休人員保險 1980.10 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 1982.7 公務人員眷屬疾病保險 1984.1 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保險 1985.7 退休公務人員暨配偶疾病保險 1989.7 農民健康保險 1989.9 各級地方民意代表、村里長、鄰長健康保險 1995.3.1 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
7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 光復後的台灣社會變遷快速,在職業、教育、 城鄉,甚至財富等層面均有明顯的轉型現象 其中,就兩個方向來看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 的情形 1) 家庭所得分配與社會分層 2) 階級流動
8
70 年代初台灣的服裝模特兒 資料來源:老照片編輯部, 2001 ,另一種目光的回望,頁 126 ,山東山東畫報
9
家庭所得分配與社會分層 據專家統計,於 1964 〜 1990 年間,高所得家 戶遠多於低所得的家戶,似近「均富」之趨 勢,異於日治及清領台時期「均貧」的狀態 1960 至 1970 年代是台灣工業化時期,家庭貧 差距逐漸縮小 1980 年台灣開始面臨工業升級轉型期,之後 家庭貧富差距擴大
10
階級流動 戰後台灣各類階級的世襲或傳承情形 年代- 1987 家計資料顯示 工人 階級 經理 階級 農民 階級 資本家 階級 比例 83.6 % 34.3 % 20.3 % 10 % 關於社會階級流動情形,在流出方面,各階級以 流至工人階級的比例最高。流入方面,農民階級的 自我補充程度最高,達 84.5 %
11
台灣社會在產業及階級結構上的變化 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型態 以工業為主的產業 型態 農民階級、小資產家階級的人數減少;工業 工人階級迅速擴張,經理階級亦隨之增加 階級流動的現象有很高的比例,是屬於由農 民階級流動到藍領階級的情形
12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張勝彥等, 1996 ,台灣開發史,台北空大 黃秀政等, 2002 ,台灣史,台北五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