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先秦顯學之一 道家學派 前言 道家的主張,與同時代的其 他思想家,大異其趣。 道家 主張無為、自然,與儒家、 法家、墨家各派的入世思想 不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先秦顯學之一 道家學派 前言 道家的主張,與同時代的其 他思想家,大異其趣。 道家 主張無為、自然,與儒家、 法家、墨家各派的入世思想 不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先秦顯學之一 道家學派

3 前言 道家的主張,與同時代的其 他思想家,大異其趣。 道家 主張無為、自然,與儒家、 法家、墨家各派的入世思想 不同

4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 楚國苦縣人 著名思想家,著有《道德經》 曾尊封為太上玄元皇帝、太上 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被道教尊為祖師,稱為太上 老君,又為三清中的道德天尊。 到 我 出 場 了 嗎 ??

5 甚麼是「道」 ? 無名,是天地的始祖 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 萬物的起源和究極, 在於「無」。萬物皆生 於「道」, 「道」也即是「無」。 無形無象,不具備任何具體規定性 是永恆存在的世界本原:它在時間和空間上 都是無限的, 天地而存在,是萬物的本原。 天、地、人三者, 都必須以「道」為法則。 「德」是道表現於萬物的特質, 雖要惟道是 從, 但卻可循萬物的不同, 有不同的變化, 而道則永恆不變。

6 老子的學說 ( 一 ) 經濟思想 : 尚儉 主張節儉 社會歸於平等,貧富平均 除衣食等不可缺少者外,一切奢侈 生活應去除。

7 ( 二 ) 人生哲學 : 法自然 世上並無神或上帝的存在,天地萬物都會順 其自然地、依照自身的狀況來運行。 人生處世,必須順乎自然,順應自身的發展, 不要強加人為的約束或干預。 無欲無求 要了解「物極必反」,必須在事物尚未發展 至極盡文時,便要謙虛遜讓,知足寡欲, 並且以 柔制剛。

8 以柔勝剛 *「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 他嘗以水為喻,指出「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 堅強者,莫之能勝。」水是非常柔弱的,心甘 請願地向低處流去,即使遇上最弱的力量,也 不表示反抗,然而水卻是不可摧毀的。反之, 最堅硬的石頭也有被水擊破的那一天。 * 對於個人,暴力應該被避免,人應當清心寡慾。 人不應該改變世界,而是要尊重世界,故處世 應以柔為本。

9 ( 三 ) 政治思想 : 無為與無欲 主張 「道化自然」【道出於及歸於自然】 無為:與清靜相聯繫,世間一切事物,包括人生 、政治、社會、宗教等,都要順其自然, 不宜妄加干涉。 無欲 :無欲無求 不會造成禍亂 人君和人民必須「無知、無欲」 制止不息的戰爭 【老子反對用兵】 政府停止高稅賦【老子反對高稅賦 】

10 ( 四 ) 知識論 : 絕聖棄智 文明為人類帶來病苦與罪惡 知識本身是「欲」的發源 不要追求一切學問 回復到上古「無知」、「無欲」 最為理想

11 由此可見 …… 老子揚棄一切知識、禮法、制度、 律法,希望人民能回歸到上古純 樸混沌的境界,無私無爭,知足 知止,天下便會大治。

12 莊子 姓莊,名周,字子休 宋國蒙人 ( 約公元前 369 ~ 前 286 年 ) 大 家 好 !!

13 背景 早年曾在蒙任官, 但仕途失意 後一直隱居 生活貧困,淡泊名利 以清靜修道為務 學識淵博,交遊很廣 著有《莊子》一書

14 核心思想主張 「道」  是天下萬物的來源  自古以來就存在著  永恆不變的、絕對的 ( 而萬物則是 暫時的、相對的、有變化的 )  「道無終始,物有生死。」  無處不在  「天地與我並生, 而萬物與我為一」

15 人生觀 齊物 世上萬事萬物, 全沒有高下、強弱、 大小、是非、美醜、善惡、先後、 的分別。 逍遙 人生最終目標 內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得而不喜 ,失而不憂」

16 齊物齊物 逍遙逍遙 以「齊物」的標準破除萬 物之別, 把貧富、貧賤存天 得生的準則拋諸腦後 懂得養生 「依乎天理, 因其故然」 ( 以「庖丁解牛」 為喻,闡述養生 之道 )

