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原子的构成 临淄区敬仲二中 李志阳. 1、说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在全书及单元的地位: 《原子的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提出物质是由微观 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如原子的构 成、元素、离子等)进行深入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分子、原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原子的构成 临淄区敬仲二中 李志阳. 1、说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在全书及单元的地位: 《原子的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提出物质是由微观 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如原子的构 成、元素、离子等)进行深入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分子、原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子的构成 临淄区敬仲二中 李志阳

2 1、说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在全书及单元的地位: 《原子的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提出物质是由微观 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如原子的构 成、元素、离子等)进行深入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分子、原子 的概念,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 原子、离子等构成,而分子可再分为原子,原子可再 分为质子、中子、电子。另一方面通过元素、化合价、 化学式这些化学用语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打 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3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 知识,所以如何将抽象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 “ 原子构成 ” 的模型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 节课是本单元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单元 的基础。为了便于后面知识的学习,我认为原子构 成的两大特点:一、原子整体不显电性(质子数= 电子数);二、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 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本节课的重点。

4 2 、说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 .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 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 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 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唯物主义科学 发展观的教育。

5 3、说教法 化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 “ 知其然 ” 而且要使 学生 “ 知其所以然 ”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 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通过图片创设情 境,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化学史实、多媒体动画、 类比、想象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 ” 原子构成 ” 的微观 模型;通过设置问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归 纳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 趣。

6 4、说学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 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 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①创设情境 —— 引入问题② 观察归纳 —— 建立模型③讨论研究 —— 深化模型④ 即时训练 —— 巩固新知⑤总结反思 —— 提高认识⑥ 任务后延 —— 张扬个性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 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7 5、说教学程序 ①创设情境 —— 引入问题

8 ( 回忆 ) 原子是如何定义的?该如何理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的范围内不能再分。 ( 引入 ) 原子是否可再分 ? 原子是如何构成的 ?

9 ②观察归纳 —— 建立模型 化学史实 (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 ) 公元前约 400 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宇宙 万物皆由极微小的、硬的、不可穿透的、不可分割的 粒子组成,即原子。

10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 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 球体。

11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2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中,原子是一个球体;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 个球内,而电子都象 枣核那样镶嵌在原子 里面. 电子正电荷 该模型不久就 被一个实验事 实否定了

13 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型说

14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提 出的原子 核式结构

15 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16 1932 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质子

17 1932 年以后,德国、前苏 联的科学家相继发现中子... 1932 年以后,德国、前苏联的科学家 相继发现中子......

18 薛定谔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并不表示电子的实际运动轨 迹,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 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19 体育场 原子 原子核 类比想象

20 想一想:原子为何不显电性? 信息2:每个质子带一个单 位正电荷 信息1: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 电荷 信息3: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He 结论 : ③讨论研究 —— 深化模型

21 一 个 碳 原 子 的 质 量: 1.993 × 10 -2 6 kg 原 子 的 实 际 质 量 原 子 的 实 际 质 量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 kg ( 过渡 ) 我们已知原子的质量很小 ( 引入 ) 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 能不能用一种好写、好记、好用的方法来表示原子质 量呢?

22 1 、定义: 以碳 -12 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 原子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 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 、定义式: 该原子的真实质量 碳 -12 原子质量 × 1/12 相对原子质量 = 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可用一个比实 际质量更小的质量做比较的标准。 相对原子质量

23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信息:质子的相对质量为: 中子的相对质量为: 电子的相对质量为: 1.0076 ≈1 1.0089≈1 1/1836 (可忽略不计) (讨论归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4 例 1 、下表选自教材 P 68 表 4-2 :几种原子的构成。通过 下表,可总结出 “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你 还有哪些发现: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 核外电子 数 相对原子 质量 氢 1011 碳 66612 氧 88816 钠 11121123 氯 17181735 ⑴ ; ⑵ ; ⑶ ; ⑷ 。 ④即时训练 —— 巩固新知

25 例 2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 、 56 克 B 、 56 C 、 9.288 × 10 -26 Kg D 、 1/56 例 3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 A 、质子 B 、质子 电子 C 、质子 中子 电子 D 、质子 中子 例 4 、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 核电荷数为 13, 则铝 原子由 ( ) 个质子和 ( ) 个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 核 外有 ( ) 个电子作高速运动而构成.

26 ⑤总结反思 —— 提高认识 小组交流:学完本课你知道哪些知识?

27 6、说板书设计 一. 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 二.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A 原子的实际质量 碳 -12 原子质量 X 1/12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Download ppt "原子的构成 临淄区敬仲二中 李志阳. 1、说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在全书及单元的地位: 《原子的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提出物质是由微观 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如原子的构 成、元素、离子等)进行深入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分子、原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