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足阳明胃经

2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3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二)常用腧穴:( 11 ) 足三里 颊车下关 头维天枢梁丘 犊鼻 承泣 丰隆 解溪内庭

4 经脉循行 1. 起于鼻翼两侧 ( 迎香 ) ,上 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 阳经交会; 向下沿着鼻的外侧 ( 承泣 ) , 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 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 承浆 ( 任脉 ) 处,再向后沿 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 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 上行耳前,经过上关 ( 足少 阳经 ) ,沿着发际,到达前 额 ( 神庭 ) 。

5 经脉循行 2.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 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 于胃,联络脾脏。 3.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 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4.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 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 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 跗,进入第 2 足趾外侧端 ( 厉兑 ) 。

6 经脉循行 5. 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 ( 足三里 ) 处分出,进入足中趾 外侧端。 6.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 ( 冲阳 ) 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 ( 隐白 ) ,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7 ① 承泣 ( ST1 )

8 承泣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1. 目疾:眼睑润动、迎风流泪、近视等 2. 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功效】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9 承泣 【取穴方法】瞳孔直下,下眼睑约下 0.2 寸。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食指伸直,用食指的指腹按揉,以酸痛感为 宜 2. 左右穴位各按揉 1 ~ 3 分钟

10 ② 颊车 ( ST6 )

11 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 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1. 局部病证: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 斜等 【功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12 颊车 【取穴方法】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按之有凹陷, 咀嚼时隆起的部位。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第 2 ~ 4 指并拢,主要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 起处; 2. 或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揉,以酸胀感为宜 3.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13 ③ 下关 ( ST7 )

14 下关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 的凹陷中。 【主治】 1. 面口病证: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歪 斜等 2. 耳疾:耳聋、耳鸣、聤耳等 【功效】散风通窍,消炎止痛

15 下关 【取穴方法】在耳朵前,取穴前开口,有凸起之处 即是穴位,合口有孔,开口即闭。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以酸胀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16 ④ 头维 ( ST8 )

17 头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 旁 4.5 寸。 【主治】 1. 头目病证:头痛、目眩、目痛等 【功效】散风明目,通络止痛

18 头维 【取穴方法】在头侧部发际里,发际点上 0.5 寸。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用两指的指腹按揉(按 压),以酸胀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19 ⑤ 天枢 ( ST25 )

20 天枢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 2 寸。 【主治】 1. 胃肠病证: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等 2. 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痛经等 【功效】调理肠胃,理气行滞,调经止痛 大肠之募穴

21 天枢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用骨度分寸法。 【常用手法】按、揉、摩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或第 2 ~ 4 指),用两指的 指腹用力向按揉,以酸痛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22 ⑥ 梁丘 ( ST34 )

23 梁丘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 侧端连线上,髌底上 2 寸。 【主治】 1. 急性胃痛 2. 下肢病证:膝肿痛、下肢不遂等 3. 乳疾:乳痈、乳痛等 【功效】调气和胃,通经活络 郄穴

24 梁丘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髌底外缘上 2 寸。 【常用手法】  、点、按、揉、拿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用两指的指腹按揉,酸痛 感为宜 2. 此处肌肉较厚,可用手背的指关节突按揉; 亦可用  和拿法 3.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25 ⑦ 犊鼻 ( ST35 )

26 犊鼻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1. 下肢、膝关节病证:膝痛、屈伸不利、下 肢麻痹等 【功效】通经活络,理气消肿止痛

27 犊鼻 【取穴方法】在膝盖外侧,膝盖上部与下部骨头连 接的凹陷处。 【常用手法】点、按 【操作手法】 1. 用中指的指腹垂直向下按揉,以酸胀和痛感 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28 ⑧ 足三里 ( ST36 )

29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 【主治】 1. 胃肠病证:胃痛、腹胀、腹泻、呕吐、便 秘等 2. 下肢痿痹 3. 虚劳诸证:强壮保健要穴 4. 神志病:癫狂等 合穴;胃下合穴

30 足三里 【功效】补益脾胃,和肠化滞,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扶正培元,祛邪防病, 调理血压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 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 1 寸处。

31 足三里 【常用手法】点、按、揉 【操作手法】 1. 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两指的指腹垂直按揉, 以酸痛、胀、麻的感觉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32 ⑨ 丰隆 ( ST40 )

33 丰隆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 一横指,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 中指 ) 。 【主治】 1. 痰饮病证:咳嗽、痰多等 2. 头痛、眩晕 3. 癫狂 4. 下肢痿痹 【功效】调理脾胃,利湿化痰,通经活络 络穴

34 丰隆 【取穴方法】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距胫骨 前缘二横指 ( 中指 ) 。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或第 2 ~ 4 指),用指腹按 揉,以酸痛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35 ⑩ 解溪 ( ST41 )

36 解溪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1. 下肢、踝关节疾患:下肢痿痹、踝关节病、 足下垂等 2. 腹胀、便秘 3. 癫狂 【功效】舒筋活络,调理脾胃,镇静安神 经穴

37 解溪 【取穴方法】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常用手法】按、揉、拿、掐 【操作手法】 1. 用中指的指腹按揉,以酸痛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38 ⑾ 内庭 ( ST44 )

39 内庭 【定位】在足背,当第 2 、 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 肉际处。 【主治】 1. 五官热性病证: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 2. 热病 3. 肠胃病证:吐酸、腹泻、便秘等 4. 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荥穴

40 内庭 【功效】调理脾胃,泻胃经热,通经活络 【取穴方法】第 2 、 3 趾间缝纹端处。 【常用手法】按、揉、掐 【操作手法】 1. 用拇指的指尖下压按揉(掐),以胀痛感为 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41 足阳明胃经小结 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功效、手法、操作 ① 承泣② 颊车③ 下关 ④ 头维⑤ 天枢⑥ 梁丘 ⑦ 犊鼻⑧ 足三里⑨ 丰隆 ⑩ 解溪 ⑾ 内庭

42


Download ppt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