17 政治觀 知識論 尚自然  同意萬事萬物有 其規律  萬物應順其自然 反智  主張無知無欲認為 知識是欲望的來源  欲望則是罪惡和紛 的根源  「吾生也有涯,而 知也無涯,以有涯 隨無涯,殆已」

18 道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1. 政治方面 採少干預, 多便民的治國方法,使人民得以休養生 息 2. 學術方面 道家思想玄妙精闢,玄學,禪學和理學皆受其影響 3. 宗教方面 老子的 >, 後來被奉為道教的經典

19 老子與莊子觀念比較 觀念老子莊子評論 宇宙論。 1. 「道」即 「無」。皆認為 「道」是 宇宙萬有 的本源 ,產生萬 物。但莊 子的態度 遠較老子 消極。 2. 「道」不因萬物 的產生而改變。 2. 「道」生成萬物後 ,便會充塞在天地 萬物之中 ( 德 ) 。 3. 老子欲了解道的 性質,求趨利 避害,達「無 為而無不為」的 目的。 3. 主張順應「道」的 循環變化,對「自 然」採順從與欣 賞的態度。

20 觀念老子莊子評論 人性 論 1. 主張淡泊,因當 時政冶及社會局勢 令人感痛苦,故提 倡「柔弱」、「無 欲」,以逃避災劫 1. 莊子認為在亂 世 之中要與天道一 起運行,達「逍 遙」之境,超脫 物類。 道家的人 生觀大致 上以「虛 無」為本 。但兩人 淡泊之目 的卻有差 異。 2. 但仍主柔弱不爭, 認為人有能力剋勝 剛強,轉移天命, 力求得利遠害。 2. 莊子重視齊一 生 死、自然地對待 生命,要「安時 處順」,盡其天 年。

21 觀念老子莊子評論 知識論老子並不信任 知識,主張絕 聖棄智,去除 成見,立在道 的地位,靜觀 萬物。 莊子亦不信任 知識,甚至認 為知識不可盡 覽,故不求知。 老莊皆 不信任 知識, 並認為 知識有 太大的 局限性, 帶有濃 厚的反 智意味。

22 觀念老子莊子評論 政治 觀 將以柔弱勝剛強 之道,用於政治 上,主張以靜制 動,以虛無為本, 使民在無知無欲 的混沌之中,易 於冶理。 莊子主張無心 任物,忘物我 之別,去是非 之見,最後自 然「德內充不 言而民自化」。 兩人皆 提出 「無為 而治、 順乎自 然」 。

23 觀念老子莊子評論 社會思 想 老子主張「守 柔」,不露頭 角,甚至自隱 無名,老子自 己亦因柔弱謙 退的手段,而 不任於朝。 莊子則集中在 精神上要求超 脫,故主張 「心齋」、 「坐忘」,拼 除一切主觀思 慮及人欲。 兩人皆 從「退 隱」觀 念出發, 保存自 己,不 直接與 世爭衡。

24 儒道學說比較 觀念儒家學說道家學說 核心恩 想 儒家所說的「道」,帶 有人文精神,是人事、 社會、政治的總原則。 道家的「道」,是 指萬物生成的本源。 道德標 準 儒家提倡「仁」及「禮」 ,以成為君子和聖人為 最高理想。 道家反對仁義,認 為善惡同等,以天 為理想。 人生觀儒家認為人生而負有使 命感,應當積極做事, 將理想發揚於天下。 老子認為「無為而 無不為」,人應該 順應自然,清虛自 守。 政治恩 想 要達致內聖外王的政治 秩序及大同的世界。 傾向無為而治。

25 總結 道家的特點 : 1. 「道」無處不在,永恆不變, 乃萬物之來源 2. 凡存於世間上的事物,皆是「道」的表現,即 以「道」作為準則,稱為「德」 3. 物我之間,人我之間,必須破除一切分別 4. 齊一萬物,最後投身於「逍遙」的境地,達到 「無己」、「無功」、「無名」的至高境界

26 問題 何謂「齊物」? 何謂「逍遙」?

27 第三組組員 許韻馨 (11) 郭健文 (12) 郭銥雯 (13) 劉芷媛 (14) 劉靜寧 (15) 多謝收看 !! ~ 完 ~


Download ppt "先秦顯學之一 道家學派 前言 道家的主張,與同時代的其 他思想家,大異其趣。 道家 主張無為、自然,與儒家、 法家、墨家各派的入世思想 不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